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我今天給你們講一個特別的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修道人,切記!關鍵就在“財色”兩關,若能打破了,一切就無執著。

  宣化上人

  今天講一個特別的法,什麼法?“錢”的法。錢為何是不淨之物?你們看!錢是世界上最不清潔的東西。

  一般人數錢時,多數用口水來數,口水中含有無量的細菌,而錢已不知經過多少人的口水,不知有多少種的細菌在傳染著,可見錢越數它就越不干淨;但有人反而愛錢如命,這就是明知故犯。有些人為了貪錢,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足以證明錢的魔力是如何之大!。

  中國人造字,都是經一番心血而成就的,有的象形,有的指事,有的會意,有的形聲,有的轉注,有的假借。每一個字,都離不開這六種范圍,例如“錢”字,是屬於會意,錢是從金從二戈。

  有首偈頌說:“二戈爭金殺氣高,人人因它犯唠叨;能會用者超三界,不會用者孽難逃。”大意是這樣:錢是用金屬所鑄成,有二把戈來爭金,雙方你爭我奪,而釀成殺氣高達雲霄。

  人人因為金錢,惹出多少麻煩?會用錢的人,多做功德事,利人利己,便能超出三界,不受生死。

  不會用錢的人,用它來造惡業,便墮入三惡道,永不得解脫。要知道錢是害人的東西,不可貪求。

  我們為什麼要出家修道?就是要將財色看空,不執於財,不執於色。然後對自己的舉止行為,時刻回光反照,攝心不向外馳求。如此天長日久,心淨如鏡時,善惡自明。

  這樣才能出離三界,才能了生脫死,這就是出家的本懷。如果捨不了財,捨不了色,那就辜負出家的本意。

  世上的人,拚命為子女賺錢,想盡方法為子女積錢。但他不知道給兒孫留下錢,反而惹禍來;如果不給兒孫留錢,反而沒有麻煩。

  所謂“有子強如父,留財做什麼?有子不如父,留財做什麼?”子女比父親有本領,留錢給他沒有什麼用處;子女不如父親有本領,把錢給他,反而教他游手好閒,不事生產,吃喝嫖賭,花天酒地度生活,秦樓楚館混光陰,這豈不是害了子孫?

  奉勸有錢的人,拿錢去做功德事,濟世救人,那才有無量功德!

  我們出家人,不但不貪財色,而且要不起妄想,行住坐臥都要控制妄想。

  如何控制?唯一法門,就是念佛或誦咒。少說一句 話,多念一聲佛,念到感應道交,就會開悟,得到智慧。所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所以修道人,要時時刻刻自己管著自己,所謂“但念無常,慎勿放逸。”用這兩句話來警惕,自然能反省。希望大家嚴守戒律,這是我所盼望的。

  有這麼兩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在籠中的雞,雖然有米吃,有水喝,可是肥大時,就要被殺,當做人的美食,所以說湯鍋近。野鶴雖然沒有喂飼的米可食,可是天地寬廣,任意縱橫宇宙,無拘無束,無所執著,多麼逍遙,多麼自在!

  我們出家人,應該天地為廬,四海為家,不應有所住處。如果有個廟,有時就被粘著,反而與佛法背道而馳,這就是“差之毫厘,謬之千裡”的意思。

  有位禅師,他曾經這樣說:“去年窮,還有立錐之地;今年窮,連錐也無!”這種思想,多麼解脫自在,真是妙不可言。我們要向這位禅師學習,除一缽三衣之外,一無所求。

  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錢,多做功德事,就是印一本小冊子,宣傳佛法,也是功德無量,勝於為自己造廟修塔。

  光明者,所行所作,沒有染污。什麼是污染?就是貪財愛色。財不空,染污不能除去;色不空,染污不能淨盡。若要無染污,唯一辦法,就是打破財色二關,則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立身處。

  我們修道人,切記!關鍵就在“財色”兩關,若能打破了,一切就無執著。

  有句世俗人說的刻薄話:“出家人不愛財,愈多愈好。”我們出家人應該反省,應該檢討,是不是有這種思想?有則改之,無則勉之。

  希望大家提高警覺,自力更生,學百丈禅師的警語:“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如果都能這樣,那麼俗人便不會再諷刺出家人是蛀米蟲。

  金山聖寺的出家人,知道錢是不淨物,所以有人持銀錢戒,就是手不觸錢,和錢拒絕往來。

  我講個真實故事:我有個弟子,父親是百萬富翁,他是獨子,可是他不但不要他父親的財產,就是他父親為他介紹的女朋友,他也拒之千裡之外,毅然決定出家修道,來到金山聖寺修行。

  有一天,他父親在電話中問他:“需要錢嗎?我可以寄給你。”可是他不接受父親的錢,這種行為真是天字第一號大傻瓜。他持銀錢戒,名符其實,不名一文。

  不愛財、不貪色,就無染著,這種行為,一定能有成就的。


 

上一篇:多數人常遇的陷阱,你經歷了幾個?
下一篇:《第十八願善導釋》110 現在和永遠的阿彌陀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