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沒講《法華經》之前,心法是心法,佛法是佛法,眾生法是眾生法。俨然佛法太高,眾生太廣,心法在高不高、在廣不廣。眾生每天都在用、而不知。這三法隔異不同,所以不能稱之為妙。到了法華會上,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開三權成一實,會九界同佛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三法皆妙,故名妙法。
此妙法人人本具,人人皆可成佛,十方三世諸佛,證此無差別的妙法而成佛。眾生迷昧,錯用此無差別的妙法,繼而妄起分別,把妙為粗了,即妙為粗,成苦惱眾生。這就是妙。我們稱為粗,不妙了。本來我們是妙,心性,但是我們妄起分別,就不妙了。
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眾生與本具的妙法不相應。就像礦石裡的金子,我們每個人都好比是礦石裡的金子,每個人的心性、本質都是金,諸佛證妙法而相應,證了與金性就相應了。就像從礦石中煉出的金子,這個金子雖然有在礦和出礦的區別,但是它的本、本質不二。所以經中說:“但盡妄緣,即如如佛,一念回光,便同本德”一念回光,就是你的本體。就是說,只要眾生把凡情放下,沒有別的,就是別無聖解。沒有別的,只要把凡情放下,就妙回歸了。在佛不增在凡不減,在生不垢在佛不淨,在佛不生在生不滅,一念返照,當體便是。就是我們的本心。
所以我們不要去分別,不要去思量,要一心湛然。天台所謂一心三觀,淨土所謂一心不亂。師父經常說要一絲不掛,大家不要多想,一絲不掛就是一心不亂,這樣就能與妙法相應。我們的心一絲都沒有牽掛。心無掛礙,無掛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摘自宏圓法師《法華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