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生死涅槃,學佛入門必須知道的概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四十二課 生死涅槃

  生死和涅槃,亦是對立的名詞。迷則淪為生死,出沒苦海;悟則走向涅槃,誕登樂岸。所以生死和涅槃,可說是凡聖的分水嶺。離生死,入涅槃,亦是學佛的人生,進化到最高的境界

  佛經說:生死有兩種,一是“分段生死”,一是“變易生死”。前者指世間凡夫的生死,是屬於物質生命的形體;後者指出世聖者的生死,是屬於精神知見的領域。須要憑修道的工夫,斷除煩惱,解脫這兩種生死的痛苦,才進入涅槃的境界。

  涅槃是梵語,亦作泥洹。舊譯寂滅,新譯圓寂。圓是圓滿解脫、般若、法身的三德;或圓滿常、樂、我、淨的四德。滅是滅除見思、塵沙、無明的三惑;或即滅除根本、小隨、中隨、大隨的四種煩惱。

  涅槃的種類,簡單地說,亦有四種:

  一、本性涅槃

  本性涅槃即本來自性清淨,不為客塵煩惱所染污,雖為出世的聖者內自所證才得顯露,但一切眾生在凡夫地位亦本來具足的,不過未假修道而顯露罷了。

  二、有余涅槃

  有余涅槃是斷了“煩惱障”所顯的真如理性;雖已證顯此真如理性,但修道者所依的身體仍然余存,不過煩惱早已寂滅,所以此境界,亦得名涅槃。

  三、無余涅槃

  無余涅槃是和有余涅槃同樣的斷除煩惱障所得的真理,不同的是證有余涅槃,尚余有漏所依的身體,到證入這無余涅槃,把苦果所依的身體也解脫了,永除障礙,眾苦俱寂,名為涅槃。

  四、是無住涅槃

  是無住涅槃是諸佛斷了“所知障”所顯的真如理性。二障俱空,四德圓滿。因有余涅槃與無余涅槃,是二乘聖者斷煩惱障而未斷所知障所顯的境界,執情未盡,於所見理,容有隔礙,不知生死涅,等無差別,固執定有可厭的生死可樂的涅槃,所以耽樂涅槃而畏怕生死,不敢重來三界,出生入死,救度眾生,趨於獨善其身,便失了兼善天下的勝用。諸佛進斷所知障,圓滿菩提的真智,了知生死涅槃其性本空,理原平等,心離分別,不以生死為可厭,也不以涅槃為可欣。但為解脫自己的眾苦,不住而住,住於涅槃;為發大悲心同情救度眾生的痛苦,盡未來際利樂有情,不住而住,住於生死。既得涅槃,安樂自在,又不捨生死,常化眾生,二邊不著,中道不居,從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叫做無住涅槃。

  涅槃是所證的理境,本來只有一種,只因在能證的人方面有悟和不悟,及證悟的程度淺深不同異趣,所以就分有四種。在這四種涅槃中最有價值的,自然在於無住涅槃;有了無住涅槃,才見得佛法的妙用無窮,不是沉空滯寂趨於消極的,而是空而不空,寂而不寂,常是熱烈烈地,活潑潑地,永遠是在積極的進取,為了利樂眾生,廣建淨業,盡未來際,無有窮極。古德說:“學到冷湫湫地,允為熱烈烈人。”大乘行者修證涅槃的境界,正是這兩句話的實踐。可見涅槃不純是空洞枯寂的無為坑阱,而是不生不滅(自證),常生常滅(化他)的法悅聖境 !

 

上一篇:因果佛經匯編之因果篇,今日來讀《佛說樹提伽經》
下一篇:大安法師:這樣是否都白念了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