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過世俗的生活去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人在這方面的教導,意義上卻深遠多了——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要求回報,我們工作不為報酬。佛陀教導我們,工作就只為了工作,別無所求。如果我們做事只是為了求得回報,它將只會引起痛苦,你自己試試:你想要讓你的心平靜,於是你坐了下來,且試著使它平靜,如此這般,你將會痛苦,試看看吧。我們的方式可精致多了:我們去做,過後就放下,做了就放下!僅此而已。
世俗人做事,都是有一個動機的,都要求得到某些回報;然在佛教,我們做事卻沒有得到的念頭。世俗人必須了解每件事物都是依照因果的,然而佛陀卻教導我們去超越因和果。他的智慧是去超越因,超越果,超越生,超越死,超越快樂和痛苦的。
如果這顆心沒有受到照顧,如果沒有用正見來訓練或培育品格,它會變得非常麻煩而難以處理。
心是什麼?心並不真的是什麼東西,依照傳統上的說法,心就是那個能夠去感覺或意識的;那感覺、接受,以及經驗一切法塵的就稱作心。當下這個時刻就有心——當我正在對你們說話時,心自認到我正在說什麼;聲音透過耳朵,你們知道我在說些什麼。那個經驗到這些的就叫做心。
心並沒有任何的自我或實體,也無任何的相狀,它只是在經驗心理活動,如此而已!如果我們能教導這顆心擁有正見,它就不會有任何的麻煩出現,它將能平靜自在。
當心和它的對象兩者互相接觸時,會升起感覺。這其中有些是好的感覺,有些是壞的感覺;有些是冷的感覺,有些是熱的感覺。各式各樣都有。而如果不用智慧去處理這些感覺的話,心就會被擾亂!
禅坐是開展心的方法,能使心成為智慧升起的基礎。心理訓練必須在四威儀中練習,不只是坐著、站著、走著,躺著的時候也都要練習。重點是,我們必須知道,每一刻的心境究竟是如何?而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隨時保持正念和清明。心是快樂或痛苦?是混亂?是祥和?以這種方法去認識心,使心變得寧靜,而當心寧靜時,智慧就會升起。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它們同樣都是無常,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為了能修習他的教法,佛陀教導我們住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以便能練習收攝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於我們的修行來說,這是基礎,因為六根是一切事物生起之處,而且就僅在這些地方。因此,我們收攝六根就是為了能夠了解一切事物在六根生起的情況。一切的善、惡都經由六根生起,它們是身體裡主要的機能。眼在於看,耳在於聽,鼻在於法的升起。這一切對於我們來說,所要做的是這些點上建立起我們的修行。
如果你想去尋找佛法,那與森林、山或洞穴都無關,它只能在心中找到。
如果在你的心裡,你嘗到了真理的滋味、法的滋味、那麼你會與其他的任何人合而為一。你們會變成大家族一般,在那兒,人與人之間沒有了障礙、沒有了差異,因為你已嘗到了與所有人一致的心之本質。
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習的核心,他們認為行禅、坐禅和聽聞佛法就是修行。那也沒錯,但這些仍只是修行的外在形式,真正的修行發生在心與感官對象相遇的地方。感官接觸的發生點上,就是修行所在。例如:當人們說到我們不喜歡的事時,憎恨之心就會升起,假使他們說的是我們喜歡的事,我們便會經驗到愉快——這就是修行所在!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這些來修行呢?這是個重要的課題。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追逐快樂,逃避不快樂,不斷地那樣修行下去,那麼直到死亡的那一天,也永遠見不到佛法,一切都將會是白費功夫。當快樂和痛苦升起時,我們應該如何去應用佛法,使我們從它們之中得到解脫呢?這就是修行的重點了。
混亂升起的地方,就是寧靜可以升起的地方;哪裡有混亂,我們透過智慧,哪裡就有寧靜!
無論是站著、走著,或是坐著,都是我們能夠學習周遭事物的時候,我們在自然的狀況下學習。無論是色、聲、香、味觸,或法,我們都應從中學習。
一位有智慧的人會對色、聲、香、味、觸、法作全盤的思考,在這真實的修行中,純熟的修習者將能到達心無一物。
在說法的時候,真正的法師是不會僅從記憶中的知識來開示的,他會說真理!世俗人通常會憑著記憶中的知識演說,而且以這種方式來提高他們自己,真正的比丘是不會那樣做的,他說的是真理——事物的本然。
甚至今天的比丘也象那樣。我曾經聽過他們中有人說:“我出家不是為了修行,只是為了讀書!”講這種話的人,斷絕了佛法修習之道,一點辦法都沒有,一切都到了絕路!當他們成了老師之後,他們只會以記憶中的知識來教導:也許他們是在說一件事,心卻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他們只是憑著記憶來教導,而不教導如何去揭露真理。
這個時代,人們想得太多,有過多的事物讓他們感到興趣,但卻沒有一樣能夠有所成就。
佛法的修習並不須要你去到處尋找或花費整個的精力去達成,你只要觀察那些在你心中升起的各種感覺:當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覺味,以及其他種種時,它們全都會來到這顆心——一顆清明覺醒的心。
佛法的價值,並不能從書裡告訴我們的種種中去發現,那只是佛法表面的樣子,而不是從我們內心深處生起的知識。如果我們有極深的了解,便能覺悟自己的心,進而見到真理就在我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