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識釋道裕法師,淺說東明寺淵源 蔡漢以 2019-01-21 雖然我與釋道裕法師未曾謀面,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我在欣賞一幅---“真善美…”墨寶字帖時,經友人介紹,得知是一位高人書寫!後再三細問,此高人就是釋道裕法師也!這緣起緣生,甚喜! 這樣,我就與釋道裕法師在“微信”上相識了!
釋道裕法師,原籍漳州市東山縣銅陵人。現為漳州市東山縣“東明寺”的住持。此前,釋道裕法師在“漳州南山寺”弘揚佛法;1987年,他攜漳州南山寺眾僧,涉海於現“東明寺”聖地,結草為廬,重拓荒垠(yín),開山建寺,弘揚佛法。並於次年農歷四月初二正式開基。當時“東明寺”這三個大字,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賜名! 然而,漳州市東山縣“東明寺”,那裡我沒有游訪過。但幾年前,我從《漳州文史資料---第27輯》書中,早已了解到“東明寺”的一些風光及歷史淵源的情況。 先說歷史淵源。說起這事,必須提起兩位“蔡氏”,即蔡潮和蔡新;據史料記載, 蔡潮是明朝人,生於1467年,故於1549年,享年83歲! 蔡潮,字巨源,號霞山,臨海城關人(今浙江省台州市臨海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遷兵科給事中。正德年間任湖廣提督學政,貴州右參議等職。嘉靖元年(1522年)移任福建右參政,籌措督運軍糧、協力抗倭有功,泉州、漳州為他立碑記功。嘉靖六年(1527年),升河南右布政使,任內,開築大道,勸民道旁廣植榆柳。任滿退休返裡,關心家鄉,籌劃治大惡灘,建錦衣橋,移三江埠,疏泉井洋,作為頗多。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夏卒,年八十三。著有《霞山集》十卷、《湖湘學政錄》一卷、《判義》六卷、《編次名言》二卷、《對偶菁華》一卷。子雲程,官至刑部尚書。蔡潮之墓,在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城東灘溪鳳凰山。 蔡潮與“東明寺”淵源。明嘉靖五年(1526年),福建右參政、巡海道蔡潮莅銅山,渡海於東門嶼造七層文峰塔,故東門嶼又稱塔嶼;蔡潮在建塔之時,見嶼北澳山有毫光祥雲五彩照海,謂此澳有佛也。佛澳不僅佛光常現,且靈泉四時長湧,後建“文峰寺”供佛祀之。這“文峰寺”後被毀。今只存,明雕四面佛巖像一座。 歷史從明朝走到清朝,在清道光年間,又有一位“蔡氏”大人物---相爺蔡新來到“文峰寺”,並題“鹫嶺”二字於上。從此,“文峰寺”---即東明寺早期名稱,遠近聞名, 成為閩南海上佛教聖地! 次說秀麗風光。東明寺,位於漳州市東山縣銅陵古城東門外海中的東門嶼佛澳。這東門嶼,是中國四大名嶼之一(即東山東門嶼、廈門鼓浪嶼、溫州江心嶼、台灣蘭嶼)東山東門嶼,其形狀若蟠龍昂首,鎮據於東山灣海門之中。嶼上峰雄壑(hè)秀,礁奇洞異,灘白林幽,風光旖(yǐ)旎(nǐ),有“鷹嘴巖”、“風流石”、“碧雲洞”、“文昌閣”、“漁翁垂釣”、“老鳌迎賓”、“神龜泣天”、“海獅戍海”等許多神奇景觀,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眾多摩崖石刻,古跡猶存。在那裡, 有明末武英殿大學士、隆武朝兵部兼吏部尚書黃道周(號石齋,東山銅陵深井村人),少年時曾於此嶼上石室苦讀靜修之古跡;黃道周其素懷“始見天地之心,猶樂堯舜之道”之志,他當官後,清廉剛正,忠直不阿,後率師北上抗清,婺(wù)源兵敗被執,慷慨就義於南京。至今東門嶼猶存黃道周讀書處。東門嶼佛澳是福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 東明寺總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依山臨海,坐北朝南,隔水與東門嶼主峰上的文峰塔相對,其余壇堂塔閣散布整座佛澳山林。飛檐掛樹,曲徑穿波,魚躍天池,林聚白鹭;鐘聲響於霧中,經誦唱於雲裡,整座山林清靜無塵。住持僧釋道裕法師三度西行馳赴緬甸,請佛入寺,緬甸華僑諸大德、雲南瑞麗觀音寺贈送大小緬玉佛像三百余尊,終使東明寺圓成東海之中的白玉佛國。 東明寺為全國海拔最低(距海面僅0.6米)的寺廟,所居佛澳為全國佛教聖地之僅有,現供全國獨一無二的釋迦牟尼青少年時白玉佛像,與十八羅漢、四大金剛等一百余尊白玉佛像,最大的白玉座佛、臥佛身長達3.3米。寺內完好無損地保存著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九日由釋子祖慧高僧刺舌尖血書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七十五卷)”,為海內禅家無價寶卷。現有僧眾五十余人。“東明寺”,寄意此寺為佛國“東海明珠”! 八方善信頻至,香火隆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