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佛教的戒律是活潑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影疏》曰:“五戒所防,殺、盜、邪淫、妄語、飲酒。是其五惡。”

  “五惡”是因,“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佛為了防范人不造五惡,所以把這個制定成戒律。“五戒”是根本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前面四種是性罪,不是佛弟子、不受“五戒”,犯了也是有罪;那麼接受佛的“五戒”,要犯了之後,性罪之外,還要加上破戒,再加上這個罪。但是“飲酒”是遮罪,“飲酒”本身沒有罪,它不是性罪,沒有罪。如果受了“五戒”飲酒,這是破戒罪。它叫“遮”,“遮”是什麼?預防,怕酒後亂性,造“殺、盜、淫、妄”,它是預防的,本身沒有罪,這個一定要知道。

  受佛“五戒”的人,對於“五戒”的理事、因果、開遮、持犯,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戒律活活潑潑,不是死的;要不搞清楚的時候,那死在戒律上,也不是佛願意看到的。每一條戒都有開緣,在某一種狀況之下,開戒不是犯戒。

  佛在經上講了一個例子,阿羅漢到海外去弘法,坐船,跟一些生意人,佛經裡講商主,現在叫企業家。那個時候航海是海船,跟著這條船出國去。那麼這個船上有五百商主,其中有一個人起了一個惡念,想把同伴都殺掉,獨吞所有的財物。阿羅漢有他心通,他起心動念阿羅漢知道。知道,怎麼辦?他這個惡念非常強烈,沒有辦法勸導,你要勸導,他頭一個殺你,你洩露他的秘密,要滅口。那阿羅漢怎麼辦?只有開殺戒,把他殺掉。把他殺掉,全都救了。連這個被殺的商主也救了,因為他如果這個陰謀成功了,他將來的果報是無間地獄;他現在有這個預謀,但是還沒有行動,他就被別人殺掉了,等於說阿羅漢是把他從無間地獄裡頭救出來,這救了他,同時救了另外四百九十九個商主,保全他們的生命財產。這是非開殺戒不可,不開殺戒就沒辦法,這麼多人,在造業。這個叫開戒,不叫破戒,不叫犯戒,這叫開戒。這個開戒是有功德的,沒有罪過。佛舉這個例子。

  所以世尊的教法非常活潑,完全是從利他著想,沒有想到自利,真正叫救苦救難!事後我們都明白了,菩薩日常生活當中所表現的,有時候我們無法理解。

  我初學佛的時候,常常到華嚴蓮社去做義工。有時候晚餐陪老和尚一起吃飯,那個時候心裡面就很奇怪,但是不敢說。老和尚七十多歲了,每一餐飯,他飯碗旁邊擺了一杯酒。早晨我們不知道,我跟他一起吃過午飯、晚飯,都有一杯酒。“這酒,不飲酒的,怎麼老和尚每一餐飯的時候都要喝一杯酒?”好多年之後,我到台中跟李老師學教,我把這樁事情向李老師報告,向他請教。老師就告訴我:那是開緣,《戒經》裡頭有,七十歲以上,身體衰弱,他血液循環不好,這杯酒幫助他血液循環,當藥用可以。所以它並不多,就是一小杯,那杯大概一兩。幫助血液循環,對的!這不是破戒。

  酒開緣非常多,重要的應酬裡面可以,可以開,讓大家生歡喜心,不要讓人家感到佛教這麼嚴肅,不敢學佛。要知道佛法的內容的時候,人人都喜歡學佛,它不是呆板的。藥用就有開緣,因為中藥裡面有很多用酒做藥引;那麼還有藥酒,治病的,這個統統都可以用,沒有忌諱。

  一定要懂得“開、遮、持、犯”!應當開,你不開,也是錯誤;“遮”就是不開,決定不可以。你年輕,身體很好,你也喝酒,這個不可以,這叫破戒;有病,醫生告訴你一定要用,沒關系,這可以開白眾,你需要用酒做藥引配藥,要告訴大家,大家都知道,對你不會生懷疑,每個人都知道。

  如果在平時生活中,免不了吃蔥、蒜、肉等的情況下,如何淨口以便念佛?佛法裡頭有「淨口真言」,要曉得,佛為什麼教你避免蔥蒜五辛,這個你要知道。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五辛它的性質能夠影響我們的生理,給生理有刺激。生吃容易動肝火,發脾氣;熟吃,煮熟了熟吃,它是增長荷爾蒙,容易引起性沖動,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佛定這個戒,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但是那都要吃的時候要有過量,你不過量,就像喝酒一樣,它不起作用。所以蔥蒜這些東西,有些做菜用它做香料,沒有問題,那個量很少,這個要懂得。有很多人勸人家吃素,連蔥蒜都不吃,這個怎麼能吃!他吃一點蔥蒜,他不吃肉,那好多了,不跟眾生結冤仇,這個一定要懂。你看我們跟李老師,我跟他十年,老師修行非常好,但是在飲食裡面,蔥、蒜、酒他是用來做佐料,都是用在菜裡面的,這個不妨礙,我們看到都有。有很多人覺得奇怪,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不犯戒,也不破佛的規矩。

 

上一篇:益西彭措堪布:破除對放生的疑惑
下一篇:達真堪布:任何時候都要穩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