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旭大師: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玄義2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約妙義簡有五番者。一就世間法簡。系辭傳雲。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又雲。陰陽不測之謂神。此贊造化氣機耳。老聃雲。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贊虛無自然耳。凡外修欣厭定。於十二門禅。展轉指下為苦粗障。指上為淨妙離。故此經於大梵天。則曰身心圓妙。於少淨天。則曰披音露妙。乃至於善見天。則曰妙見圓澄。皆不過順其情計而已。尚非出世之粗。況是出世之妙耶。二就偏小法簡。如六妙門禅。妙法聖念處經等。對世間法。名之為妙。只是無常無我寂滅三印所印耳。三就權漸法簡。若對析空則體空為妙。若對偏真。則出假為妙。若對二邊。則但中為妙。皆非今經義也。今經以法法本如來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一體三義。不可思議。故稱為妙。四就開示簡。五就悟入簡。並如前說。

  三約真如義簡有五番者。一就世間法簡。夫愚昧凡夫。執其一種謬計。或執一技一能一巧一術等。誰不各自謂我道真。讵知見聞幻翳。三界空華。且以非非想定。八萬四千大劫之後。不免窮空輪轉降此而下。安有真實。治國齊家。不過百年活計。御風蛻化。只名播弄精魂。旣不知四谛法門。不明四念處慧。窮神極化。總在三界輪回數中。出世偏真。永非其分。況真如佛性耶。二就偏小法簡。若析色觀空。則因滅會真。滅非真谛。滅尚非真。況苦集道。斯乃真理全居事外。一向不融。若體色卽空。則解苦無苦而有真谛。苦旣卽真。集滅道谛亦復如是。斯乃卽事全真。才得如來藏中一切俱非少分之義。旣未見中道實體。縱使標中道名。亦不過是離斷離常意耳。三就權漸法簡。若謂真如是無為法。凝然常住。不墮有為法中。別藉資糧加行緣修之力。至通達位。方斷一分重障。證一分真如。乃至修習位中。斷十重障。證十真如。此則理居事外。初心絕分。非今經體。今經以陰入處界。無非本真如性。正向凡夫現前色心諸法點示本體。是故但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復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所謂徹果該因。統惟一真魔界佛界。亦無二如。若達魔如卽是佛如。不取不怖。則彼魔事。無奈汝何。如此方名不可壞印也。就示就悟。並如前簡。

  四約性字義簡。夫如來藏妙真如性。卽所謂佛性也。有正因佛性。有緣因佛性。有了因佛性。簡此又五番者。一就世間法簡。世間之人。誰不談心說性。然語言雖同。旨趣碩異。西域性計。乃有多途。曰時。曰方。曰微塵。曰冥谛。曰神我。曰大自在天。乃至別計地水火風等。為一切萬化之原。稱之為性。茲不暇辨。此土孟子道性善。大有功於世道。而亦不指何者為性。告子謂生之謂性。而亦不指雲何為生。獨中庸推其原曰。天命之謂性。則與西域所計大自在天能生萬物者相類。但彼所計大自在天。高居****之頂。水火風災不到。世界將欲壞時。一切眾生法爾皆得四禅。生於彼處。然後三災方起。而世界還復成時。彼處眾生有福盡者。法爾下生此間。故外道有神通力。能見劫初事者。見諸眾生從此天出。便計此天能生一切也。若據此土所稱天命。如商書雲。帝臣不蔽。簡在帝心。周詩雲。文王在上。於昭於天等。不過皆指帝釋天王。正是居須彌頂。統治人間。賞善罰惡之主。其去大自在天遠矣。然唐漢以前遡至三代。皆未嘗不謂天地神明。有靈有赫。直至宋儒。見佛書中。以種種天神而為侍從。恐謂渠等奉天。便出佛門之下。故竊涅槃第一義天。此經大涅槃天之意。強飾其詞曰。天。卽理也。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夫使天卽是理。鬼神卽良能者。則冬至圜丘。夏至方澤。乃至春秋社稷山川等祀。卽是祭理祭良能乎。且天旣卽理。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又安能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各成其形。各賦以理。而稱為猶命令乎。唯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似指不變者為性。指隨緣者為習。孟子乃於習性之中。偏指人性為善。故與犬牛不同。則是佛門五戒十善方得人身意耳。孔子之贊易也。有曰。先天而天弗違。似非以天命為性者。天命謂性。自是子思以下一切後儒通計。尚未必是尼山性學真傳。況佛性耶。若老莊所雲。窈窈冥冥。昬昬默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等。卽指虛無自然之道。頗與冥谛相類。何嘗指出卽心自性。故知世論紛紛。終與佛性義無涉也。二就偏小法簡者。佛以生滅因緣。對破外道性計。而愚法聲聞。但知諸法無實我性。不知諸法當體無性。於無性義。尚未了了。況知無性之性。卽是三佛性耶。通教體達無生。知法無性。而一分鈍根者。仍與三藏同歸灰斷。亦復不見三佛性也。三就權漸法簡者。若謂二種人有佛性。三種人無佛性。卽是別接通意。若謂一切眾生。但有正因佛性。無緣了佛性。須別修緣了。莊嚴正因者。卽別教意。若謂性雖並具三因種子。而各不相攝者。還是別義。或是圓接別義。皆非今經意也。今經意者。只此陰入處界大等。觀相元妄。無可指陳。觀性元真。惟妙覺明。相妄則全性亦妄。如冰水之外無濕。性真則全相亦真。如濕外別無冰水。故三因在性。同名正因。正因在修。同名緣了。故九界陰入處界七大。當體卽是佛界陰入處界七大。方得名為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方得名為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方是此經之正體也。就示悟簡。亦如前說。廣簡偽濫已竟。

 

上一篇: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第三編(中)
下一篇:慧律法師:開示錄04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