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遇見乞丐,是布施修福的好機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有十二難.jpg

  經書開示:遇見乞丐,是布施修福的好機會。怕被騙的請看~

  部分摘自地藏論壇

  以前遇見乞丐,經常有這樣的疑問:這個人是不是假裝的?是否被犯罪集團控制的?給他錢會不會助長不勞而獲呢?布施多少錢合適呢?是否應該布施呢?......上述問題通常還沒有想夠一遍乞丐已經過去了。

  那麼遇見乞丐,應該如何做,才如法呢?

  好在佛陀已經有這方面的開示,下面摘錄一段經文,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乞丐,如何依法布施修福,造就日後自他安樂之因。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二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譯

  郁伽長者會第十九

  【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若見乞者應起三想。

  何等為三?善知識想、他世富想、菩提基想。】

  如果在家的修行人遇見乞討者,應作三種思維:

  一,把乞者當作善知識想(若沒有他們,我們也沒有機會成就布施、持戒、忍辱、出離心、明因果等等修福的條件);

  二,布施能令來世獲得財富;

  三,布施是成就無上菩提的基礎。

  【復有三想:順如來教想、欲果報想、降伏魔想。】

  還應作三種思維:

  一,為了隨順世尊的教導所以布施;

  二,為了獲得如意的果報;

  三,能夠降服魔障(貪魔、嗔恨魔、愚癡魔、我慢魔)。

  【復有三想:於求者所起親眷屬想,於四攝法起攝取想,於無邊生起出離想。應當如是生是三想。】

  還應作三種思維:

  一,把乞者當作是自己的親人眷屬(起利益安樂平等之心);

  二,以布施攝受眾生是菩薩四攝法之一;

  三,於苦惱無邊的輪回生起出離之心。

  【復有三想。何等為三?除貪欲想、除瞋恚想、除愚癡想,生是三想。】

  還應作三種思維:

  一,布施能除貪欲;

  二,布施能除瞋恚;

  三,布施能除愚癡。

  【何以故?長者,是人貪欲、瞋恚、愚癡俱得微薄。長者,雲何三事俱得微薄?若施財時心無貪著,是名貪薄;於乞者所生於慈心,是名瞋薄;若布施已回向無上正真之道,是名癡薄。長者,是名施者貪瞋癡薄。】

  為什麼呢?

  如果布施財物的時候,心無貪著,能令貪欲減薄;

  布施時對乞者生起慈心,能使瞋恚減薄;

  如果布施之後將功德回向無上菩提,能使愚癡減薄。

  這樣修布施可以消減貪嗔癡。  

等念怨親.jpg

  【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見乞者已,修趣滿足六波羅蜜想。何等為六?】

  在家菩薩遇見乞者,怎麼做能夠圓滿六波羅蜜呢?

  若是菩薩隨所有物無不施心,是名修趣滿檀波羅蜜;】

  一,如果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沒有悭吝不願布施的心,這樣就能圓滿布施波羅蜜;

  【依菩提心施,是名修趣滿屍波羅蜜;】

  二,依菩提心布施,能圓滿持戒波羅蜜;

  【於求者所不生瞋诃,是名修趣滿忍波羅蜜;】

  三,對乞者不起嗔心,不呵責,能圓滿忍辱波羅蜜;

  【若布施時不生自己乏少之想,是名修趣滿進波羅蜜;】

  四,如果布施的時候,不生起自己的東西會缺乏減少的想法,能圓滿精進波羅蜜;

  【若布施已,心不憂悔倍生歡喜,是名修趣滿禅波羅蜜;】

  五,如果布施之後,心中不生憂愁後悔,倍生歡喜,能圓滿禅定波羅蜜;

  【若布施已,不得諸法,不望果報,是明慧者不住諸法,隨無所住向無上道,是名修趣滿般若波羅蜜。】

  六,如果布施之後,心不執著,不希求果報,此明達智慧之人心無所住,以無所住心回向無上菩提,能圓滿般若波羅蜜。

  【是名菩薩見乞求者,修趣滿於六波羅蜜。】

  這就是在家菩薩遇見乞者,修行布施圓滿六波羅蜜


  筆者以前遇見乞丐,總是有本文開頭的許多疑惑。

  後來經過幾年的修行,特別是曾經浮躁的心清靜下來時,很多疑問自然就解開了。

  當你憐憫窮人時才有布施的行為,這就是發慈悲心;當財物布施出去時,你切實是在行善積德;當布施完成時你已經種下了日後富貴的種子。而受施者的好丑善惡自有他自己的果報,這個已經跟你的布施行為沒有關系了。你布施有布施的福,他騙人有騙人的果報。何況,一般人布施乞丐也就用一些零錢。現實中雖然有一些騙子,但確實有不少是真正的貧困者,家庭有重大變故的人,一定程度的精神病患者,被騙被迫害的流浪者......

  除非你明白知道對方是騙人的,被拐賣的,或是會用錢來做壞事,這類情況也可以布施,只不過不是財布施,而是無畏施:隱蔽拍照取證,揭發舉報,或是依法懲戒。

  佛陀在經書中開示我們:乞丐,災民,難民,貧苦人,病人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是我們的大福田(悲田)。時刻保持一顆無我利他的慈悲心,永遠有益無害。外境無論好壞美丑都是我們修行的對景,是在一切時行菩薩道的前提條件。沒有可憐人我們難以完滿財布施,沒有愚癡眾生我們修不了法布施,沒有騙子壞人我們難修無畏布施。所以對包括乞丐在內的一切眾生都要平等恭敬,都要行慈悲喜捨。若在施捨時多念幾句佛號,擇機宣傳佛法就更圓滿了。

  特別是“布施之後,心不執著,不希求果報,此明達智慧之人心無所住,以無所住心回向無上菩提,能圓滿般若波羅蜜。”

  若有功德回向法界、回向累世六親眷屬一切有緣眾生、回向所有一切眾生:生生世世、永遠得聞正法、聞即信受、滅貪嗔癡、滅盡一切惡業;發菩提心、消滅邪淫、斷惡從善、離苦得樂、成就菩提!

 

上一篇:星雲大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20
下一篇:依師修正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