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篇,是復念佛居士書,就是說他回答念佛居士的一封信上。有這麼一段。這一段是這樣的,“念佛也好,念觀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種閒計較”,那意思是到底是念佛呢,還是念觀音,是念佛還能不能念觀音。是這個意思,看來對方是有這麼一個疑難問題。印光法師就是這樣回答的。念佛也好,念觀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種閒計較”,不要計較。不要分別他不要執著他不要分別他。“光以末劫苦重,觀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獲慈護也”。什麼意思啊,光是印光法師的自稱,簡稱光,他自己說的空白的一個字叫印光,你比方說我以祖師大德的這種方式。我要是簡稱的話叫仁清嗎。我可以叫清怎麼樣,清怎麼樣,哈….,你們一聽很親切,這是一種簡稱,古代法師是這樣稱謂。我們現在呢和信眾打成一片了,因為很多信眾他不知道這種規矩了,所以我們老是我呀我呀的。這個我呀我呀的實際不是太恰當,我只能說我呀我呀我的,我要說清你們搞不清哪個清啊,清是什麼呀,他不知道就麻煩了。在這裡給大家解釋了。光以,就是說印光法師以為。印光法師自己我以為,末劫苦眾,末法時期的眾生啊,非常痛苦,社會環境惡劣,人的福報淺了,業障深重了,那麼相對來講呢,他叫苦眾。觀音悲深,觀世音菩薩悲願深厚殷切。所以說印光法師每每叫人兼念觀音,就是這個含義。而他勸人念佛的過程當中。經常再勸人家兼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以期速獲慈護也”。想達到盡快的獲得慈悲護念,加持護佑這個含義。
“然念佛亦非無感通”,就是那個念佛也能有感通也能相應。也能有很大很大的功德,也能得到這個慈護,就是這個含義,“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觀音也”。但是呢,念佛也可以兼念觀音菩薩,就是這個意思,“專兼均可”專念也行,兼念也行。“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無妨礙也”,就是佛在經典上也曾勸人念觀世音菩薩,所以說呢。可以知道念觀世音菩薩,在淨土法門當中,是沒有障礙的。講到這裡,大家能明白一些道理了吧。所以時下很多不如法的說法。用佛的語言,單獨給他們剖析開了。懂不懂。不必要舉例子了,舉例子不是很好,你們明白就行,佛法就是這樣,有緣有福報得聞的。理解的受持了就受用了,沒有因緣的就沒有辦法了,只有虔誠是不夠的,我們還有正知見修行佛法,必須有擇法眼。擇法眼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樹立起正知見來。辨別清楚是正是邪。你那個修行方法是不是了脫之法,是不是佛教的東西,這是一個最根本的東西,然後才是不是適合我呢,你看明白了,這五個法是佛法,那兩個法是邪法,邪法統統我們不能去接觸,這是定定不可移的,你沒有這個決心,你就不是佛弟子。也就不是學佛的。然後再我在這個五個法門當中,就是佛教法門當中選一個適合我自己的東西,是不是。參訪善知識也是一樣的。我見了十個師父是佛教的,那麼三個師父不是佛教的,我們不能接觸外道邪師。我們接觸佛教的法師。所以說那個“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無妨礙也”,那個意思是佛都曾經令人念過觀世音菩薩。可見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在淨土法門當中是沒有障礙的,是不偏頗的。
“若念彌陀求生西方,又念藥師求生東方,則不可”。他這個就不可,為什麼呢。我念彌陀求生西方,一會呢又念藥師佛求生東方。那個目的不一致了,也就是說,求生西方的那個願不堅定了。“彌陀,觀音,同是一事。而觀音悲深願重,故當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在這裡呢,上面這句話我給大家注解一下。咱們一定要正確理解祖師大德的含義,你比方說我念彌陀求生西方。當我有病的時候念念藥師佛可以吧,是可以的。你的目的是為了治病,很快就把這個病調理好了,恢復健康了。但是呢,你念藥師經的功德。也可以回向西方極樂世界,作為求生西方的資糧。因為念藥師經和念藥師佛號,都有出世間的功德都有成佛的正因。那麼我們即使是念了《藥師經》,即使是念了《金剛經》,即使是念了《妙法蓮花經》。作為我們淨土法門的修行人來講。把一切這些出世間的功德和世間福報,通通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把他作為我們往生西方的資糧。這就叫淨土法門。
“所有閒議論,均用不著。古人雲,遵其所聞,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實修持之龜鑒也。觀音乃過去古佛,為彌陀輔弼。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有何不可”。看樣子對方問的是一個什麼問題呢,念觀音行吧,可以看得出來,根據印光法師的回答可以看得出來。對方的疑難問題,“念觀音、地藏、彌陀等功德之校量,乃令人發決定念佛心,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若死執其語,不會其意,則成佛怨矣”,那個意思是你死執,沒有領會佛教的含義,那就成了佛怨了,就是那個佛也感到悲歎了,這是一段。
——摘自仁清法師弘法視頻《印光法師文鈔 淨土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