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吃素”和“吃齋”似乎就是一回事,本來這兩個名詞看起來也差不多,所以世俗間很多人就認為佛教徒所說“吃齋”就是“吃素”,齋飯就必然是素食。
但其實,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素”是對所吃食物的描述,簡單來說就是不含肉食、海鮮、還有一些帶有刺激性的辛菜,“吃素”就意味著素食、清淡。
而“齋”其實是佛教專用詞匯,是佛教徒必須遵守的一種戒律,它的意思是“過午不食”。
佛教將一整天的時間,劃分為六個部分,白天三個部分,晚上三個部分,也就是白天的旦時、午時和暮時,黑天的前夜、中夜和後夜,我們日常所說“六時吉祥”便是這六個時間。
“吃齋”的意思,就是過了午時以後,大概就是現在的下午兩點左右,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天亮以前不可以吃東西。
本來呢,“吃齋”嚴格來講其實應該是“持齋”,就是守持“齋”這個戒律。
那“持齋”是怎麼來的呢?在佛陀時代,有位弟子傍晚托缽乞食,嚇到一位孕婦導致流產,被人譏嫌,又因若一天兩次托缽,減少弟子學佛修道的時間,所以佛陀從此制戒規定過午不食,是為“持齋”。
再者,佛告訴我們:早上是天人吃飯的時間,中午是人道用餐的時間,晚上則是餓鬼道吃飯的時間。有一些餓鬼沒有福報,所以沒飯吃,尤其餓鬼道裡,有一類叫焰口鬼,焰口鬼的喉嚨細得跟針一樣,沒有辦法正常的吃飯。
學佛的人發慈悲,晚上就不要吃,也避免餓鬼道眾生看到你能吃,他卻不能吃,心生瞋恨、心生嫉妒。這也是減少鬼道眾生的煩惱,慈悲眾生的緣故所以不吃。
後來在流傳過程中由於“吃”和“持”二字同音,而且又是跟吃有關,所以慢慢就由“持齋”誤傳成了“吃齋”。
但吃齋並不是吃素的意思,因為這個齋未必是素,因為佛陀比丘戒中沒有戒肉,乞食的時候,施主給什麼就吃什麼,不允許挑剔分別,後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從梁武帝時期才逐漸形成了吃素的傳統。
當然,只要肯吃素,功德都是非常大,都有含攝到利益眾生,這福報就在你持守吃素不殺生當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