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行法則
佛法課程與世間的普通課程不同,包含佛教最重要的“聞思”,“聞”是聽聞佛法,“思”是思考佛法。聞思明白以後,按照佛陀教導給我們的方法去修行,這就叫“聞思修”。
通過“聞思”修什麼呢?佛法裡有很多教導我們淨化自己的身體、語言、心靈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約束我們不去犯錯誤,比如殺生、邪YIN、妄語、偷盜、飲酒等。
約束我們身口意不犯這些錯誤的要求和方法,通常被稱為“戒律”,經律論三藏裡的“律”就是在強調這一部分。
我們都知道,修行必須要足夠的定力,不是光說約束自己就可以做到,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通過種種約束的方式和方法。《大藏經》裡的經文有很多是在講解“定”。我們可以看到,經文裡有很多故事是講佛陀當時怎麼修行,並告訴我們應該按照佛陀的方式去學習。
學習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內心遠離外在紅塵的嘈雜和干擾,遠離我們內心那些負面的情緒,特別是妄念。破除這些妄念的方法以及能力,在佛教上我們稱為“定”或“定力”。
那麼經律論的“論”在講什麼呢?是在講智慧的部分。通過智慧破除我們從無始以來對外在容器(包括自己身體在內)和對萬物的執著,也破除無始以來內心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我”的執著。打破這些執著,讓我們了解自己內心的本質,這些理論和方法叫“論”。
經律論,簡單一點講,就是要破除我們的貪嗔癡,破除貪嗔癡需要靠修行戒定慧。
所以,聞思佛法是非常重要的,不聞思佛法我們就不知道這些方法。
我們也知道,我們不可能把《大藏經》裡的經律論加上密續的二萬一千個法門,一共八萬四千個法門一起來修,我們做不到的。
我們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沒有這個智慧。
那麼,有沒有一個適合我們現代人修行並成就的方法呢?
釋迦牟尼佛針對不同眾生所傳授的偉大而深奧的佛法,在經歷了二千五百多年的歲月後,由歷代高僧大德進行總結,傳授給我們現代人一些適合的修行方法,這些方法在藏傳佛教的教育裡叫“訣竅慈悲傳授法”。
現代人生活在濁世裡,很多人壽命短暫、疑心病重、雜念多、非常迷茫,“訣竅慈悲傳授法”是比較適合的。
還有一種是“高談闊論”的大學者式的傳授法。這比較適合出家的法師。寺院的出家法師要從每部經典去探討,然後依照次第去學習。從居士戒、沙彌戒、比丘戒到菩薩戒,所有的“律”都要一本一本地學。學“經”也是這樣,學“論”也是如此。這些出家法師要花幾十年的時間來探討佛理,而這種學習方法對於在家居士來說太遙遠,也沒有這樣的時間。
適合在家居士的,是“訣竅慈悲傳授法”,能夠讓人們在短暫的時間中學到佛法的精華和訣竅。這些是借由歷代高僧大德的慈悲和智慧濃縮所起來的。“大圓滿法”符合這些特點,短小、深奧、精華,不缺任何一個義理,沒有任何的盲點。
當然,不管你用任何的方法,如果不去用心地聽聞佛法,要想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弟子還是很困難。特別是,如果你不去聽聞佛法,要想實修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去聽法師們和上師講佛法,平時自己閱讀佛經,都是為了讓我們的佛法知識增長,讓我們在修行時有所依據。
如果沒有很好的聞思,就沒有所謂的修行,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你修行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如果沒有聞思,即便你經常拜佛,你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拜佛、你拜佛的這些動作到底是為什麼而做。不理解這些,拜佛就成了一個表象;理解以後,你才體悟到拜佛的這些動作蘊含了很多深奧的佛法。
聽聞佛法是有功德的。即便只聽到四句佛法,所獲得的功德也是非常殊勝的。佛經裡講到:“所有的布施當中,法布施是最殊勝的。”所以,每次聽聞佛法要抱持珍貴之想,且一定要知道,能來這裡聽聞佛法是因為我們無始以來所發的願力──希望生生世世能夠遇到正法,才有如此殊勝的機會。
聽聞了佛法,你才有機會去思考,思考後你才會去修。
同時你們要這樣想:我來這裡聽聞佛法,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聽課,希望它能成為所有眾生離苦得樂、脫離輪回的種子。希望我所聽聞的佛法是為眾生而聽,是為所有眾生成佛而聽。這樣你在一個短暫的聽法過程裡,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到智慧就都具備了,也就是說,具備了圓滿六度的修行。有了這樣的發心,聽聞佛法就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理解佛陀深奧的教法,由此佛法的真理才能改變我們的內心。
人生就像一場博弈,我們真正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作為輪回中的一份子,我們確實有很多因為業力和習氣所導致的性格及心理缺陷。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也都是有殘缺的。所以,往往不是事和人不如意,而是我們的心不夠豁達。
人生真正的修行法則,是要把我們原本就圓滿清淨無礙如明月般的內心,自然展現出來。因為心是扭曲的,那麼以心看事物的投射也會變得不平整。
其實生存的法則很簡單,大道至簡!心若不平,外境又怎麼清寧安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