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法華​七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贊

  世尊現瑞 彌勒疑詳

  文殊為眾廣宣揚 古佛放毫光

  三請法王 為演妙蓮香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

  法華七喻出自《法華經》中七個分別品裡面的故事。佛陀用譬喻來闡明佛理,不但講明了深刻的道理,而且還彰顯出佛陀善巧方便說法的方式。

  法華七喻本身是七個小故事,但是每一個故事中都含有一個深刻的道理,都能指正一種增上慢心。

  法華七喻:1火宅喻、2窮子喻、3藥草喻、4化城喻、5衣珠喻、6髻珠喻、7醫子喻。

  在這七喻中,火宅喻、藥草喻、化城喻、髻珠喻、醫子喻是由佛陀說出來的,而窮子喻和衣珠喻,則是弟子們對佛陀所講法後的旨意理解。

  《法華經·方便品》雲:佛所得法,甚深難解,有所言說,意趣難知。所以《法華經》用了大量的比喻,來闡明甚深難解的哲理。法華七喻不僅體現出《法華經》的文學性,而且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來說明經中開權顯實的思想。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贊

  如來喻說 三界為家

  火宅門外布三車 諸子競紛華

  長者欣誇 受記果無差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

  一、火宅喻

  在《法華經》第三品《譬喻品》中,佛陀講到長者從火宅中救出眾多孩子的故事。

  佛陀在經中告訴捨利弗說,諸佛經常以各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讓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脫。接著,佛陀便以國中有大長者,因為年老體衰,擁有無量財富和田宅,以及僮僕。

  他的家庭廣大,只有一個門,家中人數眾多。一天突然大火從家宅四面燃起,長者見大火起來,很是驚恐,自己雖能出逃,但顧及長者諸子。他知道諸子都貪圖嬉戲,沒有出逃的意思。為了讓諸子逃到安全地帶,長者采用下面的技巧令諸子得出:

  經雲:“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捨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

  長者就是通過允諾給予諸子各種娛樂設施的方法,讓諸子都逃離出火宅,來到安全的地帶。

  長者喻我佛如來,諸子喻苦難的眾生:火喻世間之苦,宅子喻眾生輪回的三界。

  火宅喻告訴我們:三界如火宅,眾生卻貪圖世間虛幻的快樂而不願出離。

  二、窮子喻

  窮子喻出自第四品《信解品》。講走失在外的窮孩子,面對所乞討的長者的富裕之家卻不知是自己的家。窮子見到長者身上真珠璎珞充滿,價值千萬,莊嚴其身。他身旁還有很多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窮子見到長者如是威德莊嚴,心生恐怖,便快速離去。

  長者見到窮子,知道是自己的兒子,便派人追趕,將窮子追回。窮子非常恐怖,擔心被處死,長者令人以冷水灑面,促其醒悟。但窮子仍不醒悟,長者便放其外出乞討。

  接著,長者巧設方便,使人請窮子來家裡打雜做事,逐漸使其漸悟自己就是長者兒子並最終繼承了家產。

  經中的窮子喻二乘之人,長者喻佛陀,佛陀巧設方便,讓窮子從小乘修起,漸入大乘法門,最後將佛子帶入大乘境界。

  三、藥草喻

  藥草喻出自第五品《藥草喻品》。經雲:“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花果敷實。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本品中的眾生喻藥草(小藥草、中等藥草、大藥草)或樹木(小樹、大樹),但是法雨無差別,雨落在地上,藥草和樹木各取所需,都能開花結果。

  經文中還多次提到草木、雲雨。其中的三草二木喻受如來教化的眾生,下雨之雲喻我佛如來,大雨喻如來所說的一乘大法。

  四、化城喻

  化城喻出自第七品《化城喻品》,經中以比喻的方式,以眾生經過險難之道為喻,說明小乘貪圖涅槃之境。

  經中說眾生經過五百由旬的險難之道,路上沒有人煙,非常恐怖。有一個聰明的導師,為了讓大眾能夠順利走過險道,於是對眾人說,你們不要害怕,更不要後退,前面有座大城,可到裡面休息,如果能夠進入這座城,就能夠安穩快樂。這時眾多疲勞之人,心生歡喜,感歎說:“我們馬上就可以遠離惡道,得到安穩快樂。”

  這些人於是便進入化城,想象著自己將得到安穩快樂,感到無比喜悅。導師知道眾人已經得到止息,不會疲倦,就去除化城,對眾生說:“你們今來,寶處不遠,前面的化城,是我變化而成,為讓你們休息一會兒。”

  這段比喻主要針對小乘聖者而說。小乘聖者貪圖進入涅槃境界,一旦進入後就不想離開。豈知真正的寶藏還在遙遠的地方,而這座讓休息者暫時歇腳的“化城”只是幻像,休息完後還要繼續趕路(指達到真正的涅槃)。

  五、衣珠喻

  衣珠喻出自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記品》。經中說,就好像有人來到親友家中,因喝酒而醉倒。這時親友便以無價寶珠系在其衣服裡面,送給其人。這人醉臥在地竟然一點都不知道。他後來游行到其他國家,為了衣食之需,到處求索,過得很是艱難,若是得到少許財物,便感到十分滿足。

  後來,親友見到他便說:“你怎麼為了衣食竟然如此窘迫。我過去為了讓你安樂,以無價寶珠,系在你的衣服裡面,現在還在,你竟然不知道,還勤苦如此,以求自活,太愚癡了。你現在可用這個寶珠,換取所需之物,你就會過得如意,不會缺少東西了。”

  這段經文講窮困的愚夫被富有的朋友贈送寶珠,而愚夫因醉酒不知,仍到處奔波謀生。

  愚夫喻聲聞和緣覺,朋友喻我佛如來,愚夫的醉酒好比被種種煩惱困擾。眾生為小乘小果,甚至世俗事務的“衣食忙碌奔波,卻不知心裡早有佛陀贈與的寶珠——一乘佛法。

  六、髻珠喻

  髻珠喻出自第十四品《安樂行品》。經中說,比如轉輪聖王,想以威力降伏眾國,而眾小國王並不順從,這時轉輪王便起兵前往討伐。王見到兵士中有戰功之人,心生歡喜,論功行賞,或給予田宅、或城邑、或衣服、或嚴身之具,或種種金銀珠寶。但是,只有發髻中有一明珠,大王起初捨不得送人,怕送人別人會吃驚。

  但是,轉輪聖王見到眾兵士立如此大功,於是毫無吝啬地將發髻中的明珠賞賜將士。

  經文中的輪王比喻如來,髺喻二乘權教,珠喻一乘實理。珠在髺中,就如實理為權所隱。這就是說如來於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授記二乘而得作佛,就像輪王解髺中之珠以與功臣,所以,以此為喻也。

  七、醫子喻

  醫子喻出自第十六品《如來壽量品》。經中說,比如一個良醫,聰明智慧,善於配制藥方,治療眾生之病。這個良醫有很多子女。一次,他因為有事到其他國家,他的孩子因為不慎飲用了父親配制的毒藥而中毒。不久,醫生回來,眾子見到心大歡喜,請求父親醫治。父親見到孩子如此苦惱,便按照藥方,以好醫藥,色相美味,搗篩和合,讓孩子服用。

  孩子服用之後,病即痊愈。經文中的醫生比喻如來,眾子比喻三乘人。因為諸子無知,飲用毒藥,心即狂亂,父親設方便,讓他們服用好藥得以治愈。這比喻三乘人,信受權教,不得正道。

  如來施設各種方便,讓他們服用大乘法藥,迅速除去他們的苦惱,不讓他們有各種禍患,所以,以醫生之子作為比喻。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贊

  三根普潤 弟子蒙恩

  化城虛設莫為真 再觀智勝因

  十六王孫 八面證金身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

  《法華經》七個譬喻,真實顯露了佛陀教化眾生的本懷。法華七喻也是佛陀施捨教門說法的一個善巧方便,終極目的還是開權宜的方便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實歸究竟的一乘(佛乘)。

  佛只說一法,沒有多法,就是究竟圓滿的成佛方法,只是因各類眾生的因緣根器不同,而善巧權宜的分出了次第。

  《法華經》認為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種種譬喻的目的就是為喚醒沉淪無知的眾生,告訴所有眾生,佛就是因一大事因緣而出世於這世間,教授他們成佛的方法,這才是佛陀的核心本懷,最為究竟圓滿之說。

  南無阿彌陀佛 🙏🙏🙏

 

上一篇:《妙法蓮華經》講解
下一篇:引業滿​業與業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