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印光大師開示三世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宋理宗,他是趙昀,南宋第五代的皇帝,他是公元一二二四年到一二六四年在位。印光大師說是四十一年,那這個地方算起來,應該也是四十年到四十一年。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世孫。嘉定十七年,宋寧宗趙擴病死,宰相史彌遠廢皇位繼承人趙竑,擁立理宗,掌握朝政。這一段宋理宗本身在印光大師這一本《印光大師說故事》裡面,這裡面有提到宋理宗這個人,他是出家人再來的。印光大師在這一篇裡面,印光大師他的題目叫「業通三世,熟者先報」。「業通三世」就是業報它是通三世的,哪個先成熟,哪個先受報。

  所以印光大師說,因果這個事情,「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如種稻然,早種者早收」。印祖說,「此因未報」,他現在所種的這個因也許是善因、也許是惡因,所種的這個因還沒有遭受這個果報,但是另外一個果已經先成熟了,就好像種稻子一樣,你早種就早收成。「如欠債然,力強者先牽」,就像欠債一樣,哪個欠債比較重,那個比較強的那個債,那個力比較強的,那個先牽走,叫「力強者先牽」。

  古時候「有一生做善」,古代有一生都是在做善事,可是「臨終惡死」,他臨命終的時候,是遭受惡報死掉。他一生都是做善,可是他臨命終的時候是惡死,是受到惡報死掉的。有些人就會覺得很懷疑說,那這樣哪裡有因果呢?他一生都在做善事,那為什麼臨命終的時候受到這種惡報死掉呢?就像這個人都是做善事,你看他一生也都是念佛,也都做善事,也學佛,可是他臨命終的時候,他卻得癌症死掉,而且死掉的時候非常地痛苦,「臨終惡死」。印祖說這個是,他「臨終惡死」是來消滅他宿世的業,「以消滅宿業」。等到他這個宿業消掉以後,他第二生便得「富貴尊榮者」,就便得到善報了,「次生便得富貴尊榮」。

  那麼印祖就說了這個故事了,說宋朝阿育王寺有一位出家人,他想修捨利殿。宋朝真的有這個沂親王,阿育王寺這個出家人他跟沂親王有熟,他想到沂親王有勢力,他就前往跟他勸募。結果沂親王所捐的錢不多,阿育王寺這個出家人也有點氣餒,他就「憤極」,就是他募不到那麼多錢,他起了煩惱了、起了無明了。他就可能認為說,哎呀,我福報怎麼這麼不夠?哎呀,我業障重,我募不到善款,他可能這樣自己起煩惱,「憤極」了。無明起來以後,非常地憤怒,用斧頭在捨利殿前面把自己的手砍斷,「以斧於捨利殿前斷其手,血流而死」,最後流血過多死掉了。

  這個時候沂親王他的妻妾生了一個兒子,就同時間,但是這個兒子一生出來以後,老是哭鬧不停。奶媽就抱著沂親王這個兒子在家裡走來走去的,「抱之游行」。那沂親王家裡剛好有掛了一幅捨利塔的圖相。說也奇怪,奶媽抱著這個沂親王的兒子,只要走到捨利塔的下面的旁邊,這個小孩子就不哭了,離開了又哭了。於是就將這一幅捨利塔圖相把它取下來,奶媽就常常拿了這幅捨利塔圖,然後抱著小孩,他就不哭了,「則永不哭」。

  這沂親王就覺得很奇怪,聽到奶媽這樣報告覺得很奇怪,就前往阿育王寺要去問那個要蓋捨利塔的出家人。他問阿育王寺的出家人說,那位想蓋捨利塔的出家人到哪去了。他說,他用斧頭把自己砍斷了,把手砍斷了,死掉了。後來了解的結果,那個出家人砍斷手的那一天,正好是他兒子的生日,那個出家人斷手流血而死,正好是他兒子的生日。於是沂親王自己心裡有數,所以沂親王最後自己獨自的把捨利殿修起來。到這位沂親王的兒子二十歲的時候,宋寧宗駕崩,他沒有兒子,於是就叫沂親王把這個小孩過繼給他,於是就做皇帝了,做了四十一年,也就是宋理宗。

  印祖說,「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捨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此事載《阿育王山志》」。印祖說,這位出家人的死也算是慘死了。他哭不停,可是看到捨利塔,他又不哭了。有誰知道這個沂親王的兒子,是那位出家人斷手慘死以後的後身呢?的第二世呢?這個地方就是所謂的三世怨的問題。如果照印祖講的這個故事,那宋理宗是那個出家人再來的。

  所以關於三世怨,學人就寫了一首偈語來跟大家分享,這是我自己領悟一些的寫出來的供養大家,這我寫出來的偈語,明知三世怨,偏向此方行。為何是如此,名利放不下。遇到境緣時,無力自作主。雖口念彌陀,心念想娑婆。三界輪回去,徒乎又奈何。這是末學寫的一首「三世怨」,我一些小小領悟的偈語來供養各位。

  這個地方在《印光大師全集》裡面,印光大師有特別開示結三世怨。印光大師說,現在的念佛人,今世念佛人,感得的是人天福報。他說,有福報而沒有智慧。因為有福報的緣故,就會有「勢位富貴」,就是有官位、有權勢、有富貴。因為「無正智故」,因為沒有智慧,所以愚癡而不信因果。因為不信因果,所以處在這個權勢地位,有富貴的這個地位的時候,如虎添翼,更加會造業。所以「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此所謂三世怨也」。印祖這段講得很好,「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這就是三世怨。所以第一世修福,第二世得富貴,這裡講的有權勢、有地位,有「勢位富貴」,第三世就受惡報了。

  所以老法師在講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裡面有這樣的開示,老法師說,未出三界,善業仍是一種惡業。你沒有離開三界的生死,你縱使得到人天福報,那也是一種惡業。佛門雲,三世怨。第一世做很多好事,第二世得善果,在人天中享受大福報,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做了高官,發了大財。但是這一生享受果報,忘記修善,縱然修善也修得很少,因此善的果報報完以後,第三世善少惡多,惡業現前,到三惡道去了。譬如富貴人家天天吃魚吃肉,幾十年下來造多少殺業?有勢力的人往往一個錯失,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

  所以我們再看看,玄奘大師到西域去取經的時候,當時印度最有名的那爛陀大學佛教大學的校長叫戒賢論師。當時戒賢論師,這個在印光大師講,「業通三世,熟者先報」裡面,他也有提到。印光大師說,當時西域的戒賢論師,他「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就是他的德望是在印度,因為當時印度分四個國家,他當時是威震印度。但是因為宿業的緣故,他「身嬰惡病」,他生了一種惡病,就是風濕病,非常地痛苦,不能夠忍受,他想要自盡,想要斷食,不想吃東西,要自己自殺,「欲行自盡」。結果他要自盡的時候,那天晚上碰到三個菩薩來給他托夢,一個是金色人,一個是銀色人,一個是琉璃色人。那是由金色人開口了,那金色人跟他講了,他說,我只知道佛陀說,身為苦本。我們這個身體是業報身,它是痛苦的根源。因為我們這個身體,業報身去造業,那感得這個業報身就必須要受苦報。所以佛陀說,身為苦本。那個金色人就跟戒賢論師說,我只知道說,佛陀說身為苦本,我沒有聽說,佛陀說要了這個業報身去自殺,斷食去自殺。

  因為戒賢論師當時他在印度那時候,他一百多歲了。所以那個金色人就跟他講,他說,因為你曾經有一世當國王,你造了很多殺業,所以你在那一世造了那麼多殺業。因為國王要吃飯都是滿漢全席,你要吃什麼,我全部都提供給你,所以大魚大肉。所以他現在到這一世來,他變成出家人了,變成一個論師了,他以前當國王造的那個業都要算帳的。所以金色人就跟他講了,他說,我是文殊師利菩薩,這位琉璃色人是大悲觀世音菩薩,這個銀色人是彌勒菩薩。他說,你再等三年,東方震旦國有一位出家人要過來取經,你把所有的法傳授給他,你的病就會好了。後來果然等了三年,玄奘大師到,他把佛法傳給他帶回來中國。

  所以那個金色人就跟他講了,但是印光大師這裡講是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我另外看的另外一篇文章,它是講文殊師利菩薩、觀音菩薩跟彌勒菩薩,但是印祖講是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跟觀音菩薩,他說,你「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眾生」,你應該要「久墮惡道」。因為你弘揚佛法的緣故,所以以這個人間的小苦來消滅你長劫地獄之苦。我們《金剛經》裡面不是講,世人為人所輕賤,先世罪業當得消滅。所以消滅長劫的地獄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國有僧,名玄奘,當過三年,來此受法」。他就跟他預告了,說玄奘大師要來。戒賢論師聽完以後,忍受那個痛苦,忏悔。

  所以有時候病苦也是逆增上緣,但是很多人碰到病苦就活不下去,想要自殺,不肯接受這個生病的痛苦。我一個親戚現在是這樣,他要洗腎,我聽到消息也很難過,也去安慰他。他說他不想活了,他也是吃素,也是修道人,他現在要洗腎,他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我也見到另外一個大居士,在海外,非常有名的大居士,他現在也是洗腎。那你能說他修不好嗎?就是跟戒賢論師這個一樣,他過去生當過國王,有惱害很多眾生,所以他應該要墮到惡道去,但是這一世有弘揚佛法,所以受一點人間的小苦,然後消滅他長劫要到地獄去受報的苦。這有什麼不好?還算劃算。所以文殊師利菩薩說,你要忍受,玄奘大師快來了,你再等三年,他就到了,「來此受法」。

  所以戒賢論師當時就很慚愧,久而久之,慢慢地忏悔,他那個風濕病就好了。到三年後,玄奘大師果然到來,然後戒賢論師就告訴他說,我當時受病苦的情形,說到那個病苦的時候,戒賢論師就「哽咽流淚」。你看他當一個論師,我們說身為苦本。佛陀說,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我們都會念觀,可是當你病苦來的時候,你受不了,受不了你就是過不了那一關。

  你看道證法師,你看她活四十八歲,她出家了十七年,她畫了五尊阿彌陀佛的聖像,她寫了那麼多的勸癌症病人的書,《傾聽恆河的歌唱》、《毛毛蟲變蝴蝶》。你看她寫了那麼多書在安慰癌症病人,她最後自己本身也得癌症腫瘤,也是苦不堪言。最後她放棄化療,她不做化療,完全靠一句阿彌陀佛聖號。最後她往生的時候,她在清晨的時候起來拜佛,跟她的師兄說,我不能再陪你拜了,我要往生了。啪,念阿彌陀佛,念到陀,就拜下去,她就往生了。你想她會到三惡道嗎?她一定作佛去了,對不對?

  所以戒賢論師在形容給玄奘大師聽的時候,他講那個痛苦的時候,他「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那實在是太苦了。所以你如果不明白三世因果,不明白宿世之因,你會說戒賢論師他不是得道高僧嗎?他不是如此大修行人嗎?怎麼得如此的慘病呢?你就不相信因果了。所以因果,老和尚說,要從三世來看就公平,沒有誰占便宜,也沒有誰吃得了虧,三世一看很公平。這個是印光大師在《續編》上,「覆周頌堯居士書」,在民國二十年那時候寫的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

  所以我們要了解,「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樂,眾生之所以墮地獄,永受輪回劇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所以學人喜歡講因果,很多人聽我講因果,也有很多人回頭。有的人甚至聽完以後,聽那個「明因果,解業力,幸福圓滿人生」,就不敢吃肉了,我度了很多人不敢吃肉。他說,每次聽黃警官講因果,嚇得都不敢睡覺。我老師就跟我講,講因果要講到他嚇得要死才有用。你講的像神仙一樣那麼好像若無其事,那怎麼會怕呢?所以成佛的「真常法樂」,墮地獄的「永受輪回劇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你看戒賢論師,這個一代高僧,他還是必須要受這樣的病苦,我們能夠不覺悟嗎?

  那三世怨呢?如果你到三世怨,第三世到地獄去怎麼辦?你到畜生道怎麼辦?你到餓鬼道去怎麼辦?你要想起來,你前世是出家人,你前世是修道人,今天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所以「凡人欲治其身,總不能外於因果」,你想要調伏你這個身心,你不能夠離開因果。現在人都喜歡說大話,「徒好大言,不求實際」,常常說因果是小乘法,這是大謬、是大錯。你要知道大乘、小乘總不外乎因果兩個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依生滅四谛」,我們剛才講苦集滅道。「知苦斷集」,你知道苦,你就要斷掉貪瞋癡。你羨慕那個滅掉煩惱,你就必須要修道、必須要念佛,就「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小果,是證阿羅漢果」,出三界,不受後有。「大因,是修六度萬行;大果,是證究竟佛果」。你不管修小因果,不管是修大因果,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從來沒有閃失過,「未之或爽也」,從來沒有閃失過。

  我們講過了,世間真的沒有一個人占得了誰的便宜,從三世來看真的很公平。所以不只說,世間人都在因果之中,其實每天都在演因果給你看,世間人迷而不覺,在因果裡面繼續造作因果。所以不只是世間人都在因果之中,即使菩薩跟佛也不出因果之外。如果說因果為小乘,因為我們一般講說,因果是談人間善法,如果說因果是小乘,那怎麼菩薩跟佛也是小乘了?剛才不是講菩薩、佛也是因果?所以這種是「其言之狂悖可知矣」,這種人是狂傲,悖離天理、悖離真理,這很明顯了。

  以上這段話,是印光大師在《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我們把印祖這段文,我們就重新再把它唸一遍,「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樂,眾生之所以墮地獄,永受輪回劇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總不能外於因果。現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實際,辄謂因果為小乘法,實為大謬。讵知大乘小乘,總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是依生滅四谛,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小果,是證阿羅漢果。大因,是修六度萬行。大果,是證究竟佛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未之或爽也。所以不獨世間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薩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謂因果為小乘,則菩薩佛,亦是小乘矣。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所以老和尚說,李炳南老師說,教老和尚找一位善知識,以古德為師,依《印光大師文鈔》就夠了。你這一輩子,你碰不到什麼高僧大德,你只要依止《印光大師文鈔》,保證你不會到三惡道去,往生絕對有希望。那學人就是,我從開始學佛就喜歡印光大師到現在,從來沒有改變。我講過了,我到素食館去吃素,在書架上抽出來第一本書就是《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二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上一篇:黃柏霖:臨終關懷很重要
下一篇:南懷瑾:對未來的驚人預言,啟開你的遠見02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