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心法(三)《認識心性速證法身》之萬法皆空(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法(三)

  觀照念頭 遠離煩惱

  通過以上可知:眼識是“能”觀之心通過眼根觀察”所”觀的色塵而產生的(眼)心識……同樣,意識是”能”觀之心通過意根觀察”所”觀之法塵而產生的(意)心識。即本“心”的“覺性”,通過一定的渠道在覺知“法塵”。“心”和“法塵”是“能、所”關系,而“能、所“是相異關系,即“心”和“心意識中的法塵”不是同一體的。

  經上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裡的心是指能觀的本體心識和所觀的對境“法塵”,“不可得”則是指它們的無自性、變化性。

  筆者的房間裡掛著一幅匾牌:“觀照念頭 品味覺受”說的就是用覺性去觀照念頭,

  念頭就是妄念,無論善的惡的都是煩惱,它的本質是法塵,它雖然是由心生起,但它不是心,是心的覺性感知的對境,它可分三段: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對於過去的追憶思維、對於現在分別抉擇、對於未來的憧憬編織……

  對一些專有名詞我們可能不甚了解,通俗一點講,就是要掌握觀照的方法,即不要進入角色,不要把心和心的外境糾纏在一起、粘附在一起,要學會跳出事外,就會減少執著。所謂:青山不礙白雲飄。:要學會用覺性觀照念頭:念頭剎那生滅,但能觀的覺性是清明的、不變的。這樣修持,才會慢慢不被外境所轉。

  有個比喻幫大家理解:如果一場地震正在發生,你家的房子正在坍塌,你是不是會驚慌失措地逃離現場?如果你是坐在家裡看電視,地震場面是發生在屏幕上的,你會有同樣的反應嗎?置身事外,會減少很多煩惱。

  對於修行有功夫的人可以參考第二個比喻:繩蛇之喻。

  如果你走路時發現路邊一根草繩,誤認為是一條毒蛇,你會瞬間驚悚起來,如果你看清了那只是一根草繩,便不會有可怕的心態。這兩種情況下,草繩是一樣的,但不同的認識造成了不同的後果。

  對於修行人來說更是如此,面對同一對境,在證悟空性之前和證悟空性之後的認識和心態是決然不同的,是凡夫與聖者的差別。

  即使明白了法理,我們也應了知煩惱的不同顯現,要知道修行的提高也是漸次推進的,大乘經典告訴我們,聖位的初地菩薩,處於見道位,降伏的是無始劫來的顛倒妄執,即見道位的初地菩薩會證得諸法無自性。

  修道位的六地以前,雖然證得了諸法無自性,但會有粗顯的煩惱習氣時時生起。

  修道位的六到八地前,通過作意,會降伏粗的煩惱習氣。

  修道位的八到十地,只剩很微細的習氣需要淨除。

  第十地的最後,連微細的俱生習氣也淨除干淨,進入無學道而圓滿成就佛果。

  除了修行位次不同的煩惱外顯,圓睜怒目也往往是佛菩薩的大悲表露。《護諸童子經》上講到:“魔王波旬與諸眷屬,同往佛所”,“詐受佛降,”“當做一切種種魔事”,“爾時世尊,呵責魔王,”“我之法中,不容汝詐”。佛陀也曾 怒斥外道六師,呵斥弟子迦留陀夷,弟子長眉羅漢等等。

  為了教化頑固眾生,大悲著稱的觀音菩薩也不得不化現金剛憤怒相的黑六臂瑪哈嘎啦護法……

  對於佛陀的呵責、菩薩的憤怒化現,你僅僅認為是煩惱嗎?

  孩子哭了塞給他奶頭的可能是親娘,但當孩子懵懂玩耍處於危險境地時,不呵責也不制止的,肯定是個沒有責任心的親娘!

  關鍵是,以佛子自稱的我們,面對呵斥,對於佛菩薩的滴著鮮血的那顆滾燙的心,能領悟多少?感恩幾何呢?

  在末法的今天,作為一個凡夫行者,如果你想找個 像佛陀一樣圓滿的善知識,只能拿個放大鏡,站在高高的山崗上,面對輪回的長河,期盼著期盼著未來佛的降臨……前提是,你的放大鏡是真的,不然用它來照彌勒佛,你也會發現彌勒佛也有你自認為的缺點……

  時時串習,就會時時提高,日積月累,才會有所突破。 若因緣成熟,以後會開設人數少的小班進行觀修的現場指導加持。

  接下來會有高位行者修持的秘密境界供養大家

  (待續)

  釋仁清 拙筆

  20/1/21

 

上一篇:仁清法師:心法(二)《認識心性速證法身》之萬法皆空(三)
下一篇:呷絨多吉上師:我們聽聞佛法的目的是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