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楞伽經》簡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山草人:《楞伽經》簡言/原創

     《楞伽經》簡言

  此經是說釋迦牟尼佛應楞伽城城主羅婆那王邀請,來摩羅耶山楞伽城說法,即以大慧菩薩問法為契機,引出如來為之宣說自證清淨法門。大致思想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一、本經復宣說世間萬有一切法及種種名相,都是假名安立,如夢、如幻,都是人們妄想分別的結果;並告誡修行者,凡說斷說常、說有說無都是虛妄分別見而非正見,務須遠離之。同時又指出,所謂如夢、如幻,絕非一無所有,也就是說萬法本質是空,而現象是有的;如果說諸法如夢如幻,認為是一無所有,那是外道的斷滅見解,並非如來的正智正見。

  二、要求修行者,在斷除對一切外境外法起虛妄分別見的同時,必須以正智去觀察、思維、認識、體證此等現象背後那個真常實性,即“如來藏法身常住之性”。要把諸法之“無常”與如來藏之“常”統一起來,把“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統一起來。

  三、在此前佛教經典中,所謂“如來藏”是說眾生本來藏有自性清淨的如來法身;“阿賴耶識”在法相唯識論中,說是產生諸法的種子。但在本經中,無論“如來藏”,還是“阿賴耶識”,所指同一;認為“如來藏藏識(藏識,即阿賴耶識)本性清淨,因客塵所染而為不淨”,是“為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蓄藏著虛偽惡習,清淨本性被虛偽惡習所遮覆);並且指出此“如來藏藏識”具有染淨二重性,這對後來的中國佛教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四、佛教界在性相上關於“有”“無”的立論,說法紛纭,小乘說“人無法有”,般若學講“人法二空”,法相唯識主張“境無識有”,實相宗則認為“相非有、性非無”等等。而《楞伽經》的主張比較中道,既講空又講不空,調和了“空”與“有”,即把“空”與“有”統一起來。

  五、關於佛性,各佛教宗派說法不一,有認為一切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