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解深密經》簡言/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山草人:《解深密經》簡言/1/原創

       《解深密經》簡言

  “解深密”,意思說本經是解釋佛法的深奧秘義和佛果的甚深境界及功德秘密,是一部解釋深密解脫道理的經。但本經是以論的方式,從境、行、果的角度對佛法進行深入的闡釋,所以唐代窺基大師稱其為“經中之論”。

  共分八品,除序品外,由境、行、果三大部分組成。八大品是:1、序品,2、勝義谛相品,3、心意識相品,4、一切法相品,5、無自性相品,6、分別瑜伽品,7、地波羅密多品,8、如來成所作事品等。除序品外,其中2、3、4、5品為勝義了義之教,即“明所觀境”;其中6、7品分別為瑜伽了義之教和地波羅密多了義之教,即“辯所觀行”;其中8品為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即“顯所得果”。指出行者要藉以勝境,依境起行,由行而得果。

  (一)勝義谛相品——勝義谛,指與世俗觀念(世俗谛)相對的聖智聖見,或指聖者所說的道理;相,指體相、相狀。本品是佛教所觀境之“勝義谛境”。佛教所觀境(指修行者所觀照的對象)面對的是一切法,包括了有為法和無為法。

  本品指出:一切法中的有為法和無為法都是假名安立的,即一切事物現象都是幻化出來的,所見所聽的有為法無為法都不是實有的;聖者因聖智聖見現正等正覺,此聖智聖見無法用名言來表達,為了使眾生能夠明白這“離言法性”,而假立名相才說有為無為。這正等正覺的勝義谛相,是聖者們內自所證的,是無相境界,是不可言說,難以表示的。所謂的勝義谛相是超越一切尋思(推求尋思)境相的。因此,常處在被貪欲熾火所燃燒的境界中的人,對於內滅一切色聲香味觸相的妙樂境界是無法通過意識尋思來了解,因為它是聖者的內證境界。

  本品關於勝義谛相與諸行相是“一相”還是“異相”討論,指出:如果說勝義谛相與諸行相是“一相”的話,即沒有差別的話,那麼修行者在修行中對諸行相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如其所覺、如其所知,那就不用再去尋求勝義谛相了;如果說勝義谛相與諸行相是“異相”的話,即有差別的話,那麼修行者在修行中對諸行相如其所見、如其所聞、如其所覺、如其所知,那就更要去尋求勝義谛相了。所以,說勝義谛相與諸行相是“一相”或“異相”,都是不如理行的,都與正理相違背的。這就像面對黑色沉香所嗅到的妙香性,不能說此妙香性和黑色沉香是一相還是異相;又像對胡椒所嘗到的辛猛味性,不能說此辛猛味性和胡椒是一相還是異相,等等。所以,勝義谛相不可以說與諸行相是一相還是異相。否則,“眾生為相縛,及為粗重縛,”。世尊說頌曰:“行界勝義相,離一異性相,若分別一異,彼非如理行,眾生為相縛,及為粗重縛,要勤修止觀,爾乃得解脫。”

  如果執著於對種種相法記別見解,那就是被增上慢所執持而對勝義為谛遍一切一味相不能明了。應該知道勝義谛是遍一切一味相的,“唯有常常時、恆恆時,”不管如來出世或不出世,諸法法性都是這樣安立的,法界都是這樣安住的。世尊又說頌曰:“此遍一切一味相,勝義諸佛說無異,若有於中異分別,彼定愚癡依上慢。”(待續)

 

上一篇:《楞伽經》簡言
下一篇:宏圓法師:取就是著,就會障蔽真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