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藥師經》學習③——“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梵文是“修多羅”,本義為貫串攝持的線。

  釋尊在世,隨機說法,現今集成為一段一章,一部部的經典,這是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而成的。各類的法門,有組織地貫串起來,像一朵朵的花,用線貫穿而成花鬘,便不會散失。經也這樣,佛在世時隨時隨地說法,若不加以編集,就難得保存於久遠了。

  佛說的法,是究竟的真理與德行,可給我們永久學習,永久依循,所以經又含有恆常法則的意義。佛說的名為經,

  佛所說的話叫經或者叫法,是究竟的真理與德性,可以讓我們永久的學習,永久的依循它去學習去修行,法也是表示恆常法則,恆常法則的意思就為經,它是貫穿意。

  三藏十二部裡說經律論,經就是佛說的話叫經。佛的弟子或高僧大德寫出來的不能叫經,叫論。這是表示尊重佛說。

  “經”有五義

  第一種:湧泉義。

  意味無窮,就像泉水從地下不斷的冒出來,持久不斷的清涼感覺,心悅快樂。你感覺到看了一遍又覺得以前理解的東西不對,不是不對,是理解的面窄呀。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你的思維就打開了,這個叫著意味無窮,舉一反三。

  第二種:出生義。

  能生妙善,妙善就是我們的自性能建立萬法,妙用無窮。

  第三種:繩墨義。

  就是判定邪正,通過看佛經之後,你理解了宇宙的道理,明白了什麼是邪什麼是正,什麼叫外道什麼叫內道,或者說什麼叫中道。

  第四種:顯示義。

  能闡釋正確的理論,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正知正見。

  第五種:結鬘義。

  貫穿諸法。所有經都具備這五種意義。

  佛說每一部經,都有一個經名。本經的全名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簡稱《藥師經》。經名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此經闡述的是藥師如來在未成佛的本因位上,發大願、立大志所成就的功勳德業。經名亦告訴人們,這部經是已獲修行成功,已成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藥師佛。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是以人法立名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是佛的名號,“本願功德”是佛法。但此處佛的名號中的“琉璃光”是個比喻,故此經亦可看作人法喻俱足的立名。

  誦讀佛經的功德

  經者是路也,佛經是通向涅般之大道。我們誦經的目有也在於明白如何脫離生死趣向涅般。我們通過讀誦佛經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佛所說而修行,出離生死證得涅般。

  經是佛親口所說,是法寶。三寶是佛教象征,頂禮、讀誦法寶者,功德無量,能消眾生業障。

  通過誦經使我們妄想雜亂的心清靜,以此達到靜心的作用。若有人能虔誠誦持,諸天護法也會隨侍聽聞,所以能以恭敬心誦持經典的人,必常為諸天善神所護佑。

  《業報差別經》中講:誦經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遍四方;四、三途息苦;五、外聲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味現前;十、生於淨土。

  誦經的方法

  一、淨身口意虔誠念誦。

  宋金陵保寧禅寺仁勇禅師看經警策文:一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淨也;二口無雜言,斷諸戲笑,則口業淨也;三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淨也。

  二、焚香長跪佛前念誦。

  一般來說,誦經者應當先焚香,以表請聖,淨道場之意。然後長跪佛前,以表虔誠之心。

  三、平聲委婉淨心念誦。

  一般佛弟子誦經要以平聲委婉唱誦,不要抑揚頓挫如同讀書一般讀誦。這樣才可以起到靜心的作用。

  四、速度快慢相結合。

  一般誦經應當以慢為好,這樣既可以靜心,也可以對經文中的內容明了。而不應追求數量,應當重誦經的質量。

  誦經,除了幫助我們明理增慧,愉悅身心,讓我們洞徹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開悟,使我們業消智朗,生生世世向善外,其最終的的好處是:了脫生死,成就佛道。

  我們一起誦讀《藥師經》

  我們共同祈願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疫情消除 幸福安康

  萬眾一心 沒有翻不過的山

  心手相牽 沒有跨不過的坎

  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為疫情防控奉獻佛弟子的一份力量。

  ❤️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摩诃薩 🙏🙏🙏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佛摩诃薩 🙏🙏🙏

  ❤️南無阿彌陀佛🙏 🙏 🙏

 

上一篇:《藥師經》學習③——“如來​本願功德”
下一篇:解脫的障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