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康寧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五福臨門

  福慧增長宏開善門

  《尚書·洪范》有五福之說:“曰壽、富、康寧、修好德、考終命,世人謂之洪福。”古人認為,“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為五福,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

  長壽——命不夭折且福壽綿長。

  富貴——錢財富足且地位尊貴。

  康寧——身體健康且心靈安寧。

  好德——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身體沒有病痛,心裡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五福之三——“康寧”

  人的一生,辛勤勞碌,刻苦奮斗,追求的目標雖多,但總不外乎「福壽康寧」四個字,比如當在貧困之際,希求的是能生活過得好一點;名利全歸之後,不再為物質的生活煩惱,卻又期望能夠活得健康無病,進而活得更久、活得更安寧。

  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所謂幸福,往往只似水中的月亮,鏡中的影像,正自以為得到幸福時,幸福卻悄悄地溜走了。以致越追求幸福,幸福離得越遠,因為物質的條件,人生的現象,有圓必有缺、有離必有合。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世事無常。永無止境的渴望與追求,是可敬的,也是痛苦的。

  所謂的“康寧”,是說身體健康且心靈安寧。想要得到真正的“康寧”,確實不易。

  01

  病由業起 業由心造

  常常聽人說:“我昨天晚上沒有蓋被,著涼了,所以感冒了。”他把感冒全歸罪於沒有蓋被。其實錯了。沒蓋被不一定著涼,蓋了被也不一定就不會著涼。沒蓋被只不過是感冒的“緣”和“導火線”罷了,這不是感冒最基本的原因。

  同理可知:“過度疲勞”和“淋到雨”等也都只是感冒的“外緣”,而不是真正的原因。因為有許多人淋到雨不會流鼻水,或者雖然工作勞累仍然不會患感冒的。有許多青年人喜歡以“細菌傳染”來解釋一切疾病,其實也大有問題。細菌只能解釋像天花、白喉、淋病等傳染性疾病,而無法解釋像胃弱、血癌、糖尿病等機能性的疾病。

  從另一方面來說,為什麼麼細菌只傳染給某甲、而卻不傳染給某乙,這到底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呢?有些人每天吃同樣的食物,而卻生了不同的病呢?為什麼有些嬰兒一出生,就會帶有黃疸病和血癌遺傳,為什麼有些嬰兒不幸會染上這些呢?只有用佛教的“業力”說,才能圓滿地解釋一切疾病的起因。

  《維摩诘經》上說:“現在所有的病,都是由於過去(世)的妄想所造成的。”又說:“眾生因為執著了我相,所以才產生煩惱和疾病。”“一切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內心攀緣外境所產生的雜念。”(《維摩诘經》“文殊師利問疾品”)

  歸根究底來說,一切疾病都是由於我們過去的妄念,所以在身體、語言和意念上,造作了許多疾病業因的助緣,就會開花結果,而生出病來。

  “淋到雨”、“細菌傳染”、“錯誤的飲食”、“不適當的生活方式”、“遺傳”等都是疾病的導火線和助緣,而不是根本原因。由於過去曾造作了會導致疾病的“業因”,所以遇到了那些“緣”,才生出疾病的果報。《黃帝內經》說:“只要我們淡薄欲望,寧靜心神,四肢勤於勞動而不疾倦,生理機能就會順暢,身心安泰,疾病怎麼會侵入呢?

  02

  病由業起 業由心造

  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於我們過去的妄念或惡業。所以說:一切病其實都是心病。假如過去沒有妄念和惡業,今生就不會遇到導致疾病的因素和條件。如果過去沒有種下致病的業因,縱使遇到不好的環境和惡緣,也不會產生疾病。那麼,生病的條件到底有那些呢?

  《大智度論》上說:生病有“外緣”(外在條件)和內緣(內在條件)。

  外緣(外在因素)

  1、受到寒熱饑渴。

  2、摔傷、或碰傷。

  3、細菌感染——空氣傳染、飲食傳染、接觸傳染。

  4、飲食的材料本身有問題。

  5、食物調配不當。

  6、濫服用藥物——濫服維生素等。

  7、使用不當的東西——如柏油遇熱會產生致癌因素。

  8、鬼神和其它動物的冤報。

  9、遺傳帶來。

  10、污染的環境造成——如噪音、污水、濁氣等環境污染。

  11、遇到挫折和打擊。

  12、農藥和洗潔劑余留的毒素。

  13、食用變質的食物。

  內因(內在因素)

  1、飲食不節——暴飲暴食。

  2、縱欲貪愛。

  3、生活方式不當或坐禅的方法不對。

  4、常發脾氣。

  5、操勞過度。

  6、憂郁煩悶。

  7、緊張恐懼。

  8、無知及焦慮。

  9、心理不平衡和內心的沖突。

  10、幻覺和錯覺。

  11、歡笑過度。

  12、思慮過多

  內因和外緣有時是不易嚴格要求劃分的。例如恐懼和緊張有時是因為錯覺和幻覺引起的,有時是因為外在食物的刺激,但主要還是人格心性修養的因素影響較大,所以我們把恐懼歸納在內在因素中。

  03

  貪著五塵會引發疾病

  《摩诃止觀輔行》的第三十二卷上說:貪著美好的色、聲、香、味、觸這五樣東西都會產生疾病。因為色、聲、香、味、觸這五樣東西,會蒙蔽我們的心智和德性,所以叫做“五塵”。

  (一)沉迷色境的人多半會生肝病。

  (二)貪享聲音的人多半會生腎病。

  (三)貪愛香氣的人多半會生肺病。

  (四)貪圖口味的人多半會生心病。

  (五)眷戀觸覺的人多半會生脾病。

  只有當一個人的心地清淨到“一塵不染”時,才能沒有病痛。否則舉心動念攀緣五塵境界都是在造罪業和病因。

  04

  佛教對疾病的分類

  身病疾病可分為“因中的實病”和“果中的權病”兩種。

  因中的實病

  “因中的實病”就是我們凡夫業報所感的疾病,我們深受苦痛,所以叫做“因中實病”。

  果中的權病

  “果中的權病”是像釋迦牟尼佛和維摩诘居士那樣的聖人本來已達到沒有病痛的境界,為了度化眾生,所以示現身體上的疾病。由於這種病是方便示現的,聖人不以為苦,因此叫做“果中的權病”。聖人只有身病而沒有心病(見《摩诃止觀輔行》第三十二卷)

  “身病”和“心病”

  “因中的實病”又可分為“身病”和“心病”兩種。

  身病是指身體、肌肉、骨骼、神經和五官、憂愁、憎恨、愚癡等苦惱。《賢首五教儀科注》的第三十七卷上記載:身體上毛病有三種現象。

  1.四大五髒病相

  四大增損所生的病:(1)地大增者,腫結沉重、身體枯等一百零一種病生;(2)水大增者,痰陰脹滿、腹痛下痢等一百零一種病生;(3)火大增者,煎寒壯熱、嘔逆氣急等一百零一種病生;(4)風大增者,虛懸、嘔氣急等一百零一種病生。

  五髒所生的病:(1)從心生病者,身體寒熱,頭痛口燥(心主口故);(2)從腎生病者,咽喉噎塞,腹脹耳聾(腎主耳故);(3)從肺生病者,身體脹滿,四肢煩痛,心悶鼻塞等;(肺主鼻故);(4)從肝生病者,多無喜心,憂思嗔恚,頭痛無味等(肝主眼故。)(5)從脾生病者,身體面上游風,通身癢悶疼痛,飲食失味等。(脾主舌故)。

  2.鬼神所作病相

  怨鬼纏繞,令人身體不安,或行瘟疫,或生瘡變毒等。

  3.業報所感病相

  有由過去所造的惡業,現在感受惡病的報應。也有因為今世破戒,帶動過去的業力而生病的。例如:以惡口毀謗發菩提心的人,所以得了無舌的報應。(以上見《大方廣總持經》)

  過去毀謗別人,所以今生得了耳聾口啞的報應;過去輕蔑別人,所以今生長得矮小身材;過去遮蓋佛的光明,所以今生皮膚長得又丑又黑。過去鞭撻眾生,所以今生身上長惡瘡;(以上見梁皇寶忏)

  過去殺生的罪業,會引發肝髒和眼睛的毛病。過去偷盜的罪業,會引發肺部和鼻子的毛病。過去邪淫的罪業,會引發腎髒和耳朵的毛病。過去妄語的罪業,會引發脾髒和舌頭的毛病。過去飲酒的罪業,會引發心髒和嘴巴的毛病;(以上見《摩诃止觀輔行》第三十二卷)

  今生持戒有時也會引動罪業而生病。這是一件好事,大家千萬不可因持戒時生了病就退心。因為今生持戒才使得過去的罪業減輕,這是罪業將要消除的好現象。

  心病。佛經上說:由於眾生的心理現象和所造的惡業錯綜復雜,所以眾生身心疾病的種類無量無邊。隨著眾生所造的罪業越多越復雜,疾病的數量和種類也就越多。末法時期眾生的疾病不斷地在增加。

  心病主要由煩惱產生,無盡的煩惱可以歸根為八萬四千種。這八萬四千種煩惱,又名“八萬四千塵勞”。查閱《教乘法數》一書,便可一目了然。

  八萬四千種煩惱也可以濃縮為“貪、嗔、癡”三種煩惱,也可以濃縮為一個“癡”字。癡就是不明事理,就是無知。由於愚癡,所以才會有我執;由於執著有我,所以才有了煩惱和造惡業;由於造惡業,所以才會受生、老、病、死的果報。《百法明門論》對“煩惱”有詳細論述。

  1、根本煩惱:

  (1)貪(2)嗔(3)癡(4)慢(5)疑(6)不正見

  2、隨煩惱:隨“根本煩惱”而產生的煩惱。

  (1)大隨煩惱——不信、懈怠、昏沉、掉舉、失正念、不正知、不知正法散亂。

  (2)中隨煩惱——無慚、無愧。

  (3)小隨煩惱——忿、恨、覆、惱、诳、谄、憍、害、嫉、悭。

  05

  未善歸納

  所謂的“康寧”,是說身體健康且心靈安寧。

  健康

  健康可分為︰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身體的健康很重要,心理的健康更為重要。所謂心理健康,即是心理沒有煩惱或觀念中無有偏差。

  安寧

  安寧,包括生活的安寧、內心的安寧、家庭社會國家的安寧。想獲得真正的安寧,只有反省和修行雙管齊下,使業障消除而獲得心地裡真正的安寧。學習佛法是獲得一切安寧的基礎。

 

上一篇:富貴②
下一篇:積極勸人不邪淫得大福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