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諸數取趣。於師及比丘”。對於恩師、法師和比丘,這是狹義的,這個師是狹義的。如果把這個師廣義的說的話,就是一切善知識,包括世間的教你的、幫過你的,這些友人,也屬於一種世間的恩師。世間的恩師也要恭敬,就是這個含義。在這裡這個師是狹義的,是法師。
對於法師和比丘,“暫時起惡心。命終墮地獄”。暫時起惡心,這個暫時是時間很短的意思,時間很短。不管是什麼因緣,如果說你對佛,包括我們的法,包括法師,包括比丘起了嗔恨心,暫時的嗔恨心,也會墮入地獄的。
我們學佛呢,如果是只這麼念經文,只是體會一些大概,一些大綱,一個框架,如果把他細化地分析,細化地講的話,他裡邊涵蓋的知識點非常非常多。有人可能會搞不懂很多問題,特別是我們末法時期的人,經常遇到假出家人,假的出家人,在行騙的或者是不如法的。
當我們看到假的出家人在行騙或者不如法的時候,我們可能當時沒法辨明他的身份的真假,但是他的行為明顯地不如法了,有很多人就對所謂的僧人生了嗔恨心 ,那是我們自己沒搞明白,就是不懂怎麼處理。
如果說遇到不如法的出家人,明顯的行為不對,你就把他認為是假的,他不是三寶。因為他行為不對,他的行為已經脫離三寶的隊伍了。或者你可以這樣看,他是個演員,當你感覺到他是個演員這樣想的話,就是把的實質身份排除在三寶之外了,不至於說,因為你看到不如法的僧相,然後你對整個三寶生嗔恨心,對三寶生嗔恨心墮地獄。
道理一樣,就像我們對一尊佛像,就像我們的佛像,一尊佛像,或者多尊佛像禮拜的時候、供養的時候;或者見到一位僧人或者多位僧人禮拜的時候、供養的時候,你一定想:我以一尊佛像作為禮拜的對境,我以一位法師或一位僧人作為供養和禮拜的對境,那麼真實的供養對境是什麼呢?那就是整個三寶。
你供養這一個凡夫僧,可是整體他生的會是供養三寶的功德。在你心裡也要這樣理解,我供養一個僧人,不是他一個人,是供養的三寶,我供養的三寶。這樣的話,功德就無量無邊地增大。
摘自仁清法師《因果報應 聽佛細說》
——佛說《分別善惡報應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