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崇·賢宗法師:乘金剛上智,品五佛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乘金剛上智,品五佛人生

賢宗法師為海寧義工團隊開示

楊正雄整理

  傳承文明揚民族精神

  今天非常榮幸,跟大家結了一個善緣,這個善緣太大,把我從醫院叫到這裡來。我和鄭衛國老師特別有緣,是宿世的修行,促成我們今天的友誼。在座的每一位,未來都會成為五佛人生的講師,今天在這個場合跟大家結緣,我感到有殊勝的意義。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一個話題:中華民族精神的崛起,中國夢的實現。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什麼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什麼是中國夢?什麼是我們的人生價值和思想境界?我們展示在世界面前的是怎樣的精神面貌?這些問題引導我不斷深入去思考。不少人有一種偏見,認為國外的東西比國內的好,體制也好,教育也好,醫療保障和交通設施也好,都要比中國的好,我不禁想問問這些人,你們細致了解過國外的情況嗎?難道他們真的什麼都好嗎?

  我前幾天在上海交通大學講課,也跟同學們討論過這個話題,當時我說,中國現在處在一個崛起的十字路口,我們這代人是最有福報的一代人,我們承前啟後,肩負著中華民族再一次崛起的重任。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有兩個時期是最繁榮的,一個是唐朝,一個是近代。唐朝的興盛來源於古印度文明對中國文明的沖擊,也就是佛教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沖擊產生的碩果。在唐朝之前,有兩個時期的文化最為燦爛,分別是春秋戰國時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春秋戰國是中華民族思想最豐富的時期,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都集中在那個時期,比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等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興盛則是得益於佛教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這種沖擊帶來了唐朝的興盛。中國文化的另一次崛起是在近代,源於近代西方文明對中國文明的沖擊。可見,沖擊並不一定都是壞的,它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我們這一代人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中成長,我們要怎樣來看待這種文化沖擊,怎樣在文明的交匯口處對它們進行取捨和對自己進行定位?選擇怎樣的方向決定了我們未來能走到怎樣的結果。我們讀書會推薦過一本書,《中國即將統治世界》,這本書對當今時局進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中國統治世界將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雖然有這種趨勢,但是作為我們個人有沒有做好准備,是大家需要反思問題。我們在物質上繁榮的同時,在精神上有沒有同樣繁榮?我們只有在精神上站在一定高度,才能俯瞰世界,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世界的主人。我們的思想高度決定著我們未來的方向,我們要成為別人精神的領導者,那我們的精神就一定要超越別人的高度。對一個人來講,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人的境界,境界來自於與生俱來的福報,和由它所帶來的解讀世界的眼光和智慧,這決定著這個人看待問題的高度和思想。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在踏著前人的足跡前行的同時,對這個世界也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解讀。我們在解讀西方文明的時候,也要站在同樣的角度來解讀東方文明,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影響著下一代人的選擇,從這一點上講,我們其實是在為下一代人服務。有人覺得服務別人不是一件光榮的事,其實這是一種曲解。老子說:大海能成其大,是因為它處在最低點。一個人如果能把自己的定位放到最低點,去為無量無邊的眾生服務,那麼他就會成為這個時代的至聖。至聖並不是自己給自己貼的標簽,而是你利於眾生後,眾生把你當成至聖。

  勘破有相抵無量境界

  大家知道《金剛經》吧?好好學這部經,它能給你終極的智慧。但是沒有工具和相應的福報,你也得不到這種智慧,並不是聽老師講過這部經之後你就全部能夠理解了,這個未必,因為聽到的東西並不一定能運用到實踐中。有些東西你要達到一定的人生高度才能理解它們,就好比《西游記》裡的人參果,要用金壇才接得住它們,不然掉在地上就沒了。《金剛經》就是一棵智慧的人參果樹,當它掉下至高無上的智慧給我們時,我們有沒有那個金壇來接住它們?

  《金剛經》最基本的一個思想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什麼是相?世間一切有所造作的法,和一切因緣和合的法都是相。凡相都是虛妄的,要怎麼樣來擯除這些虛妄的相呢?我教大家一種技能:凝想。凝想就是凝神想象,只有身心放松,擯除外界一切干擾,才能做到凝想,這時你的思維能發揮到極致。水在安靜的時候,它的沉澱物是最多的,水在清澈的時候,裡面的倒影和漂浮物是最清晰的,我們的精神也是這樣。等一會兒我教大家靜坐,靜坐的時候凝想的力量是最大的。

  我現在引導大家去凝想。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到孩童,再到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最後到將死之人,我們的身體就是因緣和合的集合體,有毛發,有骨骼,有血,有肉,這些東西你說是你,但都不是,只有把它們和合在一起才是你。但是這些東西每天都在變化,今天的你不是昨天的你,明天的你不是今天的你,那究竟哪一個是你呢?前一剎那是你嗎?不是,因為它已經過去了,下一剎那是你嗎?不是,因為它還沒有發生。世間一切事物都在不斷流動和變化之中,只不過有些微小的變化我們看不見罷了,一間屋子,我們今天看是這個樣子,明天看還是這個樣子,可是十年之後,一百年之後再看,還是這個樣子嗎?

  事物的發展總是由盛到衰,由生到死,只是時間長短不同罷了,有的動物早上生出來,晚上就死掉了,有的動物春天生出來,夏天就死掉了。人生也是一個由年輕到衰老的過程,我們現在經歷過的很多事情,我們的父輩,祖父輩們也都經歷過,他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的將來。凝神想象,世間萬物都在瞬息萬變之中,房子在變,生物在變,政黨在變,家庭在變,人際關系在變,地球在變,宇宙空間也在變。今天生病了,明天未必生病,今天健康,明天未必健康。

  這些東西無一不反應著這個道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把這個道理想透之後,你的思想境界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越。心改變了,你的世界就改變了,世界來自於你的心對世界的解讀,所以,一個人要想改變世界,就要先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要先改變自己的心。六祖慧能開悟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無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一切都圍繞著自性而改變,自性的改變就是一切的改變,一切的改變就是命運的改變。凝神想象一切的相,我們站在大海上去看大海,站在高山上去看萬裡山河,站在沙漠中去看寸草不生的土地,那時我們的心胸會變得無比開闊,生活中那些瑣碎的小事都將變成浮雲,對我們不再有半點羁絆。

  人的欲望就像繩索,追求得越多,束縛就越多。束縛會帶給人痛苦,痛苦的人以後會走上惡鬼道和地獄道。人應該讓自己的心更多地去感受一種平和,就像你們來這裡聽我講課,如果繃著個臉坐在那裡就會很不舒服,感覺不舒服了,身體就會不舒服,身體不舒服了,腦袋瓜就會不舒服,腦袋瓜不舒服了,就什麼也聽不進去。這個世上沒有完全絕對的事情,每件事情都需要有所取捨,中國人講的中庸,西方人講的平衡,都是這個道理。

  人要想身體健康,就要把握住生活的平衡,每天適當的工作,適當的休息,不過度貪戀某一方面的喜好,使舉止盡可能趨於中道,這樣生活才會更幸福。人的痛苦很多時候就是來源於心不平衡或者生活不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業障就來了。生活有所為,也要有所不為,一個人不可能把天底下所有事情都做盡,也不可能把所有好事都占為己有,得了人世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宜。當你成為大人物,你就失去了小人物的灑脫,當你成為小人物,你就失去大人物的光環,得到什麼失去什麼,這取決於我們以怎樣的思想來對待世界。《金剛經》要求我們深入思維並觀照這個因緣和合的有相之法,表面上我們都理解這個相,內心裡也能接受它,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卻難以做到。

  做老師,要有幾個基本的能力:第一個,凝神想象的能力;第二個,時刻地觀照自己。每時每刻都能找到自己的當下之心,當下就是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此時此刻,過去的不要去感傷,未來的不要去癡想。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有一顆活在當下之心,站在講台上講課時專心感受講課的樂趣,吃飯時專心感受飯菜的香味,這些都是活在當下的表現。把生活中那些栩栩如生的色香味都映射到你的腦海中,是一種美好生活的狀態。生活中所有不和諧的事情,都是我們起心動念吸引過來的,要時刻用欣賞生活的態度來表達對世界的感恩。

  世界上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叫做氣場,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力量,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氣場,有什麼樣的念頭,就會有什麼樣的生命軌跡。為什麼不同的人說出同一句話,大家的理解會不一樣,就是因為說話的人心不一樣,思考的角度不一樣,閱歷不一樣,氣場也不一樣。我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有沒有跟我們的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座的各位大多都是為人父母了吧,做父母最捨不得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但其實孩子跟你一樣,也是個相,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有他自己的生活,有他的工作和獨立世界,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都按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生活,我們應該放下自己的執著和不捨,客觀地去對待它。

  超越肉身識因緣輪回

  我說一句大家都不願意聽到的話,我們的身體只不過是我們的靈魂暫時居住的場所,這可不是隨便說的,我給大家講三個案例。第一個案例,我們嘉興市的政協副主席王淳,兩年前來參加我們的講經法會,中午吃飯時,他跟我說,他以前生過一場大病,一直昏迷不醒,後來被送上手術台。他在手術中感覺到自己的靈魂離開了身體,飄到天花板上,從上面看下來,看見自己的身體插滿各種儀器,醫生護士所站的位置,還有他們工作的狀態,全都看得清清楚楚,醒來後,他把這些事情講給醫生聽,問醫生是不是這樣,醫生大吃一驚,事實果真是如此。經過那件事以後,王淳先生無法再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靈魂存在。

  第二個案例,青島有個叫方力勝的居士,他經營一家化工廠,想捐錢在工廠附近的村子裡建一座廟,他邀請我去給他做規劃。我們去村長家吃飯,村長跟我講,說他們村以前發生過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個三十多歲的婦女,是別人家的媳婦,有一天早晨,這個婦女竟然發了瘋,到處亂跑,邊跑還邊叫:我要媳婦,我要媳婦。家裡人很奇怪,一個女人怎麼說自己要媳婦,於是就把她送去精神病醫院治療,治了三個月回來,沒過兩個月又開始發瘋,一年送去精神病院三次都沒治好。

  後來村子裡的一個老人跟她的家人說,這個女人可能不是精神病,是鬼附體,幾年前村子裡死了一個單身漢,可能是被他附體了。老人教她的家人為那個死去的單身漢做一場法會,用紙糊了汽車、樓房,房子裡住著許多漂亮的女人,有三姑六姨,丫鬟奴僕,到他墳前燒給他,結果那個女人很快就恢復正常了。村長說,他以前認為做法事燒紙錢這些東西都是迷信,可自從親眼目睹那件事發生以後,他就不敢再說那是迷信了。其實人死後如果沒有進入天堂,而是在鬼道,燒紙錢對他是有用的。這不是迷信,是現實存在的東西,民間很多祭鬼的習俗,無緣無故也不會流傳下來,肯定是有一定根據的。

  第三個案例,我以前在寧波寧海主持一個寺院,寺院成立了一個自助會,五個居士做一組,若組裡有老人生病,就安排一個組員去照顧他,給他送飯,洗衣服,這樣可以減輕他家人的負擔。如果有老人去世了,組員就二十四小時輪流為他念佛,念三天。當時有個組長叫李瑞娟,長得像觀音菩薩一樣,她說他結婚是為了救她老公一命,因為她若不嫁,她老公就要去跳海,後來她問她老公,如果我不嫁你,你會不會去跳海?她老公說,鬼才會去跳海呢。這個人很有佛心,生了小孩後就到我們廟裡,加入了自助會。有一天她跟我說,他們去給一個阿婆的孫女念佛,小女孩十四歲得了白血病死掉了,他們圍著女孩的屍體念佛,念到半夜的時候,女孩的舅媽竟然做了件奇怪的事情,她跑到靈堂裡,抱住女孩媽媽的腿,用女孩生前的聲音說:媽媽,我不要死,救救我。女孩媽媽嚇得驚慌失措,一籌莫展,隨後又抱住女孩爸爸的腿,歇斯竭裡地喊出同一番話,女孩爸爸一怒之下,一巴掌打了過去,把她打醒了,她根本不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麼。她其實是被女孩的靈魂附體了。

  這些雖然是我聽來的第二手故事,但是他們都有名有姓,可以查證。還是那句話,我們寧可相信因果輪回的存在,也不要去做會招致惡果的事情,當真惡果來臨的時候,真的太可怕了,那時即便後悔也為時已晚了。一個人活在世間,從生到死,所能看到的事情,自己所做的事情,和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會在死後招致怎樣的因果,這是我們應該早點弄明白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死,不管接不接受,最終都無法逃避,這個問題如果弄不明白,面對死亡時就只有恐懼,弄明白了,才能坦然面對。

  如果對生死輪回問題沒有進行過深刻思考,我們對傳統文化中的很多東西就無法理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是跟這個思想密切相關的,比如因果報應,積善積德,頭頂三尺有神明,對人對物應當有敬畏之心,還有傳統的祭祀活動,禮儀習俗,文辭歌賦,很多都貫穿著生死輪回的思想。

  因果分現世因果和三世因果,通過培養好的人際關系來為人生事業鋪路墊石,這是現世因果,現世因果無法代替三世因果。我們可以用一個十字架來表示生死輪回的關系:十字的前面是來世,後面是前世,中間是今生,上面是天堂,下面是地獄,中間是人世。我經常跟我們領導講,黨組織沒辦法代替宗教,就是因為他們的理論中沒有天堂,地獄,前世,今生,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這些東西都有。

  現代物理學中的量子力學上講,每天都有很多微小粒子從我們體內穿過,我聽一個權威物理學教授講過,如果這個問題研究明白了,人類可以發明一種機器,把人變成粒子,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從一台機器上發送到另一個地方的機器上,像發傳真一樣,再從那邊的機器裡發送出來。現在人類雖然沒辦法做到,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未必就做不到。你們知道鬼嗎?它們一下在這裡出現,一下在那裡出現,速度很快。佛教裡有一部經,經裡有一部論叫《祭神論》,裡面所描述的中陰身,到另外一個世界去投胎,它的速度就達到現代物理學中描述的量子運動的速度。中陰身是個色法,那個色法叫做無表色,就是清淨之色的色法體,像嬰兒一樣,人死後四十九天內所呈現的那個身體就是中陰身的身體,像個嬰兒。當他去另外一個星球投胎的時候,不管多遠,哪怕幾萬億光年,一剎那間就可以到達那裡。

  我們省委辦公室有個領導,是從嘉興調過去的,我有一次到省裡接受改造,他跟我聊天,說他有一次出了車禍,昏迷過去後看見整個世界一片漆黑,遠處隱隱約約有一片亮光,他發現自己在快速地往那道亮光沖去,在沖去的過程中醒了過來,發現自己沒死掉。如果他真的到達了那道亮光所在的地方,他的生命就結束了,同時另外一個生命就誕生了。

  《祭神論》裡描述了中陰身投胎的情景,中陰身可以從密不透風的鋼鐵房間裡毫不費力地穿過去,任何堅硬的東西都擋不住它。很多物理學家說,佛學的境界,永遠超越物理學的發展,不過很多東西也還有待科學的驗證。不管你信不信佛,你都應該知道,我們人類所能看到的東西,連這個世界萬分之一都沒有,更不要說整個宇宙。

  我在閩南佛學院有個學妹,她說她的天眼關閉得很晚,到九歲時還能看見鬼,一般的孩子在五歲後就看不見了,她給我講的情景,讓我聽得渾身毛骨悚然。中國民間七月半有祭祖,我們老家每年祭祖都會燒九道菜,擺八雙筷子,倒上酒,點香燒紙錢,然後念咒請祖先回來用膳。我那學妹說,她家祭祖的時候她看見桌子上坐滿了“人”,是半隱半現的影子,他們在吸飯菜的氣味,吸完了就消失了。你們回去可以做個試驗,做好的菜一半用來祭祖,一半原封不動地放在鍋裡,等祭完祖後把兩個菜分別熱一下再吃,你會發現祭過祖的菜一點味道都沒有,菜的香味全部被鬼吸掉了。

  破舊立新能駕馭人生

  我們活在這個世上,要不斷去探索,人有一顆探索之心,就能永葆青春,沒有探索之心,就算年輕,也會活得老態龍鐘。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佛教是如何去解讀福報和培植福德的。學佛的人都知道達摩祖師初化梁武帝的故事,它講的是有相布施和無相的布施的區別,無相布施的功德是無量的,福報也是長久的,而有相的布施功德是有限的,福報也是短暫的。我們每個人,在做布施的時候,要把自己培養的福報回向給無上正等正覺,成就無上菩提,才是最長久的。換句話說,我們以後跟人講五福人生,去度化別人,就要想著讓別人的命運因為你而產生巨大改變,而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鮮花和贊美,當你墜入鮮花和贊美之中時,你的心就被這種相所迷惑了。

  做老師最要避諱的就是傲慢之心,這在佛教中叫貢己之心。我們拜佛的一個意義就在於放下貢己之心,讓自己培養起一顆謙和之心,你不一定要拜佛,你可以拜人,拜木頭,拜石頭,重要的是當你在禮拜的時候,要把那顆高高在上的心放下來,把自己回歸到最低點來看待這個世界。整個世間的人贊歎你,你不會以之為高,整個世間的人诋毀你,你不會以之為卑,能做到風雨飄搖而毅然不動,那你一定是個達到了無相之境的人。

  打破我執,我貪,我癡,我慢及一切相,才能建立新的自己,這就是禅宗裡面講的“不破不立”的道理。《金剛經》雲:如來非如來,是名如來,眾生非眾生,是名眾生。意思是我們看待事物時,通常會有一個從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之後,我們的心性會有所改變,對世界的看法也會因之不同,這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裡面叫否定之否定。世間有相的東西都有問題,我們不能面對它們,是因為我們的境界還沒有達到。《金剛經》給我們的是一種無上的境界,人達到這種境界以後,心胸會無限的開闊,像虛空一樣的無量無邊,心平靜得吹不起任何波瀾,做老師的一定要努力往這個方向去修習,做到人天師表。

  《金剛經》全稱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稍微給大家解釋幾個詞的含義,大家解讀這部經就沒有什麼難題了。金剛是指手持金剛杵的佛,即侍從力士,般若是指智慧,波羅蜜是指到彼岸,這部經所闡述的就是到達人生彼岸的智慧。從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從痛苦的此岸到達快樂的彼岸,從失敗的此岸到達成功的彼岸,《金剛經》就是載人渡河的一艘智慧之船。還有一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說人要到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境界,就要做到無上正等正覺。

  這部經之所以在中國這麼盛行,是因為它的智慧彌補了中國文化的空缺,使得中國文化更加圓滿,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使得傳統文化更加蓬勃發展,傳統文化的蓬勃,又促進了《金剛經》的傳播。一位民族學教授曾經跟我講,猶太民族在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被同化,卻在中國被同化了,宋朝的開封和近代的上海都居住過大量猶太人,他們成立自己的社團,從事商業活動,可是經過幾個世紀的融合,他們最終在中國消失了。是中國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兼容並包,實現了這種民族的融合。大家要對中華文化有信心,再強大的文明,我們也有能力把它兼容並包掉,當然,首先是生活在這種文化熏陶下的眾生要有兼容並包的心量。

  給人以物質的布施,是有相布施,給人以精神的布施,是無相布施。在幫助人時,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精神的崛起,讓他們自立自強,自尊自愛,幫他打開思想的極限,給他改變人生的力量。在你的幫助之下,不但他自己崛起了,他同時也幫助別人崛起,這種力量不斷地輻射出去,最終將達到無窮無盡的度化,這個叫做精神的裂變。就好比今天來聽我講課的學員,以後你們會成為導師去培養新的導師,你們培養出來的導師又繼續培養更多的新導師,這樣就會培養出無量無邊的導師,這其實就是佛的境界。

  大家還記得有一部動畫片嗎,《功夫熊貓》?片中講到的武功秘籍是什麼,一張白紙。這裡面所蘊含的玄機,就是無相,打破一切相,才能超越自我。你們看過日本武士比武嗎?最高武士比武,比的不是拳腳功夫,而是打坐,這跟我們的思維方式不太一樣,通常我們認為,武術比賽嘛,就是要打斗的,可是當比武達到最高境界後,就不再是比劃拳腳了,當兩個人都屬於無招的狀態,大家不知道要怎樣去對峙對方。再看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真正的高手比武通常都不用兵器,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最強大的利刃,取勝於無形之中。《孫子兵法》裡也講過這個道理,說一個優秀的將領,對於對方發動的任何一次進攻,他都要有辦法去應對,他的無量無邊的應對策略,就是來自於他的無招,即對方出什麼招,他就用什麼招去應對,以不變應萬變。老子也講過:無為,即是無所不為。

  師之智慧需物我合一

  我並不提倡大家迷信於某一種宗教,而對其他宗教產生排斥和诋毀,學佛之人,也可以涉獵其他宗教的書籍。我們香海讀書會每年都要送出去很多書,其中不乏有佛教以外的書籍,比如中國傳統文化類的,基督教類的,道教類的,金融類的,社交類的,等等。我們這樣做,也是希望大家把眼界和思維打開,不要被某一個領域所框擾。在生活中,我們也要不斷地突破自己,以兼容並包的心量接受新事物,不斷打破眼前的相,達到無相的境界,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達到一個越來越高的境界。

  很多人學識很淵博,可就是講不出來,為什麼呢?因為他太執著於相,思維還停留在作品本身,沒有打破書本去深刻領悟其中的內涵,同時又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自己表達的不好。其實書本和自己表達的好與不好,都只是事物的相而已,只有打破這些相去領悟知識的真谛,才能把書本上原本死板知識轉化為可供自己靈活使用的知識。領悟知識以後還要放下我執,不要太在意自己表現得如何,完全放開以後,表達也通暢了。

  我有兩個開車的朋友,一個開車時方向盤總是抓得緊緊的,渾身上下都很緊張,開不到一會兒就累了,另一個開車時很放松,他本身也喜歡開車,所以開車的時候特別潇灑自如,坐在他旁邊都能感覺他的身子和車已經融為一體了。我從這兩個朋友身上領悟到,不會開車的人開車,是一種痛苦,會開車的人開車,是一種享受。佛教裡也有典故來闡述這個道理:六祖慧能和他的大師兄神秀都寫了首偈子,神秀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不使染塵埃。

  慧能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這兩首偈子的境界明顯不一樣,神秀對事物的認識還處在相的階段,他不得不“時時勤拂拭,不使染塵埃”,而慧能已經打破相的束縛,從無相的高度去領悟事物的本質,所以能夠做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我那兩位開車的朋友,也是這樣,不會開車的那位朋友,心裡一直想著開著這件事,把方向盤抓得死死的,這個就是神秀的境界,而會開車的那位朋友,心中沒有開車這件事,能夠和車融為一體,感受其中的樂趣,這個就是慧能的境界。以後你們上台講課要是會緊張,就默默告訴自己“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把聽課的人和周圍一切都看成是空無一物,自己也不存在,世間萬物都不存在,還有什麼可緊張的。

  講課也有講究,講課時一定要跟觀眾達到合一的境界,他們的需求就是你要給予他們的,你要給予他們的,就是他們的需求。講課時不要貪多,你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所有東西傳授給別人,最好的講課,是情感的交流。不要認為你是個老師,能給人家帶去很多東西,所以就顯得高高在上,要把講課當成是所有的人在一起對話,把自己對於人生經歷的感悟告訴大家,讓大家有所收獲,這樣就很好了,知識永遠也講不完的,重要的還是要看講的效果。

  有一次我到省裡參加一個叫“五水共治服務”的活動,他們要我代表佛教發言,還建議我提前寫一篇稿子,照著念就好了,我說能不能別叫我發言,我一發言就要按著自己的一套方式來講,因為我普通話不標准,照著稿子反而念得一塌糊塗。我一直覺得,用內心的情感流露出來的聲音,最能打動別人,所以講課不要講虛話和無味的空話,更不要去賣弄你的學問。就好比經書上講到的“德”有二十六種,並不需要把二十六種都講出來,把自己理解的幾種深刻地講出來,使別人受益,就可以了,講課又不是寫書論著,何必長篇大論呢。

  我以前在上海交大讀經濟學碩士,給我們講課的很多老師,都是國務院的經濟學高參,他們在自己研究的領域都是非常權威的人士,其中有一位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到現在還記得他,他是南洋商學院的院長。第一次上課,覺得這個老師其貌不揚,不覺得怎麼樣,講到最後,我發現所有同學的眼睛都一動不動地盯著他,大家都被他的精彩講說吸引住了。跟其他老師不同的是,這個老師從來不照本宣科地去念課本,也不虛無缥缈地去講一些不著邊的大道理,他就是講自己對經濟學的看法和思考,所舉的案列也都是我們身邊經常發生的事情。

  一位好的老師,社會的體驗是最重要的,你要去做很多平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要培福,就要去求福,怎麼去求福呢?其實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你有沒有去做利於他人的事情?有沒有對身邊的人好一點?有沒有努力去培養自己的德行?如果沒有,講什麼五味人生都是空的。很多老師講課都是在鹦鹉學舌,沒有自己的東西。其實,每個人身上都充滿著慈悲心,悲憫心,利他心,厚德心,清淨心,只不過我們沒有把它們喚醒,我們應該打破成規,提高自己的境界,給人一種海闊天空的感覺,讓別人能感覺到你身上光芒四射,用你的人格魅力去使人傾倒和覺悟,別人一看到你,就覺得是一件很大的福報。就像古代那些有德行的禅師,在眾人面前一座,你就能感受到他深深的福澤,那個時候,千言萬語都化為烏有,他的行為舉止之中就透露著無限的禅機,這就是超越有相去領悟無相的力量。這是作為一名導師所要磨練的氣質。

  實際上養生之道也是無相的延伸,當你處於最快樂的狀態,你一定能把這種快樂感染到身邊的人,他們也因為你而得到快樂。如果你的生活中有太多束縛,你的快樂就無從生起,當你沒有快樂的時候,健康就會受到影響。人為什麼會生病呢,因為總是擔心這兒,擔心那兒,心神不寧,寢食難安,連寢食都難安了,身體又怎麼會好得起來呢。有一部電影推薦給大家看一下,《三傻大鬧寶萊塢》,來自印度的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喜劇電影,裡面有一句經典台詞:當一個人不斷去追求卓越的時候,成功就會跟隨著你。大家有空去看看,有小孩的要帶著小孩一起去看,讓孩子們知道,人應該不斷去追求自我的卓越。無論你做什麼,講師也好,公司領導者也好,在家帶小孩也好,能夠每天快樂生活,自信地面對工作,你一定能把事情做得很了不起。這種了不起的成就,是以快樂為前提的,快樂的前提是無相,因為無相,你能夠拋開生活中的紛紛擾擾,輕松地工作,快樂去生活。

 

上一篇:賢崇·賢宗法師:引禅入商,商亦是禅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