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永信法師:聽少林方丈釋永信說人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聽少林方丈釋永信說人生

◎彭明榜 李陽泉

2006年3月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來到少林寺參觀訪問,盛況空前。一時間,少林寺和少林方丈釋永信成為全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

其實,少林寺和釋永信方丈這些年來已經不止一次成為焦點了。少林功夫全球巡演、打商標官司、開辦實業公司、申報世界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林武功秘笈網上公開、全球海選功夫之星……這些在常人看來與清淨佛門似乎毫無瓜葛的事情,卻實實在在發生在少林寺,發生在少林方丈釋永信身上。

2006年4月10日,我們趕在永信方丈參加世界佛教論壇前奔赴嵩山少林寺,采訪了永信方丈。

我要為少林寺下一個1500年負責

記者:大師,您好1 2000年我們雜志曾經采訪過您,當時我們雜志評出了“可能影響21世紀的100個青年人物”,其中就有您。以您今天的成就來看,我們的評選可以說名副其實……

釋永信:我不過是身居深山的一個和尚,哪會有那麼大的影響。

記者:您過謙了,相當長的時間內,您和少林寺一直受到國內外輿論的關注。今天的少林寺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是馳名中外,與您的領導是分不開的。那麼,您能談一談自己的經歷和管理少林寺前後的變化嗎?

釋永信:我是1981年來到少林寺的,被行正長老收為徒弟。說起來,我的佛緣真是不淺。那一天,師父正要為我在立雪亭舉行皈依儀式,正好白馬寺海法方丈來到少林寺。我和海法方丈也認識,他便做了我的引進師,行正大師則做了我的剃度師,並賜我法號為永信。兩個名寺方丈為一個年輕人舉行皈依儀式,這樣的機緣實在是不容易獲得的。

當年的少林寺一片破敗,只有孤零零幾個大殿,香火也不旺盛。因此,我們必須靠種地養活自己。那時候,我們幾個年紀稍輕的便承擔起了挑糞、擔水、種地的活兒。說實在的,那時候的生活真是苦,但是,師父一再對我說,艱苦的歲月應該是對自己的一種歷練,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練就平常心,便有可能通往大道。幾年以後的1984年,師父讓我負責寺院民主管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協助師父處理日常寺務。那一年,我19歲。1987年,師父圓寂,我繼承了師父的衣缽,擔任了住持,全面主持寺院工作。1999年正式升座為少林寺方丈。

這十幾年,少林寺的變化確實不小,但絕不是一個人的功勞。就好像少林寺有今天,也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僅僅因為一部電影《少林寺》。應該說,少林寺的發展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國家宗教政策的恢復是根本原因,而其他的,都是相對次要的。

我全面主持少林寺的工作以來,在寺院的基礎建設和文化建設上花的力氣很大。寺院的建築多次翻修,2004年到2005年上半年,少林寺又進行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整修。這些年,我們對少林文化的開發和利用也相對比較集中,開通了少林寺網站、辦了《禅露》雜志、少林書局、召開了幾次學術研討會、出版了許多少林文化圖書、並在國內有關專家學者的提議下開始了“少林學”研究……應該說,這些都還算是一點成績吧。

記者:請問下一步您會把少林寺帶向何方?

釋永信:少林寺從北魏時期建立到現在已經1500多年了。早期的少林寺是以翻譯經文著稱的;達摩祖師來之後慢慢變成了一個禅修中心。 。

現在正好趕上一個世界變革的歷史時期,能否把握好方向,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能夠把握好方向,才能找到彼岸。我希望能夠為少林寺的下一個1500年負責,這當然主要是如何把握好方向的問題。我想,少林寺的未來發展,主要應該集中在如下3個方面:

第一:傳承。少林寺的僧團建設是保證少林傳承的核心所在。自元代雪庭福裕大師建立了少林寺子孫廟的傳承制度以來,少林寺的傳承一直沒有間斷過。

第二:修持。加強少林寺僧人的修學,使禅宗祖庭成為當代禅修的中心。

第三:教化。包括少林慈善活動、學術交流、出版活動等等。

圍繞這3個方面,深入扎實地做。如果把現代化比作潮流,我們佛教就是一條船。我們要面對潮流,把握好方向,要明了該干些什麼,不該干什麼。只有這樣,才能穩當地航行在潮流之上。

記者:有媒體稱您為“少林CEO”,您如何看待少林寺的商業行為?

釋永信:沒有商業,物品就不能流通,人們的生活就不方便。我們的商業運作,和一般的商業運作有本質的不同。市場經濟下的商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我們是以自養為目的。事實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農禅並重的傳統,僧人講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但是今天,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耕種的層面,我們有機會也有能力參與其他類型的自養活動,我們為此進行了一系列嘗試。以我們投拍《少林寺之僧兵傳奇》為例,我們就是以少林寺的正史為背景,爭取最大程度地接近歷史的真實。因為戲說多了,真正的歷史就沒有了,盡管那樣更容易被人們接受。

由於少林寺1500年來的傳承沒有間斷過,而又地處嵩山,作為中原文化乃至整個中華文化的一個部分,對少林文化的弘揚其實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我們的許多商業行為是與國際上最有名的機構合作的,這無疑會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熱愛中國。

有智慧的人不會煩惱

記者:我們在一些媒體上也看到了個別對少林寺和您本人的質疑性文字。請問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您是如何調節的?

釋永信:應該說,少林寺所走出的每一步,總遇到一些阻力。我們出家人做事是為了信仰,而不是其他。因此,只要這些質疑還不是信仰層面上的,我都不會理會。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果你對所有人的評價都非常在乎,因此畏首畏尾啥都不做了,那就讓那些質疑的人得逞了……(笑)由於是在信仰的層面上做事情,我很容易做到“勞身不勞心”。

在人們心中,值得尊重的出家人似乎應該是除了念經什麼都不做的。我不這樣想,我覺得僧人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修行,勇猛精進;另一方面還要爭取為更多的修行者創造好的修行條件。

我們出家人做事講究“可願不可求”,就是要發大願,但是不作強求。因此,我們不把碰到的阻力當成壓力。相反,我們認為阻力是一種因緣,也可以說是一種修行的法門。這樣想,也就無所謂煩惱,無所謂調節了。

記者:可是現在青年人面對很多壓力,許多人會有許多苦惱,他們很難擁有您這樣的超脫……

釋永信:我們佛教講“智慧”二字,有智慧的人不會煩惱。還有一句話是“煩惱即菩提”,也就是說在煩惱中我們可以歷練自己從而獲得法喜,這其實就是生活中的辯證法。只要我們變換一個思路,就可以把苦惱戰勝,獲得輕松的心境。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好高骛遠,這可能也是煩惱產生的一個原因。年輕人最應該在“踏實”二字上下功夫,不能總是對自己期望很高。過高的期望,本身就是一種妄想,我們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我們的時代,對待自己的生活。對修行者而言,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修起,從小事修起,從眼前的一件一件小事修起。把自己聽到的正法,悟到的真理,融化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裡,我認為這才是學佛修行的大道。這一點同樣適用於社會上的青年人,理想要有,目標要有,但是一定要切合實際。

記者:我們這些俗世中人要產生大智慧有沒有方便法門?

釋永信:當然有!佛家認為,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關鍵看你的心態。你的心態好的話,能夠正確對待事物,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動,你自然就不會有煩惱,於是就不會有痛苦。俗世中很多人往往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目的耗費自己的生命,而且方法不得當,那樣不煩惱才怪。說到底是一個心態問題。不論是在廟宇中修行還是在各個行業工作,有一個規律都逃不脫,那就是要充分認識人生、理解人生。有的人做的是轟轟烈烈的事業,但他未必不空虛;有的人做的是社會的邊緣事業,但他未必不充實。因此,佛家認為,不一定個個都要出家,不一定個個都做一些好的行業。做什麼事情,在哪個行業都是一種修行,都是對人生和社會盡責任和義務,從而達到眾人滿意,這就是一種向善、向上的境界。

 

成功是一個過程,需要付出自己的一生

記者:現在一些青年人抗挫折能力相對脆弱,他們一遇到失利或者失敗,往往會對生活心灰意懶,極端的甚至想以遁人空門為解脫。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釋永信:每個人的生活都要有信念。各個行業裡都能完成人生的追求。沒有了信念,即便進入空門,也一樣會有很多煩惱,不是有人說“披上袈裟事更多”嗎?說這話的人就是對出家生活准備不足,說到根本處是信念不堅定。其實出家修行的生活並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清風明月、詩情畫意。出家人同樣要面對很多具體的問題,如果信念不堅定,就會陷入新一輪的煩惱;相反,如果是以積極的心態出家,信仰很堅定,任何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出家本不是消極的,如果信念不堅定,而認為可以在出家後得到解脫,一樣會因為不堅定的信念而出問題。

記者:您認為成功的標准是什麼?

釋永信:只要努力了,盡心了,就成功了。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不一定所有的人經過努力都會春暖花開。因此,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框框來框定什麼是成功。努力了,就不會有遺憾了。現在青年人常常說要實現某種理想,要我說,樹立一種理想遠比真正實現了更重要。樹立人生的理想,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發心”。我們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說:“自性眾生無邊誓願度,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

現在我們的教育,往往以分數來評定學生的優劣,我覺得這不是最科學的。要看一個學生將來有沒有可能成才,學習成績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問題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很大,怎麼才能把理想變成現實呢?六祖惠能的話就可以作為縮短理想和現實之間差距的方法。我們不妨把佛教徒的解脫成佛的目標兌換成大家的人生最高理想,所謂“自性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說,既然我們已經確立了人生目標,就要為了這個目標而去奮斗。不能確立了目標還在不斷搖擺;盡管樹立了大的目標,可在現實人生當中,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干擾,精神的、物質的等等。佛教稱之為“煩惱”,因此非常需要“自性煩惱無盡誓願斷”。光有了堅定的理想還不夠,還要認真學習各種知識,掌握各種方法,佛教稱之為“法門”,所以要“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最後,要對自己從事的事業有堅定的信念,要排除萬難勇猛精進,爭取實現自己的理想,“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放到人生中就可以這樣理解。

記者:您如何看待金錢?

釋永信:金錢是社會的必需品。用得恰當可以培植福報,比如做慈善事業等。如果不好好利用,則可能招致很多麻煩。因此,對於金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讓金錢在人生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千萬不要把擁有無限多的金錢當成一種人生目標。

記者:您認為自己成功嗎?

釋永信:我認為,成功是一個過程,需要付出自己的一生,不是簡單的一個結果。我的成功不是媒體和輿論所關注的那些流於表面的新聞事件。我做這些事情,是為了更好地弘法,為了佛教的傳承、僧眾的修持以及對信眾的教化,是一些方便法門而已。對於我個人而言,成功應該意味著見地、解脫和人格上的完成。

(《中國青年》2006410)

 

上一篇:永信法師:名人面對面:釋永信方丈談少林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