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二)~B 第285經(佛縛經):本經屬於佛陀憶述性的經典,記述佛在未成正覺前,對緣起順逆的觀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285經(佛縛經):

  本經屬於佛陀憶述性的經典,記述佛在未成正覺前,對緣起順逆的觀察。

  佛陀在未成正覺之前,曾“獨一靜處,專精禅思,生如是念:世間難入,所謂若生、若老、若病、若死、若遷、若受生,然諸眾生,生、老、病、死上及所依不如實知。”就是說我們世間俗人對生老病死的緣起,根本是茫然無知。佛陀很了不起,他自己提出了問題,而且經過一番深入思惟(“無間等知”),對所有問題都給予了完滿的答案。佛陀所思惟的問題有:

  1、“何法有故生有?何法緣故生有?”

  結論:“有有故生有,有緣故生有”。

  2、“何法有故有有?何法緣故有有?”

  答案是:“取有故有有,取緣故有有。”

  3、“取復何緣、何法有故取有?何法緣故取有?”

  答案是:“取法味著、顧念、心縛,愛欲增長;彼愛有故取有,愛故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上面反復地出現一個字,即“有”。但這幾個“有”字的含義卻不盡相同。比如說“有有故生有”,其意思是“當有情生命的存在(有)了,出生(生命)就會生成(有)”。第一個“有”,是“十二因緣”中的“有支”,是指“生命的存在”,作名詞解;第二個“有”,作“存在”理解,是動詞;第三個“有”作“生成”解,亦為動詞。佛陀對上述三個問題的自我思惟中,悟出了生命生死輪回的十二因緣的關系。若順觀,則從無明至老死,無明生則行生,行生則識生……有生則生、老死相繼不停,此為一切眾生淪流於六道的根本原因;若逆觀,則從滅無明起始,無明滅則行滅,乃至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沒有生哪來的死?這是基本常識。因此佛陀譬喻說:“譬如緣膏油及炷,燈明得燒,數增油、炷,彼燈明得久住不?”很顯然,如果油與燈芯悉皆具足,這盞燈也自然會永遠燃燒下去,永不熄滅。相反,如果我們“不增油治炷”,那麼“非彼燈明未來不生、盡、磨滅耶?”意思是說燈內膏油耗盡,難以為繼,這盞燈便自己熄滅,無需我們親自動手。

  學佛人皆能明曉十二因緣的道理,似乎十之三、四;而真正依之行持者,十中有一,尚且不保。因此佛陀說:“於所取法觀察無常、生滅、離欲、滅盡、捨離,心不顧念,心不縛著,愛則滅;愛滅則取滅,乃至純大苦聚滅。”離苦得樂,乃是奉佛人的最高精神追求。

  在佛法昌隆的今日,我們的“心”依然充滿著苦楚。如今人們最缺乏的是什麼?依愚見,乃是沉思與自省。每位學佛人,縱然每日擁有一分鐘的沉思與自省,也算吾教之大幸!偶讀南開區區四十字之“容止格言”(嚴范孫),不禁敬畏肅然。茲抄錄如下:

  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怠。

  顏色:宜和,宜靜,宜莊。(6月14日)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一)~G 第282經(諸根修經)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