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五)~L 第402經(平等正覺經):敘述若於四聖谛平等正覺,即名如來、應、等正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402經(平等正覺經):敘述若於四聖谛平等正覺,即名如來、應、等正覺。

  在本經中,佛陀對弟子們說:“於四聖谛平等正覺,名為如來、應、等正覺。”這裡的“如來、應(供)、等正覺”是如來的十號中的三號。這裡的重點在於“於四聖谛平等正覺”一句。什麼叫“平等正覺”?南傳經文為“如實現正覺”。所謂如實,就是最高的真實;正覺,就是圓滿的解脫,即證得佛位;而證得佛果者,便是證得最高的、究竟的真實——這種真實是否就是空與不空的辯證統一,尚有不同的說法。如果單從字面上理解(即所謂的“望文生義”),我們可以得知,當證得佛果之時,其所見的一切都是平等的、毫無差別的,而且是真實不虛的。而證得佛果的途徑,首先要通過對四聖谛的參悟入手,即便是證得佛果,也同樣是對四聖谛的一種完滿的領悟與徹證。釋迦佛在證道之後,就首先認識到了“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這一重大命題,在佛教的《大涅槃經》中,即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聲聞、辟支佛均可成就佛道(所謂“回小向大”),甚至連善根斷滅的“一闡提”皆得成佛。故而中國有著“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著名公案,即在這種最高的、絕對的真實中,它同時也包含著絕對的平等。而四聖谛的義理,便是通向絕對平等、絕對真實的重要途徑。

  第403經(如實知經):敘述不知四谛,即為生死所驅馳。

  在佛陀時代,尤其是在佛陀完美地建立起僧團後,隨著信眾的增多,以四食供養佛陀及僧團之外,還興起供養精捨,比如著名的祇園精捨、竹林精捨、雞園精捨等等,本經中的“福德捨”,也是為國王所建贈,地處於“王捨城波羅利弗”,距竹林精捨相距應該不會太遠——當然,所謂的“福德捨”與“那難陀竹園”是否是一回事,尚需研究。這裡的“國王”,從轄區意義上講,應該是頻婆娑羅王,因經中有“佛在摩竭陀國人間游行”的記載。由於這些枝末細節並非本經的重點,故略帶過去,不作深入的探討。

  佛陀在一次開示中,對弟子們說:“我與汝等於四聖谛無知、無見、無隨順覺、無隨順覺者,應當長夜驅馳生死。”對於這句經文我們不能錯誤地解讀為佛陀本人對於四聖谛無知無見,佛陀的本義是作出一種假設,那如果我們大家(包括佛陀自己)對於四聖谛不了解、不正知、不覺悟的話,就會流轉輪回於生死。相反,如果對四聖谛了解得很深入、很透徹呢?經中說“於此苦聖谛順知、順入、斷諸有流,盡諸生死……”的話,就不會有生死的束縛,“不受後有”。這裡的“有”,是一種生命的續存的物質現象的存在。一般而言,了知了四聖谛,既然已經斷生死流,就不會再來到世間流轉輪回了(發心倒駕慈航另論)。因此作為佛弟子,當以四聖谛為修行的座標與指南。所謂“若見四聖谛,斷有大流海,生死永已除,不復受後有”,即是此意。(8月26日)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十五)~K 第401經(百槍經):本經用譬喻之法,敘述百歲老每日受三百槍之苦,也應堪忍其苦而聞法、修學四谛。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