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一)~H 1139經至1144經,內容基本上都與迦葉有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139經至1144經,內容基本上都與迦葉有關。1139經敘述佛請迦葉說法,迦葉依舊說“今諸比丘難可為說法,若說法者,當有比丘不忍、不喜”。佛問其中緣由,迦葉回答說:

  “若有比丘於諸善法無信敬心,若聞說法,彼則退沒。若惡智人於諸善法無精進、慚愧、疑惑,身行傲暴,忿恨失念,不定無智,聞說法者,彼則退沒。世尊,如是比諸惡人者,尚不能令心住善法,況復升進!當知是輩,隨其日夜,善法退減,不能增長。”

  這是迦葉不為他人說法的理由之一,其立足點為聞法者“不信敬心”。如果聞法者連基本的“敬信之心”都不具備,縱你苦口婆心、口干舌燥,也是毫無效果。因此迦葉說“諸有比丘於諸善法無信敬心,若聞說法,彼則退沒”,不但沒有進步,相反連原本僅有一點的信念都退失掉了。即聞法者,很重要的前提必須是“有信”,對佛法產生信仰與信念;倘若毫無信念可言,不僅道心退失,相反會引發其他嚴重後果,那將很危險。相反,如果有信,則情況大不相同,“若有士夫於諸善法信心清淨,是則不退……於諸善法日夜增長,況復心住!此人日夜常求勝進,終不退減。”不過根據我個人的理解,信與不信,似乎不能成為迦葉尊者不說法的主因;換句話說,僅憑聞法人的信與不信而作出不說法的說辭,這種說辭也未必過於勉強。退一步說,當我們為很多聽眾作開示時,又如何保證每一個聞法者都能夠保持正信呢?在佛陀創立佛教伊始,也有很多人對佛教並沒有生起信仰,一方面是不了解佛教,另方面本來有歸宗他教,不大可能改姓佛教,甚至一部分人根本就是“物質主義者”,從來就不相信有生死輪回,這樣的人如何能讓他們生起信念呢?對於這些人,我們能不能拋棄他們而不為他們說法呢?顯然不能。普通民眾聞法之後,未必能真心接受佛教。但是這些人通過聽聞佛法,對佛教義理能多少知道一些,起碼不會變本加厲地排斥佛教。比如中唐時期的李翱,開始時與韓愈一樣,是個激烈的排佛分子。但是他與韓愈不太一樣,韓愈是不懂裝懂,胡說一氣;而李翱卻不一樣,他的觀點是先調查研究,再表態發言。結果等到李翱在閱讀了大量經卷以及聽聞了眾多法師講經說法之後,他不僅不排佛,相反卻對佛教越來越有好感。如果李翱當時不去閱讀經典,不去聽聞說法,又如何能成為一名虔誠的護法居士呢?所以我竊自以為,說法還是要說的,至於別人信不信,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佛陀也曾經教導我們,要以自洲,不依他洲。佛陀住世一生,把該說的都說了,至於弟子們是否聽得進去,那也只能看他們各自的造化了。(11.5.)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一)~F 1137經與乞食法有關的話題。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