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五)~C 1212經:本經是佛陀與捨利弗之間相互自恣記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212經:本經是佛陀與捨利弗之間相互自恣記載。

  曾經一段時間,佛陀與諸大弟子都在王捨城的迦蘭陀竹園進行夏安居。在月中十五自恣日時,大家照例都要自己進行反省,然後請大家幫助自己回憶是否犯有什麼過失。佛陀在這個問題上可謂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他首先請大家檢舉他在身、口、意三業方面的過失,並要求大家不要客氣,不要以為他是大家的師父,就不好意思檢舉。“汝等為子(法子),從我口生,從法化生,得法余財,當懷受我(毫無保留地指出我的缺點),莫令我若身、若口、若心有可嫌責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佛陀的高風亮節與寬廣胸襟,貴為佛陀,他仍十分坦誠地請弟子們檢舉自己的過失,實在難能可貴。

  捨利弗尊者聞佛主動自恣,他從座中站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我等不見世尊身、口、心有可嫌責事。所以者何?世尊不調伏者能令調伏,不寂靜者能令寂靜,不稣息者能令稣息,不般涅槃者能令般涅槃。如來知道,如來說道,如來向道,然後聲聞成就,隨道、宗道,奉受師孝,如其教授,正向欣樂真如善法。我於世尊都不見有可嫌責身、口、心行。”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佛陀完全寂靜,不會有什麼“不調伏”的事情發生,所以沒有什麼“可嫌責事”;二是佛陀在教導弟子方面,可謂成績斐然,弟子們不僅可以聽聞正法,而且能夠仰慕聖道,欣樂善法,最後都趨向解脫。從這兩方面來看,佛陀可謂完滿無缺,毫無瑕玼可檢。捨利弗代大眾回答了世尊的提問後,也十分虔誠地請佛陀指出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我今於世尊所,乞願懷受見聞疑罪,若身、口、心有嫌責事。”

  佛陀回答說:“我不見汝有見聞疑身、口、心可嫌責事。所以者何?汝捨利弗持戒多聞,少欲知足,修行遠離,精勤方便,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明利智慧、出要智慧、厭離智慧、大智慧、廣智慧、深智慧、無比智慧,智寶成就,示教照喜,亦常贊歎示教照喜,為眾說法,未曾疲倦。”佛陀的這些話,可以說是對捨利弗的高度肯定。捨利弗尊者具有三方面的突出成就:第一,在個人修持方面,捨利弗沒有問題,而且做得十分出色;第二,捨利弗具有其他上座弟子難以具備的優勢,那便是在智慧方面可以說出類拔萃,無人與人媲美;第三,捨利弗在弘揚佛法、教導四眾弟子方面,也同樣成績卓著,可圈可點。

  在捨利弗的請教下,不僅捨利弗本人沒有任何缺失,即便是在座的五百位諸大比丘,都沒有什麼過失可言。最後捨利弗白佛:“世尊!此五百比丘既無有見聞疑身、口、心可嫌責事,然此中幾比丘得三明?幾比丘俱解脫、幾比丘慧解脫?”佛陀回答:“此五百比丘中,九十比丘得三明,九十比丘得俱解脫,余者慧解脫。捨利弗!此諸比丘離諸飄轉,無有皮膚(不存在膚淺),貞實堅固。”

  三明是指三種神通,即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這個比較好理解。而關於俱解脫與慧解脫,我們在阿含經中往往將其二者連用,說明阿羅漢獲得了究竟的解脫。但是從佛陀的這番回答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二者還是有所差別的。依印順導師的觀點,阿羅漢在智慧方面有次第。依慧得解脫,名慧解脫;心離煩惱而得解脫,名心解脫。印順老法師的觀點是,俱解脫與慧解脫本是一切阿羅漢所共通,由於心是定的異名,所以分為慧解脫及(心與慧)俱解脫二類。佛為須深說,慧解脫阿羅漢,不得四禅,也沒有(五神通),是以法住智通達緣起而解脫;俱解脫得四禅、無色定、滅盡定,依禅而引發神通,見法涅槃。如從離煩惱,得漏盡智而解脫來說,慧解脫與俱解脫是平等而沒有差別。然慧解脫者,沒有根本定;眼見耳聞都與常人一樣;老病所起的身苦也一樣(但不引起心苦)。俱解脫阿羅漢有深的禅定;引發神通──見、聞、覺、知都有超常的能力;老病所生的身苦,因定力而大為輕微。在阿羅漢中俱解脫者是少數,受到佛弟子的欽仰(《華雨集》)。(1.10.)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五)~A 1198經~1207經:此十經重點敘述比丘(或比丘尼)不受佛之滋擾,且能降魔之事。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