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清淨法師:大乘攻略:初學 十二、根、道、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十二、根、道、果

  學習和修行的氛圍、思想、心態、次第等,一切都可以量化和表述。有時我們把修行都想象得過於抽象,其實是可以量化的。只是需要達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回過頭來制定量化。俗話說: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佛陀和歷代祖師作為“過來人”,為了方便我們後人修學,就廣作講經造論等佛事,用量化的方式來引導我們領悟。

  修行,講究“根、道、果”。根,就是因;道,就是方法;果,就是目標。這個因也包含著當下狀態。例如,我們現在濰坊,我們的目標是到北京。可以設計幾條路線:要坐飛機,就到青島或者濟南機場;如果開車,我們就選擇上高速;如果願意步行呢,我們要准備干糧。方法有多種的,因人而異。但目標要明確,如果目標不明確,那就無所適從,只能在這裡輾轉徘徊。所以,建立這樣一個世俗谛“根、道、果”的概念,對修行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現在要建立一個目標——果。什麼樣的果呢?我要成佛。再明確一點,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佛?我要成為阿彌陀佛那樣的佛。阿彌陀佛有什麼特點?他發了四十八大願,最終成佛,建立極樂世界,利益一切眾生。好,我就照著四十八大願去做。什麼叫阿彌陀呢?阿彌陀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就是不生不滅,無量光就是光明遍照。這時目標問題就解決了。

  方法是什麼呢?淨土法門的方法就是念佛,行菩提道。淨業行人長時誦念阿彌陀佛聖號,是在給如來藏下訂單——我要回歸無量光壽,不生不滅,光明普照。其實,光和壽代表著眾生的法執和我執轉化到清淨三昧境界上,我們就能現證無量光、無量壽。

  有了方法(道)和目標(果),我們還要找出我們目前所處的准確位置(根),這個很重要,卻經常被我們忽略和混淆。修行到哪個高度,就用相應的方法“解決煩惱,化解危機,精進辦道,自利利他”。自己的高度(位置)找不准,方法就會混亂。方法用錯,就如同吃錯藥,不僅無益,反受其害。這個就是對症下藥。要遵循道次第找到自己的准確位置,就要誠實思考,無偽觀察,不要刻意美化自己,也無須過分謙虛。我們仔細思維自己修行的動力來源,通過察知自己的發心,便可了知自己正處在哪個修學階段,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方法。我們把道次第量化為:人天乘、聲聞緣覺乘、菩薩乘和無上乘。無上乘,就是密乘,也稱作淨宗玄門。

  在淨土念佛法門中,修學次第就是淨土宗根本經典《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的“淨業三福”,由佛陀金口親宣,不僅是淨宗修學次第,而且是一切法門的修學次第。

  “淨業三福”是《觀經》中釋尊無問自說: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觀經》中的“淨業三福”,在淨土宗中有五部經典:《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念佛圓通章》,這是五經,再加上《往生論》(世親菩薩造),叫淨土五經一論。“淨業三福”是《觀無量壽佛經》中的,有時候我們把《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這三部經,稱作淨土根本三經。這幾部經典將來大家都要深入地學習,參加了這次的學習班,你再去看這些經典,就容易理解“如來真實意”了。

  “淨業三福”,佛陀稱之為“三世諸佛成佛正因”,一切諸佛都是依據這三福來成佛的。第一,就是人天乘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乘的修法。這個還沒上升到修行成佛的概念,連二乘出離都不夠,但是這個必須要完善,這個完善不了,到後面就會出現偏差。

  第一是孝養父母,我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我經常講的幾部經是比較注重這一點的,“淨業三福”、《吉祥經》,還有《善生經》。講這幾部經都是基於人天乘,比較適合普通大眾,不管他有沒有宗教信仰,都能完全接受。到了二乘,要讓大家觀想苦空無常,不是世間人都能夠接納的。而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人人可以接納的,這是一個普世價值。

  這幾年,我一直倡導給父母磕頭。那是幾年前,在泰安給一幫年輕居士講課的時候,我問:給佛磕過頭的舉手?大家都舉手。給師父磕過頭的舉手?大家都舉手。給自己的父母磕過頭的舉手?基本就沒人舉手了。基於此,給大家布置了家庭作業,讓大家回家給父母磕頭。後來效果非常好,逐漸就開始向外傳播。當時我要求給父母頂禮的時侯,設置了一套儀軌:把父母請到自己家裡佛堂,讓父母在主座坐好,晚輩們排成一排跪在父母前,雙手合掌說三句話,磕三個頭。第一句話說:爸、媽,為了照顧我,您二老一輩子受苦了,孩子給您磕頭了!一個頭磕到地。第二句話說:爸、媽,我年輕不懂事,有時惹您生氣,讓您牽掛,讓您擔憂,我在這裡至誠忏悔。一個頭磕到地。第三句話:爸、媽,我非常感恩,是您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家庭,給了我疼愛,今後我一定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將來好好孝順您二老。一個頭磕到地。這種倡導感覺效果非常好,後來就開始在民眾中普及。到現在,大概有一萬幾千人磕頭了,之所以有這個統計,是凡磕了頭的,我都讓他們發短信,或者在我博客上留言,我定期給他們做大准提火供,為這些天下的孝子祈福。

  有時候到民眾中去講課,勸他學佛皈依,他不接受。但是你教導他行善,遵守孝道就很方便。尤其有老人孩子現場示范,老人上座,讓孩子給老人磕頭。這個頭一磕完,老人孩子大多都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這時,你再說讓他們皈依讓他們念佛,他們即刻接受,怎麼說他怎麼聽。所以弘法以這個做切入,他最能夠對佛教對佛陀產生親善的感覺。作為父母來說,辛勞一生,對孩子從小的牽掛、疼愛、付出、心血,無與倫比,天地可鑒。但往往孩子有時候不乖,不聽話,調皮忤逆,讓父母很糾結,當這些孩子在跪下磕頭的那一刻,老人悲欣交集,酸甜苦辣的感覺一下子就湧上來。在那一刻,老人就有個感觸:孩子還是個好孩子,為了他們受累也值啊。孩子一開始只是被動地磕頭,當他說這幾句話的時候,一開始有嬉皮笑臉的,當他磕第二個頭的時侯,他就笑不起來,就開始良心發現:是啊,從小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地照顧,我還那麼調皮,氣他,自己真是不懂事。也是百感交集,那一刻,一磕頭,雙方的關系就拉近。有些有家庭矛盾的,甚至抱頭痛哭,相互忏悔道歉。

  我到農村去講課,一些婆媳關系不好的,兒子和老人多年不說話的,這一刻一個頭磕下去,一下子一家人水乳交融。所以,用孝道去傳播佛教文化是最接近世俗人情,也最符合這個時代大眾的需求。

  這個時代大眾的孝道觀是有問題的。我每次給大家講課講到孝道,都是先講老人帶孩子多麼不容易。從母親懷孕開始,飲食上就注意,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生病了,不敢吃藥自己扛過去,怕影響孩子的健康。到孩子出生時萬一趕上難產,母親寧願用自己的命換寶寶的出生。出生到長大,小孩病了,父母恨不得替孩子生病,看著小寶寶逐漸長大。從小家伙第一天成長,第一天叫爸爸媽媽,父母的那種感覺,那種愛,那種奉獻。到孩子上學,母親每天早起做飯,上學送,放學接,到外地上大學,到畢業幫著找專業。孩子上大學到了外地了,老人在家裡想孩子,站著也想孩子,坐著也想孩子,躺著還想孩子,忙也想孩子,閒也想孩子。老怕孩子第一次離家那麼遠,能不能照顧自己,會不會曬被子?會不會洗衣服?老是牽掛。天天在家不看當地的天氣預報,都是看孩子所在城市的天氣預報。如果孩子是在上海上學,老人坐在家裡就光等著看上海的天氣預報,乃至一看到報紙上“上海”兩個字,心裡就“咯噔”一下。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在那裡。慢慢隨著大學畢業了,要給找工作,從來沒求過人的人,現在為了孩子低下頭去求人,求關系找人,一直到孩子結婚,生了孩子,再替孩子看孩子。孩子長大做事業了,出去喝酒,父母在家牽掛,怕他喝多了傷身體,怕他開車出事。每天都睡不著覺,都等著,怎麼九點了還沒回來?十點了還沒回來?等到十一點,哦,孩子回來了,這才開始踏實睡覺。孩子不回來,老人不會睡覺,在等著孩子回來,不回來不睡覺。不會喝多了吧?開車沒事吧?……總是在那裡擔心和牽掛。

  把這些事情一分析的時候,孩子確實就一下子體悟到每一位父母都是這份心。這時侯,對父母那種感恩的心、孝道的心、慚愧的心,一下子就生起來了,這一念生起就叫善根生起。善根具足了,就具足了福德因緣。《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同樣,善根福德因緣不足的人,無法證得大清淨三昧,極樂三昧。所以要從善根培養,當他對父母的這份感恩心生起的時候,他對萬物的感恩心同時生起,感恩心一生起,善根就有了,福德、因緣就具足了。

  所以,父母是孩子們的福田。什麼叫福田?長稻子的田叫稻田,長麥子的田叫麥田,長福的田叫福田。孩子對父母的孝道、供養能增長福報,就有福。有福之人不用忙,沒福之人瞎慌張。善根生起來時,福德就增長。我們知道佛是兩足尊,福慧具足就是兩足尊。福是承載智慧的,沒福的人無法承載智慧,沒福的人看似有知識,也只是個憤青。因此第一步先有福,然後才能荷擔智慧。就像寫書法,字寫得再好,也得需要有紙墨,沒紙沒墨,就沒有承載書法的載體。智慧也是這樣,需要福這個載體來承載。善根是修行的基礎,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就能現證清淨三昧,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明白了這個道理,世間的一切都是和成佛有關。不要認為孝敬父母和成佛沒關系,一切都和成佛有關。我在民間用這種方式,幾年的時間,光在山東通過我做皈依的三萬多人。我到一個村裡講課,一天下來,基本上一兩百人都皈依。他們對佛法的理解可能還沒到達一定的高度,但是卻知道:孩子終於給我磕頭了,這些年養活他這麼大,沒給我磕過頭,光和我抬槓,伸手要錢。在那一刻,老人也高興,孩子也感恩。以此為契機,在普通大眾中弘法是最有效果的。

  奉事師長。勸勉大家尊敬老師,在生活中,尊敬所有對我們工作學習有所指導的老師。出世間的三寶,還有世間的老師、領導,以及老同事等,都要尊敬。尊敬才能獲得智慧,下人不深,學人不真。

  慈心不殺。倡導大家不要殺生,殺生有果報,因為生命都有不可替代性,不可侵犯性。

  修十善業。就是不殺、盜、YIN、妄、酒、绮語、兩舌、惡口、貪、嗔、癡。十善業中,身三、口四、意三。所以,善護口業,成佛一半。身體造作的惡業,有殺生、偷盜、YIN欲。口業,就是妄語,以凡濫聖,跟別人說“我是佛”,未證言證。已經證得尚且隱藏,因為聽不懂的人聽了有壞處,何況自己本身未證呢?未證言證叫大妄語。談鬼說怪,比方說,看見鬼了之類的,都是大妄語。惡口,就是以嗔恨心詛咒別人。兩舌,就是顛倒是非。绮語,就是說風流話,說引人墮落的話,發黃色短信,說黃色笑話這一類的。思想造作的有三個:貪心、嗔恨、無明。不做這些,就是十善業;做,就叫十惡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修行人一定要受持三皈。皈是回歸的意思,這個皈和回歸的歸是一個意思。皈依三寶,依靠、回歸、敬仰於佛法僧三寶。佛,就是以佛陀為代表的十方諸佛,代表了我們本有的佛性;法,是真理,所有讓我們趨向證悟的都是真理;僧,就是引領我們共修的僧團,包含聖賢僧、凡夫僧,以及大眾。具足眾戒,要去受戒和持戒。對於大眾來說,應根據自己的因緣,求受更高次第的戒,三皈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逐次上升。在居士戒中,菩薩戒是最高的。不犯威儀,威儀就是在哪裡做事都要得體。這個威儀很多人想成是擺架子,這是錯誤的。威儀,就是你和大眾的完美融合,不顯山露水,就叫威儀。很多人把威儀想成了是擺架子,不管到哪裡都擺個修行造型,這是不對的。你要和大眾和場所融在一起,所以威儀是指隨眾處事。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悟之心,要發起成佛的心來。一個學佛的人就要發起成佛的心,不能只求健康,再健康也死定了;不能只求發財,再發財也空定了。所以,要超越。要明確:我要成佛。成佛了就解脫,不成佛什麼都不行,要發起成佛之心。深信因果,要相信因果律;讀誦大乘,就是讀誦大乘經典;勸進行者,要勸那些不學佛的人學佛,已經學佛的人更進步。

  “淨業三福”含攝五乘佛法(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的一切善行功德,會通淨土門與聖道門。淨土門,就是我們修行求生極樂世界;聖道門,就是你在當下依次證得解脫境界。這兩者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淨業三福”是無論我們求生極樂世界,還是要現證解脫境界,都是最根本的門徑。

  不過要提醒大家,無論我們是修學淨土門還是聖道門,我們都要求生極樂世界,在今生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大家不可以改變的。別的可以變,這個不可變。大家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

  如果你能現證極樂境界,你也要求生極樂世界;如果你現證不了極樂世界,你更要去極樂世界;打死也要去極樂世界,打不死更要去極樂世界;反正我就去極樂世界。我好也去極樂世界,不好也去極樂世界,我就要去極樂世界。就要有這份心。“我修行不好,我去不了。”修行不好你也要去極樂世界,修行好了也要去極樂世界。總之,就去極樂世界,沒有第二個選擇。就去極樂世界!要有這份心,決定去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我請大家到我蓮花裡喝茶去。咱們一塊去,誰早去了給我們大家占個地方,我早去了給你們占個地方,咱們相約淨土,不見不散!我要早去了,到時候你們該去的時候,我就和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我和他們都很熟,我要跟著去接。阿彌陀佛說:去吧去吧。我和阿彌陀佛一塊來接你們。如果你們去得早,到時候也要來接我。你們到時候誰走,要給我個信,我組織人給你助念。我要在外地實在去不了,我就在當地組織人給你助念,給你做佛事,超度你,送你一程。讓你錦上添花,品位增上,好上更好。因為利益你,你到那就會罩著我。朝裡有人好做官,廟裡有人好掛單,極樂世界有人事好辦。

  “淨業三福”依淺深次第和修行特點,可例分為:

  一、人天福:也就是世間的善事,以事業心、名利心,要獲得美好的名譽,要獲得很好的利益為動力源。在世間,世善包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做世善的動機就是單純為了獲得福報,卻不能超越生死。孝養父母,能獲得福報;奉事師長,能獲得學問;慈心不殺,能獲得健康;修十善業,能獲得美好的名譽和果報。包括致力於獲得“家庭幸福,完善倫理道德,事業責任,健康名譽”等為努力方向。

  二、二乘福:戒善。就是受戒持戒,以出離心為動力源。完善了人天乘,你就會發現,你再怎麼做,這個世界都不會有個什麼好結果的。所以就開始反思,我這麼累,做這些事如果就是為了忙忙碌碌,忙個空,忙個死的話,是否不對?就開始產生出離心,然後開始以出離煩惱、解脫痛苦為動力源。致力於證得“出離六道,結束輪回,了生脫死”為終極修行目標。此時,往往以自己解脫為重,別人能不能解脫他不會顧及和重視。

  三、大乘福:行善。行善是指行菩薩道,以菩提心為動力源。菩提心是自覺覺他之心。不能光我自己解脫了,還有我過去的父母親人朋友,他們還沒得度,還在輪回中受苦,我得度,也要他們得度。發起這份心的時候,就是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致力於“六度四攝”,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四攝,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自覺覺他,自己覺悟,也想別人覺悟,與別人共享法喜。究竟圓滿,志求無上菩提。

  這是三乘法。在三乘法中,大乘的和人天乘在行為表現形式上幾乎是一樣的。這個我們要警惕,防止以大乘的名義做人天乘的事,這是最麻煩的。看著是在行菩薩道,而只是為名為利在做的話,仍然不是大乘法。你事事處處的動機都是為了成佛,這才稱得上大乘法,菩薩道。當然,佛教也並非否定世間福樂,一味提倡禁欲和苦行。但是,你不要僅僅貪圖和停留在升官、發財、榮耀、長壽之類的這些事業上,而是應以成佛為終極目標。一切都是為了成佛,就是大乘。所以要警惕。所謂的大乘和人天乘在外在形式上都一樣,但在內涵上多了一層出離之心,成佛之心。

  就淨土宗來說,其中一、二為淨業加行,三為淨業正行。加上《觀無量壽佛經》之《九品往生章》,一一對照,你修行到哪一次第,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對應著哪一品。就是按照“前行、入門、行持、成就”制訂的詳細修學次第。

  人天乘的修行,以及解決健康、財富等問題,大多用倫理道德來注解,以法律輔助。如民國時王鳳儀老善人,幫人講病,化解糾紛等,用的都是倫理體系。

  在人天乘修行的人,都是講天地之道,像孔老夫子、王鳳儀老善人,致力於人天事業的都是在人天乘修的,修得好了亦能升天,一般的就能做個好人、善人。是以倫理注解的。像王鳳儀老善人,大家有機會可以看看他的書,他用倫理來注解也很微妙。他講病不依靠望聞問切,也不講奇經八脈、子午流注。你頭痛:頭痛你是和老人有矛盾,是不是對老人有虧欠?恨老人啊?惹老人生氣了?所以你頭痛。腳疼:你和孫子有牽掛等等。他用這個也是很准,而且頭痛的人找老人磕頭認錯,認不是就好了。他用倫理來給人講病、治病。包括做事業,你做什麼事業,做什麼官,都是從倫理上來講,倫理上完善了事業就順。他講得很准很好用,到現在還有個王善人的學生叫劉善人,現在也在講,也是有相當的准確性和實用價值。

  二乘的修行,以及解決問題,大多用因果輪回來注解,以戒律輔助,如忏悔、苦行等。到了二乘就開始進入修行狀態,這個時候探討問題,比方說,你生病就從因果上注解了。你頭痛,你皮膚上有病和你殺過什麼,或者和你傷害過什麼有關聯,開始用這個來治病,用這個來分析因緣。做生意也是這樣,你做生意這個事不順,看來你某個事上有虧欠,傷害什麼樣的眾生,用這個來注解比較多,也非常有效果。

  我整理《認識因果》那本書時,特別研究過因果現象,有幾種殺生得現報的特別多。殺魚的多了,得皮膚病,先從腿上開始長,長到全身,殺的多長得快,它的形狀如同魚鱗,大多呈紅色狀。打蛇的,頸椎腰椎都有問題。殺狗,老的時候,狗的那種嗔恨力量會在身上體現,痛不可擋。打狐狸的,容易上邪,神智容易出現問題。燙螞蟻,有的家裡出現螞蟻,就用開水灌螞蟻窩。就會出現皮膚過敏的情況,就跟螞蟻咬了似的。還有很細微的現象,這幾種共性是比較鮮明存在的。所以,二乘用因果來表述注解人的身體和事業狀況,用戒律來輔助。像倫理、道德,是以法律來輔助的。我們的倫理大多數都形成了國家的法律,如欠錢還錢等,這實際上最初是一個倫理問題,後來就形成法律了。

  二乘的修行比人天乘要高,講究眾生生命的平等性,而在倫理中,生命的平等性關注的並不多。像基督教,認為人是最高的,動物都是上帝造出來給人吃的,所以生命的平等性不夠。到了二乘法的時候就講到了生命的平等性和不可侵犯性,是用戒律來輔助。也輔助以忏悔,修苦行,用忏悔來彌補過去的過失,用修苦行來斷惡除貪。

  大乘的修行,以及解決問題,大多用菩提心注解,以六度四攝輔助,如放生、弘法等。大乘就開始廣做利他行業,道次第逐次上升。因果現象在這三乘中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

  大乘在修行之後就會證入密乘,在禅宗中叫無上乘,淨土宗叫淨宗玄門。大乘修行從表象上來說和人天乘形式接近,但是他的根本動機是求成佛。這個過程屬於生起次第,尚未進入實證。實證的過程屬於圓滿次第,就進入無上乘和密乘。

  密乘不是密宗或者密咒,密乘是一個修證高度。進入這個高度,他的法不是不捨得告訴別人,而是告訴別人,別人也聽不懂,所以稱作密。因為別人聽不懂還會產生障礙,形成煩惱,甚至毀謗,所以暫時不告訴他,也是密。對我們普通大眾來說,如果政治局開會都讓我們知道的話,一定不正常。政治局開會就是不讓我們知道,我們知道了對我們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所以政治局開會時秘不外宣,制定出政策要外宣的時候也要嚴格審核。同樣,我們在這裡探討的法,也具有這種性質的內涵。你不要跟普通大眾去講這些,講多了對他不但沒有幫助還有害。所以,咱這個班在哪裡辦,以及講什麼都不能隨意對外說,高度和悟性不夠,只會害他。他聽個一言半語,會產生毀謗,就會與如來藏隔絕。我們昨天晚上看電影《秘密:吸引力法則》就知道,贊美就產生光彩,毀謗就制造苦難。同樣,他毀謗三寶、毀謗正法、毀謗如來藏、毀謗空性見的時候,他未來解脫的障礙是非常大的。

  在佛教修行中,毀謗三寶、毀謗正法的果報是最重的,他直接就與正法絕緣,所以我們不對外說。大家錄了音,自己聽,不要給普通大眾聽,你不必害人家。他高度不夠,就像小孩子,不能讓他去荷擔重任,或者參加成人的聚會,因為對他有害無益,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來看大乘的勝義谛,勝義谛就是無上乘和密乘。在勝義谛之前的修行叫世俗谛,是世俗的真理,相對真理。進入勝義谛,則是究竟真理。無上乘和密乘,完全以心性來如實覺照如夢幻泡影的一切。

  性,就是本性、佛性、空性、如來藏;心,就是我們的第七識和第六識的結合。有的人問:持念准提咒產生的福報,是來源於我的因果行為所產生的福報呢,還是它自然產生的呢?持咒的福報,是無中生有。它不需要你過去做了什麼好事就可以獲得福報,是在無中生有。二乘的因果律以行為為表現形式,密乘的因果律則以心性為表現形式。密乘中,心給如來藏下訂單,性就幻化一切。它就如同催眠,催眠還講究只有富人才做發財夢嗎?不,窮人也可以做個好夢,在夢中發財。用合理的方法催眠做個好夢,只是一個夢,就這麼簡單。所以,在了知這個如夢幻般的世界的時候,就已經超越了二乘的世俗因果律,但絕不是否定因果,而是密乘勝義因果律和二乘世俗因果律表現形式不一樣。

  百丈野狐禅的故事。一次百丈禅師講完法,大眾退去。一位老者獨自留下,頂禮說:法師,我過去世也曾經是個法師,後來在講法時別人問我,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回答說不落因果。結果一句話說錯,感召墮為五百世的野狐狸,至今不得解脫。我不知道應如何作答。百丈禅師說:你來問我。這位長者其實是位狐仙,就問百丈禅師:“禅師,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百丈禅師說:“不昧因果。”

  大修行人是大成就者,就是指密乘和無上乘;不昧,就是不迷失。在這裡,百丈禅師並未說“落因果”或者“不落因果”,而是回答“不昧因果”。就是圓融表述大修行人的密乘勝義因果律表現形式,不同於二乘行者的世俗因果律。

  因此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只是在探討無上密乘的法,但我們尚未證得無上密乘。一定要搞清楚這一點。只是火候到了人要進步,我們不能老停留在初級階段,轉來轉去,折騰一輩子初級。我們知道有個高度在那裡,我們就要向它邁進。佛陀用了個比喻,說:有人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在茫茫的業海中航行,經過長時航行,終於看到了海邊的椰子樹。能看到海邊的樹,他就離海岸已經很近了,從此方向也不會再錯,他必將到岸。到彼岸,就叫波羅蜜。同樣,我們由於過去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學習了無上乘和密乘的法,雖然我們現在尚未證得無上乘和密乘,但是我們解脫的方向不會再錯,距離也不再遠。盡管可能快了,但是我們還沒到。在行為中一定要一如既往的遵循二乘的因果律。但是我們要知道,因果的表現形式確實不一樣。尤其我們聽了這次的法之後,你再去聽世間的法,再去聽其他層面的法的時候,理路會非常清晰。

  要避免一種錯覺就是,你千萬不要誤認為自己好像到了密乘高度,因此聽別的法師講法,就看不起,不隨喜,千萬不要這樣。我們只是通過佛陀和祖師的講解窺視密乘的高度,還不是我們的現量親證。所以,一定還要保持最初的謙卑和虔誠,不可以狂妄,狂妄會有苦頭吃,所以大家還是要了知這一點。

  大乘勝義谛講到實相,【就是空分(中觀和般若)、明分(瑜伽和轉識成智)、顯分(如來藏和自性)。】這是佛陀對實相從“體、相、用”三個角度的方便表述,就是無我的空性、光明遍照的光明性和顯發萬有的如來藏性。天台宗把實相的“空、明、顯”表述為“空、中、假”。無論是用哪個詞匯,都是在講實相的狀態。

  首倡一心三觀的天台宗,是智者大師依據《法華經》而建立的修學宗派,講五時八教。有化法四教:藏、通、別、圓;化儀四教:頓、漸、秘密、不定。天台宗非常專業地把佛法修學和教理體系完全量化。教理的研究,天台宗在漢地八宗來說是最完備的。空是指空性,假是指顯性,中是中道。中道,就是你到哪個高度,就以哪個高度的狀態表述。世界本具光明,但是你現在可能未完全證得光明,所以用中道來對待。中道,就是你在哪個高度,就以哪個法起修,這叫中道法。“空、假、中”。中道不是中間派,是指中道,是指對機的達摩原則。

  【涅槃四德:常樂我淨。】常樂我淨,在人天乘和二乘來說就是四顛倒見,在密乘中則為涅槃四德。這二者,同名而異義。

  涅槃是什麼境界呢?實相的境界,它不生不滅,假名為常。這個不生不滅實相的常,是生生滅滅現象之無常的內在本體,生生滅滅的現象是一個假相,而不生滅的本體才是萬物的實相。就像我們現在,生生滅滅的一切,眼前來來去去的人、事物,其實都是個假相,都是我們五蘊所產生的感覺,如夢境般幻化而有。而我們來源於那個不生不滅的本性,那個才是真我,這個是假我。所以,當我們體悟到不生不滅的本體,似天覆蓋,如地均擎,支撐照耀著眼前一切,這個才是真我的時候,我們才會體證領略到涅槃的些許境界。

  樂,一切都只有安樂,從無痛苦。因為自性所顯發都是光明遍照,都是依據所需而量身定作,我們的夢都是自己跟如來藏要的,你要什麼,給你量身打造什麼,所以你別煩惱,你接納他,感恩他,這時你接納他、感恩他的心就令你的幻化更加美好。於是,你就會充滿著安樂智慧,當下就可以獲得最自在的心境。

  我,這個是指大我,天地與我同在的大我,不是小我。這個身體是我?不是。天地萬物的空性本質才是“我”,就是真我。如整個法界都是我,我的世界就是我跟如來藏定來的。好萊塢電影《盜夢空間》裡講到:這是我的夢境,我說了算。晚上咱們看看這個電影也行,用電影來輔助思考是非常有效的。電影是一個工具,我們拿佛法來解析,它的境界完全就不一樣了。同樣,一個蘋果,掉到別人頭上砸起個疙瘩,砸到牛頓頭上就砸出一套定律;一部電影,有的人看了就哈哈一笑,咱看了能成佛。

  淨,本來清淨,從未染污,也無法染污,當下就是清淨的國土。

  這就是常樂我淨,涅槃四德。

  不一樣處,四顛倒見是指小我,假相,是從現象上來說的;涅槃四德則是從自性上來說的,實相,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再通過本質回過頭來看現象,會發現:現象和本質是不二的,是沒有矛盾和沖突的。但是如果卡在現象上,不了解本質,就會痛苦和糾結。

  【《華嚴經》中講到“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表明 “倫理、因果、空性”,體性一如,圓融無礙。】在漢地,大乘《華嚴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它講的華嚴境界就是:理無礙,一切道理絕無沖突;事無礙,一切事物絕無沖突,沒有障礙;理事無礙,理和事也從不沖突,理就是原理,事就是現象,理事是圓融的,現象和本質是不沖突不矛盾的;事事無礙,事與事之間也從未沖突,這就是大圓滿境界,大方廣境界。就像蘋果有蘋果的好,梨有梨的好。不必拿蘋果鑒賞梨,也不必拿梨鑒賞蘋果。拿著去相互交換也都好。小孩調皮很好,年輕人活潑很好,中年人能干很好,老年人穩重很好,都很好,他們交換一下也很好,老人成個老頑童也很好,沒有不好。“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種境界就是上下縱橫,內外交錯,怎麼都好,這就是大方廣境界。

  像王善人用倫理解決問題,二乘的人用因果來分析問題,以及大乘用空性來分析問題,同樣一件事他們各自用各自的道理去分析,都沒有錯誤,都對,都能解決問題,只要對機都解決問題,所以沒有沖突。

  接下來,大家對照這個來看看,自己現在修行到底是在哪一個高度,我們要找到“根、道、果”也包含著找到現在的准確位置。第一乘(人天乘),就是為了解決健康財富,就是為了獲得家庭幸福、倫理道德、事業、責任、健康、名譽;二乘,就是為了獲得出離六道,結束輪回,超越生死;大乘,就是六度四攝,自覺覺他;密乘,是進入光明空性狀態,這個我們先不探討。我們現在就從人天乘、二乘、大乘來看,我們現在到哪個高度了,我們在座的,自己冷靜地分析評估自己,到哪個修行高度了。以此,我們才能夠進一步地向後學習。

  我們這麼自我的分析一下,還是非常有效。因為我們大多數忙忙碌碌,忙活俗務,輕易不靜下心來分析分析自己。我們多在觀察外面,不觀察自己的內心。當我們靜下心來觀察內心的時候,能理出一個思路來。佛教中經常說到發心,古人也經常說要用心,做事要用心。什麼叫發心?什麼叫用心呢?發心發給誰呢?發哪個心呢?

  發心,就是發成佛之心。在大乘,就是發成佛之心;在二乘,就是發出離之心;在人天乘,就是發事業之心。

  這個心是發給誰的呢?發給自性。自性就是我們的如來藏,我們向如來藏發心。所以,當你發心:我要成就事業。你發起這個心來,就像《秘密:吸引力法則》電影中,周邊的,和你成就事業有緣的因素,就會慢慢以各種形式聚過來。你發利益大眾的心,會聚集;你發嗔恨的心,也都聚集。因緣聚合,在佛法中解釋為“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由自性幻化出來。無論是聚過來,還是幻化出來,是一個道理,都是指在你的境界中出現。所以,外面來了人,來了事,禅宗也叫境界現前。外面來人來事,是從外向內來表述的;境界現前,是從內向外表述的。佛陀說,一切不離於自性。當你發起事業心的時候,你的事業的境界會現前;當你發起出離心的時候,你解脫的境界會現前;當你發心成佛的時候,你成佛的境界會現前。所以,發心是關鍵。發心,你就向自性祈禱,用現在的術語就叫“下訂單”。如來藏具有無窮的幻化力。成佛看似很難,那要分誰來運作。所以在禅宗中,《楞嚴經》講到: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無上道就是成佛。

  《楞嚴經》中有《二十五圓通章》。是應佛陀要求,已經成就的二十五位大弟子,分別講說自己成道的因緣,在場的有阿難尊者,以及與會大眾。聽二十五位大士講述完之後,由文殊菩薩選定,最適合娑婆世界眾生修行的法門,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章》。“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此方,就是這個娑婆世界;真教體,就是受教的本體。“清淨在音聞”,此方眾生欲求無上菩提,證清淨見,最適合的是從耳根音聞入手。

  “返聞聞自性”,就是你覺知的任何外在的事物,反過來想到這是我自性的幻化。“性成無上道”,性就是自性、佛性。性成無上道,其實,性本來就是無上道。你認識到自性本來就是無上道,你就下訂單,明確跟如來藏說:我要成佛。即身成佛,在小我來說很難,難於上青天;在如來藏來說很易,易如反掌。就如同,一個人穿破衣坐街頭就是乞丐,穿龍袍坐寶座就是帝王。同樣,把這個“我”著眼於假相,就是業障凡夫;把“我”歇腳於自性實相,就是十方諸佛。這就叫“返聞聞自性”。

  學會下訂單,你不要覺得訂單太大不敢下,如來藏的幻化無所不能。就像昨晚的電影我們看到的:至於那個東西多大,或者多小,或者多復雜,那是宇宙的事,這些事對宇宙來說,都是小事。同樣,對於我們光明的如來藏性來說,我們認為天大的事,在他那裡都是小事。你就跟他說:我就要成佛。如來藏在哪裡?你就冥想:就是那個能聽,能看,能覺知,能夠產生能量和現象的本體,跟他說“我要成佛,我今生一定要成佛!”於是,各種成佛的因緣開始聚集——善知識的引導、書籍、光盤、教化,契機的因緣。或者就像祖師一樣,一心祈求開悟,於是賣豬肉的喝罵,杯子落地,竹子開裂,都能成就開悟。虛雲祖師說:“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還寫了個偈子:“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口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口難開。”家,是指執著的身體,沒了;人亡,就是我法二執的“自我”在剎那之間,歸於空性。他證得了親見明體,明體就是自性光明。明體,蓮花生大士稱之為唯一明點,本來面目。當下山河粉碎,大地平沉。“春到花香處處秀”,當境界重新生起的時候,他就了知這一切,包括身心世界,就是自己的五蘊境界。春到就是返觀自性,花香處處秀就是現證光明,無限風光。“山河大地是如來”,山河大地就是我如來藏的映現。開悟了!

  所以,我們要學會下訂單,用心去跟自性如來藏祈禱:我要成佛。於是,成佛的各種善緣會聚集而來。你不要管他怎麼來,你也不用教他怎麼來。很多人會打妄想,多事,教如來藏,完全多余,只會攪亂。你要讓他來,你只管說目標:我要開悟!我要成佛!於是,開悟的因緣就積少成多,聚沙成丘。至於因緣資糧怎麼來,交給如來藏去完成,如來藏一定比我們明白。我們現在,就處在探討化身狀態。當他化現出光明境界,我們就會證得圓滿報身的境界,就了知三身(法身、報身、化身)具足我一身。證量就會呈現,解脫就會到來。

  須知:起點在何處,終點便在何處。這就是“根道果”的究竟之法。明了了起點的人,必能安住於終點,也自然知道當下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也就不再有死亡和輪回的苦難。

 

上一篇:清淨法師:大乘攻略:初學 十、准提密意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