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清法師:能忍辱方能成人上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能忍辱方能成人上人

經文: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佛言: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十三章  
    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十五章

    大家剛過完春節,春節其實是屬於老人和小孩的。老人喜歡過年,是因為孩子能從外面回來;小孩覺得過年很好,是因為有好吃、好喝、好玩的。在座的各位,都是屬於中間的,所以,這個節基本不屬於咱們,而且是咱們最累的時候,既要照顧老的,又要照顧小的,是最辛苦的。不過,到了這會兒,這場辛苦也過去了,接下來,我們就重新開講《佛說四十二章經》,今天要講的是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
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第十三章主要是說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宿命的問題。在過去的講座當中,我們也經常提到宿命。宿,就是宿世,宿世就是前生、前世,宿命就是前生前世的命運。宿命這個問題,許多人都非常關心和關注。許多人學佛,或者學個什麼,就特別希望自己能夠修煉到知道自己的宿命,知道自己過去都干了些什麼。許多人見了我,也很喜歡問我能不能看出他們前生是干什麼的。有些人還問我,怎麼修煉,才能夠快點知道自己前輩子的事情,就如這段經文中的沙門,他見了佛就問:“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佛告訴他:“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沙門,就是修道的人。這個修道的人有一天問佛: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夠知道自己前輩子的事情?又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夠“會其至道”?“會其至道”,就是通曉一切道理。
    佛就告訴他:“淨心守志,可會至道。”佛說,如果要通曉一切,徹知一切,就必須淨心守志。如果把心淨下來,然後以這種誠摯的心,專心一志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你就會真正明白這件事情,就可以“會至道”,也就是通曉一切。其中的關鍵,是要淨心。
    但許多人對淨心都不理解。在課堂上,我也經常講這個問題,可還是不斷地有人來問我:心淨下來以後,是不是就什麼都不想做了?人們總是擔心,心一旦淨下來,就什麼事情也不想做了,什麼事也做不好了。於是,我就告訴他們:不要著急,你先把心淨下來,先做好自己,這樣,你就會把任何事情都做好。
    我們的心如果淨了,明澈了,那對周邊所有的事物,自然而然就會一目了然,就會非常清楚,就沒有你弄不清楚的。你現在對很多事情都弄不清楚,搞不明白,為什麼?是因為你的心沒有淨下來。心如果淨下來,清淨了,淨心守志,那對周邊的問題,就會掌握得非常快。
    這一段經中,佛還告訴我們:“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過去的鏡子,都是銅鏡,用一段時間以後,表面就會產生銅銹,就不亮了,照不成了。這時候,就必須用水來磨,還不能磨太快。磨太快了,鏡面就會變粗糙了,得細細地磨。磨完了,一擦,它才又變光亮了,等於是拋光了。過去的鏡子不像今天的,今天的都是水銀鏡,是不需要、也不能這麼來拋光的。
    然後“斷欲無求,當得宿命。”這一段經文中,佛就告訴我們這兩個問題:要想通曉一切,就要淨心;要想得到宿命,知道自己過去干了些什麼,知道哪些人在過去就是我們的朋友,那就必須要斷欲,把欲望去除。欲望是我們種種煩惱的根源,如果我們能斷除一切欲望,對一切事物都無所求,不貪著,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宿命。但這不是一句簡單的話,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斷除一切欲望,斷除欲望就是斷煩惱。煩惱如果清除了,沒有煩惱了,我們自然而然就會得知自己的宿命。
佛不許弟子修神通      
    但你如果沒有斷除煩惱,就去求宿命,求神通,那你會因為明白了宿命,而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煩惱。釋迦佛在世的時候,有好多聲聞層的人,他們沒有斷煩惱,但通過一些方法的修煉,得知了自己的宿命,最後,卻自殺了。在古代印度,有一些外道的修行方法,很容易修得神通,他們修著修著,就知道自己前輩子是干什麼的了,就得知了自己的宿命,可是,這些人得了神通以後,不僅沒有感到快樂,反而更煩惱了,結果,許多人受不了就自殺了。
    那他們為什麼要自殺呢?所謂宿命,就是前輩子的種種恩恩怨怨;得知宿命,就是能把前輩子的這些東西看得清清楚楚。可這一看,糟糕了,全亂了,首先,他自己跟家人的這些關系,都是互為的關系,比如他的媽媽可能是他前輩子的老婆,然後兄弟姐妹等等關系全部都交織在了一起,不堪入目,所以,他就活不下去了,只好自殺了,死了。正因為如此,佛曾喝斥弟子,不允許他們專門去修神通。在佛門裡面,一直是不允許弟子們去修神通的。
    素心銘二樓喝茶的幾個地方,是用五眼六通的名稱來命名的,其中有六個包間,是用六通來命名的。六通之中,有一個就是宿命通。宿命通是人體都具備的能量,每個人都有。但如果沒有斷煩惱,欲望還沒有除掉,心還沒有淨,就先提前來開發,那得到了這個神通後,你會因為煩惱還在,沒有定力,化解不了,空除不了自己,這樣一來,你就會被你自己所看到的這些東西給活活嚇死。所以,在煩惱斷盡之前,即使得了神通也沒有任何意義,反過來,還把你自己給害了。
    當你把煩惱斷盡了,那自然而然,你體內的這些能量就會得到開發。可如果你專門去修,那你就會神經錯亂。各種神通的能量,是本來就存在的,是本自存在的。通過修行,就像上面說的磨鏡一樣,垢去明存,把我們的煩惱一一去掉以後,它們自然而然就都出來了,就都具備了。只要做到淨心,把心淨下來,淨心守志,那我們自然就能明白一切,通達一切,就能得宿命。
淨心乃萬善之源
    反過來,想明白一切,通達一切,就要做到淨心。這一點,非常重要。在生活當中,這一點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都會碰見,都能用上。但大家總是覺得害怕,害怕淨心,於是,在需要用的時候,在經歷事情的時候,就用不上。當年,釋迦佛在世的時候,也是不斷反復地在告訴大家這些道理,但大家聽完了以後,都沒有去做,所以,也就都沒有用上,就像我今天講的淨心的道理。
    許多人每天面對著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很疲憊,疲憊於種種的事務。但其實,規整出來,也沒有多少事兒。那為什麼還會疲憊呢?其中的關鍵,是因為他理不清。因為理不清,所以,就覺得許多問題都頂在那個地方。那又為什麼會理不清呢?因為他的心沒有淨下來,他自身沒有淨下來。如果他的心淨下來了,就會把擺在眼前的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看得很清楚,就一目了然,一看,哦,這該怎麼做,那該怎麼做,一,二,三,好,結束!就沒有那麼多的事兒。但一般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因為自身的心沒有淨,因為沒有一個根本,所以,就在那邊東抓西抓的瞎抓一氣,結果,拼湊了一堆東西,怎麼理也理不順。然後,自己把自己弄得很忙,越忙越亂,陷入惡性循環。而不知道其中的根本在於,先要把心淨下來,就是這麼簡單。
    一般人碰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先去忙活一頓,而不是先去淨心。他害怕自己一淨心,就把事情給耽誤了。在座的各位,有機會經常來這兒聽課,你們如果碰到問題了,覺得不好解決了,一定先不要著急解決。遇到這種時候,先不要想事,先把你的腦袋清除清除,讓你自己安靜下來。等你安靜下來了,那你就會很清楚地看清其中的問題,就會很好地解決問題。但如果你自己沒有安靜下來,你的心沒有淨下來,就去思考和確定處理的方法,這種時候出來的方法,往往多數都是錯誤的,這是一個關鍵。這個關鍵,在關鍵的時候你要能用上,這才叫修煉。
    接下來,跳到十五章。
至柔者至剛
    在第十五章中,又有人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告訴他:“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康。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這一章跟十三章,有一個連帶的關系。
    這裡,有人首先問佛:“何者多力?”什麼東西的力量是最大的?佛說:“忍辱多力,不懷惡故。”
    這個道理,《道德經》中也有類似的表述,如什麼是最堅硬的?最強大的?其實,最柔弱的就是最強大的,至柔者至剛。世界上最堅硬的東西,往往最柔軟。最柔軟的東西,它才能夠長期存在,永遠存在著。像我們的身體,講話的嘴巴,嘴巴裡面有牙齒跟舌頭,到了一定年齡,牙齒就開始掉了。可是,表面上看,牙齒很堅硬啊!而舌頭非常柔軟!可是,堅硬的牙齒,其實很脆弱,老到一定的時候,張開嘴一看,牙齒沒有了,但舌頭還在。為什麼?因為舌頭是柔軟的,所以,它始終是在的。越是柔軟的東西,它的力量越是強大。
    再看水,上善若水!水是最柔弱、最謙下的,但水的力量也是最大的。你們看山裡面的石頭,無論它有多麼堅硬,到最後,它的稜角都能被水給磨沒了。
    說忍辱是最強有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之前,我們也說過,佛家所說的忍,不是平常意義上的忍,它的意思不是硬憋著。比如,有人欺負你了,你說我忍著。這種忍,是把一口惡氣憋在心裡面,不讓它爆發出來而已。等於是說,被人莫名其妙罵了一頓後,你忍著,不跟他吭聲,然後,自己走了。這時候,別人罵你的這句話,其實還在你心裡存著。這種忍,是普通百姓的理解,是錯的,不是佛要告訴我們的。
    那佛告訴我們的忍是什麼意思呢?是化解!別人罵你的時候,你沒聽見,即使從耳朵裡面進去了,也隨即就化走了,沒有掉了。佛所說的忍,是坦然接受,然後讓它不存在,而不是把它憋住。這,才是真正的忍。如果我們能以這種“忍”來面對和化解矛盾,那所有的矛盾才不會惡化。所以說,忍辱的力量是最大的。
    就像水,不管是任何東西,你往水裡一扔,它都給你接納。但接納完以後,慢慢慢慢的,它就把這些東西給消滅了,都不存在了,都給轉化了。                         
    “忍辱多力,不懷惡故。”佛告訴我們的這句話,有一個關鍵,就是心裡面不懷惡氣。別人罵你的這句話,在你心裡邊沒有存著,不懷著,這樣才是真正的忍辱。做到這樣忍辱,才能更好地對待周邊所有的人和事。
忍辱乃做人根本
    “忍者無惡,必為人尊。”這句話是說,會忍辱的人,不論走到哪兒,都會受到別人的尊重。也這是說,一個人人格的建立,就看他的忍耐力。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一個會忍辱的人,不會斤斤計較,總是樂於助人,這樣的人,他一生無論走到哪兒,都會受人尊重;想要做什麼,都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這是什麼?就是德行。
    你們現在教育小孩,首先就要讓他建立起德行,讓他具備一些根本的品質。這樣,他人好了,干什麼就都會好。人如果不行,那他學再多的技術都是多余的。技術的東西,更新換代快得很。但現在,許多大人給小孩安排的一些學習內容,都是大人覺得重要的。他們讓孩子辛辛苦苦地去讀,可讀完出來,卻都沒什麼用處。現在的人,光追求一些表象的東西,卻忽視屬於根本的道德、品質的建立,結果,小孩光有技術層面的知識,卻沒有最強有力的道德品質來配合,這樣的人,他能成什麼事?
    我看在座的各位,基本都是屬於有孩子要操心的人。你們來這裡聽經,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的一生,他有沒有成就,就看他會不會做人,看他的人格怎麼樣;看他人做的如何,心胸是不是寬廣,對待問題會不會有忍辱。如果他學會忍辱了,學會關愛別人了,心裡面不存惡念了,那他無論走到哪兒,都會受歡迎,都會受尊重,會有很多人幫助他。但現在的家長,唯恐小孩被別人欺負,於是,總是教他不能太老實。總覺得,如果他太老實了,將來走向社會就會吃虧。現在的中國家長,都是怕自己的孩子吃虧。孩子到了學校、單位,總是希望他在那個地方呼風喚雨,不要被人欺負。這種教育,是把孩子給害了。我經常觀察中國的這些父母們,他們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其實都是在害孩子,可他們自己還認為,是在愛孩子。你們在培養孩子時,必須讓他學會忍辱,只有學會忍辱,他才能成為一個強有力的人;只有學會忍辱的人,才會被人尊重。
修行好比是磨鏡
    “何者最明?”怎麼樣才能夠明呢?“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這一段話,跟第十三章所說的道理是一樣的。
    “心垢滅盡”是說,我們的心裡面如果沒有雜染,沒有雜質,就像鏡子一樣,把斑斑點點的銹跡都給他磨掉,磨盡,這樣的話,它的明就能顯現了。明顯現了以後,“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就是從天地還沒有形成以前,直到今天的所有事情,我們就都能從這個鏡子中照出來。這裡的鏡子,也就是指佛說的“大圓鏡智”,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本性、佛性。我們的本性本自清淨光明,就跟磨干淨的鏡子一樣。如果我們把心裡面的污垢都去掉了,把各種煩惱都給它斷掉了,那就等於是把明鏡磨亮了,這樣,我們的本性就給開發出來了,鏡子就明了。鏡子一明,普照十方,一看,什麼東西都清楚得很。擺在面前的所有事情,都一目了然,就沒有什麼問題是我們弄不好的。
    現在,很多事情我們都弄不好,是因為我們的鏡子不夠明。我們學佛、修行,是在干什麼?就是在不斷地磨鏡子,不斷地去除我們這顆心中的雜染。最後,雜染去完了,我們就可以真正明了“十方所有”。十方是個方位概念,就是四周、上下。“十方所有”,就是所有的事物,這時候,我們就“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到了這個境地,當然就是佛了。佛是什麼,就是徹知一切事物,得一切智。
    許多人愛問:佛,他到底明白個什麼?佛明白所有的一切,就是到了圓滿的境地。到了圓滿的境地,才能得一切智。整個宇宙構造的過程,一切事物的形成,佛都清楚得很。許多人不了解佛的真正意義,就認為學佛就是什麼都不做了,什麼都搞不懂了。像我經常在這邊做點這做點那,許多人就覺得很奇怪,說,哎,你怎麼會做這些?!你怎麼會知道這些?!而不知道說,我們是佛的弟子,佛他是一切智的代表,宇宙間的一切事物,人生的一切事物,他都清楚。佛是覺者!覺什麼呢?覺悟宇宙人生的所有道理。換句話說,明白和通達宇宙萬象的來龍去脈者,這樣的人,就叫佛。
    你們有機會翻開佛經,就可以發現,我們宇宙中的任何事情,佛都說得清清楚楚,包括生孩子這個問題。許多不了解佛經的人會問?生孩子跟佛還有關系?其實,什麼事情跟佛都沒有關系,像生孩子,跟佛一點兒關系都沒有,但是,佛知道一切事情。佛所說的關於生孩子的事情,對照今天的醫學,遠遠超過今天的醫學。今天的醫學,在幾百年以後,看能不能跟上一點佛經。比如嬰兒入胎,佛告訴我們,嬰兒從入胎開始,每天一個變化,每天都有獨立的名稱,一天一變化,七天一大變。佛在2500年前就說到這個問題,但沒有人信他。後來,醫學發達了,現代人終於知道說,嬰兒在娘胎裡七天有一個變化。所以,現在懷孕的人,七天會到醫院檢查一下,去照一照,看正不正常。但是佛早就告訴我們,每天他都在變化,不是七天才變。七天是一個大變化,只有在大變化的時候,今天的儀器才能照出來,小變化就照不出來。
    許多人知道了這些以後就說:哎呀,原來佛經很有科學觀!我就告訴他,不是佛經有科學觀,而是佛超過任何科學。科學是什麼?是我們腦袋裡面思考出來的一些東西。但我們腦袋的這種思維,是有局限的,所以,任何科學,它都是有局限的,到了一定時間,它就要變了,就要突破,就要被推翻了。而佛的覺悟是徹證,是完全明了了整體的規律,所以,它與科學是不一樣的。所以,佛教我們的,告訴我們的,都是真理。
    那我們如何才能得一切智呢?不是把所有佛經都讀完了,立馬就可以得一切智了。那是不可能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什麼呢?就是像前面的第十三章所告訴我們的:要像磨鏡一樣,慢慢來。
    我們這個鏡子上,有斑斑點點好多的銅銹。我們的心煩惱很多,導致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淨不下來;很多頭緒,我們都理不清。那煩惱從哪兒來呢?是從貪來的。我們貪這又貪那,貪心多了,煩惱就多了。那我們修行修什麼呢?就是把心裡面的這些貪、這些雜質慢慢去除。不過,去除有個過程,就像銹了的銅鏡,要慢慢慢慢地磨著磨著。今天磨了一遍,去掉了一點點,這時候,它照東西的時候,就能清楚一點點。修行,就是這麼點點滴滴逐漸逐漸在磨,在修。那我們如果修徹底了,就成佛了。所以,成佛它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很漫長。雖然很漫長,但我們每修一點,它就能產生一點作用。

 

上一篇:法清法師:把佛法還給百姓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