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第十講 阿底峽尊者的啟示 二、佛法是自覺覺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佛法是自覺覺他
  1.培養內心的一種力量
  我們在凡夫位的時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就是三;在聖所得位的時候,可能一就不是一了,一可能就是一切,一切也可能就是一,也就是,理能夠貫穿萬事萬物,理能夠貫穿萬法。但是,如果理我們悟不透、悟不通,反過來就更成為一種執著了。
  無論我們聞思也好,聽聞也好,我們聽的佛法到內心裡,目的是,要破煩惱,要破無明,讓內心越來越清淨,讓內心越來越光明,越來越有智慧,對外在人事物、環境的觀察力越來越強,越來越敏銳,越來越敏感,內心的力量也越來越強。內心的力量強不強,在哪裡體現呢?就是看人有沒有包容心,也就是說,我們內心裡面到底能夠裝多少人,我們內心裡到底有多少人。
  菩薩道上求下化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佛道,這個佛法從哪裡來呢?從三寶、佛菩薩、所有的善知識的身上來。佛法到我們身上以後,我們要把它用出去,用到哪裡呢?要用到有情的身上去。用到有情的身上去,當然也包括用到自己身上,同時也用到別人的身上,這樣佛法才是有用的。而不是說,佛法到我身上,我們對佛法有一定體會以後,會怕人家知道:“這個佛法被你知道了,好像我就少了什麼東西,所以不能讓你知道。”這是不對的!六度裡財施、法施、無畏施,佛法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就是要主動讓人家知道。反過來說,眾生需要什麼佛法,我們都能夠很善巧地告訴他;他需要聽什麼道理,我們都能夠契理契機,能夠做最相應的一種引導。
  所以我們學佛法時間久了以後,為什麼會覺得好像越來越茫然,越來越沒有頭緒,越來越沒有得到佛法一樣?這些就是我們學的方法有問題,或者說我們發心有問題。佛法就如力氣一樣,你今天有力氣,你不能儲存到明天。你今天用了它,明天一樣有力氣,而且你明天的力氣更大。不是說,你今天不用,明天不用,你這個月不用,你到下一個月力氣就會更大,這不可能。你把力氣藏著不用,到下個月你力氣反而會越變越小,最後你就沒有力氣了。學佛法也是一樣的,它是培養內心的一種力量,並讓這種力量越來越強大。
  2.納法成業
  我們只有不斷去用法,不斷去造作,才能“納法成業”。“納法成業”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法納到心裡,心又通過身、語的造作,它才會變成業。如果沒有通過身、語的造作,我們把法領納到內心,它僅僅是一個思業,通過身、語的造作才能夠變成身、語的業,然後才能夠感果。
  假如我們聽了一句佛法就坐在那裡想,能不能想得清楚呢?天天坐在那裡想,是不是越想越清楚呢?佛法要去實踐。所謂“實踐”,就是要去面對境界。有些人說:“我去面對境界的時候內心就會亂,做事的時候內心就會亂,面對境界的時候佛法會提不起來。”實際上是不是那麼一回事呢?我們需要很認真地去考慮。你自己一個人在房間的時候,有沒有面對境界呢?你一樣還是面對境界。面對什麼境界呢?房間裡還是有東西,比如說電視機、書本、椅子、櫃子、桌子……這些也是我們看到的境界。即使房間裡面空無一物,但依然還有牆壁,你依然還能夠看到牆壁,耳朵依然還能夠聽到聲音,那時可能一只蚊子的聲音都能夠聽得到,一只蒼蠅的聲音都能夠聽得到。不可能說沒有境界的,有沒有境界都在於我們的內心。
  3.寂靜 覺照 自律
  反過來說,我們在靜的時候,能不能真正靜下來?靜的時候,我們內心是一個什麼狀態、什麼境界,我們有沒有那樣的體驗呢?
  什麼叫做靜呢?不是說我們真正不去面對境界、真正去遠離境界叫做靜,叫做定。“靜”跟“定”的功夫,是指當我們緣到某種境界時,內心不會亂,內心不會昏沉,不會散亂,不會掉舉,不會起各種各樣的煩惱。因為我們看到了,聽到了,思考了許許多多不同的事物,內心非常容易把握不住,所以需要緣一個非常專注的境界,讓我們內心寂靜。所謂“寂靜”,就是對我們的起心動念能夠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也就是常常講的明察秋毫,知道自己現在是起什麼心、動什麼念、下一個念頭會再起什麼。這些都非常清楚,就是覺照的功夫非常強。
  假如我們沒有覺照的功夫,沒有自我覺察、自我約束、自律的精神和功夫,那都是沒有在佛法上用功的表現。沒有自覺自律的行為,都是同佛法有距離,甚至相違背的。我們沒有自覺性,怎麼能夠去覺悟他人呢?我們沒有自律的精神,講出來自己都做不到,別人會去做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佛就是覺悟,首先是自覺,才能夠去覺他,然後自己跟別人都圓滿了,成佛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那麼自律又表現在哪裡呢?覺了以後,行為有規范。行為有規范,就是不論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都是非常清楚的,在這個時空因緣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非常清楚,這樣才會有成就。不可能說我們等在這裡最後就有成就,我們沒有去造作實在的業,沒有勇猛精進,沒有去努力,結果會很小,甚至沒有結果,這是肯定的。
 

上一篇: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第九講 尋找生命中的貴人 五、把握緣起 離苦得樂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