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禅文化夏令營開營式講話
淨慧老和尚
各位領導,各位法師,各位授課老師和護法居士,各位營員:
各位領導、各位會長、各位護法居士不辭炎熱,前來出席四祖寺第四屆禅文化夏令營開營式,並對我們的工作進行指導,在此謹代表四祖寺常住大眾和全體營員、義工,表示萬分感謝。
上月下旬我在河北柏林禅寺參加了第十五屆生活禅夏令營。也就是說,在改革開放以後,大陸佛教界首先舉辦以生活禅為交流內容,以夏令營為交流平台的生活禅夏令營已經歷時十五年了。四祖寺的禅文化夏令營無疑是生活禅夏令營的延展。之所以會在四祖寺辦夏令營,還要追溯到公元2000年10月份四祖寺開光、傳戒期間,當時的湖北省政府主要領導人到四祖寺視察並看望本老,在交流過程中,本老提到河北柏林禅寺倡辦的生活禅夏令營頗受教界及政府主管部門重視。本老希望在四祖寺也能舉辦類似夏令營的活動,以擴大禅文化的影響面,同時也可以宣傳四祖寺,讓世人重新認識四祖寺,提高它的知名度。本老的話說完了,省、市、縣三級政府的主要領導人當即表態,肯定本老的倡議,決定2001年在四祖寺舉辦首屆弘法夏令營。
七年的時間過去了,回首當年也有許多感慨。在辦首屆弘法夏令營的時候,我是以客人的身份協助本老做這件事。萬萬沒有想到,我會在2003年的秋天前來四祖寺升座,做了四祖寺的主人。然後,在2004年夏天繼續舉辦夏令營。為突出黃梅佛教以禅為主的特點,為突出四祖寺作為“天下禅宗第一寺”的地位,也想借助禅文化在社會各界有廣泛認同的優勢,所以就將四祖寺的夏令營活動定名為“禅文化夏令營”。
關於禅文化這一提法始於何時,我沒有作過考證。照我的估計,最初使用這一提法的應該是日本佛教學術界。禅文化的范圍很廣,使用的頻率也很高,凡是與佛教或禅沾上一點邊的,統統被納入“禅文化”的范疇,其實這也正體現了禅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普世性。對於那些具有禅的自覺、自悟精神境界的人來說,禅就是生命的當下,禅就在生活的當下。在歷史上是如此,在當今也是如此,既沒有時間的限制,也沒有空間的限制。禅文化就是運用禅的理念、禅的智慧、禅的修行方法,實現個體、社會與環境的淨化與美化。淨化與美化一體不二。淨化的要求是不斷優化自身的素質,美化的要求是不斷和諧自他關系。不斷優化自身的素質就要做到淨化自己的心靈,美化自己的人格,優化自己的智慧,強化自己的力量;不斷和諧自他的關系就要做到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團體關系、國家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等)、人與自然界的關系。按照儒家的修養次第來說,優化自身素質就是指修身,和諧自他關系就是指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佛教修行的次第來說,優化自身素質就是自覺、自度,即覺悟人生;和諧自他關系就是覺他、度他,即奉獻人生。優化自身素質要有大智慧,要善用其心;和諧自他關系要有大慈悲,要善待一切。個體、社會和環境的淨化與美化,既是禅文化應有之義,也是生活禅努力的目標。
四祖寺本屆禅文化夏令營的主題是“禅,生活中的禅”。這個主題具有兩層意義。首先,禅悟的本身就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身心行為的徹底覺醒;其次,禅悟的境界就是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和運用。所以,不管是領悟禅,還是運用禅,都不能脫離現實的日常生活。脫離生活,不僅沒有禅,也沒有佛法。禅在生活中,佛法還是在生活中。因此,六祖大師才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世間就是生活,世間就是煩惱,世間就是生死,世間就是此岸世界;覺就是禅,覺就是菩提,覺就是彼岸世界。生活是土壤,禅是菩提樹苗;離開了生活的土壤,禅的菩提樹苗必定無法生長。“禅,生活中的禅”,依我的淺見,作如是诠釋。禅能改善生活的環境,淨化生活的心態,提升生活的品位,對個人、對社會都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落實生活禅,弘揚禅文化,就是實踐人間佛教的具體途徑,也是佛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具體實踐。
四祖寺的自然風光很美,禅宗文化資源豐富,文物古跡眾多,周邊的兩橋(靈潤橋、明月橋)、三塔(毗盧塔、種松塔、衣缽塔),都先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附近還有四祖傳法洞、趙州亭水庫和即將全面竣工的蘆花庵比丘尼禅修中心。四祖寺所在地古稱西山,相對而言,在約五十公裡外的馮茂山,古稱東山,有五祖寺。禅宗古籍上所指的東山法門就在黃梅的東山。中國禅宗的四、五、六祖都在黃梅成道。黃梅的這種禅宗文化資源豐厚的優勢是全國任何縣級區域所無法比擬的。在四祖寺舉辦禅文化夏令營,具有得天獨厚的殊勝因緣。
由於四祖寺的生活設施過於粗放、簡陋,加上氣候炎熱,會給參加活動的人帶來諸多不便,還請各位在克服生活中困難的同時,多多照顧好自己,也請相互關照,使我們大家健康愉快、輕安自在地度過這七天的禅的生活。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各位會長莅臨指導,祝大家六時吉祥,清涼自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