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十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十六)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

三十七道品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次第,非常關鍵。彌陀經當中沒有寫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只講到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因為前面這些對於極樂世界的眾生早已熟悉,他要從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修起。

【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進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念。名念根。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善法中。相應不散。名定根。為正道及諸助道善法。觀於苦等四谛。名慧根。】

第四科、五根。曰根,有兩層含義:一、生長義。好比樹木的根,能夠生長出樹木花果。二、能持義。不僅能生長出樹木花果,同時要通過根不斷地輸送營養,保持樹葉長青。插在花瓶裡的花要不了多久就會枯萎,就是沒有根的原因。修行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沒有根,那我們的修行就不能保持和增上。什麼是修行的根呢?就是信、進、念、定、慧。

一、信根。“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正道法是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但是由於無明、妄想、執著,覆蓋了我們的佛性沒有辦法顯現。對於修學信願念佛法門的同修,信願念佛是我們的正道,念佛成佛。同時修學五戒十善,淨土三福,四攝六度,就是我們的助道法。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不要以為修學念佛法門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其他什麼也不管,家裡的事情也不管,單位裡面事情也不管,在社會上別人覺得修行人好像是一個怪人,這就不對了。佛菩薩所在之處要令一切眾生歡喜,如果搞得格格不入,跟世間的人沒有辦法融合在一起,那就證明修行上有問題,就是助道法沒有修好,也會影響別人對佛教的印象,產生不好的影響。真正修學佛法的人,正道跟助道要能夠同時進步。

二、精進根。“行正道及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進根。”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就是要執持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不間斷。助道法是淨土三福,誦經、持咒、六度萬行,也要精進不懈怠,正道跟助道要同時精進。

三、念根。“念正道及諸助道善法。更無他念。名念根。”對於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我們要將一切妄念轉化成一念,就是與正道法跟助道法相應。跟佛號相應,跟四攝六度、淨土三福等等助道法相應,沒有任何妄念,這樣下去,我們的念功深就能成就。

四、定根。“攝心在正道及諸助道善法中。相應不散。名定根。”我們要將心定在所修的正道及助道上。有人覺得“定”就是坐在那兒打坐,雙腿一盤,這也叫定,是身定。身坐在那兒定下來了,但是心裡面妄想紛飛,或者在睡覺,這就不對了。我們要讓心跟佛號相應,只有佛號這一念,不起別念,不起其他念頭,就是得定了。

五、慧根。“為正道及諸助道善法。觀於苦等四谛。名慧根。”苦等四谛,就是苦、集、滅、道,“谛”是真理。苦集滅道是世間跟出世間的二重因果,我們要智慧地觀照這四谛法。苦谛,是生死的苦果。集谛,是生死苦果之因,就是惑業,迷惑造業就是集,造業所感之果就是苦。滅谛,是解脫之果。道谛,是解脫生死之因,如果能在正道及助道上這樣觀察,那我們就能夠漸離生死。對於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的同修來講,我們要觀娑婆世界只有苦、集二谛,因為皆是迷惑在造種種的惡業,這些惡業就感召了苦果,我們要厭離。極樂世界有滅、道二谛,通過修道可以滅除一切煩惱,最後趨向解脫大道,一生成就,我們要願生。有了這種觀想,那我們會對淨土生起無比的信心,具足如是正慧觀察即是慧根。五根當中慧根是根本,其他的四根都要依靠慧根做指導。修行有智慧就好比一個人有眼睛在指揮方向,所謂“智目行足到清涼地”。

【五力者。信根增長。能破疑惑。破諸邪信。及破煩惱。名信力。精進根增長。破種種身心懈怠。成辦出世大事。名精進力。念根增長。破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定根增長。能破亂想。發諸事理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長。能遮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

五根、五力,這兩個概念很容易混淆,我們舉個例子說明。好比一顆小樹,剛剛把它栽下去,這時它有根但是根基不牢,經不住風吹雨打,沒有力量。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小樹的根基扎牢了,就有力量能夠抵擋風吹雨打,這就是五力。我們修行有了五根,把五根扎牢有了力量,就是五力。彌陀經告訴我們,現在是“五濁惡世”,五濁已經是非常顛倒了,再加上惡,說明五濁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五濁當中我們單講一個見濁,知見上面經常容易出錯誤。《楞嚴經》有“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個時候我們沒有真智慧,或者根基不牢沒有力量,容易隨邪魔外道而去。如何才能有真智慧去分辨呢?我們一定要依照佛的經典,依照佛的聖言量決定不會錯。五力就是五根扎牢之後所起的力量,能夠破除一切障礙,不被擾亂。

一、信力。“信根增長。能破疑惑。破諸邪信。及破煩惱。名信力。”修學佛法,信為能入,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很重要。如果我們的信根發不起信力,對甚深的大法就沒辦法生起信心,還帶有疑惑,有了疑惑那念佛也不得力了,做任何佛法上的事情,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只能得到一些人天福報。如果我們的信根成為信力,那就能夠破除對佛法的疑惑,同時能夠破除一切邪見,與佛法不相應的見解都屬於邪見。及破煩惱,三大煩惱,羅漢所斷的見思煩惱,還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斷盡就成佛,信力增長能夠破煩惱惡。

二、精進力。“精進根增長。破種種身心懈怠。成辦出世大事。名精進力。”精進根增長,就是我們能夠於一種法門一門深入,這樣下去就能成就。比如修學信願念佛法門,就是要以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為我們的正行,以誦經、持咒、禮忏乃至做一切善事為我們的助行,這樣精進行持下去,就能破除身心懈怠。身體懈怠就是懶惰,心理懈怠就是昏沉與散亂,坐在這兒妄想紛飛,昏沉睡覺,就是心懈怠了。我們修學佛法,為什麼發不起精進心,原因就在此地,身心懈怠。如果能夠一門深入執持名號,那你必定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易如反掌。

三、念力。“念根增長。破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當我們的念根增長,它能產生力量,能夠破除一切邪念。比如念佛法門,我們要將一切妄念,將萬念轉化成正念,正念就是念阿彌陀佛。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睡覺也阿彌陀,到了最後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就是念力強大的緣故。前段時間我在上海念佛堂,有位居士跟我講,說師父我來念佛怎麼總是感覺好像有鬼。念佛怎麼會念出鬼來了,後來問了才知道,他整天就看巫婆神漢搞附體的碟片,他看這個東西,就念這個東西,所以就感召了鬼來了。你念佛就是佛來,念鬼就是鬼來啊。所以念力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正念。

四、定力。“定根增長。能破亂想。發諸事理禅定。名定力。”定根如果能增長,這是一種定境,就能夠止住一切妄想。比如念佛,如果念出功夫來,念出定力,渾身就有一種輕安的感覺,很輕松。或者念到身心皆空的境界,這是一種殊勝的境界,但是不能執著,要持續地念下去。如能持續地念下去,就能斷除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斷就得到事一心不亂。功夫再深一點,再持續下去,得到理一心不亂,就斷見思,斷塵沙,開始斷無明,法身大士啊。

五、慧力。“慧根增長。能遮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慧根增長能遮住通別諸惑。通惑即見思煩惱,是三乘共斷的煩惱,斷除之後能顯現出共般若,即一切智。別惑是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是菩薩所斷之煩惱。見思、塵沙、無明煩惱統統斷除就成佛了,我們的無漏智慧就能現前。五根、五力實為一體,五力是五根增長,而起大力用。

【七菩提分。亦名七覺分。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名擇法覺分。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於無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進覺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覺了此喜。不依顛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覺分。】

第六科、七菩提分。菩提,印度語,中文翻作覺,七菩提分又名七覺分。三十七道品是修學佛法的次第,而現在大多學佛人都不了解,甚至沒聽說過,每天只知道念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並不理解什麼意思,這就是迷惑。不管修哪一種法門,都要按照三十七道品的次第去修學,就不會走錯路。從第一科四念處,以智慧觀察世間一切法的真相——苦、空、無常、無我、不淨,知道了一切法虛偽不實,就開始修學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通過這樣的修學能夠產生跟自性相應的無漏智慧,有了這些無漏真智慧,下一步開始擇法,修學七菩提分就讓我們在一切境界當中不迷惑了。

一、擇法覺分。“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名擇法覺分。”我們對一切法不要盲從,而是用智慧去簡別它的真偽,與無漏智慧相應就是真法,反之就是偽法。如果細說的話,真偽法當中不但有真偽,還有正邪,有善惡等等諸法,我們有了無漏智慧要能夠對這一切法歷歷分明。比如,我們知道一切世間法都是因緣所生法,本體是空相,如果我們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就是偽法。佛經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再比如念佛人,我們在這裡念佛,如果不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所念的佛就變成人天福報,人天福報就是虛偽法,不真實,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才是真實法。所以念佛一定要發信願往生之心,得生與否全憑信願,沒有信願,念佛就沒有方向,就不知道到哪裡去了。信願決定方向,念佛是能量。再如布施做功德,若是著相布施就是虛偽法,如能不著相,達到最高境界就是三輪體空,這就是真實法。所以擇法非常關鍵。佛法的修學法門很多,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就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面對這些法我們如何選擇,如果選擇不契機,就無法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那就白修了。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非常慈悲,在《大集經》中告訴我們,末法時期,罕一得道,成就靠什麼——信願念佛法門。所以我們選擇信願念佛法門,能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不懷疑,發起無上的心去修,這就是擇法成功。

二、精進覺分。“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於無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進覺分。”選擇了合適的法門,就要精進行持下去,精是專一,進是不退。專一地行持下去就能成就,就能有真智慧去觀察一切法,不會去修一些無益的苦行。大家知道,佛教強調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佛陀在世的時候,苦行第一的大迦葉尊者,他年紀很大,佛陀叫他不要苦行,住到精捨裡面。他說住到精捨裡聽不到野獸的叫聲,太安逸了,生不起道心,還是要去修行苦行。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睡在墳墓間。佛陀後來贊歎,有頭陀行,正法就能夠久住。佛陀把他的衣缽傳給迦葉尊者,沒有傳給其他的弟子,證明他是非常贊賞苦行的。但那時在印度,也有很多外道修苦行,而這些苦行不是正確的苦行,有人持牛戒,有人持雞戒。牛戒是這樣的,有一個外道看到牛吃草時突然死掉,神識升到天道去了,他就覺得像牛一樣吃草就能升天。他不知道牛的宿世因果,它是業報已盡升到天道去的,以為吃草就可以升到天道,所以他也學牛吃草,這種苦行是無益的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我們修行的人,一定要把心安住於真法中修持,真法即是與我們的性心相應的道法,這是真精進。

三、喜覺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覺了此喜。不依顛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覺分。”我們修行、念佛,念到一定的時候會出現境界,身體得到輕安,產生法喜,這時我們要持續念下去,不要執著,一執著心就不清淨,不清淨就顛倒了。當然也要用智慧去分辨這是不是真正的法喜,有時候是計常計斷,著空著有所產生的喜悅,真正的法喜是與我們性心相應的。念佛人念到一定的功夫,特別我們最近精進念佛,這個時候都攝六根,功夫念得深會得到輕安的感覺,但是不要執著,要持續念下去。不管是遇到了佛境、聖境,還是魔境,都不要執著,持續念下去。

【若斷除諸見煩惱之時。善能覺了。除諸虛偽。不損真正善根。名除覺分。若捨所見念著境時。善能覺了所捨之境虛偽不實。永不追憶。名捨覺分。若發諸禅定之時。善能覺了諸禅虛假。不生愛見妄想。名定覺分。】

四、除覺分。除是去除,去除見思二惑。見惑,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思惑,是貪、嗔、癡、慢、疑。見惑稱為五利使,思惑稱為五鈍使。能使眾生在生死苦海中輪轉,故曰“使”。何以有利鈍呢?因為八十八使見惑能夠一下子斷除,故名利使;斷除八十一品思惑較為迂回遲緩,故鈍。把這五利使、五鈍使斷除,就能顯一切智成為阿羅漢。“虛偽”之法就是指見思煩惱,它沒有實體,斷盡之後也不會損害真正之法,真正之法就是戒定慧,是無漏智慧。光明代表智慧,黑暗代表見思惑,光明一顯現,黑暗就再見,而光明不會受任何損傷。

五、捨覺分。“若捨所見念著境時。善能覺了所捨之境虛偽不實。永不追憶。名捨覺分。”念佛念到一定功夫,有時候能看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有了這種境界不能沾沾自喜,如果老是念著這些境界,又會忘記阿彌陀佛的正念,落於這些虛妄不實的境界當中。當然,能夠出現這種境界也是一件好事情,我們不要執著,來了就來了,就是魔境出現了,也是想著一句阿彌陀佛,保持正念,如如不動。我們也不可以追求這些境界,念佛的時候,老是想著能不能看到阿彌陀佛,看到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如果產生這樣的念頭,那心就不清淨了,就沒辦法與佛相應了。修學佛法的各位同修,一定要捨除修行當中的一切聖境與魔境,達到無念的狀態,就是最高狀態。

六、定覺分。“若發諸禅定之時。善能覺了諸禅虛假。不生愛見妄想。名定覺分。”念佛法門稱為無上深妙禅,念佛達到功夫成片就接近禅定的狀態,如果再深入就能斷見思惑了,就是禅定的狀態,事一心不亂的狀態。通常講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世間的有漏禅定,包括色界天的四禅定及無色界天的四空定,其中最高的就是第八定非想非非想定。到了第九定就是阿羅漢的境界,但是他們不能超越,就是得到了非想非非想定也會墮落,猶如仰箭射虛空,向天上射箭,射得再高總要掉下來的。一旦非想非非想定福報盡了,就會墮落三惡道。他為什麼不能前進呢?就是因為貪著禅定的快樂。禅定的快樂是非常殊勝的,世間的一切快樂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外道包括世間的人執著於禅定的快樂,所以不能脫苦,而墮入愛境妄想。在禅定過程當中也會產生很多微細的煩惱,這時,我們就用除覺分跟捨覺分來去除這些愛境煩惱,如如不動,不為境轉。

【若修出世道時。善能覺了。常使定慧均平。或心沈沒。當念用擇法精進喜三覺分以察起之。或心浮動。當念用除捨定三覺分以攝持之。調和適中。名念覺分。】

念佛過程當中容易出現兩大問題:一昏沉,二散亂,就是此段講的定慧不平。我們有時坐著念佛,出現定慧不平的情況,若是慧力小定力大,這時心就沉默,容易昏沉,開始要瞌睡,就要抓緊時間調整修學的方式,就是用擇法覺。念佛時候昏沉了,就起來繞佛、拜佛,身體動起來就不會昏沉了。接著用精進覺分來觀想,我們得到這個人身不容易啊,還在這邊睡覺!我們要想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付出了多少艱辛才成就了果地的莊嚴,以佛做我們的榜樣,就不敢懈怠了,而能精進用功辦道,這時候得到法喜充滿,就是喜覺分。擇法、精進、喜這三覺分可以對治昏沉。念佛時,若是慧力大定力小,心就開始浮動,容易打妄想,就用除、捨、定三覺分來對治。在念佛過程當中,貪嗔癡的念頭出現了,就用除覺分來對治,去除它。出現種種境界,有佛境,有魔境,有輕安、法喜,這時不能執著,用捨覺分來對治。其實啊,這些妄想、煩惱出現的時候,我們只要把心安住一句佛號上面,這就是定覺分對治。念佛的時候,大家一定要都攝六根,意根要想佛,舌根把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念得清清楚楚,耳根也要聽得清清楚楚,自然身根就恭敬了,眼根也不看,不可能東張西望了。每次我跑到念佛堂,站在門口往裡面一看,你們的眼睛都“唰”地一下子全部朝我看,沒有都攝六根,心散亂在念佛。昏沉來了,我們就高聲念佛,經行念佛,繞佛;妄念來了就追頂念佛,攝心念佛,用這些方法來調和定慧平衡,這就是念覺分。七覺分非常重要,對我們修學佛法、念佛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學習。

【八聖道分。亦名八正道分。修無漏行觀。見四谛分明。名正見。以無漏心相應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為令增長入大涅槃。名正思惟。】

八正道。正,與無漏正法相應是為正,與我們自性相應就是正。道,是通往涅槃的道路,修此八聖道就能夠通往解脫涅槃。

一、正見。“修無漏行觀。見四谛分明。名正見。”四谛法就是苦集滅道四谛,是聖人所證悟的真理,又稱四聖谛,依此修行就可以出離三界。我們知道苦是集的果,集是苦的因;滅是道的果,道是滅的因,那為什麼要將果放在前面呢?眾生知果報非常容易,看因卻很難看到,所以就將果放置於前。四谛行觀是修學觀四谛行相之觀法,苦集滅道每谛有四行觀,一共有十六行觀,在三藏法數中有詳細記述,修此十六行觀能夠斷除煩惱,脫離生死輪回,稱為無漏行觀。修無漏行觀能夠見四谛歷歷分明,這就是正見。正見非常重要,所以在八正道當中它排於首位。正見在我們修學佛法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剛剛講到,末法時期在知見上最容易出問題,知見不正確,方向不對,再怎麼走都沒辦法到達目的地。盲人摸象的典故大家都知道,盲人摸大象,摸到象腿的覺得大象像根柱子,摸到大象耳朵覺得大象像扇子,摸到大象身體的覺得大象像堵牆,這就是因為沒有眼睛,比喻缺少智慧啊。現在大眾學佛也是如此,你跟著什麼樣的人學佛,就認為佛法是那個樣子的。跟著一個專門燒香的人,你認為這就是佛教,燒燒香,拜拜佛。跟著一個專門做經忏佛事的人,你認為佛教就是做經忏佛事。跟著一個人搞封建迷信,就覺得佛教是搞封建迷信。如果我們的福報足夠大,能夠跟隨一位真正修學佛法的人,才是遇到了明師。所以我們一再強調,按照印光大師所講的,要以佛經、戒律、祖師大德的教誡作為我們修學的依據,具足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學佛法不能得到真實利益。

二、正思惟。“以無漏心相應思惟。動發覺知籌量。為令增長入大涅槃。名正思惟。”無漏心,至少是沒有見思煩惱的。沒有煩惱的心,智慧就能顯現,這時的思維就不是凡夫的意識心在思維。我們是在用意識心思維,妄心在思維,妄心在念佛。斷煩惱的思維才是四依法所講的“依智不依識”,意識心是識,依靠智慧思維就是依智不依識。“動發”就是從空出假,空能起作用,產生種種思維,斷除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入大般涅槃,究竟涅槃,就是成佛了,這樣的思維是正思維。我們現在用意識心念佛,但是意識心能夠把所有的念頭轉化成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念頭,這也是正思維。

【以無漏慧除四邪命。攝諸口業。住一切正語中。名正語。以無漏慧除身一切邪業。住清淨正身業中。名正業。以無漏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名正命。】

三、正語。“以無漏慧除四邪命。攝諸口業。住一切正語中。名正語。”這是講清淨口業。嘴巴很關鍵,它能行善也能造惡,能夠說好話也能罵人,能夠念佛也能夠謗佛,一定要把嘴巴管管好。鬼谷子講“口乃心之門戶”,嘴巴是內心的寫照,如果沒有正見、正思維,也不會講出什麼善言。所以首先要具足正見,這樣講話也會如理如法,就是正語。“四邪命”是針對出家人講的,有四種不如法的事情來養活自己。(1)方口食。指勢利眼,看到有錢人谄媚巴結,游說四方,貪圖供養,靠這個來求衣食養活自己,是為邪命。(2)維口食。不弘揚正道,給別人算命、看風水、打卦求衣食而活命。(3)仰口食。仰觀星宿,占相吉凶。(4)下口食。種植田園,和合湯藥幫人治病以求衣食而自活命。從事上面這些行業皆有邪心求利之行,都有不善之語,正信出家人不能從事此等行業,當以上求下化為主。口業有四種,妄語、绮語、兩舌、惡口。妄語是說謊話,是言不是,不是言是。其中一種謂大妄語,未證言證,沒有證得羅漢果位說已經證得羅漢,有神通。還有說自己是佛菩薩再來,或者通過他人宣說是佛菩薩再來。還有說自己往生西方來去自由了,如果說出這樣的話還不走路,就證明有問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去自由是什麼樣的人?至少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薩。兩舌指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绮語,說花言巧語的話來欺騙別人。惡口是說髒話罵人。這四種口業我們在寺院一定要注意。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最嚴重,就是說四眾過。四眾,有出家眾比丘、比丘尼,在家眾優婆塞、優婆夷。優婆塞優婆夷指受了五戒菩薩戒的在家男女居士。我們不能說四眾的過錯,特別是出家二眾的過錯,《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中講到,說比丘過惡之人,其罪超過毀破佛塔佛像之重罪。說出家人的罪過比出佛身血的罪過還要大,出佛身血是五逆罪啊。哪怕就是惡行比丘,我們也不能去講,因為他示現的是僧寶,代表了僧人,所以不能講。禅宗六祖惠能大師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住一切正語中,就不能犯上諸口業,而要說真實話、柔順話、勸和話、正善話,多說贊歎話。我們在一起不要聊家常,念山海經談世俗事,在一起就要研究佛法,研究經典。

四、正業。“以無漏慧除身一切邪業。住清淨正身業中。名正業。”這是講清淨身業。出家人要以弘揚佛法為家務,利益眾生為事業,這是我們的正業。如果我們去給人家看命算風水,搞這些不如法的事情,就是邪業。在家居士所從事的職業也要分清正業與邪業,標准就是依照十善業道來劃分,凡是涉及殺、盜、淫、妄的就是邪業,勸人吃素、念佛、修梵行的就是正業。作為佛弟子要選擇正當的職業,遠離殺盜淫,常修梵行,住清淨業中。

五、正命。“以無漏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名正命。”正命通身口意三業。末法時期會出現五種邪命。(1)詐現異相奇特,以奸詐為懷。現在有些出家人,為了顯現出跟別人不一樣,或者喜歡裝成老和尚,留起山羊胡子,別人一看這個老和尚了不起,胡子留這麼長不簡單。但是我們對照佛經,教導出家僧人要剃除須發,不但頭發要剃掉,胡須也要剔除,所以出家人留胡子是不如法的。(2)自說功德,誘動人心。有些出家人喜歡在居士面前說一些話,我很精進用功辦道,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做多少利益眾生的事情,來打動信徒的心讓別人來供養。(3)占相吉凶,為人說法。出家人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如果去給別人占相吉凶,搞這些邪業,就不如法。所以我建議剛剛出家的出家眾一定要背誦佛遺教三經,其中為佛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仰觀星宿”講得很清楚,我們再去做這些事情,寺院裡搞個簽筒求簽,算命打卦看風水,這都不是佛教徒應該做的事情。(4)高聲現威,令人敬畏。有些和尚年紀不大,喜歡裝成老和尚樣子,走起路來八字步一搖一擺的,跟小和尚講話粗聲粗氣,顯示他的威嚴,讓人覺得很了不起,是善知識,這是不如法的。(5)說所得供養,以動人心。喜歡到張三居士面前說李四供養多少東西,張三不好意思,他供養我也要供養,就不如法。上述五種皆是為了名聞利養,稱為邪命。真正的出家人要保持身心清淨,不要貪圖供養,十方大眾的供養要節儉使用,不要有所蓄藏,一心辦道。在佛門裡面,我總結了一個經驗,不要擔心沒鈔票,只要擔心有沒有道。把一句阿彌陀佛念好了,是無量光無量壽代表一切無量,真正地是念成功這句佛號一切都無量,這是我親身的體會,跟大家分享。出家人惟慧是業,要住清淨正命中,以道自活,靠修道,不要擔心,龍天會護法,而全法身慧命,名正命。

【以無漏慧相應勤精進修涅槃道。名正精進。以無漏慧相應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以無漏慧相應入定。名正定。】

六、正精進。現在很多人修行非常精進,我們要贊歎。但是所謂的精進如果缺少了佛法無漏智慧的指導,往往會誤入歧途。比如現在很多年輕眾,聽說2012世界末日,什麼也不想干了,也不想管了,把自己關起來精進念佛,就等那一天往生。念佛我們固然要贊歎,但是這種方式不可取,精進也需要正確的方法。念佛人要精進修持,但是精進修持的時候要把我相放下,所謂的無漏智慧就是要放下我執,如果有我相在,我在念佛,我在拜佛,有了“我”就不清淨,我字當頭就是有漏法,有漏法就是有為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漏法不能出離六道,只能變成人天福報。念佛人要放下我相,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行住坐臥都能夠保持一句佛號,淨念相繼,就是正精進。

七、正念。“以無漏慧相應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以無漏的智慧將一切妄念轉化為一念,要與我們修學的正道法和助道法相應,正道法就是執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助道法就是淨土三福,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經常以正道與助道為念,沒有其他妄念,就是正念。

八、正定。“以無漏慧相應入定。名正定。”與無漏慧相應的定才是正定,簡別其他的邪定、有漏禅定。外道也修禅定,如外道的無想定,世間四禅八定,這些定都是不能出離六道輪回的,所以叫有漏禅定。念佛法門是無上深妙禅,就是最好的禅定,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得入正定。我們念佛人要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佛號上,別人罵你了,回答一句阿彌陀佛,贊歎你了,回答也是一句阿彌陀佛,不管在順境、逆境不起分別,就是與阿彌陀佛相應,與無漏智慧相應,這就是正定。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上一篇: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十七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