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各位同修,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要解》。底下跟大家介紹的是來聽這部《彌陀經》的大眾,就是六成就當中的眾成就。

【(丙)二引大眾同聞三:初聲聞眾、二菩薩眾、三天人眾。聲聞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隨從故,佛法賴僧傳故。菩薩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隨故,表中道義故。天人列後者,世間相故,凡聖品雜故,外護職故。】

從這部經的聽眾所排列的順序,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等覺菩薩位置的文殊菩薩、阿逸多菩薩(彌勒菩薩)怎麼會排在聲聞眾的後面呢?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出世相故。聲聞眾顯出家相,剔除須發,著染色衣,出家為僧。比丘在佛的七眾弟子當中,是排在首要位置的。“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所以對出家人出家的功德,我們要贊歎,是一切世間功德所不能比的,出家人出世的地位也不是一般世俗地位所能相提並論的。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有“沙門不敬王者”之說,就是出家的沙門不需要向王侯將相去頂禮。但反過來,王侯將相要向出家人頂禮,什麼原因呢?出家人是方外之人,不受這個世俗的禮儀去壓束。僧人應該接受世間人的頂禮供養,當然是指受過具足戒的出家比丘。現在末法時期,有一些迷惑顛倒不了解佛法的,為了得到一些利益,向居士去谄曲,低頭哈腰,這都是不如法的。而且我們現在的居士也喜歡出家人來尊敬他、恭敬他,這都是違背佛法的。真正地,出家人有他的清高,一定要把自己的形象樹立好;在家居士一定要恭敬三寶。

第二、常隨從故。這些千二百五十聲聞眾,他們長期跟隨釋迦佛後面。有這麼多人跟在佛陀後面聽法,讓大眾生起聽法的信心。

第三、佛法賴僧傳故。佛在世的時候,佛本身就代表了佛法僧三寶。佛自身是佛寶,講的法是法寶,他示現的出家比丘相,就是僧寶。佛滅度後,常住三寶就變成了佛像、經典、與出家僧人。如果沒有出家僧人,那佛寶跟法寶只能變成工藝品,擺在家裡面裝飾,法寶就成為一門學問,沒有人對它生起信心了。所以佛法的傳承要靠僧寶,如果沒有出家人的弘揚,佛法就沒有辦法延續下去了。現在一些居士看到僧團當中有點不如法的現象,會對僧團失去信心。有不如法,但是也有很多如法的。你不要去看那些不如法的,佛在世的時候也有不如法的。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你自己如法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對一切出家僧人,哪怕就是違背戒律的,在家居士都要至誠恭敬。當然我們出家人,也要把自己的形象樹立好,出家人的職責是什麼?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弘揚佛法是我們的家務事情,利益眾生是我們的事業。不要出家以後,剃了個光頭,整天還妄想紛飛。光頭俗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這個沒意思了,出家沒有意義了。所以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思考,為什麼要出家?把這個問題要好好思考一下,出家了就要做一個如理如法的僧人,戒嗔戒躁,斷除一切世俗的妄想,把心安在道上,這個非常重要。如果出家之後還是心系世俗,身在曹營心在漢,身出家了心不出家,那不是真正出家的意義了。有些人問我,如何能使道場興旺?這個問題我也在反復地思維,我總結了一下,“四個持”通俗易懂:一諸佛菩薩要加持,二政府要支持,三僧人要住持,四居士要護持。在這四個持當中,僧人如理如法住持好道場,最重要。你把道場住持好了,佛菩薩會來加持你,黨和政府會來支持你,居士也會來護持這個道場。

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煩惱斷了他就成佛了,彌勒菩薩是候補佛啊,“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他為什麼要站在聲聞眾(就是羅漢)的後面呢?我們再看大菩薩居中的原因。

第一、相不定故。菩薩一般都是示現在家相,我們看四大名山這四位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只有地藏王菩薩顯的出家相,其他都是在家相。所以在家居士,不管你學識有多高,你都不能站在出家人的前面。有些居士覺得自己學佛很多年,會唱幾個贊子,讀誦了很多經,就瞧不起那些剛剛出家的沙彌、沙彌尼,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出是不對的了。我們去看看《法苑珠林》,末法時期的五種亂相在裡面講得非常清晰:末法時期,白衣詐言,我解大乘,當居上首,出家人無識了,當處下座,這就是末法的表現。所以我們哪怕肚子裡面學的東西再多,真正有心修行的人他是不會這樣做的。

第二、不常隨故。這些等覺菩薩,有大慈悲心,不忍眾生在六道中受苦,要去度眾生。他也有能力去度眾生,因為已經是斷無明煩惱的法身大士。所以為度生故,不能常隨佛陀身邊。

第三、表中道義故。菩薩有智慧,不住生死。因為他有大智慧,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在這個世俗當中而不會被世俗所污染。菩薩也不住涅槃,因為有慈悲心。不忍眾生受苦,所以要去度眾生。不落有,也不落空,就是中道。居中表中道義。

天人列後的原因如下。

第一、世間相故。這些天人當中,雖然有些是二十八天的天主,忉利天、須焰摩天等等天的天主,就像玉皇大帝。有些是人道的眾生,福報、智慧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煩惱沒有斷的凡夫,雖然在天道,或在人道大富大貴,但是還要六道輪回。所以排於最後。

第二、凡聖品雜故。這些天人當中,有凡夫,也有許多是大菩薩示現,品類繁多。比如前面講的須達多長者、祇陀太子,這些都是大菩薩示現。如果沒有大菩薩示現,須達多長者能把那麼多黃金拿出來鋪地嗎。這個世界,我估計一般的人是捨不得啊。

第三、外護職故。天人是佛陀度化的對像,但他們同時又是佛教的大護法,屬於外護。我們比丘是內護,住持佛法。我們講佛教的出家眾與在家眾,如鳥雙翼,缺一不可。內護跟外護結合在一起,佛教才能興旺發達。

【(丁)初聲聞眾又三:初明類標數、二表位歎德、三列上首名。(戊)今初。】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語,含三義:一、乞士,一缽資身,無所蓄藏,專求出要;二、破惡,正慧觀察,破煩惱惡,不墮愛見;三、怖魔,發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

大比丘,就是受過三壇大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的出家眾。我們贊歎出家的功德,什麼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呢?不是說簡單地剃個頭,穿件僧服,這就是出家人。真正的出家有三層意思:第一、出世俗之家。好多人覺得出家人無情無義,父母親把你養這麼大,還沒有盡孝道就去出家了,沒有幫助家裡傳宗接後代。其實不然,出家是出小家為大家,把對父母親的這種自私的愛,來對待一切眾生。所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世世輪回當中,他宿世說不定就是你的父母啊。所以要把一切眾生都視為你的父母,不但是人道的,六道當中都有可能成為你的父母。第二、出三界之家。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淨土法門是橫超三界,通途法門豎出三界。我們出家人一定要出三界這個家,就是要出六道輪回。第三、出煩惱之家。修學佛法就是要斷煩惱。我們的佛性為什麼不能彰顯出來呢,就是因為有種種的煩惱。(1)見思煩惱——凡夫執著的錯誤見解、錯誤的思想,覺得世間常樂我淨的四顛倒想。(2)塵沙煩惱。(3)無明煩惱。我們要把這三種煩惱全部斷盡。那我們修學通途法門首先要斷見思惑,見惑斷盡才能初入聖流;見思二惑全部斷盡,就證得了羅漢果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只要信願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三不退啊。對於現在的眾生來講,修一般的通途法門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修學信願念佛法門,橫超三界,帶業往生,多麼殊勝啊。出家就要出煩惱之家,把這些煩惱全部斷盡,就成佛了。這是出家的三種意思。

比丘,就是受過三壇具足大戒的出家男眾。比丘是梵語,多含不翻,具足三義:

第一、乞士。(1)上乞法以資慧命。這個法什麼地方給你?法師,師父。要乞法來資自己的法身慧命。我們比丘啊,要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有資本去度化眾生。(2)下乞食以資色身。在古印度,出家僧人是三衣一缽,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修頭陀行。每天要出去托缽,乞食來維持這個色身,乞不到就要餓肚子。印度是以乞討為榮,奉行苦行。佛教傳入到中國,在中國的國情,認為乞討是比較低下的。佛教為了要在中國傳承下去,要契機啊,所以它借鑒了本土道教的思想,做佛事道場,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大眾來供養三寶。所以我們現在的出家人,跟佛在世古印度的那些出家人不好比。我們現在坐在這個道場裡面,不要你去乞討,但是還是不能安心修道。我們有這麼好的環境,有這麼好的條件,不用擔心四事供養的問題,為什麼不能好好地修學呢?今生不了道,來世披毛戴角還啊。

第二、破惡。惡就是煩惱,要用正智慧去破除一切煩惱惡。比丘一定要自己有修學,有學識,來破除一切惡知見。你自己都沒有修行,沒有學識,怎樣去教化大眾,怎樣去分辨正邪呢?現在末法時期,種種的邪惡現象都有,有很多附佛外道,打著佛教的旗號,做一些違背佛教教義的事情。有些出家人還去給人家算命看風水,去看看《佛遺教經》,“為佛弟子,不得占相吉凶,仰觀星宿。”這些行為都是不允許的啊,佛在遺教裡面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啊。但是我們到了現在這個時期,就是喜歡搞一些光怪陸離的事情,真正的佛法不肯去學習。看到經典,看到祖師大德的講解,“哎呀太深奧了”,什麼原因呢?真正的佛法到了現在是沒有人願意去學習啊,都喜歡看那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德行有學識的比丘,不能自己無知,一盲引眾盲啊。出家比丘真正發起了無上菩提之心,就不會墮入世間的情愛。

第三、怖魔。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佛的時候,魔王波旬害怕了,因為佛會度化眾生,那他的魔子魔孫就少了,所以派魔女誘惑釋迦佛,派魔兵魔將來威嚇釋迦佛,但釋迦佛不為所動,最後都將他們降伏住了。如果一個人發心受比丘戒了,做羯磨的時候,那些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就會輾轉相告,互相贊歎,傳到第六天魔王波旬那,他就會非常害怕,魔子魔孫又少了一個。但是如果我們受了這個戒,你不持戒,還是在搞六道輪回的事情,還是在搞貪嗔癡慢,動不動就發脾氣,這個看不起那個,那個看不起這個,好了,你又變成魔子魔孫了,魔王又高興了。這是比丘的三種意思。

那什麼叫“大”比丘呢?這些比丘都不是一般的人,也不是小乘果位的僧人,他們是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都是大菩薩示現來協助釋迦牟尼佛一起度化眾生的。所以稱為大比丘,表贊歎。

【僧者,具雲僧伽,此翻和合眾。同證無為解脫,名理和。身同住,口無诤,意同悅,見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僧,全稱是僧伽,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和合眾。所以我們講“僧”不是指一個出家人,而是一個團隊,四個人以上才可以稱為僧團。僧團最大的特點就是和合,如果一個僧團這些出家人不和合,互相排擠,互相诋毀,那就不叫僧團,就不叫僧了。要想佛法興,僧要贊僧啊。不但僧團要和諧,我們這個世間,小到一個人,大到整個世界,都要和諧。如果一個人他的器官不和諧,那身體就要出問題。一個家庭,家庭成員不和諧,哪裡有幸福可言?一個單位勾心斗角不團結,那還有發展嗎有前途嗎?一個國家不和諧,那這個國家就要分裂了,不會繁榮昌盛。世界不和諧,那是戰火連連,民不聊生啊。我們這個寺院是四眾弟子道場,也要和諧,否則就不清淨了,它就沒有發揮它道場的真正意義,道場是修道的地方啊。那個旅游的地方叫什麼?游樂場啊。所以來到寺院,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地方修道。你不和諧,那造業啦,造惡業。到了這樣一個團體裡面,是個和合的地方,你搞是非矛盾,搞個人主義,那是決定不行的。

和合,有理和合與事和合。理和合,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成佛。我們到了這個道場來,就是要求往生。所以我們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明白這個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你就不會注重當下的這些小問題。別人來講你,忍一下嘛,他成就你的忍辱波羅蜜,是你往生的助緣。始終記著你的目標,就不會計較當下的一些小小的事情啊。所以理上我們目標是一致的,要證無上菩提,要證中道實相。事相上面,我們有六和,是我們四眾弟子共住寺院所必須遵守的。

一、身和同住:我們住在一個道場,必須要保持身業清淨,大家要統一行動,統一來聽經,要隨眾。同時和睦相處,不能發生磨擦,甚至於打架這些行為決定不能有。

二、口和無诤:口業是最容易犯的了。我們人道的眾生啊,有一個最大的劣根性,總是喜歡嘴巴去說別人,動不動就說別人。學了一點佛法,他把這個佛法當做指責別人的工具,你什麼地方做得不如法,什麼地方違背了戒律。佛法不是用來指責別人的,佛法是學過來對治自己修行的。不要去講別人。守住口業,成佛一半。口業包括很多種,妄語、绮語、兩舌、惡口。一定要讓自己的語業清淨。還有講話不要粗聲粗氣的,要柔和,要讓別人聽了舒服,“這個法師講話挺好的,挺溫和的。”

三、意和同悅:我們大家在一起,要用真誠心對待別人。每一個人都是發自內心地去對待別人,那我們道場自然和諧了。不要老是去嘲笑別人,譏諷別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對了。

四、見和同解:這個知見啊非常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我執思想,都有我見。我們在一個道場,知見一定要保持一致。目前,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還有很多的派系,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見太多,自己的成見太多。我們統統放下自己的成見,按照佛的聖言量,按照祖師大德的教誨,講法就沒有爭議了。你亂講,或違背聖言量去講,那就麻煩了。所以經過這麼多年,我們彌陀寺的依止,淨土法門就按照五經一論,按照印光大師的思想去做。我相信這個是決定有保障的啊,不會走冤枉路,不會走錯路。

五、戒和同修:佛教四眾弟子,都有自己的戒律。我們每個人都按照我們的戒律去做,那就沒問題了,也就和諧了。我們不但要遵守佛制戒律,同時還要共同遵守寺院的規章制度。

六、利和同均:這是考驗我們的平等心,面對一切供養,要有利和同均的思想。以上是六和的思想,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大家要有所改變。學習之後,真正地能夠明白六和,按照六和去做,那你就得到了利益了。 

【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葉師資共千人,身子、目連師資二百人,耶捨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脫,感佛深恩,常隨從也。】

這是介紹佛陀千二百五十常隨弟子的情況。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之後,去度化憍陳如等五比丘。後來他覺得這樣度化不行啊,要去度化一個有名望的人皈依佛門,就會感召更多的人。佛用妙觀察智觀察到迦葉三兄弟出家得度的因緣成熟了。在古印度有很多外道法門,這三兄弟是修學事火外道的,很有名氣,其中大迦葉,優樓頻螺迦葉還是頻沙王的國師。佛陀就決定去度化三迦葉。他首先來到優樓頻螺迦葉的住處木瓜林借宿。對優樓頻螺迦葉來講,佛陀是外道,就不允許他留宿。佛陀說天色已晚了,就指著門口的一個石窟,說我就住在這裡。優樓頻螺迦葉和佛陀講到,石窟裡面有一條毒龍不能住人,會被毒龍吃掉的。佛陀說不要緊,就住下了。優樓頻螺迦葉的弟子不忍佛陀住到石窟裡,優樓頻螺迦葉說他自己要住在裡面,就讓他去吧。到了晚上,毒龍真的出來了,佛陀就用三昧真火把它降伏住了。第二天,優樓頻螺迦葉和弟子出來看看佛陀有沒有被毒龍吃掉,看到毒龍被佛降伏在腳下都大驚失色。優樓頻螺迦葉見狀,擔心弟子會跟佛陀走,忙說你們不要相信這種小沙門的雕蟲小技,不足為奇。雖然他嘴上這麼講,心裡面還是對佛陀生起了恭敬心,就把佛陀留下來住在他的木瓜林。佛陀接下來多次顯神通最終把他度化了,優樓頻螺迦葉就帶領他的五百徒眾跟佛出家修行。二迦葉伽耶迦葉,看到大哥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他也率徒眾二百五十人跟隨佛陀出家,並把從前修行的火器扔到河裡。小迦葉那提迦葉有一次在河邊修道,看到了哥哥拋棄的火器漂在河裡,以為哥哥被人害死了,就去尋找,發現兩位哥哥已經帶領徒眾跟隨佛陀出家修行,於是他也帶著二百五十徒眾出家。這樣三迦葉的徒眾一共是一千人。

身子,即捨利弗。目連,是目犍連。這倆人都是著名的外道,有徒眾二百人。有一次捨利弗在外面行走看到佛陀的弟子馬勝比丘,很莊嚴,很安詳。他就問馬勝比丘,你是跟誰在學法,學的什麼法?馬勝比丘告訴捨利弗,我是跟在釋迦佛後面學法,我學的法可以用一首偈子概括,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就是一切法,它是隨順因緣而生,隨順因緣而滅。捨利弗聽了這首偈子,當下就證果,隨即率領徒眾皈依佛陀出家了。耶捨長者子也率領五十同學皈依佛陀出家,再加上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個地方零頭省略掉了,就是千二百五十眾,是佛的常隨弟子。以上就是眾成就。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上一篇: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九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