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三)

【第二辨體。】

體,是一部經典所依循的理論依據。

【大乘經皆以實相為正體。】

我們聽到大乘馬上會想到小乘,一般所理解的小乘就是從自利角度講的;大乘不但自利而且利他,注重度眾生。那麼有人提出問題:其他宗教的教職人員不也是在度化眾生嗎,他們也能稱作大乘嗎?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發了大乘心度眾生,必須是在洞明實相道理的前提下才有意義的。

   什麼是實相呢?實相即非妄想之相,它是一切事物本來的真實之相。依我們的心性來講,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依照天台宗真谛、俗谛、中道第一義谛當中的真谛來講,實相是離一切虛妄之相,所以是無相。依照俗谛來講,由心又能變化種種虛幻諸法,森羅萬象,所以又稱為無不相。所以說實相無相無不相。不執真俗二邊即是中道。天台稱之為中道實相。

  所以,大乘經典的理論依據就是一實相印。小乘經典的理論依據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小乘果位的聖人只見無常,不見恆常的佛性;只知道世間沒有我,而忽略了真我;只知道世間有涅槃可住,卻不知道生死涅槃本是一體。

  現在許多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陷入一個誤區,把淨土法門退變成小乘思想。只重出世而忽略了入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對世間的一切漠不關心,放棄家庭,放棄工作,放棄親朋好友,認為這是修行的障礙,產生了消極厭世的思想。這是非常可怕的,不但不利於修行,而且對佛教的本身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六祖惠能大師告訴我們,“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也在本經中告訴我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福德從什麼地方來?就是在我們當下的生活中去求,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我們培養福德的因緣。生活就是道場,一切順逆境都是成就我們的。順境不起貪心、癡心。逆境修忍辱、修禅定。穿衣、吃飯皆是修行,皆可以成為我們往生西方的資糧,只要把這些統統發願回向西方。大家要明白,往生西方在於我們的回向發願心。我們有些同修不明佛理,遇到了逆境就會退心,理想往往被現實無情擊潰,這是什麼原因呢?信念不夠堅定,對佛理不夠了解。特別是出家人,更要發大乘心。為什麼呢?出家人接受十方供養,人天師范,就更加有責任去幫助一切眾生,度化一切眾生。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

吾人一念心性,就是指我們清淨的佛心。我們要去尋找它,從空間角度講,它不在我們身體內,也不在身體外,也不在皮肉之間。從時間的角度講,這顆真心不在過去,不在現在,也不在未來。從色相來講,看不到任何顏色,也看不到任何相狀。從六塵角度講,也沒有聲音、味道等等之感覺(此地省去聲塵)。

【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無。】

這顆真心找不到,但不能說它沒有。永嘉雲: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

百界千如,這個詞大家可能不熟悉,這是天台宗的專有名詞。在此地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界,就是指十法界,從四聖法界到六凡法界。每一法界又具足十法界。比如人道的眾生,一個人酗酒,我們叫他酒鬼,當下他就是鬼道的眾生;一個人做了畜生事情,就罵他豬狗不如,就是畜生道的眾生;一個人發起菩提心,那就是佛道眾生。十法界每一界各具十法界,就變成了百界。每一界當中又具足十如是。分別是:如是相,外形的相;如是性,內具的理性;如是體,萬物具有的體質;如是力,由體所產生的勢力;如是作,所造作的善惡業;如是因,身口意所造之因;如是緣,令因生果的助緣;如是果,由緣催生的果實;如是報,由因招致的報應;如是本末究竟,以前面的如是相為本,如是報為末,最後的歸趣即為究竟。每一界都有十如是,百法界即有千如,這就是百界千如的含義。這百界千如都是一念真心所造,但你也不能說其有。為什麼呢?百界千如皆是幻化。所以我們不能執著於空,也不能執著於幻化的假相的有。不落空,也不落有,全歸中道,這就是天台中道實相的意義。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那這顆真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不是用意識心去思維分別的,也不是能夠用語言文字去描述它的相狀的。因為這顆心離一切虛妄之相,不能用虛妄之法來表達。緣慮分別,包括語言文字並不是別有自性,也是從這顆真心變化出來的。

【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總而言之,這顆真心是離一切虛妄之相的,是無相的(天台講的真谛)。然而這一切相又是一切法,心性能夠生萬法,具造百界千如,森羅萬象,無不相(天台講的俗谛)。所以講這一顆心是無相而無不相,勉強給它一個名字叫實相。

【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

寂是體,體是不動的。照是用,起作用。舉例說明幫助大家理解。比如面粉,它可以做成油條,也可以做成饅頭,還可以做成面條。形狀有所不同,但是它的本性未改,都是面粉。不同形狀就是照在起作用。“實相之體”就是指的我們這顆真心。你說它寂,但是它能夠起種種的萬象,百界千如。所以非寂。你說它照,但是它無始劫來從來沒動過。正如《心經》所雲:不增不減。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所以非照。寂又含有不變的意思,照又含有隨緣變化的意思。寂而恆照,就是真如本性不變,但是能夠隨順因緣而變化,以不變順應萬變。照而恆寂,是在萬變的幻化中,真如本性始終不會改變,萬變中始終保持不變。

【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

清淨法身與常寂光淨土是如來的身土。都是實相之體。常寂光淨土是諸佛如來證得常樂我淨所安住的果地。身土作比較,土偏重於寂。所以照而寂,強名常寂光淨土。清淨法身是諸佛如來的法身,真如本性保持不變,能夠隨順眾生的心性而變化。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山河大地以及宇宙萬法皆是佛的法身。身偏重於照,所以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

【又照寂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身。】

這是拿法身與報身做比較。法身與報身皆是實相之體,不同之處,在於無相與有相的區別。法身清淨寂滅無相,而報身是佛證得實相之後,顯現的受用身,有微塵相,非是凡夫、二乘所能見的。十地以上大菩薩才能見到佛的受用身。從有相無相的角度來看,法身偏重於寂,報身偏重於照。故照寂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身。

【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報身。】

性德是眾生本來所具有的佛性。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的時候講到:“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如來智慧德相即是佛的性德。所以性德是不假造修,眾生本來具有,因為妄想執著覆蓋於上,必須通過修德,去除妄想執著才能顯現性德。舉個簡單的例子,好比一面鏡子,上面布滿了灰塵,只有把覆蓋在上面的灰塵擦除,才能顯現鏡子本具的反光作用。本具的反光作用好比清淨的佛性,就是本具的性德,覆蓋的灰塵好比妄想執著,開始擦就是開始修行了,修德起作用了。擦干淨了,清淨光明顯現,就是修德圓滿,性德顯現。得清淨莊嚴的法身。故性德寂照名法身。擦灰塵的過程是有相的,所以修德有相,必能感受微塵相好,萬德莊嚴的報身。修行是依照始覺之理(屬於寂)的始覺之智(屬於照)開始覺悟修持,惑斷智圓,方顯圓滿智圓的報身,所以修德寂照名報身。

【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應化身。】

受用身即是佛的報身,應化身是佛為了度化眾生,示現到不同世間度化眾生的佛身。報身與應化身皆是從佛的修德中流露出來的。修德圓滿即會顯現出佛的受用身,即是報身。十地以上的大菩薩才能見到佛的圓滿報身。佛安住於報身之中(寂),能夠見到眾生在六道苦海中受苦,佛具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眾生受苦即是自己受苦。於是觀察眾生得度因緣成熟了,就會示現到世間來度眾生(照),這即是應化身。應化身當中又分生化身,比如釋迦佛為了度眾生,示現的八相成道。一種叫現化身,比如有時天空中顯現出佛的瑞相,或者我們做夢當中夢到佛的相好莊嚴,即是佛的現化身。現化身當中又分勝應身與劣應身。勝應身相好莊嚴,劣應身是凡夫小乘所見之身。《普門品》當中講到,諸佛菩薩慈悲,眾生應以何身得度,佛菩薩就現何身,這也是應化身。法身、報身、應化身是佛的三身。應化身是為度化眾生的。所以修德寂照名應化身。

【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應不二,無非實相。實相無二,亦無不二。】

我們看寂照不二。寂與照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寂是體,照是用。所以不但能寂而且要能照。阿羅漢斷見思惑,破我執,證入偏證涅槃,生到色界的五淨居天,視生死如牢獄,不願意度化眾生。所以這是寂而不照,破不了法執,不能見佛性,成不了佛。單有照沒有寂也不行。我們去度眾生,滾滾紅塵中,自己沒定力說不定被眾生度化走。所以寂照不能分離。寂是照的體,照是寂的用。寂即是照,照即是寂。寂照不二。

身土不二。身,即是佛的清淨法身。土,即是佛果安住的常樂我淨的淨土。例如: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法身顯現出來的,故身土不二。

性修不二。性德,是本覺之理。修德,是始覺之智。本覺之理與始覺之智是一不是二。故性德與修德不二。

真應不二。真,即是佛的報身。應,是佛的應化身。應化身即是佛的報身所現,佛為了度眾生,只要眾生至誠稱念佛的名號,佛就會千百億化身來救度眾生。所謂光中化佛無數億即是這個道理。所以真身與應化身是一不二。

前面這些無非都是中道實相,實相的本質都是一樣的,無有二法,所以不二。但實相的本體又能示現諸多幻化相,比如山河大地等等萬法。所以亦無不二。再舉例說明,比如面粉可以做成油條、面包、面條等等。雖然相狀不一,但本質皆是面粉沒有改變(實相不二),相狀不同(亦無不二)。

【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

是故,是承上啟下的作用。上述實相不二的道理,再舉體,就是舉實相之體。

作依作正。正,是正報,比如娑婆世界中,眾生的身心世界即是正報。身心世界以外的一切山河大地,花草樹木等等皆是依報。再比如,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依報,阿彌陀佛是正報。法藏比丘在因地經過無量劫的修行,成就無量相好的報身,以及萬德莊嚴的極樂國土。正報依報皆是實相所現。我們凡夫的依報與正報雖然是生滅法,但我們的真心與佛無異,只要我們至誠稱念佛的名號,當下娑婆即是極樂。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所以成佛即是吾人一念心性。十方世界依報正報皆是實相所現。

作法作報。法,即是法身,報,是報身。法身與報身皆以實相為體,應化身也是實相為體。

淨土法門是二力法門,即是自力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的大願力。只要我們信願具足自然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必能蒙佛接引。佛性與我心其實是一體,皆是實相所現。

【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贊所贊,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能說所說。能說,指宣說本經的釋迦佛。所說,指所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能度所度。能度,指發四十八大願度眾生的阿彌陀佛。所度,指阿彌陀佛所度化的眾生。

能信所信。能信,信我們自己有能力往生。所信,相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大願力。

能願所願。能願,指的是我們這些業障凡夫要能夠願離娑婆。所願,即是要願生極樂。

能持所持。能持,指我們身口意三業要與彌陀聖號相應。所持,指持誦阿彌陀佛名號以及名號的功德。

能生所生。能生,指我們要具足三資糧。所生,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土。

能贊所贊。能贊的,是十方諸佛。所贊的,是阿彌陀佛大願力,以及依正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

以上所說皆是中道實相。

 

上一篇: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五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