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二)

 今天,我們開始和大家學習五重玄義。上次我們簡單地介紹了五重玄義,它是學習一部經典之前首先要了解的五種要素,分別是釋名、辯體、明宗、論用、判教。現在我們來詳細地解釋下。

釋名,即解釋一部經典的名字。辯體,就是分辯這部經典所依據的理論依據。明宗,這部經典以什麼為修行的綱要。論用,就是在達到這個目標之間起什麼作用。判教,是這部經典在一代時教當中的價值取向。

五重玄義看起來好像有點玄,其實,它是我們認識一切人事物,所需要把握的五種要素。比如,一個人到寺院來掛單,首先,我們要知道他的名字,叫什麼?釋名。第二步,我們要判斷這個人是不是一個正常人——辯體。第三步,他來到道場有什麼目的——明宗。第四步,他能夠做什麼——論用。第五步,能不能把他留下來,放到什麼位置比較合適——判教。

下面我們來看本經的五重玄義。

【第一釋名。】

經題,是一部經的綱領。有一定學佛基礎的同修,一看經題,就知道這部經的主要內容。

經題的組成無非是七種形式,所謂單三、復三、具足一。

單三:單人立題、單法立題、單喻立題。

什麼是單人立題呢?本經即是。《佛說阿彌陀經》,“佛”是人,所說的也是人——阿彌陀佛。在經題中只有人,所以是單人立題。

單法立題,譬如《涅槃經》。“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滅;不生不滅,沒有生滅的法,這是單法立題。

單喻立題,譬如《梵網經》。“梵網”是比喻。梵網,是大梵天王宮殿前的一個網羅幢。四面有孔,因此叫做網,就像魚網一樣,是用來莊嚴王宮的。大梵天王歡喜把他的宮殿裝飾得最壯觀最美麗,所以懸掛網羅幢。網羅幢每個網孔裡有一粒寶珠,寶珠晝夜熠熠發光,叫夜明珠。一孔一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光和光互相照耀,孔和孔互相通達,這叫梵網。《梵網經》就是菩薩戒品,為什麼用梵網比喻菩薩戒來命名呢?因為每條戒律,就如同一粒寶珠會放光,你能守戒清淨就有光明。

復三:人法立題、人喻立題、法喻立題。

人法立題,比如《文殊問般若經》。“文殊菩薩”是人,“般若”是法。

人喻立題,比如《如來獅子吼經》。“如來”,即佛的十號之一,是人。“獅子吼”是喻,獅子乃百獸之王,獅子一吼,全獸皆懼。佛講法如同獅子吼一般,震懾群魔。

法喻立題,比如《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法,“蓮華”是喻,以妙法配合蓮華之喻作為這部經的題目。

具足一,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方”是方法,也是佛法。“大方廣”三個字的簡單解釋是:佛法深如大海,廣大如虛空,沒有邊際。“佛”是人。“華嚴”是譬喻——華代表德性圓滿,嚴是莊嚴。以圓滿的德性以及修行的功德來莊嚴佛的法身。所以這一部經,人、法、喻三種完全具足。

佛所說的經典,縱有幾千卷,總不出這七種立題。所以,我們在學習經典的時候,一看經題,就應該知道這部經是以什麼作為題目。知道了題目的內容,為深入經藏打好基礎。

【此經以能說所說人為名。】

能說的佛是人,所說的阿彌陀也是人,所以本經,是單人立題。

【佛者,此土能說之教主,即釋迦牟尼。乘大悲願力,生五濁惡世。以先覺覺後覺,無法不知,無法不見者也。】

佛者,指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佛菩薩的名號,都有著特殊的教化意義。“釋迦”,是能仁的意思。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自私心很重,心地狹隘,對一切眾生不能仁慈。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惜造作種種惡業,殺盜淫妄等等罪業。學佛,我們首先要能夠對一切眾生生起仁慈之心,萬物皆為一體,應具足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之心。“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娑婆世界的眾生,整日心猿意馬,妄想紛飛,無法靜心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陀用寂默來教化大眾,希望大眾能有所清靜,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

凡夫都是隨順業力來此世間受生。而諸佛菩薩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五濁惡世呢?這是諸佛菩薩因為大願心與慈悲心,不忍眾生在無明六道苦海中輪轉,所以示現到這個世間教化眾生。

釋迦佛過去世早已成佛,觀察到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得度的因緣成熟了,即在此示現八相成道度化眾生。釋迦佛是已經證得了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的聖人,對一切法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是先覺者。來到這個世間度化我們這些愚癡無明的眾生。所以我們今天能夠聞到正法,要感恩釋迦佛!

【說者,悅所懷也。佛以度生為懷,眾生成佛機熟,為說難信法,令究竟脫,故悅也。】

說,就是用嘴巴說話表達的意思,但在此地,蕅溢大師講“悅所懷也”,也就是“懷著歡喜心暢所欲言”。釋迦佛示現到這個世間的本懷是什麼?就是要令一切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究竟樂,就是指成佛。淨土法門被稱為難信之法:有些人認為,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得三不退轉,這是等覺菩薩的待遇,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也有人認為西方極樂世界只是一化城而已,不究竟。其實這些認識是錯誤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究竟成佛的寶所,只要你能夠往生,即便是下品下生,這輩子在西方極樂世界也必定成佛,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究竟成佛處。一般根性的人很難生信。釋迦佛觀察到,這個世間眾生成佛的因緣成熟了。注意這個地方不是“得度”的因緣成熟,而是“成佛”的因緣,(因為只要能夠往生西方就必定一生成就)所以懷著歡喜心就為之說此難信之法,令一切眾生只要信願念佛,就會得到究竟解脫。故名悅也。

【阿彌陀,所說彼土之導師,以四十八願,接信願念佛眾生生極樂世界,永階不退者也。】

阿彌陀,即釋迦佛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彼土,就是指極樂世界,此土是娑婆世界。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願(四十八大願在《無量壽經》有詳細說明,《彌陀經》只是從極樂依正殊勝莊嚴而說的)接引大眾,大家要注意這個大眾不是一般的大眾,而是信願念佛的大眾。講到這裡我們就清楚了,一般的法門完全是仗自力解脫,而淨土法門講二力法門,不但仗自力,而且仗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只要我們至誠懇切,信願具足,老實念佛,與佛感應道交,必然蒙佛接引。學習《要解》到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往生西方的條件就是,“具足信願,老實念佛”,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信願行三資糧。永階不退,階,是到達的意思,只要我們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下品下生也不會退轉到凡夫地。有人很擔心自己帶業往生西方,會退轉。在這裡我告訴大家,只要你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遠不會退轉,業因到了西方是沒有惡緣成就它的,徹底給它冷凍了,不會產生果報,盡管放心。

【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壽,亦雲無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莊嚴,說法化度,一一無量也。】

阿彌陀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是無量光或者無量壽的意思。光代表空間,壽代表時間。時間與空間就是時空的意思,時空無量就代表了一切無量。

同時,光又代表智慧,壽代表了福報。修學佛法,就是要修福與修慧,叫“福慧雙修”,當我們智慧與福報都圓滿的時候,就是福慧兩足尊,就成佛了。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福慧雙修。福與慧都圓滿了,那就成佛了。成佛了就一切都無量,神通也無量,道力也無量,依報也無量,正報也無量,辯才也無量,相好也無量,說法也無量,化度的眾生也無量。叫一一無量。

【一切金口,通名為經。對上五字,是通別合為題也。教行理三,各論通別,廣如台藏所明。】

佛所講的,稱作金口宣說,名之為經。

一般經典的經題,分為通題與別題。所謂通題,就是和其他經題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別題。本經的別題是“佛說阿彌陀”,“經”是通題。通題與別題組合起來就是經題。

教行理三,是講一切經典都具足教經、行經、理經這三種。《彌陀要解》的天台思想很濃,如果我們不了解天台思想,就很難將這部《要解》理解透徹。教行理經,就是天台的思想。在這三種經典當中有相通的,也有不同,都在天台藏有所說明。

這裡,我們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教經、行經、理經。教經,是佛所說的教法。舉《阿彌陀經》為例,教你“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聞說阿彌佛,執持名號。”,這些教導你怎麼做的妙法,叫“教經”。如何去實踐呢?佛教你“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這就是“行經”。依行而證得的那個理叫“理經”。經文“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為什麼稱贊不可思議功德,而為一切諸佛所護念?這乃是因此經所說之理及所證得之理皆為不可思議,故為一切諸佛所護念,而這內在所隱含的道理,就是理經的內容。

 “各論通別”是什麼意思呢?例如《阿彌陀經》中教你信願持名,與其他經教法不同,這就是教別。但是修信願持名,跟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其教法又通於其它淨土法門,這是教通。所以教行理三經有通有別。這些在天台藏中皆有詳細說明。

 

上一篇: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三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