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宏印法師:初學者如何讀“妙雲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初學者如何讀“妙雲集”

宏印法師

初學者是指對佛法完全陌生的人,這種人要讀“妙雲集”的話,該從何開始呢?

“妙雲集”共有二十四冊,約三百五十萬字左右,上編七冊、中編六冊、下編十一冊。初學者若看佛書,要看深入淺出的書。下編第十一冊“佛法是救世之光”中,有幾篇文章極宜於初學,可以讓對佛法完全陌生的人了解佛教的人生觀、道德觀,以及佛教對生命的看法、對宇宙的看法等;這些都是初學者應在最短時間內先去把握、了解而建立的信念,知道一個佛教徒所該建立的健康而正確的人生觀、生命觀、道德觀、宇宙觀。該書首篇文章即名“佛法是救世之光”,最宜先看。另有一篇“人生的意義何在”,處在繁華忙碌的都市中,我們有時會相當茫然,到底人生意義何在?如果是生活在富貴順境中的人,或許還不會想到這個問題,等他人生受了波折、歷練後,沖擊紛至,那時更會面對人生好好做一番思考了,同時困惑也將不斷發生,到底人生意義何在?人生總是要經一番歷練才能成熟,而此書即能簡明扼要的點出人生的意義。此外,另有一篇“切莫誤解佛教”,針對一些傳統或習俗而造成的錯誤觀念,給予深入淺出的解釋和說明。下編第十一冊有許多較淺、較通俗的文章,都是很適合初學者看的,如“佛為救護我們而來”、“佛學的兩大特色”等都是很好的。接著應看中編“成佛之道”,該書共有五章,初學者頂多看到第四章,最好看到第三章即可,第一章“歸敬三寶”、第二章“聞法趣入”、第三章“五乘共法”都是初學者可看的,至於第四章“三乘共法”,因講到小乘的解脫道,算是較深的,對十二因緣、四聖谛等佛法觀念,都有深入的解說。最後一章“大乘不共法”因需有相當基礎才能懂,初學者可不必看。接下來可看下編第六冊“我之宗教觀”,該書第一篇文章即是“我之宗教觀”,有點像比較宗教學。關於比較宗教學,北投農禅寺聖嚴法師曾寫過一本,是相當好的一本書。聖嚴法師的較屬於學術性著作,印順導師的則較屬於宗教性著作,有他個人的觀點,可以說整套“妙雲集”,都充滿了導師相當濃厚的宗教觀點。該書中有一篇約三、四萬字的“修身之道”,是專門寫給深受儒家傳統思想薰陶的人看的,此書能很客觀的比較佛法和孔孟思想,而顯示出學佛的特色。如果是深具西洋宗教觀念者,導師有一篇“我怎樣選擇了佛教”,該文敘及他在大陸時曾參加過許多教會的研究活動,後來因在理性的探討方面無法得到滿足,而走出西洋宗教。進而研究老莊之道,才由老莊之道轉入佛教。

看過以上三本書之後,第四本可以讀中編第一冊“佛法概論”。雖然現有的概論、綱要性佛書很多,如蔣維喬的佛學概論等,都是很好的。但導師的這一本,卻是完全與眾不同,該著原有另一個名字叫“阿含講要”,是導師在太虛大師於四川創辦的“漢藏教理院”任教時的講義,加以改編而成的。事實上該書完全是原始佛教“阿含經”的思想,全書二十章,所有引用的經文,全部都出自“四阿含”。如果有人覺得“阿含經”不好讀,太過於繁瑣、深奧,則不妨來讀這本“佛法概論”。凡是該書所引用的“阿含”經文,可以說全是“阿含”之精華重點所在,有興趣研究原始佛教者,這本書一定要讀。通常佛教概論的書,多像蔣維喬的方式,從印度的思想源流如“吠陀”、“奧義書”等著作上去介紹佛教的思想,然後介紹佛陀的早期思想,到部派佛教,到南傳佛教、北傳佛教等等,將各宗派的代表人物、經論、思想,加以介紹。一系列介紹下來,就成了一本概論。而導師的“佛法概論”則完全不采此方式,他完全針對佛教的義理去寫。我曾試將此書分段,而可將之分為“信、解、行、證”的四個段落,所以我覺得該書極適合初學者閱讀。

接著可繼續讀下編第一冊“佛在人間”,此書最殊勝處,即在表彰六道中唯有人道可以學佛,唯人道有佛法,所以人道其實勝過天道,所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在人間成佛。此書特別發揚出原始佛教的精神,而且把人間佛教的精神和大乘菩薩道精神遙遙相應,配合起來。真正的人間佛教不是藏身山林的佛教,要走入社會才能實現菩薩道人間佛教的理想,但為了避免其俗化,必要有相當的反省與自覺,以保持其超拔的另一面。“佛在人間”對此有相當好的見解,值得大家用心去看。

此外下編第八冊“教制教典與教學”,則是最適合出家人看的,該書有數篇文章,對初發心出家者極好。告訴我們怎麼做好一個出家人,出家後該學些什麼,以及要作那一類的出家人,如何報佛恩才不失為出家人本份等問題。該書“論佛學的修行”、“談修學佛法”、“論僧才之培養”等,都是極好的文章。其實在佛法的修持上,出家或在家,並無絕對的差別關系,重要是修持的本身。

再來還有一本書,也可以放在初學者閱讀部分,就是下編第二冊“學佛三要”,該書首篇“學佛之根本意趣”及“生生不已之流”、“信心及其修學”、“慈悲為佛法的宗本”、“菩提心的修學次第”等文,都是初學者可看的。此書最後三篇的“慧學概說”、“解脫者之境界”、“佛教的涅槃觀”,都是相當有深度的文章,對初學者而言較困難。本書前八篇初學者都可看,尤其“自利與利他”一篇,該文討論了學佛者都會碰到的問題:到底是先自度還是度人呢?一般人常以為要先自度才能度人,如俗語“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即代表了一般人對此問題的觀點。其實未必如此,該文以經為證、以古大德為證,提出許多例子,告訴我們縱使自己還有煩惱尚未解脫,也有能力使人解脫。“妙雲集”二十四冊,每冊中都有深有淺,很難指出到底那本較淺,適合初學者,以上所說,只是一個概略的介紹。 《怎樣讀“妙雲集”》p.8-13

【A-2. 學佛者如何讀《妙雲集》】

接著談學佛者應怎樣讀“妙雲集”,學佛者系指重信仰、修持者。在此先應對學佛的層次有一認識,即是“信、解、行、證”與“教、理、行、果”的層次,這是學佛者必須掌握的重點。同時,學佛者還要特別注意三個大問題:一、發心,二、修持,三、證果。就是所謂的動機、方法與目的這三大問題。整套“妙雲集”即提供給我們一個完全的大乘菩薩道思想,以成佛為學佛的動機與最終目標。在成佛的歷程上,有“正常道”與“方便道”兩種;成佛要經三大阿僧只劫的是正常道,修六度萬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相當不容易的。正常道著重理事的相應,有心靈理性的境界,還要有實際的事相行為。方便道則不然,主張可在觀想中修,可不經三大阿僧只劫而往生得阿毗跋致(不退轉),淨土思想在大乘中被提出,即出於此一觀念。有人以為導師不承認有淨土,反對念佛。其實導師只是提出龍樹“十住毗婆娑論”中難行道與易行道的觀念。導師的淨土觀念,雖有別於唐善導、明蓮池、清印光以來的淨土觀念,但絕非他否認淨土的思想。他只是較推崇大乘正常道的思想,不過他也包容、尊重、隨喜方便道的修持,在“成佛之道”的“大乘不共法”章中,即有談論及此者。另下篇第四冊“淨土與禅”一書中,有很多文章討論淨土的問題,如“淨土新論”等,只差別在導師不只光講“持名念佛”,他還提出各種淨土的修持法門,其觀點較類似於淨土三經一論中“往生論”的思想。

學佛者讀“妙雲集”時,應特別注意書中所談發心、修持與證果等方面的問題,注意其討論信解行證的層次。若以書為代表,則有“佛法概論”、“成佛之道”、“學佛三要”、“佛在人間”等書,另加上“般若經講記”、“寶積經講記”、“勝鬘經講記”等書。 《怎樣讀“妙雲集”》p.19-20

【A-3. 佛學者如何讀《妙雲集》】

接著談談偏於理性分析,重視學理研究之文化學術界的佛學者,他們的心態約可分為幾種。若是受中國文化影響深者,宜看下編第六冊“我之宗教觀”及“佛在人間”兩書。中國儒家向來認為“聖人以神道設教”,“遠天道,盡人事”,“未之生,焉知死”等,都充滿了非宗教的人文色彩,此類人應看看“我之宗教觀”一書中所討論儒家思想的文章。另有下編第九冊“佛教史地考論”中有一篇“中國佛教史略”,評論比較了中國歷史,與佛教史的觀點,可以參考。

若是受歐美思想影響深者,這種人又可分為兩類,一是受西洋宗教影響深者,一是受西洋科學及哲學影響深者。前者宜讀“我之宗教觀”與“佛在人間”兩書。後者,重科學實證及哲學思辨,則宜讀“中觀今論”,該書說明了許多科學、哲學、形上學所無法處理的問題;建立一種三世因果的生命信仰來接受緣起性空之觀念。

導師晚年還有許多作品,如“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及“空之探究”等,都是專題專論,若非專業學術者,不太適宜閱讀。我建議大家還是讀“印度之佛教”,即可了知其他的問題。本來學佛是先讀經後讀論,但若依大乘三系之演變,則宜先讀論後讀經;其實論是解釋經的,真正說起來,經較難讀而論較易讀,若有懂論的基礎,經就好讀了。所以看“妙雲集”宜先從論方面下手。

 

上一篇:宏印法師:兩岸禅學會議的風格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