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海法師:《佛說彌勒上生經》講記 3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彌勒上生經》講記(33)

◎ 印海 著
 
頂上肉髻,發绀琉璃色,釋迦毗楞伽摩尼,百千萬億甄叔迦寶,以嚴天冠。

菩薩頂上有肉髻,髻是頭發的裝飾,但此處是菩薩的肉髻,說明菩薩具有無見頂相。平常見觀音菩薩頂有肉髻,髻中供有阿彌陀佛。一般女士有時亦時尚以人工燙發而成發髻,高聳於頭頂,猶如鳥窠,但此是人工,不是天成。

肉髻之發呈绀琉璃色,绀是青碧之色,琉璃與玻璃本來都是透明的,菩薩的發色是绀青碧琉璃色,不同於人類黑色,棕色或白銀色。菩薩所戴的天冠,由二種寶所莊嚴,一為釋迦毗楞伽摩尼寶,釋迦此雲能,毗楞伽此雲現,摩尼此雲如意珠,合譯為‘能現種種物的如意珠’。此一摩尼珠能隨人心所欲而現出種種寶物。一為甄叔迦寶,此寶形同延珪,色如赤色琉璃,有百千萬億之數,嵌飾於菩薩的寶冠之上,華麗奪目,歎為稀有!

己三 明冠現化佛

其天寶冠,有百萬億色,一一色中有無量百千化佛,諸化菩薩以為侍者。復有他方諸大菩薩作十八變,隨意自在住天冠中。

菩薩天冠中能現無量化佛及諸化菩薩,表明菩薩內心常與十方諸佛大菩薩同為伴侶,如觀音菩薩天冠中頂戴阿彌陀佛一樣。諸佛諸大菩薩均有神通妙用,能隨眾生之心意而顯現,此中無量化佛、化菩薩為證明彌勒菩薩將成佛,為眾生作大皈依處,且有不可思議功德,故皆現出化身(非真身),影現於彌勒寶冠之上,作為侍衛者。同時另有他方諸大菩薩各顯神通威力作十八種的變化,隨化菩薩的心意,住在彌勒的天冠中。這種聖賢神變,並非吾人心境所能了解。初地菩薩(或說七地菩薩)斷分段生死皆得意生身,隨自己心意而變現無量身,這是聖賢以戒、定為體的化身妙用。

十八變是菩薩的大神通游戲三昧,俱解脫的大阿羅漢亦有種種神變,但不及菩薩的神通。中國通俗小說西游記中所說孫悟空,能吹一根毫毛變成無量數的孫悟空,這是一能變多,一個跟斗能跳十萬八千裡,這也表示羅漢有隨心所欲之超生理機能的速度。當然這種意境非凡夫外道們所能得知。菩薩十八變:一振動變:依於禅定功夫,以心理影響生理,再以生理影響物理,菩薩可以震動無量世界。二熾然變:吾人身體以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成,不能分開。菩薩的甚深禅定,可以使四大分開,各聚一處,熾然是指其身上發火,但身下又可向上灌注冷水,使全身能夠洞然照燭,出種種火焰,但又不會焚死。三流布變:舉身既能出生熊熊火焰,從火焰中流布出無量光明,遍照無量世界,如同電燈由熱體而發射光用,照耀世間黑暗。四示現變:菩薩悲願無盡,為度六趣眾生,可以隨眾生類而示現,或現天人相,或現餓鬼相,或現地獄相,或現畜生相,作同類中之領導,使令五趣眾生能去惡行善,趣於善道。五轉變變:菩薩得色自在,能點石成金,指水為地,轉變一切外物的形相,令起種種變化作用。六往來變:來去自由,不受空間制限,身遍十方而又能同時存在。七卷收變:能將須彌山收縮為一最小微塵,此是大能縮小。八舒放變:又能使最小微塵舒放成一最大須彌山,此是小能變大。九眾像入身變:能將一切處在色像攝入自己身內,然後又令大眾色像出生,此是一能變多。十同類變:能隨眾生一類,但又不同彼類。此是同中有異變。十一隱變:能於大眾之前,百千變化後,隱後不現,令人不知去處。十二顯變:又於大眾中,忽然顯現出來。十三所作自在變:能於一切有情往來所作事中,隨意皆得自在成就,不費心力,時間,隨願所成。十四制伏神通變:一生補處之等覺菩薩所有神通,除佛之神通處,能制服其余之神通,使彼等誠服。十五施辯變:能給予眾生的無量辯才論議,冥中加持,能令人聰明。十六施念變:若眾生於失正念時,菩薩能以神力令人住於正念,或憶念往昔諸事。十七施樂變:菩薩說法時,能使聽者獲得身心輕安樂與法喜。十八放光變:身放光明,使無量眾生息滅眾苦。此上十八種變化自在,是菩薩多生久劫以來,廣修福德、戒定慧、悲願所成,所以身心發揮最大妙用,神異莫測,但又令人贊歎悅服。宗教超常人之經驗,有其特殊境界,吾人深信佛法因果定律,承認聖賢之偉大超人處,除智慧之深邃外,身心中另有不可思議的妙用,以作度生之方便。此諸十八變現之諸化菩薩,皆能隨意自在住於彌勒的天冠中,為菩薩的法侶,協助菩薩教化眾生離苦得樂。 

 

上一篇:印海法師:《佛說彌勒上生經》講記 32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