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超定法師:念念向覺的新生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念向覺的新生活
 
超定
 
新生活的意義
 
時光易逝,歲月無情,轉瞬間一年又過去了。值茲新年伊始,循例向本刊的讀者、編者、作者,敬致至誠的賀意,恭祝大家:新春吉祥,身心安樂,道業勝進,福慧無量!
 
新年如舊年,每逢新春期間,親友見面,總是說些吉利話:恭喜發財、新年快樂之類的賀詞,年年的期待都是這樣。對於佛弟子而言,明知世間多憂苦,還是希望萬事如意;諸行無常,每逢初一、十五的早課,唱頌寶鼎贊:「端為國家祝萬歲,地久天長;端為世界祈和平,地久天長。」畢竟世俗美語,人人愛聽,從舊年說到新年,年年說,天天說又何妨。法師為人說法,開場白時總說些令聽眾悅耳的客套,而後言歸正傳,宣示佛法「無常、苦、空無我」的深義。這些無非是二谛的妙用,菩薩道的「先以欲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吧!
 
時序的更替,有春夏秋冬;時間有三相,過去、現在、未來;物質文明的演進,從古代到現代,日新月異。為滿足人類的五欲享受,真是後後勝於前前,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世人的願望:財富積聚,地位升進,眷屬美滿,健康長壽。這些願望是新是舊?未得欲得,已得患失,如經說:「趣求諸欲人,常起於希望,所欲若不遂,惱害如中箭。」欲望是無止境的。「顧戀過去,欣求未來,耽著現在」;舊愛與新歡,戀舊與趨新,形成矛盾對立,帶來無邊苦惱。依佛法來看,這都是人類固有的舊希望和舊生活。
 
什麼才是新希望、新生活?新與舊,原是相對之詞,約眾生界的輪回說,貪欲、瞋恚,愚癡的種種相,它是一向如此的,在未趨向涅槃的還滅之前,無始無明的作祟,法界有情,一旦陷入這一迷宮,天上人間,五趣流轉,難以出離。學佛之人,覺今是而昨非,立定志向,轉迷啟悟,棄暗投明,不再沿以往的老路,不甘心繼續沉淪。這是新生活的開始,空前未有的新希望。
 
古德開示:「妄念成生滅,真如不變遷。」如何轉生滅的妄念而為不變遷的真如?這是菩提道上,轉染成淨,轉識成智,背塵合覺,返本歸元;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理論與實踐。舉凡諸佛如來,古今聖賢所開導,能令人離苦得樂、斷惑證真、趣向解脫的方便,都是有助於我人轉換跑道,實踐新生活的准則。
 
迷悟在於一念間
 
眾生是執迷不悟的凡夫,菩薩是由迷向悟的覺有情,佛是斷盡無明、成等正覺的大聖人。學佛,以成佛為目標,以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為歷程,而從人間的人類做起點,由人的地位發心、修行,乃得成佛。盡管說無邊有情,一切眾生類,究竟皆成佛道,但佛法以人類為本,因具備智慧、慚愧與勇猛三大特勝,比起其他天神、鬼畜、地獄眾生,更有充足的條件,通向大悲、大智、大雄力的佛陀果德。
 
大乘佛法以十法界,劃分所有生命之間,品位的高低。佛、菩薩、聲聞、緣覺,名四聖法界;天、人、阿修羅、鬼道、旁生、地獄,名六凡法界。六凡法界,歸類為「迷」界;四聖法界,統屬於「悟」界。迷與悟,不出一念,一念迷念念迷,一念悟念念悟,這是凡夫與聖者的分界線。六祖慧能大師說:「前念迷,佛即眾生;後念覺,眾生即佛」。我人修學佛法,在未開悟之前,處於凡夫的階段,以培植正念力為其要行。如三十七道品的四念住、念如意足、念根、念力、念覺支、正念。念力堅強,邪念不侵,念茲在茲,念念不離正覺。正如成語說,團結就是力量。倘能攝萬念為一念,化一念成無念,即定即慧,定慧均等,無漏現前,突破凡聖關、臻於脫胎換骨、立地成佛的聖境。
 
佛說六六法門:六根、六塵、六識、六觸、六受、六愛。根境識三和而生觸,凡夫以無明相應觸故,有可意、不可意、俱非觸;三觸引起苦、樂、捨三受;三受故有貪、瞋、癡三毒煩惱;於是愛恨情仇、欲海浮沉,在盲目意志的驅使下,蹈湯赴火,奔馳於茫茫的三有大海裡。生生不已的生命洪流,前蘊滅,後蘊生,相續而不已。所謂「愛、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集」,即是此意。
 
佛法真正的新生活,乃是生命的變革,從緣起的生滅,轉向緣起的寂滅之意。也即是「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憂悲苦惱,純大苦聚滅」的涅槃境界。在十二緣起支中,構成生死流轉的條件是:無明、愛、取、及其所衍生的行與有。緣起的生滅,如一連串的鎖煉,前後鎖,環環相扣,牢不可破。如何從生滅轉向寂滅,由舊生活轉而為新生命?既查明流轉的真相,原於「無明之所覆,愛結之所系」,也即是「無明為父,貪愛為母」。於是狠下心腸,不惜殺父殺母,斷欲去愛,勘破無明,逆流而上,超出三界。然而,斷愛欲、破無明,談何容易!解脫之通道,為三學、八正道。簡要言之,即禅觀法門,修定修慧,依慧證解脫。佛說四念處為一乘道,能令諸眾生離憂悲、脫苦惱。是故直修正念,念念不離正法,念念於如理的思惟;具足正見,及其相應的正行,念念向正覺,終於達正念而正定的究竟涅槃。
 
念念不為愚迷染的功力
 
六祖法寶壇經記述『無相忏悔』法:「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為愚迷(憍诳、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忏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我以為可引申此義,做為日常生活的修行指南。止惡行善的事行是戒學,自淨其意則兼定慧二學。佛陀最後遺教,繼「以戒為師」之後,囑諸弟子調御六根,且強調說:「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經文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之法,即是正念、正知、正覺的實踐。修行,不僅在禅堂、念佛堂,而必於二六時中的起心動念,語默動靜,全程的生活都不離道場,以「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為愚迷染」,做為用功的重點,達到禅宗所標示的「坐也禅、行也禅,語默動靜體安然」的工夫。
 
憶起出家祖寺「開元」的客堂,掛著祖師開示的法語:「平常時請來坐坐,非常時要去修修。」可解說為:靜中修止,動中修觀。止觀更替而修,功力到家,止觀一如,定慧相應。修行是不受時空限制的,隨時隨地,保持一顆禅心,念念苦空無我,守住修行的原則:轉熟成生,轉生成熟」。如是日積月累,久而久之,因緣成熟,水到渠成。解脫自在!
 
做為正信三寶弟子,在在處處不離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正念的法門,可深可淺,從發心的稱名,乃至實相的無念,內容涵蓋了三增上學。慧能大師開示「一行三昧」,要求行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禅宗以無念為宗,釋雲:「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又雲:「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這也是維摩诘經所說:「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定慧不二,真俗無礙的诠釋。
 
以上引用的佛言祖語,看來是老生常談了無新意,但用之於實修,如本文標題──「念念向覺的新生活」,佛祖的正覺之音,令人貫耳入心,如晨鐘暮鼓,值得「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笃行之,保證令君滿意,受用無窮。
 
革命尚未成功,同道必須努力
 
學佛修行,是為千秋萬世的革命大業,依經論明文所載,學人在因緣具足下──「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要證得阿羅漢果,最快是三生,最遲要經六十劫。辟支佛果,疾者四世,久者經百劫。菩薩道成佛,通說是經三大阿僧祇劫。龍樹菩薩則持異議:「佛言無量阿僧祇劫作功德,欲度眾生,何以故言於三阿僧祇劫?三阿僧祇劫,有量有限。」中國佛教徒深受後期大乘的影響,宣揚至簡的方法,至頓的效果,至圓的理論。即身成佛,頓悟之談,造成佛教徒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流弊。當知菩薩發心,既為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令至無余涅槃的究竟目標,務必盡未來際劫,如普賢大願:「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眾生煩惱盡」,而救度眾生的願行,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印順導師在『人間佛教要略』,開示修持心要:「信──願,精進;智──定,方便;悲──施、戒、忍。」也即是菩薩道的綱領,依三心修六度之意。做為人間佛陀──釋尊的追隨者,若能切實奉行,修學信願、長養悲智,則於菩提道上,勝進不為難了。站在佛法革命的思想,為住持正法,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不論是個人的淨化,解脫惑業的牽纏,抑或為眾生解粘去縳,般若的空性智實具有決定性的導航作用。大乘佛教所說的:「建水月道場,作空華佛事,度如幻眾生。」便是與空相應,貫穿了般若道與方便道,悲智雙運的菩薩正行。在修學的過程中,三大綱領,如捨離般若一法,則不成為菩提願與大悲心;至此,不免被眨為敗壞菩薩,或淪落於無際的有海中,迷途而不知返了。
 
欣逢新年,佛門四眾在大雄寶殿,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經聲佛號,梵音嘹亮,象征著佛弟子新年的新希望──人間淨土的實現!佛法有信願與智證二門,信願為方便,智證為究竟,我們藉念誦的方便,堅定信心,啟發智慧。理想的完成,端賴新生活的實踐,念念不離如來正法,念念趣向解脫道、菩提大道;時時處處自我反省:不覺?後覺?正覺?先覺!正念正知,即色身而見法身,即世間而超越世間。是為轉迷情成正覺的佛化新人!
 
西元二○○三年耶誕前夕
寫於觀音丈室
 

上一篇:仁俊法師:發透了大菩提心.照行於圓涅盤境(下)
下一篇:超定法師:各有因緣莫強求──獻給菩提道上的朋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