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乘一法師:楞嚴八十分義 略釋經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略釋經題(分義卷一)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這部經的全題。是經中佛自說五種題目中,善巧取其十九字,赅盡全經要義。今分六段以便講解。一大佛頂,二如來密因,三修證了義,四諸菩薩萬行,五首楞嚴,六經。

第一大佛頂者,是虛通稱喻之詞。虛即非實法,通故遍稱此經諸法。大者,具洪闊、包含、周遍、眾多、深奧、原始、恆常、超勝八義。尊貴、玄妙二義贊喻佛頂。由上十義稱喻如來密因為大因,修證了義為大定,諸菩薩萬行為大行,首楞嚴為大果,此經為大經。從而,依大因修大定,起大行證大果。所謂從性起修,因同果海。古德言法華乃佛之全身。此經以至尊無上至妙無見之佛頂作贊喻,實顯此經盡法華精義,為頓圓極旨。

第二如來密因者,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如為本覺,來為始覺,始本究竟,名號如來,即是果人。密因是指什麼呢?既諸眾生本具真性。六根門頭圓湛不生滅妙明真心。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根本實性。具足三如來藏妙真如性。全體大用本來是佛。這個密因於眾生迷時不減一毫,於圓滿佛果時不增一分。所謂人人本具,天真現成。從初發心,即成正覺。經中佛言:我以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性惟妙覺明,圓照法界。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又言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諸天外道魔王,皆為不達此體,錯亂修習。我等眾生,雖本具密因,靈明空寂,與佛無殊。只因無明不覺,顛倒妄執,造業受報,才由眾生共業感現山河大地諸器世界,復由別業招來十二類生。由是周而復始,生死輪回不息。今欲回復真常,出離生死,息滅苦輪。首須頓悟了達密因,本自具足之如來藏性即是自性本定。從而以性為境,微密觀照,覺破無明,斷除虛習,方能完全顯露真常法身。釋迦文佛大慈大悲,惟此一大事因緣應現於世間,隨順眾生時節機宜,說大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都是為了揭示生死涅槃二種根本,開示眾生悟入人人本具的如來密因。經文首從阿難請示妙定至四卷前半,如何自欺,尚留觀聽。即是阿難所請三名中之妙奢摩他。即此如來密因部分。分義劃為見道分。

第三者修證了義者,經中佛言:理者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凡夫迷時,妄執四大為自身,妄想為自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自己靈知是真佛。常於心外覓佛法。若能一念回光,見自本性,識自本心。悟此心性,原無煩惱生滅,自性本具天真現成,與佛無殊無別。即名頓悟。然而密因妙理雖可頓悟,但我等劣根眾生,已經多生歷劫輪回生死,事上習染障重,執著堅固,卒難頓除。故須依所悟密因妙理修證,漸除虛習,直至妄盡,方臻理事一致,事事無礙,絕學無為。由是世尊開決定義門,示解結次第。依不生滅圓通真常根性為因地心而圓成果地修證。解除動靜根覺空滅六結,超越人法俱空,是為了義之修。獲二殊勝而發三用(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義),是為了義之證。依圓通真常根性起修,因赅果海故。依圓通真常根性無修證果海中,不妨幻修幻證。是故修而無修,非是有相之染修;證而無證,非新成之實證。了義者,悟證究竟徹底了達宇宙人生根本問題的最精義理。從而依了義之修,證了義之果。故名修證了義。經中佛言:“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即是大定。經文自四卷後半請入華屋直至七卷前半“恆令此人,所作如願”,即是阿難所請三名中之妙三摩提。分義劃為定分。

第四諸菩薩萬行者,諸字是指很多很多的意思。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的省稱。菩提的含義是覺。一切迷惑於生死苦海中的有情眾生,是名薩埵。菩薩既是覺有情。眾生欲能覺破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超出生死苦海,既名真實菩薩。然而,菩薩所謂的覺,與佛陀的覺是有差異的。佛陀是覺己覺他覺行已徹底圓滿,是覺的最高境界。菩薩隨著自己修證行為的深淺,又分為各種不同位次。包括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覺五十五個級位。每一個級位又包括了千千萬萬無數菩薩,所以叫諸菩薩。萬行者,萬字明多,非局定數。所謂八萬四千行門。即諸位中歷修之行。菩薩若不修菩薩行,既非真實菩薩。菩薩為圓成佛果故,必須廣修六度萬行。如正脈言:十信中全根力而植佛種。十住中生佛家而成佛子。十行中修六度而行佛事。十回向回佛事而向佛心。四加行泯心佛而滅數量。十地契真如而覆涅槃。等覺齊佛際而破生相。其行應有無量。當知萬行蹑前密因了義而更進深精微神妙之修證。所謂修進聖位,定慧圓融,中中流入之行(以中道如如妙智,觀中道如如妙理之修行)。經文自七卷後半阿難請位至八卷前半覺際入交名為等覺。即是阿難所請三名中之妙禅那。分義劃為行分。

第五首楞嚴者,《涅槃經》佛自釋首楞嚴雲: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究竟者,就是悟證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究竟本體。此本體永恆不變,不生不滅,不動不壞,是為堅固。此本體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而能生萬法是為妙真如性。圓證此妙果者,即名為佛。所謂性定本具,妙果圓成。總括全經正說:首須悟證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究竟本體而入如來密因之佛知見,是為見道位。爾後依佛知見修證了義之大定,在人事上磨練,斷除習氣,證得理事一致,事事無礙,是為證道位。再起菩薩六度萬行之大行,自覺覺他,普利眾生,是為行道位。始本究竟,覺行圓滿,圓成佛果,是為果位。經中佛言:如是重重,單復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經文自八卷後半至阿難悟證,身心快然,得大饒益。分義劃為果分。經文自此以下,阿難請問七趣,佛示五陰魔障。分義劃為助道分。弘持功德,至全經終。分義劃為流通分。

第六經者,含有三重意義:一是永恆不變義;二是方法;三是道路。總而言之:經是一條走向永恆不變的道路和方法。

唐中天竺沙門般刺密谛譯相傳隋朝時,天台山智者大師,得知印度有《楞嚴經》沒有傳到中國來,就每天向著西方禮拜,祈求這部經早日傳到中國,一共禮拜了十八年而未得見。後來到唐朝中宗神龍元年,中印度僧人名般刺密谛,秘密把這部經,經過跋山航海偷運來中國。據傳說印度因為很珍視這部經,禁止把這部經傳出國外。般刺密谛偷運此經來到廣州時,正當遇著武則天時的宰相房融被降職到廣州。房融是佛教弟子。請於廣州制止寺,譯成中文。

烏苌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烏苌國在北印度,彌伽釋迦是烏苌國僧人。他精通印度和中國的文字語言。譯經時先依照印度文的音,用中文記錄下來。而後彌伽釋迦再根據此音的含義譯為中文。

菩薩戒弟子前正義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房融筆授

菩薩戒弟子就是受過菩薩戒的佛教徒。正義大夫是唐朝內閣的一個高級官名。唐朝內閣分中書省和門下省兩部分。平章事就是秉公處理國家的政務。一般稱宰相為平章。房融是清河縣人,和他的兒子房琯都是唐朝有名的宰相。此經譯時,房融在旁作詞藻的潤色,因此文辭非常雅淳,為中國文字最美的一部佛經。

 

上一篇:乘一法師:楞嚴八十分義 目錄 序
下一篇:乘一法師:楞嚴八十分義 法會因由分第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