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住一緣的守境止
初學止觀的人,調伏粗亂心,《小止觀》中提出三種止、五種觀法,來對治妄動不停的心。第一種是:系緣守境止,即是把心專注在鼻端、臍間等處,或身外的一物,令心不散亂、使心念不起。系緣守境止可以分成幾項:
一、 系心於頂上:
如果上座後昏昏欲睡,就要把心觀注在頭頂上,讓氣往上提升,恢復精神。如果昏沉的現象消失了,就要回歸在數息的所緣境上。頭頂上的專注點,不能存想太久,存想過久,氣往上湧人浮躁,如得風病。
二、 系心於發際:
頭發與臉的中間交接處,因發黑肉白,黑白分明,心念最容易安住。常系心在此,會引發自身的白骨觀,見到白骨等現象。但是時常把心念觀在這個地方,眼睛好往上看,有時會見到黑黃赤白等光色,如花如雲一般,會讓行者生起執著。也會因氣往上,讓頭部脹痛,所以不適合常用。
三、 系心眉間:
在兩眉的中間處,也是黑白分明,心念容易專注。但跟系在發際一樣,易見白骨流光等現象,所以也不宜常用。
四、 系心鼻端:
鼻子是風門,把心念專注在此,容易覺察呼吸的出入,因出息入息的念念不住,而體悟無常道理。此處對修數息觀的人很有幫助,心靜容易引發禅定。
五、 系心臍間:
把心系在臍間,能除眾病,易見到身體的三十六物,如外在皮、膚、血、脈、腦、膜,內在肝、膽、腸、胃等等,而引發十六特勝的禅定。
六、 系心地輪:
地輪,一般稱為丹田(肚臍以下一寸半處),心系在此,氣隨心下,則四大調和。婦女因生理結構,所以不適合常系心在此,尤其生理期間要盡量避免。
七、 系心掌上:
打坐時雙手結印,兩手迭放腳上,把心系在掌上,氣息下沉,也能達到四大調和效果。不善於把心觀在身體部位的人,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安住身心。
通常調伏妄心常使用的專注點,是鼻端及臍間。若發現心浮躁,就把心往下觀,如臍間、丹田、掌上;假使昏沉欲睡,要把心系於眉間、發際、頂上,以讓心念提起。能善用以上諸法,就能隨時調伏心念,令心安於定靜中。{21} 200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