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果實相(二)
初心的菩薩所修的止觀,首先是修體真止、從假入空觀,開發慧眼,斷見思惑,證得一切智。
若行人在修止觀時,能夠明白世間一切現象,皆由心生;因緣所生的諸法,沒有常住不變的實體,也沒有自主性、主宰性,所以是空性;有因有緣則生,因緣散則滅,虛假不實,故空。以知道萬法皆空,所以不會在名字、外相上執著,是名修體真止。
「一切法皆由心生」,是佛教修行的根本立場。由此生心,可以成凡成聖、由迷轉悟、由愚入智;十法界的四聖六凡,無非也是由此心所造作。天台宗講介爾一心,包含三千諸法。華嚴經說:「三界所由,唯是一心作。」又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唯識宗亦言:「萬法唯心識所變現。」
而萬法皆是因緣和合所生,彼此相依相待,有因緣則生,無因緣則滅,所以是空。譬如:有修就有證,沒有修就不會有體悟;對人情、名利、權位、、有所執著,就會有取捨,有取捨造作,就會有煩惱。人因為有過去善惡業的行為,才有今生的果報身;由現今的身心,再向外塵攀緣執取,當然來世只有繼續輪回了。
行人若能隨心所念的一切諸法,了知是因緣所生,沒有自性,故心不執取,心不執取,妄念自然止息,是名體真止。若能進一步觀名字相不可得,以平等心看一切法,即方便隨緣止。若能了解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二的實相,即是息二邊分別止。當修一止時,就能具足三止,即是此意。
當行人修體真止時,因見到諸法空相,故上不見佛果可求,下不見眾生可度,是名從假入空觀,亦叫二谛觀,也可稱為慧眼或得一切智。
所謂「諸法空相」:是現前的世間現象,都是因緣假合所生,無有自性。連吾人現前一念,也是身心的和合才有,本來無相,念即無念,假名為念。故無所觀的心,亦無所觀的境,境智一如,有何妄念可起?同時,也不見佛念可生。此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無佛道可成、無眾生可度。即如古人雲:「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會中,不見自他之形相。」{74} 200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