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光法師:慈有三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慈有三緣(一)
--慧光法師--
 
    「慈」有三種:一種叫眾生緣,一種叫法緣,一種叫無緣。
 
    眾生緣也可以叫「緣苦」,緣眾生苦,緣相,那個相苦。
    我們為什麼會升起慈愛的心或者悲憫的心?因為緣眾生的相,譬如說他是什麼樣的因緣、什麼樣的相貌,然後我們才會生起慈悲。
    譬如說你看到痛苦的人,他的相貌很值得人家同情他,那個悲心才起來,如果那個人不現苦相,那個悲心可能就生不起來,因為沒有苦相、沒有因緣。
    所以這個是眾生緣。緣相生悲或緣相生慈,緣這個相。也叫眾生緣。
 
    法緣呢?
    譬如說,我們觀察眾生皆是我父、眾生皆是我母---這個是在講緣起法,它觀照某一些道理,所以它生起悲心或者慈悲心,它不是因為那個相才生起慈悲心,它是因為對某一些道理它覺得這是對的,它肯定這件事情,所以它生起慈悲心---眾生皆是我父,所以那個人眾生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就去。因為我認為這個都是跟我有緣的眾生,都是我的親屬。不是因為苦相,不是,他當下沒有在受苦阿,這就是法緣。
 
    再進一步就「無緣」。
    它連法緣這種要促動那個思維才能生起悲心,都不用。
    它直接的流入沒有條件的,無有條件、無有因緣的。
 
    這樣三個層次可以理解嗎?
    一個是緣相,一個是緣法,一個是無緣。
 
慈有三緣(二)
--慧光法師--
 
    一般凡夫就是緣相生悲,凡夫大概都是這樣子。緣相才生起慈悲,就著相嘛,眾生就著相。
    所以才有緣相生悲,這是眾生緣。
    修道人他也緣相,但是他會在更上一層樓,就是緣法生悲。
    緣法它透過,譬如說佛法的學習他慢慢懂了,眾生跟我們都是有緣的,不是只有親屬才是你的親屬,其他眾生也都跟你有一些關系的,不管多遙遠。所以法的觀照讓我們的慈悲心能夠生起來。
 
    再進一步就像大慈大悲。
    為什麼叫「大」?
    「大」不是相對「小」講喔!「大」是無有邊際,沒有對象問題,沒有時間問題,沒有空間問題。無有邊際,所以叫無緣。那個「大」就是無緣,沒有條件的、無限的、無盡的。
    我們現在生悲有兩個條件,不是因為相的條件,就是因為法的條件,就因為這兩個條件所以生起慈悲心。那修到沒有的條件的生起慈悲心---就是「無緣大慈」。
    你看,無緣才能大慈啊、同體才能大悲啊,就是沒有對象的問題、沒有條件的問題了。
 
    論者言:「眾生緣是有漏,無緣是無漏。」
    論者就過去的祖師大德,他們在辯論慈有三種緣,他們認為,眾生緣這種心理狀態是有漏的心,他在心裡有一個對象,有一個苦相,所以是有漏心。
    無緣,它沒有那個執著,它超越了對象,我的執著、法的執著......它沒有這些執著,所以它隨時都保持一顆柔軟的心、慈悲的心。無緣大慈,所以是無漏的。
    那法緣呢?法緣或許是無漏的、或許是有漏的。那看這個人的修為是到什麼層次。
 
    譬如說講佛、阿羅漢,他們可能初果到四果他也有法緣的,甚至四果他也有法緣的,要到佛才真正的無緣,才是真正的無緣,你就是阿羅漢你可能還做不到無緣。
 
    「大慈大悲」這個名號不是哪個聖者都可以用的。只有佛才能夠真正達到大慈大悲。
    有特殊的狀況---觀世音菩薩代表這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大慈大悲的菩薩。但是真正這個名詞,應該是形容的是佛的境界,佛才具有這樣子的功德。
 
慈有三緣(三)
--慧光法師--
 
    這個「無緣」,因為這個法本身沒有自性,沒有實體可得,所以連法那個存在等於不存在,沒有真實,就是虛妄。
    破了它這個實體性,那這個就是叫無緣。
    也就是說佛的內心裡面,祂那種慈悲的心性是自然流露的,祂不需要任何的相來引發,或者任何的東西來觸動。
 
    但凡夫需要。或者還沒有成就圓滿的眾生他是需要那個內心的慈悲心。
    因為有我執有法執,所以就會有障礙,它是障礙那個慈悲心自然的流露。
    打個比方說: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的。我們內心裡面的那種慈悲心、關愛眾生、愛護眾生的心靈,本來是應該自然顯現的,自然流露的,就像水向低處流。
    但是現在被障礙了,就像水在高原上築了一個水壩,擋住了那個水,讓它不能自然的流露。
    那個水壩就是我們的法執跟我執,就是有「我」、凡事有「我」。所以那樣要去關懷眾生就有一點障礙。
 
---------------------------------------------------------------------------
◎摘自慧光法師《大智度論講義》(第二十卷)
 
 

上一篇:慧光法師:應如是觀
下一篇:徐恆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淨土文集 十一、淨土宗要義匯編 2、介紹淨土念佛法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