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耕雲先生:耕雲心藥錄——保健養生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耕雲心藥錄
 
——保健養生篇
 
葉子、大日恆光匯編
 
 
開篇語
 
佛法是心靈救濟法門,不貴知解,只貴心態。
  人能免於痛苦的煎熬,靠心理的狀態。
  人能提高免疫力,免於疾病的侵襲,靠心靈的狀態。
  人能在生、老、病、死中免於煩惱、痛苦與恐懼,全靠心靈的狀態。
  人所以不同,乃由於心理狀態各不相同。
  禅也只是一種心靈狀態。居士試看《安祥集》半小時,然後覺察那時的心態,努力於一切時、任何情況下保持這種心態,就會自然進步。因為安祥禅是無為法,這種“保持安祥心態”的方法是“行入”,比“理入”容易。[《耕雲書箋》——《復高居士》]
 
 
目    錄:
 
 
《1》……吃素可以保健
 
《2》……生活理念求得平衡
 
《3》……冬令進補
 
《4》……克享天年
 
《5》……竹筍,促進代謝,軟化血管,抗阻衰老
 
《6》……新鮮好茶,可奏防止壞血病(維他命C缺乏症)
        與除滯去瘴之效及防止老人黑瘢(又稱壽瘢)
 
《7》……“養生”莫過於“寡欲”,“保身”莫善於“進
         德”;“思無邪”自然“德潤身”;不要亂用
          營養藥品,胡亂整容有害
 
《8》……不可縱各種欲
 
《9》……上夜班的調適方法
 
《10》……如何是真善生
 
《11》……命由己立,因果是天律
 
《12》……飲食要注重中道平衡,營養過盛和不足都有害
 
《13》……保健長壽良方,莫妄想
 
《14》……苦與樂
 
《15》……善生
 
 
1》吃素可以保健
    問:台北有一個會友道心很強,但是卻強調一定要吃素,而且嚴格要求家人跟著吃素,這樣的修行會成功嗎?家庭會調和嗎?
 
    答:吃素是好事,世界上有很多非宗教的團體,他們也吃素,因為吃素可以健康。但是這要看什麼人,假如一個孩子正在發育期間,你強迫他吃素,他將來長大,發育得不夠理想;或者一個工作太忙碌的人,他需要高熱量、高蛋白,工作太辛苦,肝髒負荷重、需要高蛋白的人,你若要他吃植物蛋白,他營養不夠,應該補充奶粉。
    吃素是有功德的,我們為功德而吃素,就太著相了。那麼吃肉有沒有罪惡呢?吃肉沒有什麼罪惡。如果我們去殺生,這個就壞了慈悲本。因為佛法最大的力量是慈悲,最大的動力是慈悲,最大的神通是慈悲,而我們去殺生就不對了。幸虧也有方便法門,《楞嚴經》講的三淨肉:“自己不殺,不為自己殺,沒有看見殺”。不但是佛法如此,連孟子也說:“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所以君子離開廚房很遠的。當然,廚房做菜的人也不是小人,否則對不起自己太太。
    所以吃不吃肉,是自己的事,古德也講:“吃是你的祿,不吃是你的福。”能夠不吃,那就最好。如果說不吃肉,晚上做夢吃紅燒肉,那很危險,死了要下餓鬼道,你不如吃三淨肉算了。至於說強迫全家人跟你吃素,那個不好,要尊重別人。“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你不要妨礙別人,叫別人煩惱。你要吃肉,是你的事,吃素也是你的事,強迫別人,非常不對。[《不二法門會後解惑》——十三、關於吃素的問題]
 
 
2》生活理念求得平衡

   例如有些人過於重視營養,選擇最營養的東西吃,結果弄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血壓高”,甚至於血管硬化、心髒病等等,這都因為背離中道而失去平衡。

  有些人過於省吃儉用,也不正確。我有個同事,他的夫人很賢慧、很節省,先生上班有時候很忙,不能回來吃飯,他的夫人買了五個饅頭准備兩個人吃的,先生兩天沒有回去,饅頭都發霉了,她還是照吃,結果不幸死於胃癌。

  還有一位老戰友,他沒有結婚,也不照顧身體,只是拼命地存錢,最後營養不良,四十多歲就死掉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單是吃東西要保持均衡,還包括不偏重“唯心”,也不偏重“唯物”;不偏重“內在”,也不偏重“外在”;不偏重於“靠人”,也不偏於“獨立”。有人說:“我凡事都不求人,什麼事都靠自己”,那你沒有開紡織廠,你總要穿衣服吧?你沒有種田,你還不是要吃飯!所以說,人要“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我們能貢獻什麼,就貢獻什麼;我們需要什麼而自己辦不到的,就請求別人支援,這才是平衡之道,也就是生活理念的中道。

  有些人注重內在的修養,不著重外在的小節,例如三十年前的嬉皮,現在都消聲匿跡了,因為他不合乎中道,生存不下去,就只好自生自滅了。這些人之所以會被淘汰,是因為他們太強調內在,反價值、反傳統,結果妨礙了別人。他們一進飯店,別的客人就不進去了;他要想住旅館,旅館也不收容,因為他身上的味道太難聞;久而久之,被社會所摒棄,也就自然消失了。

  中國也不是說沒有這種嬉皮禅,說句很罪過的話,濟公活佛就有點嬉皮的味道,褲裆破了,也不縫一縫。有一天皇太後聽說濟公是活佛,就去問他:“我下輩子是男人還是女人?”濟公也不答話,就在她面前表演翻觔斗,旁邊的武士大驚失色,要把他斬首示眾,皇太後卻說:“不要抓他,給他金子,他明明告訴我下輩子是男的嘛!”當然,濟公是聖人,雖然他違反了淑世主義,但他當時的做法也不能算錯,因為那個時候正流行石霜禅,不說法、不念經、不參禅,只管打坐,於是有人諷刺它是“枯木樁”,太呆板了。所以濟公就來點生動活潑的給大家看看,說明這也是修行,他是來矯正當時已顯得僵化了的禅林。

  寒山、拾得兩位大師,雖然也不拘小節,但是他們在深山修行,不干擾別人,又是另一種典型。

  如今我們活在社會上,就必須要內外兼顧,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也要做到淑世主義,要和光同塵,這樣才是符合中道的生活理念。[《幸福之道》]


3》冬令進補

  國人舊有冬令進補之說,而行之者亦頗有人在,蓋謬執“冬不藏精,春必發瘟”。究實而言,入冬後人體新陳代謝功能,隨氣溫而降低,苟不蓄精禁欲,無能保持活力。

  至飲食之調理——含熱量之提高,亦確屬必要。無如沿襲日久,流弊亦生,每多誤信江湖郎中胡言,濫服亢陽之品者,如全鹿大補丸、參桂鹿茸丸、補腎牛骨髓粉、“香肉”等,不僅刺激內髒,導致內分泌失去平衡,增加大量膽固醇,造成血管硬化,甚而有食“香肉”中毒而死者。須知“養生莫過於寡欲”,莫過於保持內分泌之平衡。例如,吾人胃液為酸性,腸液為鹼性,濃或強度均有其一定比例,一旦喪失平衡,輕則病,重則死,故不可任意刺激。

  近代醫學早已證實,內分泌直接受心理、情緒影響、操縱。故真善養生者,必不為冬令進補“揠苗助長”之舉,而直接著力於性命根源,由正信因果,廣植福田,而信守五戒,力行十善,則“樂只君子,福祿由之”矣。“大德者,必得其壽”,亦復何疑?豈只“天君泰然,百體從命”而已,抑且頓悟心源,直趨覺地,亦非分外。既然體本金剛矣,進補雲乎哉?[《觀潮隨筆》——《世說》——《冬令進補》]
 
 
4》克享天年

  “上古人壽八萬歲”,雖難求證,但較現時人們的平均壽命為長,則應屬可信。征之現代醫學,百齡以上,乃是人類合理的年齡,倘若壽不滿百,不得謂“克享天年”。

  依現代養生家拉初維克博士的看法,人們其所以被剝奪去二至三分之一的壽命,而且加速了老衰的過程,實是咎由自取。倘若不去自戕生機,加上醫藥的進步,人們活到一百五十歲,亦並非奢望。其所未見其增,日見其減者,主要咎在:

  一、攝取熱量過高,營養過剩——多數人擔心營養不良,且對肉食興趣濃厚,隨便進補,益以維他命銷路大增,口服液大行其道,於是中年肥胖者日眾,壽終而非正寢者乃日多。

  二、缺乏運動,形成內髒的衰退(尤以心髒為然)。

  三、生活欲望無止境,物質追求無寧歇,造成心情的緊張,情緒的不平衡,而直接影響到內分泌的失調,導致了老化的加速。

  另外生物生存三要素之太陽、空氣、水條件的日益降低,乃至游樂加多,睡眠減少,工作過於繁忙,都是造成人們不能克享天年的重要因素。

  總之,節食、節欲、多勞動、少緊張,為養生所必需;而山野鄉村的空氣,新鮮的奶品果蔬、適當的運動、恬淡的心情,則是健康長壽的有力條件。倘使有人企圖自促天年,常打麻將,保證有效。[《觀潮隨》筆》——世說]
 
 
5》竹筍促進代謝,軟化血管,抗阻衰老(打字)
話竹(節選)
 
特應一提者,辄為竹筍,品種之多,烹調法之各擅勝場,令人歎為觀止。昔時有人以之作為消滯清腸食物,每收奇效,今人則喜憑直覺,謂其僅含纖維素,碳水化合物,缺乏營養成分。實則鮮嫩者含大量戊種維生素,對促進代謝,軟化血管,抗阻衰老,功效甚宏。[《觀潮隨筆》——《世說》——《話竹》(節)選)]
 
 
6》新鮮好茶可奏防止壞血病(維他命C缺乏症)與除滯去瘴之效及防止老人黑瘢(又稱壽瘢)
談    茶
 
茶,為山茶科之常綠灌木,葉橢圓,邊沿呈鋸齒形,其葉經加工可為飲料。茶葉之主成分為維他命C、B、咖啡因。。。。。。故功能提神醒腦,除瘴去濕,並能預防壞血病及防止老人黑瘢(又稱壽瘢);惟須中品以上者,乃具上述功效,若是暮春所采之粗茶,或發酵後之紅茶,則僅含單寧酸等質,飲之有害無益。
 
茶中上品,乃采於初春嫩葉加工者,如雨前、谷雨等是。茶中極品應推凍頂毛尖及雀舌,蓋不僅色嫩味馥,且營養價值特高——含維他命A、B、C、E,故功能明目清心,消痞除滯,生津駐顏,非臆說也。
 
他如杭州制之龍井、福建之武夷、安微之大方、瓜片、雲南之陀茶等,皆屬佳品。總之,茶葉產於高山、懸崖者最好;原料越嫩則愈佳。傳統之制法,較機器加工者味正。
 
至於沏茶方法:水之選擇、茶具優劣、品質鑒定,則屬專門學問,不敢妄議。惟西藏人之飲用奶茶,英國航海者之飲用清茶,確能收防止壞血病(維他命C缺乏症)與除滯去瘴之效,則史實斑斑,乃無可置疑者。
 
目前國人飲茶已不講究,茶道似失傳已久,唯鄰邦日本尚能承接馀緒,飲茶同好,曷禮失求諸野?[《觀潮隨筆》——《世說》《談茶》]
 
 
7》“養生”莫過於“寡欲”,“保身”莫善於“進德”;“思無邪”自然“德潤身”;不要亂用營養藥品,胡亂整容有害
心為形主
 
“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聖賢與凡夫顯著差別,乃在聖人心轉物,凡夫物役心。心轉物故,攪長河為酥酪,捺大地為黃金;物役心故,神為形锢,心為物拘。

    當此物質文明一日千裡之際,最堪吾人隱憂者,辄為物質與精神文明升沉之反比例現象。易言之:物質文明愈發達,人文精神愈萎縮;物質生活愈提高,精神生活愈墮落。未來人類在高度工業化的環境中,極端功利主義之熏染下,終將蛻變出一個功利主義人格化病態社會,而出現人類進化逆流。今日普遍存在之“以沉為升,似升實沉”現象,即為此一社會之序曲。不信,請拭目觀察。
    今且不論物欲汩沒人性,虛榮掩盡樸風,試看社會上維他命迷、美容癡、淘金狂,何處無有?敢雲:觸目皆是!

    所謂維他命迷者,乃以維他命為第一生命之謂,此輩迷信維他命之極,甚至有以維他命為“主食”者。諸藥劑、片劑、粉劑、針劑乃至口服液交替服用,至“味美丸”則終日不離口,而維他命C糖片,尤為女人之寵物。因服食過多,注射草率,維他命A中毒而失明者有之,引發肝炎者有之,造成肝功能減退者有之,兒童誤食肝油糖球中毒嘔吐者,更屢見不鮮。而飲用含錳過多之營養牛乳,造成慢性中毒者尤伙。至注射荷爾蒙與隆乳、豐臀引發癌症者,亦大有人在。此種迷物失心、以身殉物之行為,豈獨破財傷身,亦何異喪心病狂!實屬愚不可及。就中以口服液而言,含藥量最多僅值台幣五角,包裝費不過兩元,而售價往往十元、八元不等,似此獲取暴利,性質幾近欺騙,而牌名繁多,銷路奇佳,不料今時暴發戶、阿木林竟如是之多!

      基於上述現象,有心人頗可投資發展一新興事業,蓋各公私場所小便池中所含大量之游離荷爾蒙與過剩維他命,確有加以提煉之經濟價值也。

      至醉心於美容者,由鼻、牙、乳、發、臀幾乎無處不假,果然面目全非,尤其新興一種“返老還童”之繃皮手術,確實使皺紋消除,唯遺憾者,手術後十有八、九表情本能竟隨皺紋同時消失,倘勉力為之,笑容每較哭喪臉更加難看。所為何來?

      淘金狂者,最是喪心病狂,其賺錢之不擇手段,有令人不忍言者。此輩實不止於要錢不要臉,直是愛財不愛命!試閱報章,因錢而陷法網者,何日無有?
 
      今時若言“晚食當肉,安步當車”,人必譏為迂腐不合時宜。待申“心能轉物”之理,又慮陳義太高,知音者渺。無已,且漫談“心為形主”之常識問題,或能契機。

      蓋支配與維持吾人五官、四肢、五髒等機能者為神經,其中樞在腦,而總绾於腦下垂體(能司內分泌之調節)。故心若沖虛寧靜,則“天君泰然,百體從命”,內若不生家賊,百邪自不能侵,以五髒各具功能故,雖糙米、菜根亦能長保健康。不信,請觀乳牛,雖僅飼以含碳水化合物與纖維素之干草,經過糖化作用,透過肝髒之加工,亦能分泌出含脂肪、乳糖、蛋白質及多種維他命之乳汁。其熱量、營養豈可與干草同日而語。

      吾人於日常生活中,選擇食物固應重視營養、衛生,以免肝、腎過度疲勞,然倘徒作過剩之“成品”補給,使內髒停止其加工任務,而“投閒置散”,豈唯使其有“吾豈瓠瓜也哉”之歎,抑將造成其功能之退化,而逐漸消失其原有作用。如此,一旦缺乏成品(藥物)補充,勢必生機頓失,回天乏術,是誰之咎?

      以使用荷爾蒙而言,如非天閹,或醫療需要,實不宜輕用,否則使用日久,縱然幸未引發細胞畸型發展——癌,亦必導致性腺分泌的退化、萎縮。試問,此與自戕何異?

      “人者心之器”,“心”為“形”之主。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者,端藉此昭覺靈明之心,靈明若塞,雖具六尺之軀,亦不過行屍走肉而已,與禽獸奚別?此且不論,即就吾人生理而言,五髒、百骸亦莫不直接受心理之影響。例如:心慕少艾,求之不得,寐寤思之,性欲一起,性內分泌(性荷爾蒙)亦隨之加強分泌,不僅中樞神經受此過剩分泌之刺激,產生興奮作用,輕則由夢遺而神經衰弱,智力減退,意志消沉;重則神經錯亂,成為花癡或色情狂。同時,此處分泌過剩,彼處必有不足。故心、肝、胃、肺功能隨之降低,此謂“分泌失調”。倘不幡然省悟,誠意正心,以復身心之平衡,則不須多時,昔之生氣蓬勃,今則精神萎靡矣。他如見美食而不得一啖,常令人“垂涎三尺”,此是消化荷爾蒙之加速分泌,以完成腸胃工作之准備。遇驚悸則便溺不禁,此因膽汁加速分泌。他如“望梅止渴”,固屬心理“制約”生理之具體例證。再如憂傷肝、愁損脾、哀伐肺,以及過度興奮則影響心髒(律動)等。皆屬不易之理,亦為必然之事。
 
      心理之必定影響生理,至此應無可置疑。當知“養生”莫過於“寡欲”,“保身”莫善於“進德”;“思無邪”自然“德潤身”。捨此而言養生、保健,猶同“緣木求魚”,皆是捨本逐末,若是迷信藥物、補品,非僅是胡行妄作,愚不可及,直是戕賊生命,自促天年。可不思之、慎之、戒之、擇之哉![《觀潮隨筆》——《世說》]
 
 
8》不可縱各種欲
  
  夫妻之間,尤其是新婚夫妻,不要縱欲,要互相和諧。如果是真愛的話,兩個人一擁抱就滿足了。在欲界天的男女,兩個人手握在一起就滿足了。所謂“靈肉合一”,兩個靈魂溶成一個,沒有比這個更崇高的愛了。若只想發洩,那是動物的本能。太重視本能的夫妻,是不會太調和的,因為他太主觀了,他不會去留心別人的感受,也沒有付出應有的關心,這是不對的。

  縱欲也包括放縱食欲,有好東西就拼命地吃,東西是人家的,命卻是你自己的。拼命地吃,病從口入,吃死了怎麼辦?

  過去我有個朋友負責辦外務,做公共關系,對外請客都由他安排,他是當然的陪客,今天吃這個,明天吃那個,他覺得很好。結果這個人沒有活到五十歲,就蒙主寵召了,原來他是胃擴張和酒精中毒,最後血壓高、心律不整,百病齊發,這是放縱食欲的結果。

  春秋時代有個春申君,他縱欲的結果,腰都直不起來了,變成了人蝦,好像蝦子一樣,歷史上都有記載,這不是我瞎編的。所以人千萬不能縱欲,吃飯就吃八分飽,既容易消化,又不會參瞌睡。你若是吃得太飽了,坐著就想睡覺;若在課堂上,固然對不起學生;在辦公室裡參瞌睡,也對不起主管,所以人不能縱欲。

  縱欲還包括很多,有人看小說,一夜不睡覺;有人打電動玩具,忘記了一切;有人下圍棋,也會廢寢忘食,這都是縱欲。凡有所好,必有所執;有所執,就有所偏;有所偏,就有所缺;有所缺,就有所失。一定會耽誤正經事,影響生活的幸福。[《幸福之道》——七反省的要項——去除幸福之賊]
 
9》上夜班的調適方法
    問:因工作上的關系,常常需要熬夜,生活不正常,體力益顯不足,在此狀況下,原本紛亂的心態更加無法控制,是否有解決方法?
    答:像這個難題,應該你自己解決,你不能把燙手的山芋丟給我,但是問題也很簡單。上夜班的人很多,例如報館的排字坊、新聞工作者,乃至於電信局的人跟軍隊的通訊工作人員……,他們都上夜班;他們不但上夜班,而且不固定,這一周一、三、五上夜班,下一周二、四、六上夜班,都不一定。如果你能保持秒秒安祥,你不睡覺都沒事。人長了嘴巴可以隨便講,但是我說的話是可以通得過實驗的,如果你聽《安祥歌》、《自性歌》,聽得高興了,聽到早上四點鐘,你再睡覺,早上6點鐘就起來,你照照鏡子,容光煥發。如果哪一夜,你是給禅學會寫文章而沒有睡覺,你第二天容光煥發,你很擔心氣色不好、精神不佳,結果你的同事都說你今天氣色非常好。
    你上夜班並不是影響健康的絕對因素,而是在於你的心態,你沒有辦法約束、管理你自己的心,想念太多,先有成見,說“我上夜班,所以影響健康”,自我催眠,它就影響了,那叫自我催眠。有很多人悲觀地說“我這個事要倒楣”,結果就倒楣了。你天天想倒楣,天天禱告,就真的倒楣了。所以你心裡不要想,你說“這個很好,白天睡覺最好了,起碼不必怕鬼嘛!這最好”。你若抱著喜悅的心情,管著自己的心,不要胡思亂想,躺在床上把一切的念頭停止,你若有這種毅力的話,那健康馬上就恢復了。
    你每天有機會就多唱唱《自性歌》、《安祥歌》,保證好像太陽照射你的臉一樣,會感受到法的光。你說“老師講法的光,我看不到”,人對於光,眼睛能接受的只有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不能接受,紫外光、紅外光……都看不到,但你會感覺到熱輻射。你能夠常常唱歌,唱到心窩發熱,你就會容光煥發。一個容光煥發的人,他健康的表征已經出現了,哪會不健康?當然會健康。[《牛的禮贊)解惑]
 
 
10》如何是真善生
 
為己之道
 
    吾輩凡夫,多劫沉淪,障深業重,孰能“廓然無我”?若不能無我,豈能不為我打算?俚雲:“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概見“為己”不僅為自然、必然,且亦屬理所當然!顧真能為己者,千萬人中不得其一,良可慨歎耳。

     人當貧無立錐時,所求者不過溫飽;既得小康,復羨富貴;富矣、貴矣,則思彼南面者“可取而代之也”。若竟“尊為天子,富有四海”矣,猶感歲月苦短、生也有涯,百計千方,妄求不死,為己寧有涯哉!雖然求之有道,富貴可居,惟貧賤與欲望永遠相連,蓋貧窮並無准的,有之則“不足感”便是追求之動力。然本自具足者,何待追求?本無者,求未必能得,得之豈果能甘?百年歲月,蹉跎而過,到頭仍是抱憾終天,曾有幾人真正獲得滿足?擾攘一生,積重難返,正事未辦,又入輪回,盡多驢胎馬腹,誰知神歸何所?

      生因我有,苦與生俱,人生必須解決之中心課題,首為生死苦樂問題,故曰:“生死事大”。此關不透,總是浮生虛度;大事不了,再出頭竟何時?一切浮世虛榮與物質享受,唯能蔽性靈、塞智聰,絕難填補生命的空虛,此昔賢所以棄爵祿如敝屣,視富貴如浮雲,而自辦其大事,乃堪稱善“為己”者也。
 
     吾人既生矣,當求善生;善生者,首當融真情感於真理智之中,以完成理智之情感化的全人格之創造,亦即情感之理性化的真人格之“圓成”,以開拓人生真境界,證入:

      真平等——海水一味,法界一如,萬殊一本,萬物一體。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真獨立——“觀自在菩薩”,唯自觀“自在”,斯則“自在”自“觀”,自“觀”“自在”,“萬象叢中獨露身”,豈不灑脫自在?
 
      真自由——無憎愛、取捨,離是非、戲論,不為八風動,不受名利牽,“生死猶昨夢,涅槃等空華”,豈不自由?

      自利、為己之道,有逾於此者乎?[《觀潮隨筆》——《世說》]
 
 
    11》命由己立,因果是天律
命由己立
人,具明是非、別善惡之良知,趨安祥、避險巇之良能,益以學問之辨析、生活之磨練,應能自肯、自信而自立、自強。無如性相近而習相遠,致私欲日熾,智聰日蔽,盡多投機取巧如意算盤,無復天君泰然剛健氣質,乾坎異位,否泰無常,榮辱通塞,胥聽他人決定,喜怒哀樂半點不能自決,此“我”既是迷失,自主竟乃難能。於是陰陽、星相、占筮之道大行,奉勒、巫祝、禳解之術大興,求福避禍者趨之若鹜,前途事業悉決彼伧一言,其愚寧可及哉?

    殊不知命由己立,果由因熟,因種果生,因果循環,自作自受,孰有能替?天命無常,善人是福,“亢龍有悔”,故君子有終,欲求化凶為吉,必當忏罪悔非,冀希轉變命運,必先變化氣質。蓋夙惡不悛,終遭惡報;鐵若成金,身價自高。不則徒見自誤,生機雲何。論變化氣質之道,則莫過於學佛,以“不二法門”,妙難思議,三寶加被,慈力無邊,故一念至心忏悔發露,宿生惡業罪障如片雪之入洪爐,但肯真修實行,即身成佛亦不是分外。況屠兒尚能立地成佛,我輩豈果缺乏自信?且“在家修行亦得”,不拘定要出家。不聞乎?“在欲行禅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其猛省!

    昔有袁了凡居士者,為變化氣質而改造命運之典型范例,近多大心人士印贈流通,願求富貴、惡貧賤者,幸一閱讀,當知求之有道,而命由己立也。

    注:伧——鄙賤之人。[《觀潮隨筆)》——世說]
 
 
12》飲食要注重中道平衡,營養過盛和不足都有害
 
例如有些人過於重視營養,選擇最營養的東西吃,結果弄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血壓高”,甚至於血管硬化、心髒病等等,這都因為背離中道而失去平衡。

  有些人過於省吃儉用,也不正確。我有個同事,他的夫人很賢慧、很節省,先生上班有時候很忙,不能回來吃飯,他的夫人買了五個饅頭准備兩個人吃的,先生兩天沒有回去,饅頭都發霉了,她還是照吃,結果不幸死於胃癌。

  還有一位老戰友,他沒有結婚,也不照顧身體,只是拼命地存錢,最後營養不良,四十多歲就死掉了。[《幸福之道》]
 
 
13》保健長壽良方,莫妄想
 
(1)
修行人最大的敵人就是妄想,妄想不但妨礙我們修行,也縮短了我們的壽命。根據《聖經舊約》上記載,耶稣的祖先大衛活了三百多歲,歷史上記載中國的彭祖活了八百歲,文王也活一百多歲,為什麼現在的人壽命縮短了?這是因為我們妄想太多,背離了中道。

  古時候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那時候人們的思想很單純,沒有太多妄想來干擾自己。現在的人生理比較不健康,多半是被妄想所破壞、干擾的。比方說,我們聊天談到了台南府城的肉粽、棺材板很好吃,說著,說著,口水就變多了,雖然還沒有吃,但生理上已經完成了消化的准備。再說,你如果看了一場不該看的電影,你的性荷爾蒙必然大量分泌,這些都將造成生理上的傷害。

  為什麼剛結婚的人容易感冒?根據中醫的理論,是說腎水不足。換言之,就是性荷爾蒙消耗多了,造成其他器官荷爾蒙的不平衡。荷爾蒙就是組織分泌,它不像眼淚、鼻涕有一定的管腺,而是以滲透的方式供應。它的基本原料是相同的,卻提供了多種的用途,如果你的性荷爾蒙消耗多了,你的肺荷爾蒙或許就不夠了,其他的髒腑也都受到影響。所以說剛結婚的人容易感冒,一方面是行為造成的,一方面也是想念造成的。如果我們不能在這兩方面保持均衡,我們的修行就不會成功。

  在佛陀時代,修行人多半是“日中一食”,佛自己也是“日中一食”,保持半饑餓狀態,因為他是出家人;我們在家的人要有合理的營養,不要吃刺激的東西,否則就違反了中道。而真正的修行是“心物一元”的,好比說你腿上長了一個瘡,或者你頭痛,你能坐在那兒禅定嗎?沒辦法!你必須是身心健康,才能禅定。而你禅定的工夫,不是坐在那兒什麼都不知道,那叫“枯木死灰定”,那叫“無記”,“無記”是打坐的大障礙。你必須要歷歷明明、清清楚楚,而且一念不生。別以為這個做不到,其實很容易做到,你們現在就做到了。它的要領是什麼呢?就是“截斷兩頭”。我們的妄想從哪裡來?年紀大的人最喜歡想過去,年紀輕的人最喜歡編織未來。各位知道,妄想也需要能源的,勞力的人,只要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勞心的人用腦較多,就需要很細致的營養,也就是所謂的高蛋白。你若一天到晚亂想,就消耗了你的能源,浪費了你的生命力,這是不正確的。

  我們學禅的人要打掉妄想,淨土宗念阿彌陀佛,也是要打掉妄想,這個叫做方便,“捨方便,無究竟”──除了方法之外,沒有什麼叫做真理。所有講出來的、言之成理的,都是方便,都不是真理。青天白日、朗朗乾坤的大宇宙,萬象森羅,就是沒有“真理”這個東西,所以我們不要去追求真理。如果勉強說有的話,真理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存在,存在就是你自己。

  生命的形態很多,有動的生命、准動的生命、不動的生命,都是生命。我們不要被自己的五官所欺騙,說這個麥克風它不是生命,這個煙灰缸它是死的。其實它們都是原子堆積的,而原子中有電子,電子都是活動的,哪裡有什麼靜止的東西呢?所以我們修行的要領很簡單,截斷兩頭──不想過去,不想未來,現在沒事。但是你要甘於寂寞,現在沒事,你又想寫信,又想打電話,又想去找人聊天,你怎麼能修行?就是佛陀再來也救不了你,因為你不甘寂寞。不甘寂寞是修行大病,“平安是福”才是修行的信條。

  人排遣寂寞的正確方法,就是活在責任義務裡──你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尤其家庭主婦,家務事是做不完的,怎麼會寂寞?你只要把握住修行的要領──截斷兩頭,兩頭一截斷,就是中道。我們不談理論,只談事實,截斷兩頭以後,我們才能落得安祥、落得實在、落得喜悅,而我們的身心自然就能調和,智慧自然就會發露。

  古德說“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外面拿進來的,不是你的傳家之寶,傳家之寶一定是在你家裡。古德又說“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不要到外面找什麼真理,你只要截斷兩頭,保持中道,當下就是大解脫。你試試看,現在有什麼?空空的。這個“空”就是創造的空間,就是真理的當體,就是宇宙的實相,就是生命的發皇。你若常常保持這種心態,既不會影響你的工作,更能讓你發揮出生命的潛力,在集中的心念之下,不管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全心全力的,它都會形成一個焦點,在這個焦點上就會迸出智慧的火花。反之你若是沉緬於妄想,就會顛倒夢想,不但晚上做夢,白天也會做白日夢。

  歸納起來說,通往幸福的路徑就是中道──對人必須自他兼利,對事情要恰到好處,在生活上要保持平衡,在修行上要截斷兩頭。通過這條路線,你就能獲致幸福,否則你只顧自己,人際關系不調和,想念太多,神經衰弱,你一定會傷腦筋。[《(幸福之道)》]
 
(2)保健良方二愛你的工作,為法付出。
   比如當教師的,你若是用愛的教育去教學生、改作業,晚上雖然睡得晚,早上起床精神依然很好;如果是帶著莫可奈何的厭煩心情去教學生、改作業,隨便敷衍,不得不做而做,工作對你便是一種煎熬和懲罰,不但影響健康,照照鏡子看,臉色一定會一天比一天難看。

  同樣的道理,你若是給禅刊寫文章,晚上只睡了兩三個小時,第二天精神仍然會很好;如果是為了被迫寫其他的文字而熬夜,第二天便會頭昏腦脹。不信?試試看![《無漏行》——四、正思惟與邪思惟]
 
 
14》苦與樂
 
      出苦海,登樂邦,雖為人所共企,然何者為苦?何者為樂?猝難遽下定義。若以貧困為苦,何以釋尊棄王位如敝屣?乃至以生為樂,死為苦;刺激為樂,寂寞為苦;康強為樂,病為苦……皆屬相對之說,不契究竟之理。蓋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境況各異,感受亦殊;此之所苦者,彼且以為至樂;彼所追求者,此則避之不遑。曰苦,曰樂,實不易言。

      約實言之,苦樂從心生,亦皆隨心轉,兩皆無自性,心尚不可得,苦樂何所寄?然則甜瓜澈蒂甜,苦瓜連根苦,現象頗有,勉強言之,必須是無條件、無選擇、無取代的樂,乃堪言樂,乃能常樂。若以根塵選擇之相對為樂,則是以刺激為樂,其樂短暫,而寂寞恆常,未是真樂。若求真樂,亦有妙訣:此時當樂,此處可樂,眾善奉行,自得其樂。自若不樂,則病在選擇條件,殊不知有條件之樂,只是暫樂,暫樂何若常樂,而常樂必須自樂,自若不樂,無人能畀你以快樂也。

      語苦亦然。世間本無絕對的苦,只是人們自苦耳,自若不苦,無人、無物能苦汝。誠然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是苦非樂,若是力氣充沛,亦尚不難排遣。故凡健康身無病,債主不上門,法院無傳票,無仇敵窺伺,而言苦者,皆屬自苦。因他(她、它)所引起之苦,尚可除苦因,擺脫苦境,唯獨自苦,真是難醫,須是不自苦始得。
  
      總之:苦樂從心生,亦由心主宰。勸君勤觀心,一切不存在。不見黃檗大師道:“凡人多為境礙心、事礙理,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莫倒用心也。”若能如此,豈不是直截爽快?還會用心嗎?莫又道“無心可用”好。[《觀潮隨筆》——《世說》]
 
 
15》善生
 
      韶華易老,生也有涯;逆旅人生,誠如過客。然生當善生,死宜善終,則為人所共企,故如何珍惜此百年歲月,堅善信,知善養,行善道,以克全正命,進而跻生活於至善之境,冀得無忝此生,允宜深思熟計。顧人各有志,不唯秉賦、氣質各殊,且亦觀點、態度迥異。其間,淑世獨善者有之,疾世遁隱者有之,對酒高歌者有之,秉燭夜游者有之,恣情風月、玩物喪志者有之,消極頹廢、歲月淹留者有之,乃至以奇謀異阖、睥睨天下、逞馴人伎倆、荼毒生靈之人中修羅,亦時時應劫而生,道途千歧,不勝例舉。其浪費光陰、虛擲生命,則同出一轍,悉不得名為“善生”。

    雖然,亦頗有英豪、賢哲,或立德、或立功、或立言以贏取生命不朽者;至若滅苦樂根,窮生死源,全身脫出牢籠,澈見本來面目,而臻人生於無量光明、圓滿之境,則殊難一睹。如三不朽者,姑許其為“善生”,要實亦未跻於“至善”也。 

    然則如之何乃可?此事譬如“登高須自卑,行遠必自迩”,老實行去,終得相應,要旨有三:

    一、堅善信——正信三寶,皈依導師,唯法是尚,唯義是親,切生死念,以悟為期,確立生命目標,堅持理性生活。苟能堅定信念,功德必不唐捐。

    二、知善養——節飲食,寡嗜欲,“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藉保澄明寧靜、身心平衡,以為禅觀、靜慮之資。不則四大失調,病固是痛苦,五陰熾盛——生理與心理之精力過剩,尤為危險,不可不慎!

    三、行善道——善道者,吉祥、離苦之途徑也。此須以“根本五戒”為基礎,“十善業道”為總綱,具見《佛說十善業道經》。敬勸受持奉行,此不贅述。
 
    此外,尤當效法大禹“惜寸陰”精神,時以“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自己警策。存誠務實,敦倫盡分,精勤德業,日知所亡,以發揮時間功效,完成生命之淨化、充實、開拓。否則,辜負大好時光者,終必為時光所腐蝕、埋葬。“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可怠忽哉![《觀潮隨筆》]

 

上一篇:慧光法師:如理皈依
下一篇: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今得善本(夏蓮居會本)之大事因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