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心律法師:盂蘭盆節話佛家的孝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盂蘭盆節話佛家的孝慈

農歷七月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復雜:民間的鬼節,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

民間相傳, 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裡,地獄之門大開,所有的鬼魂都可以到世上來走走,享受人間血食。據說,如果親人死去不足一年,他的家人在這一天把兩片綠葉放在眼睛上,就有可能看到自己已故的親人。

在中國古代習俗中,人死後升天為神,下地為鬼。但天神和地鬼不是絕對對立的,是可以根據當事人的功德作為轉換的,即地獄中的鬼如果有功德,也可以脫胎換骨上天成神。而如果他在人世間的親人有所作為,也可以用善行改變先人的境遇。所以很多人為了祭祀逝去的親人,為他們積累功德,會在七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的祭祀活動。甚至還准備一些菜肴、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在佛教故事中,關於“盂蘭盆”節是這樣講述的: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收了十位徒兒,其中有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他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其母在世時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用天眼通察看母親在地府的情況,看到她已變成餓鬼,境況堪憐。目連悲哀,用缽盛飯給母親。母親拿飯來吃,還沒入口,即化為烈焰,還是吃不上。目連悲號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訓示他說,其母在世時種下的罪孽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

於是目連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吃到了食物。目連又准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西方極樂世界。佛祖有鑒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在這個傳說中,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所以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這一天也就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其實,“盂蘭盆”作為佛教特有的一種儀式,本來是為了回報哺乳之恩,解救歷生父母的“倒懸”之苦,故在七月十五日啟建“供佛齋僧”法會,以此功德回施法界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由是有七月十五盂蘭盆節的流傳。

但由於流傳日久,再加上受到民間習俗的影響, “盂蘭盆會”的真相被世人誤解,有損於佛教的慈孝之道。

盂蘭盆會和《佛說盂蘭盆經》大有淵源。《佛說盂蘭盆經》和《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同被稱作是佛教的“孝經”,《佛說盂蘭盆經》是宣揚佛教孝慈思想的經典之一。它主要體現了“上報四恩,下濟三途”的佛教孝慈精神,向人們昭示“為人子女者,當念念不忘父母的哺育之恩,心存知恩圖報”的觀念。這種孝慈觀念不同於一般世俗所謂的孝道,而是應觀世間“一切男子為我父,一切女子為我母”,應由一人之父母推及人人之父母,把行孝視為做人的一種本能,人人皆應盡心行孝,把世俗之孝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和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觀念異曲同工。

而在七月十五舉辦盂蘭盆會,更是是冥陽兩利的盛舉。之所以累生父母墮惡道受無量苦,就是因為生前悭貪不捨,諸多惡業。盂蘭盆會中,通過誦《盂蘭經》,上盂蘭盆供,不分僧俗隨力隨願供佛齋僧,不但以此功德使累生父母脫離惡道,而且也轉自己的悭貪心為布施心,可使自己將來不會再次墮落惡道。

 

 

上一篇:金易明教授:近代漢傳“居士佛教”現實成因分析
下一篇:心律法師:古今三華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