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開示:教外別傳•慧眼禅心(七)
主講人:空海法師
第33則——反對
開創風氣者常常飽經他人的批評而受盡折磨、受盡挫折。大師說:“仔細聽取批評的內容,那可能正是你的朋友難以啟齒的。”大師又說:“不要被那些批評者打垮,你要知道,自古沒有人為批評家雕塑銅像的。被雕塑銅像的都是那些飽受批評、攻擊的人。”
這裡也是對大家有很深的勉勵啦!你要弘揚正法、弘揚真理,要有膽量與勇氣啊!因為不止會很孤單,而且打壓也會不斷。你會體會到什麼叫做常獨行、常獨步啊!一方面也希望大家不要成為批評者,要披荊斬棘而成為被批評者。佛陀、耶稣、老子,他們都是被當時的人歸納為異類啊!
第34則——宗教制裁
這一則又有很深的啟示,跟前面有連帶關系。
宗教制裁:有一天,一位門徒提到釋迦-釋迦牟尼、耶稣及穆罕默德在世的時候呢,都被當代的人列為強盜或是異端之輩。大師就說:“除非有上千個忠誠的信徒同聲指認他為亵聖者,這個亵就是誣蔑、冒犯的意思,亵聖者。否則他還不配得到至高的真理。”
喔!這個含義也是很深!這意思就是說,有一位門徒他當然也是有相當多的這一種疑惑:為什麼釋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老子,他們在當代都被列為異端邪說之輩?被列為異類呢?
大師就說:“除非有上千個忠誠的信徒、或是上千個忠誠的教徒、上千個宗教師,他們同聲指認,這種人是一種亵聖。”也就是說冒犯了他們所公認的聖人、大師啦!亵聖者,那個亵渎、亵聖就是說,認為也就是說,認為耶稣或是認為釋迦牟尼,你冒犯了我們大家所公認的聖人、冒犯了我們大家所公認的大師啊!我們大家所公認的大師聖人,你怎麼可以這樣的來冒犯他們?
事實上,不是佛陀或是耶稣去冒犯他們,也不是佛陀、耶稣去批評他們,而是他們都只是說真理實相而已。但是因為說出真理實相,跟眾生、跟一般的信徒所了解、所接受的、所信仰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啊!他們在心中建立起這樣一種模式,這一種模式這是聖人的框框、聖人的模式。你怎麼可以把我們這個框框、模式破除掉呢?
也就是一般眾生是喜歡活在那一種信仰、迷信的層面。那你要喚醒眾生回到看到實相,眾生不但不知感恩,還認為你是冒犯了他們所公認的聖人。所以一般眾生、一般教徒就會認為你是錯的、你是異類。所以一般眾生常常活在顛倒夢想的世界,或被宗教師囚禁在狹窄的宗派圍牆內。
而那些大師呢,真正大徹大悟的智慧大師,他們想解放眾生、喚醒眾生啊!但是卻常常被圍攻、批斗、圍剿,而且那些在攻擊、在圍剿的人,還以為他們在行正義之事啊。所以,耶稣他是被公開審判定罪的哦!而定他罪的人,是那些道德家、政治家、法學家、那些宗教家。
佛陀一直喚醒我們,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真的!“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果已,方可信汝意。”那都是一直在提醒我們,一般眾生真的是活在顛倒夢想的世界,你錯誤的判斷都不知道。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把無明轉為明,非常珍貴、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沒有把無明轉為明,那我們都在惑業苦的世界裡面,不知不覺。
第35則——明心見性
大師同時強調知識及智慧二者。他曾如此答復:“知識是來自讀書或聆聽演說。那智慧呢?智慧是來自閱讀你自己這一本書。”他又加上一句妙言:“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啊!因為這本書每分鐘都在增訂中、都在變化中啊。”
明心見性,這裡一樣有滿深的啟示,幫我們過濾出來。知識跟智慧那是不一樣的。一般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到研究所,一般學校所灌輸你、傳給你的是知識、知見、學問、學識的累積啊。所以知識是來自讀書或是聆聽別人的演說,你從不管什麼書籍啦、或是經典啦,你所獲得來的都只是知識。那智慧呢,那是來自閱讀自己這一本書,來自閱讀大地風雲經。
但是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為這本書每分鐘都在增訂中、變化中。書本、經典、文字那是死的,而你是活的。
再來,我們剛才有講到就是說,你還要看到大自然、大地風雲經。因為你不要以為我只是這個五蘊身心而已,整個法界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法身;你這個法身你沒有閱讀的話,你沒辦法來到法身具足,你沒辦法真的徹證三法印、了悟真理實相。
所以我們要從這個五蘊身心開始,然後來到無內無外。身、心、內、外一切都要去徹證三法印,然後來到無我的世界,這才是真正的明心見性。
分享《慧眼禅心》
我們在這邊舉辦禅修,已經有好幾次了,那這一次是第三度講到有關《慧眼禅心》。因為這裡面真的處處都有很深的啟示,每一則都在喚醒我們回到真理、回到實相來。雖然有時候那一棒打得很深、很大、很重,不了解的人會起瞋。但是如果你真的能夠體會到大師們的大慈大悲,每一棒它都是要敲醒你、喚醒你,每一棒都是要協助你邁向究竟解脫。
大師們再三的叮咛,也都只是喚醒大家,讓我們從本來可能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歲月裡,這一生這一世就醒過來。所以,如果有聽到裡面有些跟你原先的想法、觀念、知見有很大沖突的地方,別忘了!保留相當大的彈性空間,千萬不要起瞋。你起瞋,只有讓自己繼續再輪回、再墮落而已。
這裡面、《慧眼禅心》裡面,所提的每一則、每一位大師,他們真的都是無我、無私的要協助眾生邁向究竟解脫,出離苦海。但不要忘了,良藥苦口、真言不美!大家要有大丈夫的氣勢、氣魄,你才能夠真的承受得了這些大師們喚醒我們;這些真言、這些直言都是非常珍貴。它是不假包裝、沒有虛偽,這裡面真的處處充滿了就是大慈大悲。
好!我們現在繼續看《慧眼禅心》。
第36則——顯露
每位新來弟子投入門下,大師的初步教義總不外乎:“你可知道有一個人,他從不摒棄你直到你咽下最後一口氣?”這個新來的弟子就問:“那他是誰啊?”大師就說:“就是你。”然後繼續問:“你可知道你所有的問題的答案嗎?”“是什麼?”“就是你。”“你能猜出你所有困難的解決辦法嗎?”“我不猜了啦!”大師還是慈悲的告訴他:“就是你。”
我們來看這個簡短的對答裡面:“你可知道有一個人,他永不摒棄你直到你咽下最後一口氣。”這就是說,我們一般人常常很不喜歡自己、看不起自己、瞧不起自己;更嚴重的甚至厭惡這個身體、厭惡它,不知道珍惜。
我們有講到Ken Wilber裡面的《事事本無礙》,裡面就有提到人馬座方面啊,有沒有?一般眾生是人、馬他是分開的,用一個傲慢的自我在蹂躏你所騎坐的那一匹馬。這個馬是代表我們的身體,那個人頭是指我們的心,眾生常常是身、心分裂。
你是用一個傲慢或是自卑的心、或是瞋恨的心在騎那一匹馬。這一匹馬它從你出生到現在,一直在任勞任怨的為你效勞,載你到東、載你到西,默默的做、默默的協助你、默默的耕耘。但是很多眾生不知道感恩它,還在一直的責備它、踢它、瞧不起它;認為有這個身體是罪惡,認為騎你這一匹馬太沒面子,所以常常瞧不起自己,不知道生命的珍貴。
但是不管你再怎麼糟蹋它、瞧不起它、冷落它,這個可憐的馬它還是伴隨你終身。所以你可知道有一個人他永不摒棄你,直到你咽下最後一口氣。在《事事本無礙》裡面就有來到:你這個人跟馬,如果你沒有溶為一體,你的身、心還在分裂的情況之下,你就是在苦海的世界裡面。
所以在我們佛教所講十個結的去除,也就是身見的破除,包括我們人格分裂也要復原,來到成為一個人格健全;身、心分裂也慢慢的要復原,來到一個身心靈整合完整的一個健康的人。所以不要再蹂躏它、瞧不起它。
“你可知道你所有的問題的答案嗎?”“是什麼?”“就是你。”也就是說,所有問題的答案要來自於你,要你自己去求真、求證。不管佛陀告訴我們多麼深的真理實相,那是佛陀的親證。你沒有自己親證的話,那永遠都是佛陀的答案。所以你所有問題的答案,一定要來自於你自己去親證。
所以很多學員要問我一些答案,我都跟他們講,這個答案要保留給你,你自己要去親證,不是別人灌輸給你的一個答案。
“你能猜出你所有困難的解決辦法嗎?”“就是你。”因為解鈴人還須系鈴人,不要再向心外求法,不要再一直這樣向心外去找依靠、依賴。真的!佛陀一再喚醒我們,要回到自依止、法界依止。
別人跟我們是平等,所有的諸佛菩薩天神也跟我們完全都平等,大家是站在相輔相成的立場,互相幫忙。平等,並不是瞧不起,絕對不是這樣。
你跟銀行的董事長也完全平等,你跟總統也完全平等,你跟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也完全平等。只是大家各扮不同的角色,大家相輔相成。所以要把那一種次等人民的乞丐心態,要拉回到平等的心態,這樣你才能夠體悟到什麼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第37則——無心
他們師徒一行在外野餐,大師說:“你們想要知道開悟的生活像什麼嗎?看看那些鳥兒飛過湖面。”每個人都定睛瞧的時候,大師說了:“你看看,它們投影在水面上,卻是如此無心,而湖水也不會戀戀不捨這份際遇。”
這個也是有很深的啟示!那些鳥兒飛過湖面,這是當下因緣具足的一個場面,這也是法界的莊嚴。但是,緣生它也會緣滅。那一個真正開悟的人呢,他是全然活在當下,全然活在每一個當下,珍惜因緣、活出生命,但沒有抓取。注意這一點,珍惜因緣,但沒有抓取。
所以這一則講的無心,不是說那種麻木不仁、沒有覺知,不是的!無心那是無我、無我所,它是不抓取,它是尊重每一個因緣,但真的沒有執取、沒有貪戀。
第38則——藝術
“師父究竟有何用處呢?”有人就直接提出這個問題:“師父究竟有何用處呢?我為什麼要跟師父學習呢?”弟子就答復:“他教你一些你早已知道的事情,向你指示,你終日視而不見的現象。”這個問道者還是不解其意啊。所以這個資深的弟子又說了:“一位藝術家用他的畫教我們欣賞日落的景色。大師以他的開示教我們認識生活中每一剎那的真相。”
喔,這個含義都非常深!大家要慢慢去消化。我們再來分享一遍:“到底師父有何用處呢?”資深的弟子就說:“他教你一些你早已知道的事,向你指示那終日你視而不見的現象。”
你看!三法印、無常,很多人都知道,都會說:“我知道無常啦,我知道啊!”表面上、表面上好像你已經知道無常,但是你看得都很粗淺的。你雖然表面上知道一些無常,但是你內心裡面都在抓常,你就不知道。
所以,大師他們就繼續協助你去看到你終日視而不見的現象,包括無我的真理實相,包括淨土、極樂世界就在眼前,天堂就在眼前,但是你終日視而不見,你沒看到。所以那些大師呢,他們就協助你去看到這個已經存在的事實。
那問道的人他不解其意啊,所以資深弟子又說了:“就像一位藝術家他用他的畫、圖畫,教導我們如何欣賞日落的景色。而大師呢,以他的開示教我們認識生活中每一剎那的真相。”
同樣在欣賞一個日落的這個景色,很多人看這個沒什麼啊、沒什麼啊!但是藝術家他們的心靈更敏感、更敏銳,他們能夠看到,哇!日落之美啊。那一份不是用言語所能夠傳達的,所以他透過他的心靈、透過筆來畫出來。讓你看到:哇!原來你看不懂的日落竟然在畫家、藝術家的心目眼中,竟然是這麼樣的充滿法界的奧妙。
好!同樣的依此類推。宗教的大師、一個打開智慧眼的大師呢,他是以他的開示透過文字、透過語言,也就是透過他的手指,教我們認識生活中每一剎那的真相。你看是每一剎那的真相。
如果你沒有體證無常法印、沒有體證到無常法流的話,你不知道什麼叫做每一剎那;你沒有體證到三法印的話,你不知道什麼叫做真相。但並不因為你不知道,而這些真理實相它就不存在,不是喔!它是本來就存在,華嚴世界也是本來就存在、在你的眼前哪!
那些大師呢,他們是協助你去看到這個已經存在的事實,你終日視而不見,所以這就是我們要從顛倒夢想的世界醒過來的理由。唯有你真的醒過來,你去發現到這個實相之後呢,你才會見到,哇!原來真的涅槃彼岸就在此岸、就在眼前哪!
所以我們要知道:解脫不是在未來,開悟也不離現在,淨土不離眼前。大師們他們是協助你打開智慧眼,然後讀懂這一部大地風雲經,看清真理實相,了悟法界的奧妙而成為生活的藝術家,與法界溶為一體,你本身就是法身具足。
第39則——猜忌
猜忌:這個的話可以說佛陀所講那個結縛裡面的疑結,懷疑的那個疑結。
有位訪客請教大師如何分辨師父的真假呢?大師簡單地答復說:“如果你自己是不可欺的,就沒有人能欺騙得了你。”事後,大師向弟子說:“為什麼求道的人總是假定自己是正直無欺,而百般試探師父的真假呢?”
這裡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說,眾生常常在問別人是真是假,但是卻很少回來問自己是真是假,或是更嚴重的假而不知道假;我們會去苛求、要求別人是真是假,卻很少回來問自己,我到底是真是假。
如果你真誠、你真心地在找,遲早你會找到真的。所以我們要先要求自己真誠、實在,要從自己做起啦!你是真的話,你就會跟真人相應。
第40則——隨機施教
有位訪客滿懷期待而來,卻對大師的一般陳腔濫調頗感失望。他向一位門人吐訴:“我不惜跋涉千裡,只為一訪名師,但是我卻發現他與凡人並沒有兩樣啊,我很失望啊!他沒有飛在空中給我看,我很失望。”這位門人就答復他說啦:“師父好比一位鞋匠啊,雖然擁有取之不盡的皮貨,但他的責任,只能夠按照你的腳的尺寸,加以裁剪、縫制而已。”
這也是在點醒他,但是一般眾生是聽不懂。你以為他沒什麼,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真心在學在找啊!所以你的程度到哪裡,那你就能夠、只能夠體會到哪裡啊。縱然他講出很深的,你也聽不懂。你用的是皮毛層,你也只能夠聽到皮毛層的力道啊!所以你認為他並沒有什麼特殊,那是因為你的用功程度都很膚淺,只是在皮毛而已啊!
再來,一方面善知識就如同一座鐘啊,撞鐘的那個鐘啊,鐘聲的鐘。鐘聲的大小那是以叩鐘人的力道而定,你用多少功夫在求法,你就得多少。你覺得他沒有什麼,那是因為你自己也沒下多少功夫。所以,一切都要回來問我們自己。
第41則——過猶不及
一位充滿狂熱的弟子一心想去教導別人“真理”,前來征求大師的意見。大師只說:“等一等。”每年這位弟子都提出同樣的請求,而每年大師的答復都是:“等一等。”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質問大師:“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夠資格去教導別人呢?”大師就說:“當你一心想為人師的狂熱消退以後。”
這個含義又很深!很多人學佛修行,是為了成為別人的師表;學佛、研究佛學是想當弘法師、宗教師;懂得一些佛學知見之後,就要去教別人,都沒有問自己到底我做到了多少?我體悟到了多少?我是不是在鹦鹉學語呢?我有沒有在以盲引盲呢?
所以,一位真正真修實證的大師的話,他不會隨便讓那一種有企圖心、想為人師表的弟子很快出去。所以你看,以前佛陀都是協助弟子們,你要真修實證之後,解脫人天繩索之後,然後到各處去弘法。因為你沒有見到法的話,真的會形成以盲引盲。
再來,當你有想為人師的時候,這裡面就是有我慢、我是、我能。如果你真的真修實證,有一天你來到體證三法印,自我消失了。這時候你再出來跟眾生分享,那就不一樣;這時候你出來的是以一種感恩回饋的心在回饋這世間,你是跟眾生分享法味、法喜,分享真理;你不是要為人師,不是我是、我能。
你能夠來到這樣,你也不會有名利心的熏染。你真的體證三法印、你真的做到之後,你也才不會扭曲真理實相。
第42則——操縱
大師坐在那兒聽一位婦女抱怨她的丈夫。最後,大師就說了:“孩子啊,如果你能做一個好妻子的話,你的婚姻就可以算是相當幸福啰!”“那,我該如何做呢?”大師就回答她:“別再拼命想把你的先生改造為一個好丈夫!”
這個也是很深的、也是很好的一個答案!我們一般人都是在怪別人:“都是他了,他不改了、死不改了!那個死老頭就是死不改!他要改的話,我就很幸福、我就很快樂、我就很好了!”
我們都要別人改,但是很少……一樣啊你要別人改,別人也是一樣啊,你那個另外那個老頭他也是一樣啊:“都是她了,她都不改了;死不改了,老頑固了!”我們都是要別人改變,但很少要回來自我改變,而這就是世間的沖突不斷的原因。
所以,今天你要消化這些沖突,要變得和諧,你要體會到一件事情:除非你能先改變自己,否則你不可能改變任何人;除非你能先改變自己,否則你不可能改變任何人。頂多別人只是畏懼在你的權威之下,暫時的服從。但是他內心的不滿,他一定會遲早會爆發出來。夫妻之間、子女之間,為什麼日久之後會有很多的沖突?就是這樣啊!
我們要看到,這裡面有很多我們的意思食在後面作祟啊!這裡講的操縱,那個就是我們背後的意思食在操縱。所以,要看到我們有沒有意思食。
再來,真的要先回來改變自己。所以他這個答案,我們現在再做幾個、再講幾則,讓大家也可以參考。這裡的答案是說:“你別再拼命想把你的先生改造為一個好丈夫。”其它的我們可以類推:你也別再拼命想把你的太太改變為一個好妻子;你也別拼命想要把你的小孩改造為一個好兒子。你越想這樣去做,你越會適得其反!
如果你真的能夠改變自己,如果你能夠對身邊的人充分的尊重,真誠真心的愛,這樣家庭它就會逐漸的改變!
第43則——共融
這一則也蠻有意思的。我一講出來大家應該就可以了解,這一則裡面的主角是誰!
大師即將圓寂,這是無法挽回的事實了。弟子們希望為他預備一場隆重的葬禮。大師聽到了大家的籌備會之後,就說:“哎呀,很簡單啦!以天地為棺,以日月星辰為冕,整個宇宙為我護行入墓——我還能夠奢求比這個更莊嚴的儀式嗎?”
這是誰知道嗎?這是莊子啊!莊子他就是這樣這麼潇灑啊!但是大師要求的是天葬,也就是回歸自然法界這樣啦。但弟子們無法接受他的遺命,擔心他會被飛禽鳥獸吞噬!
那這個可愛的相當可愛的莊子, 他就笑著說了:“那麼記得!把我的手杖擱在身旁,好讓我能夠及時趕走那些飛禽野獸!”“這怎麼可能!你已經死了,已經沒有知覺了,你沒辦法動啊!”莊子回答:“那既然如此,鳥獸來吃我又有什麼關系呢?你把我埋在土中,給那些細菌、給那些螞蟻吃,那跟在地上然後讓那些飛禽走獸吃有什麼不一樣呢?”
莊子的潇灑啊!我們要慢慢去品味一位真人。一位了悟生死大事的人,他們的生命就是這麼樣的、這麼樣的潇灑!
以前有一首歌,叫做“潇灑走一回”,有沒有?如果你能夠真的了悟真理實相,你的生命真的是很潇灑。不管你到哪裡,你都是灑脫自在。但絕對不是不負責任、敷衍,不是這樣!他每一個過程,每一個因緣當下,他都是全心全然的去生活,能提能放。
所以大家要慢慢去體會,那像莊子,他來到這一種……這一則的主題是說“共融”,莊子就是來到跟整個法界溶為一體啊,無來無去呀!
第44則——食譜
就是婦女常用的這個煮菜的那個“食譜”了。
“你在尋找什麼?”大師問那位前來請益的學者,就問“你在尋找什麼?”這一位學者就答道:“我在找尋生命。”大師說:“如果你要生命,那就必須先死於文字。”學者央求大師進一步解釋。所以大師就說:“你已經陷入了困境、迷失了方向。因為你所渴望的是實質的生命,而你卻滿心意足地仰賴文字為生。要知道,菜單不能讓你喂飽、不能讓你吃飽,食譜也不能解你的饑渴。”
這個含義都很深!我們有很多的佛學專家、佛學學者、佛學專家,但是不管你在經典文字堆裡面你再怎麼鑽研,你學識再怎麼豐富,經典、文字那是死的,那是抽象的;它只是個符號,只是個指月的工具。也就是說它只是個地圖,你畫餅怎麼能充饑呢?
所以這裡講到就是說:菜單沒辦法讓你吃飽啊!所以這都是在點醒他:經典文字是個工具,它是協助我們去看到真理實相,但是不要迷失在那經典文字堆裡面。
如果你窮讀食譜而沒有實際吃到,那你還是餓的啦!肚子還是餓著啊;如果你窮讀經論很有學問,但是你沒有實證、沒有實修實證的話,你內心還是饑餓啊!因為你不知道究竟皈依處、涅槃彼岸的家在哪裡,所以你還是會充滿著苦啊、不安哪、我慢哪!
經典文字裡面,你找不到活生生的蝴蝶;經典文字裡面,你也找不到真正的佛陀;經典文字裡面,你找不到真正的解脫者。因為實相那是超越語言文字,實相就在眼前的真實世界之中。
所以你要體悟到活生生的佛法, 唯有你回歸到法界來,看清眼前的真理實相。你認清了真理實相,你才能夠真的脫胎換骨;你的生命才會重新活起來,你才會來到解脫自在的世界。
所以你到底是理論的,還是實修實證的,這些都騙不了人的。我們也互相勉勵,真的不要自欺欺人。修行是為了解脫,修行是為了大安心、大自在。兩千五百年前的佛陀,主要目的也是協助大家真的邁向究竟解脫,大安心、大自在!
第45則——虛心
這裡名稱是稱為“虛心”,但是我覺得把它改成為“虛有其名”,這樣比較切題——虛有其名。
一位頗具聲望的靈修指導者向大師吐露。要說明一下就是說,書中所提的靈修就是禅修;天主教、基督教他們稱作靈修,也就是心靈的淨化跟提升;我們禅修也是要提升我們的心靈品質,淨化我們的心靈,這就是明心的過程。名稱不一樣,但是本質、目的都一樣。
一位頗具聲望的靈修指導者向大師吐露:“我無法祈禱啊,也無法了解《聖經》啊,我更無法做到我教別人的那些靈修方法啊……”這就是這一位禅修指導者,他內心的掙扎、交戰。然後大師就欣慰地說了:“何不把這一切都拋掉呢?”也就是說:你怎麼不把那些假面具都脫掉呢?
這一位靈修指導者他就說:“這怎麼可能?我一向被視為有聖德的人啊,而且又有一大堆的徒眾跟隨在我後面哎!”事後,大師歎息道:“當今所謂的聖德,已經是有名無實了;而真正有智慧的大師,雖然有實卻無名!”沒有名望,沒有名聲!
這一則我們來解析:這一位頗具聲望的靈修指導者,他發現:因為他教人家禅修,帶領人家帶一批弟子,教人家禅修、教人家修行,已經好幾年了啦,甚至一二十年。但是他後來還是發現:自己內心還是不安哪、還是苦哇!自己還是在尋尋覓覓呀!
所以他就去向這一位大師吐露:“我無法祈禱,我心靜不下來呀,無法祈禱;我也無法了解《聖經》耶。”雖然以前處處都跟人家在講《聖經》,但是後來他發現他自己還是有很多的疑惑啊,他還是沒有真正的了解。
“我更無法做到我教別人的那些靈修方法。”教人家說你們要放下、要放下啊,要看破、要放下萬緣哪!但是我看到自己都放不下:我放不下這些弟子,我放不下這些名望、名位。哇!這就是說他看到他內心的交戰,他看到他內心的這些問題,這能夠如此真實的吐露已經屬於不容易!一般大多數人都還會怎麼樣?對,繼續再演下去。
但是這一位,他還能夠這樣吐露很不錯。所以,這位大師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嗯,不錯!你能夠如實面對自己的不足,所以大師滿欣慰地說:“那這樣,你何不把這一切都拋掉呢?”這一棒打下去,如果他真的聽得懂、敢面對的話,他要脫胎換骨很容易,可是他脫逃了。
“這怎麼可能!我一向被視為有聖德的人。人家都認為我是聖人,我是人天師表,我是有很有德望的人,而且我後面又跟著一大堆的徒弟,跟著一大堆的信眾,我怎麼、能夠這樣放下這些呢?”
所以,他沒辦法拋掉。雖然本來想要面對自己,但是大師開出來的處方,他覺得太苦啊,他不敢吃、也不要。面對這樣的不美的真言,他聽不下,所以他繼續再脫逃,繼續再裝著假面具然後欺騙眾生。
所以事後大師就歎息到……因為他已經逃走了,大師就說:“當今所謂之聖德,也就是說一般眾生所認定的聖人、大師,已經是有名無實了;而那些真正有實力、真正有智慧的大師呢,他們往往都是默默無聞。”
這就是老子《道德經》裡面也有提到:真正的上帝老子把他稱為“道”。“道”—他卻是“隱而無名”、“道隱無名”;而且“道”是:“無名且樸”啊!
真正的上帝在養育著大家,大家看不到。然後在崇拜那些偶像,在崇拜那些夢幻世界的形象、偶像。所以這一則,也是在喚醒我們。
第46則——灑脫自在
大師為了保持輕松自然的家風,不願弟子們過度認真,包括對他的教導在內,他喜歡講他自己的故事。這個大師他講一則他自己發生的故事:
“我的弟子、第一個弟子為了修行,導致到後來心力憔悴不堪;而第二個弟子呢,勇猛精進練習我傳授的方法,後來差點把自己逼瘋了;第三個弟子終日沉浸於靜坐默觀中,後來變得呆若木雞啊;只有第四個弟子保持了自己的身心平衡。”在座的人都很高興也很驚訝,很訝異的要了解這到底是為什麼?
所以在座的人都異口同聲地問:“那你這位得意的弟子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大師就回答:“大概是因為,他是唯一拒絕完全遵照我的方法去做的人。”
前面那幾個死掉的,都不懂得變通變巧,學不到心法,然後只曉得依樣畫葫蘆。
所以你看,就是這一位他怎麼樣呢?我們再把這一位天才的弟子再講一下就是說,大師就認為說:“大概是因為,他是唯一拒絕完全遵照我的方法去做的人。”這個就是說:他是體會到大師的精髓、心法。然後在運作方面,他有他的創意,有他的智慧,他學的是心法。那外相、做法方面呢,那是“但得本不愁末”,這樣知道嗎?這個是要有智慧你才能夠學到心法。
但是,這一則我們再講到另外一個層面就是說,你看!如果你為人師長,假如你沒有那一種寬大的胸襟的話,你面對這一種拒絕完全遵照你的方法去做的人,一般人的反應會怎麼樣?怎麼樣?對,一般人會打壓、排斥!認為你這個是不住隨順,認為你是“叛徒”,你沒有照這樣規定這樣去做,你沒有亦步亦趨。
所以,如果真正有智慧的學佛者、修行人,當他遇到不是明眼善知識的話,他是遭受到打壓、攻擊、排斥,不然就是你的才華就是被淹沒掉。
好!那真正明眼的善知識呢,他要的是有智慧、有骨氣、有創意的人,不是那些唯唯諾諾、百依百順、然後依樣畫葫蘆只是學外表皮毛。所以我們要知道,佛教要的是智慧。
我以前跟大家講過就是說,在大專時期,我也平等心的去接觸各種宗教。但是到後來我發現,我內心的頻率跟佛陀最能起共鳴;因為我發現,佛陀是這麼樣的民主,這麼樣的寬大胸襟,鼓勵你去求真求證。不是要你信仰,不是要你跟我這樣做,不是這樣!他是鼓勵你去求真求證,這真的是智慧啊,真的是民主的風范!
那大家不嫌棄,來參加空海所帶領大家的禅修。對我個人而言:我比較重視只講大原則、大方向,掌握核心;而比較不重視那些細節、規范,比較不重視外表、外相、支流末節方面;我比較重視像《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所提的:“直截根源佛所印”。
因為要這樣,大家只要能夠但得本,你就不愁末!所以要掌握到那些心法,掌握到核心,掌握到那個活的這一部分,要看到活生生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