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魏承思教授:末法思想與房山石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末法思想與房山石經

魏承思

  中國佛教的末法思想形成於北朝至隋代。經過北朝的廢佛運動打擊, 佛教徒中產生了一種“末法”思想,認為當時已經進入了末法時代。信行(540一594)創立的“三階教”便是從這種思想中醞釀而成的。他把整個佛教按照時、處、人分作三階,當時是佛滅1000年以後,社會濁惡,眾生顛倒,到了第三階時期,此時必須按照“普佛普敬”的佛法去做。所謂普佛,就是宣傳所有人都具有佛性,一切人都沒有差別,從而導致對一切人不分愛憎輕重的普敬思想。要求僧俗同信同行,勤於實踐。三階教設立無盡藏院,積聚錢帛,以供修繕寺塔和布施老病貧困之人。三階教的教義,在佛教看來是反常的,是異端,因此,整個三階教的歷史是一部被鎮壓的歷史。隋開皇二十年(60年)三階教被下令禁止,以後又經過多次取締,但仍時起時伏。在末法思想影響下,佛教徒們開始把經典刻在石頭上以流傳後人,體現了使佛教教義永遠存在下去的護法精神。靜琬的房山石經就是這種精神的產物。隋大業年間(605一617)年,幽州智泉寺(今在北京房山縣)僧靜琬為了准備在未來佛法毀滅後,能使佛經流通於世,發願將一切經刻於碑石上,他30年刻經不辍。靜琬死後,歷代有人續刻。

  自隋至明,共開鑿藏經洞9個,藏石經板4195塊,成為現今我們研究中國書法和宗教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上一篇:方立天教授:佛教生態哲學的現代啟示
下一篇:魏承思教授:南懷瑾全集序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