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曹越:觀自在的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觀自在的境界

問:誰是觀自在菩薩?

答: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也稱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依耳根圓通法門而證悟,並且救苦尋聲,大悲應化,廣行救度,觀世音三個字很恰當地概括了菩薩大慈大悲的特性,稱觀自在菩薩,則表示這位菩薩所證悟的境界。

問:什麼是觀自在的境界?”

答:觀有觀察、觀想、觀照的含義,凡夫以我執為出發點,運用第六意識,不斷謀劃計度,以求取自身安樂,此為凡夫之觀,妄執六塵緣影為自身心,並以妄想心進行觀察,自他對待,內生煩惱障,外生所知障,所以不可自在解脫。修行人欲求解脫,以種種法門進行修行,但無明未破之前,一切作為還是以虛妄我執為出發點,但求我修功德、我往生淨土、我成佛、我度眾生,等等,還是以第六意識觀察、觀想,真智未開,依然不能自在,一切修為只是修道的資糧與加行。二乘行人雖然我執已破,但法見猶存,還未證得真正自在。

大菩薩證悟法界自性後,轉識成智,第六意識轉為妙觀察智,以妙觀察智照見一切無不消歸法界體性,法界體性更顯妙用無窮,不但不受萬法支配,且能洞察萬事萬物的本源,進而自在支配萬法,得大自在。所以觀自在的境界就是,能觀照自心,不為世出世間的萬物所動,心自如如不動,應眾生緣而悲天憫人,以大悲救度為己任,以解脫無礙,生同體大悲即如來藏大悲光輝周遍法界,所以觀自在菩薩應眾生的業力而相續顯現救解眾生輪回之苦。

觀修

問:怎樣才能契入觀自在的境界呢?

答:首先要明了什麼是能觀,什麼是所觀。能觀的當然是心,我們的心是妄想心,而觀自在菩薩的心是妙明真心。

問:妄心與真心是什麼關系呢?”

答:妄心的本體就是妙明真心。可以用水比喻真心,用波浪比喻妄心,可知全波是水,妄心也是真心的妙用。眾生隨妄心流轉而不知返照,一念返照,即可遣妄歸真,所以說迷悟只在一念之別,這一念決定了你是用妄心修觀還是用真心修觀,也決定了你能否契入觀自在的境界,禅淨密一切法門皆以此為分水嶺。

所觀的是境,凡夫執著外境為實有,自他對待而修觀,實際上一切境也都是妙明真心的顯現,明了了這個道理,觀修才會逐漸相應。我們凡夫,都執著這個色身是自己,整天為這個色身的享受而忙碌,不惜造種種惡業,隨業遷轉而受種種果報,所以輪回難出,不能自在。

見性的菩薩,明了內身心、外世界不過是妙明真心的虛妄顯現,身體不是真我,意識心也不是真我,於是了無掛礙,不再隨外緣流轉,逐漸心境一如,得大自在。憨山大師在《心經直指》中說:“修般若之所以成功迅速者,以人人皆具此真如妙性也。諸佛證之,以為神通妙用,眾生迷之,以作妄想塵勞,所以日用而不知,昧此本真,枉受辛苦,可不哀哉!苟能頓悟本有,當下回光返照,一念熏修,則生死情關忽然隳破,猶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破,更不別求方便耳!”

觀修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存境滅心觀,寄能觀之心於所觀之境上,比如密宗觀想皈依境,禅宗參話頭,淨土宗執持佛號,功夫純熟時,妄心忽歇,妙明真心自然顯現。

第二個階段,存心滅境觀,明心見性以後,了知一切境界都是真心所現,於是不取於境,但觀自心,如是保任,而慧光朗照。

第三個階段,心境一如觀,至保任功夫純熟,則保任之執亦捨,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任運自在,事事無礙,這才是得大自在的境界。

 

上一篇:曹越:大平等性自解脫
下一篇:隆蓮法師:別解脫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