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雪漠:發願: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發願: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前面我講過,集資糧首先從心性入手,那麼首先要發願。《三藏法數》中說:“(發願)謂發誓願,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證道果。若不要心,或恐退失,所謂若不發心,萬事不成。是故諸佛菩薩,莫不發諸誓願,而成正覺,是為發願。”

發願,就是發誓要達成某個目標。我曾用下面的這首詩來形容發願:發願隨君去,相偕隴山頭。

黃沙濯卿足,白水不見流。

長夜夢大明,雪裡無金秋。

笑問朔風裡,可曾悔悠悠?

發願要發到什麼程度呢?要像熱戀中那樣,把正法、真理當成你一輩子的熱戀對象,發誓跟著它們走。

“發願隨君去,相偕隴山頭。”就好像熱戀中人,無時無刻不想跟所愛的人在一起,天涯海角都想追隨她去,無論睡覺還是醒著,在削蘋果還是煮面條。要擁有這樣一種熱情,這樣一種專注,這樣一種激情。

這時候,因為你的心性還沒有完全成熟,信心還不夠,所以也許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們下面要講的就是應對之法。

“黃沙濯卿足,白水不見流。”生活中開始出現一種蕭條、冷寂、乏味、痛苦,就好像渴的時候見不到水。剛開始修行時,就會出現這種階段,很苦,沒有一點快樂,看不見任何成就的希望。也沒有人點撥你,就好像腳陷入黃沙,難以快行;也像追求了很久的暗戀對象一直對你冷若冰霜,你對這段“愛情”幾乎要絕望了。

“長夜夢大明,雪裡無金秋。笑問朔風裡,可曾悔悠悠?”你像在漫漫長夜中看不到一點光亮,也感覺不到一點覺悟的可能。這時候,你在夢中都希望得到光明,得到覺悟。但那皚皚雪地中,沒有一點金秋的暖景。“啊,我從內到外都要凍僵了!”那麼這時,就要問自己,你全心追求得到的,卻是這樣的寂苦,在這寒冷的北風裡,你可曾後悔?如果不後悔,就對了。

後悔也叫退轉心,是修行的大敵。

不過,許多時候,單純的發願而不去行動,是沒有意義的,或是發一些諸如“我向觀音借庫,今年要賺一千萬”之類的俗願,也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的發願,必須是能利益眾生的發願,並且有相應的行動,這才有意義。

終極解脫是超脫一切外物對自身的影響,追求真正的清涼和快樂,追求一種沒有任何條件的絕對快樂。獲得終極解脫之後,所有痛苦、煩惱以及對外物心靈的桎梏都會消失,你每天、每分、每秒都會過得很快樂。你想象得到嗎?價值上萬元的歐洲豪華游只能帶給你不超過一個月的興奮期,各種煩惱就會飛快地淹沒你心中的快樂。但是終極解脫帶給你的快樂,將是相對永恆的,它是萬金難求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善人,每天都供天神,天神被感動了,下界來問他需要什麼。天神說,你可以求啥都成,榮華富貴,驚天權勢,都成。善人說,他不喜歡這樣,只希望能清清淨淨,有種無求的快樂。天神說,你求的,叫清福,連我都得不到,是無法給你的。

因為那清福,不假外求,源於自己光明清淨的內心。

要得到清淨的快樂,必須超脫外物及欲望。

所有出世間法的發願,要是不體現在世間法的利眾行為中,就不能產生任何功德和福報。福報也罷,功德也罷,還是由你的行為構成的,你的行為造了福才有福報,不造福哪有福報?你光睡覺是不可能有福報的。

所以,要發大願,要種善因,才能得善果。這才是良性的循環。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東西你一定要放下,不放下是沒有用的,要放下名利,放下享受。如果你始終把“你的”、“我的”分得清清楚楚,那麼就很難真心行善。實際上,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有始無終,歷史上也不存在有生無死的人。即使你現在不放下,等肉體消失時,自然也就放下了,並不是說你不願意放下就能一直擁有。

你看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他們擁有的東西何其多,榮耀、黃金、珠寶、美人、疆土,但這所有的一切,只能依托肉體的存在而暫時屬於他們,肉體一逝,一切都會換了主人。

許多有錢人過世了,剩下的財產還是不是他的?幾十年後,還有誰記得他們及他們的財富?也許最終能記住的,只是他們的後人為了遺產糾紛鬧得沸沸揚揚的傳聞。

你的心在時刻變化,一切外物也在時刻變化,你不放下,想執著,就無法得到解脫。

執著是輪回的母親。

為什麼許多人修了很長時間,還是沒有生起妙用?就是因為放不下。放不下自然無法明心見性。這是根本問題。

我還見過不少的修行人,閉關多年,念誦了數以千萬計的咒子,卻老在關房裡打架。還有很多發願要利益眾生父母的人,甚至連親人也不能容忍,徒耗黃金般的生命,去折磨和算計自己的親人。這樣的人,即使完成了生起次第閉關,還是不能算完成資糧道,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地修行,只是在自己騙自己。

太虛法師曾寫詩雲:“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這是對的。沒有人格的修煉,所有出世間法的修行都沒有意義。要知道,修行修行,修的是行為。沒有行為的體現,所有的修行都沒有意義。

所以,在生活中,我首先要求自己做一個好人、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好作家。在此基礎上,才能談到出世間法的修煉。

 

上一篇:雪漠:談野心與利眾
下一篇:雪漠:功德是清淨行為的反作用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