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善知識
親近善知識,遠離六欲塵。
學問依師授,不雜諸凡心。
若能行此法,初果可證成。
我說過,上師是善知識,一本能夠讓你有所感悟的書也是善知識,總之,能引導你向善和明白的人或物,就統統是你的善知識。不過,經典中對“善知識”的诠釋則更為詳盡。
經典中說道,所謂善知識,必然是“正直有德行而能教導正道之人”,他導你向善、向上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有時候,他會從旁保護你,使你能夠安穩修道;有時候,他會與你並肩同行,互相鼓勵,共同參道;有時候,他會選用最適合的方式為你說法。當然,這三種方式的主體並不是同一個人,它們代表了三種不同的身份,一是護法,二是善友,三則是上師。不過,另一種說法中對“善知識”的界定則更為嚴格,它說:“能說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法及一切種智,令人心入歡喜信樂,是名善知識。”可見,在這一觀點當中,善知識起碼是聖者,因為他必須能夠自覺覺他。
還有一種觀點指出,善知識必須具備十種功德:一是調伏,能降伏六根生起的欲念;二是寂靜,能止息妄念,安住於湛然空寂當中;三是惑除,能以智慧光明觀照自心,斷除所有煩惱疑惑;四是德增,守戒守得非常好,也俱足定力與智慧;五是有勇,做利眾事業的時候不感疲憊;六是經富,不但俱足智慧,也俱足廣博的知識;七是覺真,見到了空性,認知了真心;八是善說,不生顛倒妄念;九是悲深,不執著於未來,故不生期待;十是離退,所有時刻都保持恭敬謙卑,不生驕慢之心。可見,在這種表述當中,善知識仍然必須是能夠自覺覺他的聖者。
為什麼善知識必須是已經證得聖位的智者呢?因為只有他自己覺悟了,才能令你也走向覺悟。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說的是熏染的力量。它告訴我們,在你的悟境仍未牢固的時候,你身處的環境便決定了你是繼續向上,還是墮落向下。如果你經常與貪欲深重的人相處,經常接收他所傳達的貪、嗔、癡的信息,那麼你就難免下意識地加重了自己的無知與對欲望的執著,這樣一來,你就會退轉、墮落;如果你經常親近代表了宇宙間大善大美精神的善知識,經常接收他所傳達的善、美、愛的信息,那麼你就會下意識地加強自己對大善、大美的向往,以及對自由、解脫的追求,這樣一來,你就自然會堅定自己的覺悟,遠離紅塵中的各種欲望與煩惱,包括貪、嗔、癡、慢、妒等等。
你不要離開這種巨大的向往,在修行方面,更要根據善知識的傳授好好學修,不要把自己在紅塵中的各種私心雜念摻雜到裡面去,不要用紅塵中各種不好的心念去污染上師傳給你的心法。
如果你能夠如法修煉上師傳給你的法門,行十善,並且遠離與十善相對的十惡,你便可證得小乘四果中的初果須陀洹,也即明心見性。
要是你是法器,並對具德上師有足夠的信心,上師一為你開示心性,你便能明心見性,證入初地。是故,我常說:“水波動時境便亂,信心生時波方息。”
在“說次第”一節,筆者有意用了小乘常用的詞語,如須陀洹等。我旨在告訴大家,大手印其實是包容了大小乘和密乘心性修煉的精要的。
金剛乘是以小乘和大乘為基礎,即所謂“外修身聞戒,內修菩薩心,密修金剛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