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照法師:禅心密印 第九章 能所雙亡超三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九章 能所雙亡超三界

能所的對立

今天是我們第二個七的第一天。通過一個七的努力,大家可能有精進心,所以繼續打第二個七。這個修道人啊,精進是非常重要的。用功就是要精進,才能得到一些利益。我們上師給我們開示,告訴我們:

心地法門誕生王,豈假氣功來補償。

心外取法求有得,終自辛勞落空亡。

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心地法門,是世間任何法門的最重要的。諸佛出現世間,王於三界,為三界法王,佛所講的一切法,都是圍繞心性而展開。所以從心性上下手用功夫,懂得從心地上用功的人,就已經超越三界之內一切方法。世間的方法,有讓我們調節身體,打通氣脈,練習氣功的,但是,世間一切萬法,無非是歸根到心地上。心地寶藏原本就可以成就世出世間一切事業。無論是世間的善法事業,還是出世間的解脫事業,或者菩提道上的菩薩事業,全部依賴我們這顆心。所以,心是一切萬法之王。心如果抓住了,那就不需要再靠其它的世俗氣功來補償。有些人懂得一些練氣調身的方法,坐在那裡,不能安心地如法用功,去感受氣脈,甚至希望自己氣脈打通,腿腳不要痛。只要你心向外馳,無論得到的是什麼結果,就算全部滿你的意,最終的結果也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在用功的時候,無論見到光、見到佛,感受到身體的某種氣感,或者我們對於環境、外在的要求——安靜,舒適,或者雜亂無章,你只要心向外馳,得到的結果終歸是徒自辛勞落空亡。

所以老人告訴我們:“能所亡處自性現,綿密保任莫輕忘。”能所亡處,看似簡單,實則不容易。因為由於無量劫以來的我執,以我為主,以我為能,我能,我能吃飯,我能打坐,我能修行,我能明心見性……甚至我能打瞌睡。一切行為都冠上一個“我”----甚至我要面子。由於我的存在,就有對立的非我。我即是能,非我即是所。所以,就永遠成能所對立的這個結果。就好像被能所這條繩索死死地捆著,不是被別人干擾,就是被自己干擾。被別人干擾的就是所,被自己干擾的就是能。從小到大,所受的各種教育,都是要強化我能,表現出我能,超過別人,個性張揚,能力突出,與眾不同,這就是強化了我的執著。所以,在這種以我為主,以我能作為整個生活的動力,所做的一切善法,都成為輪回的業;所作一切惡法,成為惡道的因。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生生世世,就照顧自己,照顧這個“我”,照顧這個“能”。表面上是愛面子,根底裡非常自私。所以在用功過程中,最難突破的就是自我。能所亡處,這在用功上,分兩個階段:

忘掉外界的六塵

第一個階段,把“所”先忘記掉。因為我們畢竟是凡夫,大家都是以我執為生命的核心的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但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六道眾生不為己,六道眾生就會天誅地滅,就不再有六道眾生。人要是不為己,人就不會存在了。之所以受苦,有生死,短暫無常,是非愛恨,皆由“我”而產生。所以,直接從“我”上,想把我們這個我執搬倒,實在太難。那諸佛菩薩有方便,讓我們為了保全自我,先把“所”捨棄掉。就像為了保全你的性命,手腳在無可救藥的情況下,可以截肢,沒辦法,捨生取義,捨其輕,而取其重。為了保全我們自身的健康。現在的世俗社會,我們大家從小到大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凡是你生煩惱,都是因為你太在意,你所認為很重要的那些事情,最常見的,就是愛好看,讓別人看;愛好名聲,讓別人聽;愛接觸的氣氛能夠香一些;愛食品能夠可口;愛身體的感觸適意,不要冷也不要熱;還要讓自己的思想感覺很舒適、很愉悅……這就是六根所對外界的六塵,根塵永遠勾結在一起。

千百度的修行准備

所以不懂得修行的人,他會一直心向外馳。今天找這個地方,明天找那個地方,想盡辦法要蓋廟;蓋完廟了要蓋講堂;蓋完講堂了,還要准備蒲團;准備蒲團了,還要准備包腿;包腿蒲團准備好了,還要找空氣,氣候要調節;都好調節了,自己坐到蒲團上面去,開始打瞌睡了。或者坐在上面,他心裡又開始想另外的計劃往外去求了。

我們不蓋廟呢,就去尋找,尋找安靜的環境。我本人曾經在小廟念佛,在大城市裡面上學,感覺很吵,要找個小地方去念佛。找小地方了,還有人來,就跑到深山裡面去住茅蓬,有時候一個月見不到一個人。到了茅蓬裡面了,還要煮飯,還要這樣、那樣,干脆帶干糧,走到更深山裡面去,找到一個石頭洞,然後躲到那個石頭洞裡面,帶上干糧,坐在那裡,以為這個地方是再也沒有人可以干擾了。當坐在那裡,還是發現鳥叫、風吹各種聲音,讓你不得安心。還是繼續找,找到更深山的,甚至連鳥都找不到的地方,坐在那裡,擺好蒲團,在那裡發誓,這回找到好地方了,一定要坐好。當你坐下去你就發現,你無量劫以來的心中的那個鬧騰,所有的習氣毛病,全部翻出來了。你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心裡面,比大街上的車水馬龍還要鬧一百倍。所以我放棄了。我知道了,要戰爭的不是外境,而是自己。太不聽話了,我們這顆心。

我看很多人也都是這樣。在很多年所謂的修行當中,實際上修行沒有上路。他一直在做什麼呢?一直在做修行的准備工作。准備了幾十年,其實沒有上路。今天要打坐幾個小時,把表看得好好的,坐在那裡不是打瞌睡,就是打妄想。不打瞌睡、不打妄想麼,稀裡糊塗地念了幾句咒,就了事了。有時候呢,還巴不得這個時間趕緊過。這個時間怎麼這麼難過呢?這個心態完全不是修行的心態。在逃避,在掩埋自己那種恐慌的心。有些人學習戒律,持戒精嚴;有些人誦經很勤勞,也看書,也對照自己;有些人坐在那裡,感受一下,哦,身體很舒服,我要繼續坐,坐著太舒服了;有些人也看看自己習氣毛病這麼重,怎麼去對治我的習氣:昏沉、掉舉,就要靠數息觀,或者念佛觀;貪心重看看自己是不是要修修不淨觀,觀察世間是苦;脾氣大,要修慈悲觀,對一切眾生細心觀察……忙得不亦得樂,實際上,這全部都是修行的准備工作,並沒有真正上路。有些人學佛,十年,二十年,怎麼沒效果,該煩惱的還是煩惱,該痛苦還是痛苦,禅定境界也沒有現前,佛法體系也不明了,心還是那麼粗。是什麼道理呢?都是在做修行的准備工作。你持戒好也好,認真學習也好,就是認真打坐,在那裡熬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熬過去就算勝利,這個熬過去就是做准備。你起一個念頭,想哎喲,腿痛了,我繼續咬牙切齒,繼續用功,把時間熬過去我就勝利。這就是在做准備工作。實際上很遺憾,也許你十年打坐,僅僅為了練腿,別的什麼都沒有。

起心動念,有沒有在法上?是在資糧位的法上,還是在加行位的法上?資糧位統攝為一切善法。你做的任何一件好事,誦經、拜佛、學習、打坐、看書、觀想,如法地對照自心,全部都是資糧位的工作。這是你僅僅在做准備路費。然後開始練腿,開始把自己那顆痛苦的心放松。學佛以後心放松了很多,對人生充滿了希望,覺得自己生命又有新的努力的方向,感覺時間不夠用,非常努力,這就是做加行位的工作。資糧位好像准備路費,加行位好像鍛煉身體。然後你就一直在准備,准備了十幾年,二十幾年,就是門坎沒有邁出去,還是在家裡。所以看你用功也沒有毛病,也沒有出什麼問題,但是就是不上路。

怎麼才能上路?第一步,就是要把能所的“所”,給忘記掉。你看看,這有多難呢。把“所”要忘記掉,你才算是上路開始修行了。“所”沒有忘記掉,你所有的起心動念,全部都在能所對立當中,全部都是在增強生死的業。你善法修了無論多少,誦經,或者是做其它的觀想,只要是能所存在的一切善法,也都是生死的善業。所以《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起心動念,無非是罪。就是你起的任何一個念頭,只要有念頭起來,你想改變某一種現狀,這個念頭必定是落在了能所對立上。只要是能所對立的,就一定是生滅法,所以是在造生死業。把這個“所”捨棄掉,忘記掉。耳朵所聽到的話,你自己耳根是能聽的,所有的語言、聲音都是所聽的;眼睛睜開,眼前一切情景,都是所看的,你的眼根是能看的;你所有的想法都是你所想的,你的意根是能想的。所以一個人他不能把所想的、所看的、所聽的、所吃的、所碰的、所用的,不能從腦子裡面捨棄掉,你用功一定是沒有上路。就像小孩子在家裡問父母親,你們出去到哪裡去啊,怎麼去啊?爸爸說,我去坐車。然後小朋友在家裡,手端起來,跟司機端方向盤一樣,“嗚……嗚……”在家裡比,比劃自己乘車的樣子。哎呀,他很開心,爸爸就是這樣子去乘車的,“嗚……嗚……”我們很多人學習了教理,聽懂了佛法,在腦子裡面琢磨,把所想的東西想得比誰都精細,精打細算,擔驚受怕,就不能從自己的腦子裡面把所想、所看的,暫時放下一點。你連暫時放下都放不下,還談什麼用功呢?所以所不能放下的人,他修行不在修行的路上,而是在修行的家裡,做好准備工作。

為了准備的准備

假如你人品道德還沒有養成,還是在那裡自私自利,不顧及別人,不護持善念,不護持眾生的善心,那你連修行的准備工作都沒有做好,怎麼可能會得到佛法上的受用?像有些人,坐著好好的,手印又給散下來,弄點什麼東西吃吃;稍微有一點痛得不行了,哎,起來走出去了,毫無顧及身邊的人。當然,有些腸胃不好,實在忍不住,怕在這麼莊嚴的禅堂裡面,要是拉肚子拉在這裡,那讓大家更難受,這也許還算是慈悲心;但也要生深重的慚愧心,知道自己業障實在太重。

特別是在靜坐的時候,我們這些外護的善知識,在外面講話、走路,聲音太響,都影響到大家坐在這裡。你對你身邊的人,都在用功修行的人,都沒有一種護持他的心,還只顧自己的想法,這不是菩薩的心態。大乘禅法,要修證得解脫,就是要學習菩薩的心態。你沒有菩薩的心態,你怎麼可能成為菩薩呢?沒有上路,不懂得能所雙亡,但最起碼我們也要做一下准備工作啊。你成不了菩薩,也要做一個候選的菩薩。要不然,我們就結點緣,種一些與佛法有緣的善根。但在修道過程中,干擾到了同參道友,這又使我們以後生生世世,會遇不到好的同參道友。這個因果是非常重的。你在這裡打坐,打呼噜,呼呼響,別的人正在用功,被你干擾了,這個果報就是你將來遇不到修行的道友。你看我們看到了,有很多人雖然學佛,一天到晚遇到的那些道友,不是讓他去抽簽問卦,就是去湊熱鬧,趕廟場,趕場子,哪裡熱鬧往哪裡跑,遇不到真正修道的道友。這個果報是很深的,很嚴重的。

所以你現在有這個因緣,大家在這裡都在用功修行,要了生死,我們就以虔誠的心來護持他們。我們的一舉一動,開一個門,說一句話,你都要提高警惕,不要影響正在用功修行的人,要顧及到的。這是最起碼的稱為菩薩品質的一個人,就是打好了做人修行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談得上你用功把“所”,才能夠捨棄得了。我們出家的時候,師父們都告訴我們,關門要把鑰匙插在門上,慢慢地轉過來,不能有聲音的。現在的鎖,都是門一關,“咣”一聲,響得要命。你心太粗了,不知道你這一響,會震動多少人。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所以從生活中調節自己,做好了准備工作,正用功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所”捨棄。所以第一步,能所雙亡的第一步,先把“所”放下。就是六根和六塵,把六根先保住,把六塵先捨棄。多也不要多,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你觀察一下,正在用功的時候,一切色相、一切聲音、一切香味、一切感觸、一切思想、概念,我全部捨棄掉了。你提起來要捨棄,也就是兩秒鐘;捨棄完了,第二個兩秒鐘呢,還是被聲音拽著跑了,還是隨外境轉了。所以要旋轉旋歸,旋轉旋歸,循序漸進,螺旋似的上升。

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就是要入流忘所。忘所就是初步上路的用功下手處;入流,就是六根依然進入六塵,不是把六根關閉起來。看的,無論看什麼,都不需要拒絕,不需要討厭,不需要閉上眼睛不看;聽的,無論聽到什麼,不管是挨板子的聲,還是咳嗽的聲,還是他們走路敲門的聲,不管是什麼聲音,聽到了,把所聽的聲音忘記掉,能聽的了了分明。

特別是坐在這裡,眼前能看的,大家睜開眼睛,就看到了前面,然後你的注意力不在所看的這些事物上,而是在能看的眼根上。我講話的聲音,和這些電流的聲音,我們聽得很清楚,但是你注意,把所聽的聲音忘記掉,不管是什麼聲音,你還是看到自己耳根清清楚楚,一點聲音都沒有,不受聲音影響。聽到,就像沒聽到一樣;看到,就像沒看到一樣,叫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萬一打了妄想,你要把所想的問題趕緊忘記掉,也跟沒有打妄想一樣,注意力收攝在能打妄想的能上,不把這個“所”看得太重。想到打七的成果,修行的效力,所有的想法,都把所想的忘記掉,能想的看清楚,這是第一步工作。

你能做第一步工作,久久純熟,就能把這個能所兩個脫離開來。六塵的世界,雖然看到、雖然聽到,但你感覺跟你已經再也不會勾結了。你的心結由此可以打開。大家可以試試看。自己六根、外界六塵,時時根塵勾結,煩惱不堪。你現在正在用功,就把外界的六塵跟內在的六根,根和塵兩個給它脫開。非常清楚、明白地脫開。

拽緊生死的源頭

根塵迥脫是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就在這根和塵兩個迥然脫開之際,我們能體會到六根清淨的味道。因為你的眼睛無論看什麼,你的注意力已經不隨它轉了,所以你的眼根也就清淨了;你的耳朵無論聽什麼,罵你的也好,贊歎你的也好,誹謗你的也好,敲你的也好,爆炸聲音也好,念佛聲音也好……所有一切聲音,都跟你耳根脫節了,你就能感覺你的耳根不管聽什麼,都是清淨的。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尋常的心路體驗。

當你把所有的這個能所的所,全部忘卻,你能夠把持住的,就是能。這個能,就是我,我就是能。所以有個居士打坐,坐在那裡,他把這個所放棄了,看到了這個能,他高興得不得了;終於找到這個家伙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我,這就是我執。所以“緊把繩頭做一場 ”,就是你根塵迥脫,你已經做好了修行准備,已經上路了,這個時候要趁火打鐵,趕緊把捆著我們生生世世的這個繩,繩子的頭找到了,千萬不要放松。因為平常在五欲六塵當中打滾,生死苦痛,雜亂無章,無序、無奈、無能為力,找不到你痛苦的根源,找不到煩惱的起處,所有的心態都找不到它的來龍去脈,往往都是馬後炮,煩惱過了,才覺得哎呀,我知道該怎麼辦了!煩惱的時候,一點能力都沒有,等過了才知道有方法;下一次煩惱來了,還是沒有用。因為你沒有找到這個繩的頭在哪裡,所以被繩就一直捆著。能夠把所忘記掉,看住這個能,要緊把繩頭做一場,緊緊地拽住生死根源的頭,就是能。能所對立的,我們平常把注意力都放在所上,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都要占有更多的所,所以流浪生死,忘記回家。現在你把所放下了,看住了自己心中明明了了的能,就是在對境生心的時候你注意,凡是你對這個境產生分別、評價,去感受苦樂,你就已經隨它轉了;你就要把這個所一刀兩斷,緊把繩頭抓牢。

抓牢怎麼辦呢?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就是如果你不能精進用功,歷盡艱辛,你就沒有放松得大自在的機會。但是說寒徹骨啊,事實上是,老人告訴我們,能所亡處,你能和所這兩樣都給它消失了,這個自性就現前了。有能在,自性就被這個能,被這個我執蒙蔽住,看不見。能所迥脫,根塵迥脫,這個時候,是我們大家會打七的人打七專用的。

所以以後我們如果再舉行禅七----明年肯定還會舉行,那我就要考試了。你不會根塵迥脫的人就不要來,坐在那裡受罪,准備都沒有准備好,叫作“饑逢皇膳不能食”。肚子餓得不行了,皇帝賜給你一桌非常豐盛的晚餐,你卻沒有膽子去吃,沒膽量,沒有承當的勇氣。捨不得斤斤計較的我執,始終放不下,成就不了大丈夫處事的解脫道,更不能完成菩薩道。雖然我們很想吃,肚子很餓,眼前就擺著皇帝賜給我們最豐盛的晚餐,但是還是不能吃。肚子餓了,遇到這麼豐盛的晚餐不能吃,不能承當,那麼,“病逢醫王怎得瘥”?這麼一點小毛病,就遇到了醫王,你怎麼才能夠治療得好呢?

捨掉能後的妙果

能和所,第二步,是要把這個能也捨棄掉。所以老人說,能所亡處,自性就展現在你面前。能所雙亡,根塵絕斷,超越三界,證得涅槃。初步證得涅槃,還是理上證得,事上並無功夫。在你的人生觀念當中,已經徹底捨棄三界一切塵埃。原來的、所執著的六根六塵,再也不是你的,緣起幻滅而已,事相上並不能證得。怎麼辦呢?要“綿密保任莫輕忘”,綿綿密密的,不能輕易地忘記掉能所雙亡的境界。如果理上能所能夠雙亡,任運猶能了生死。但如果想見性,想此生成就更多的眾生,你必須是綿密保任,保護它,又要它任其自由。

保護它,就象保護嬰兒一樣,小孩子已經降生,聖人已經降生,長養聖胎,要保護他。他雖然是人,但是他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什麼都不會。你要保護他,保護嬰兒一樣地小心。但是你又不能把他捆在那裡。你要讓他自由,讓他爬,讓他走,讓他摸爬滾打,經歷各種是非好壞的境界,隨他去,這叫任。既要保護他,又要任其自由。就是理上悟道,事上漸修的保任方法。理上一旦悟道,身心輕松自在,只是功夫不夠,所以做功夫就綿綿密密。綿,就是綿長,不間斷。不是克期取證,不是急於求成,而是知道這是長遠的大計,直到成佛永無疑,不懷疑,叫綿密,這叫精進心。一個念頭都不能放過,時時刻刻,如雞抱卵,這樣才能夠把能所一切分段生死、變異生死,人我執、法我執,種種執著,在自性的天空中,消融空盡。

所以最後兩句,老人說,“立定腳跟無偏頗,一切無求道真常”。等你功夫成片了,一切萬法,十方法界都現在你的目前。極樂淨土,三途惡道,所有妙用功能,皆在你舉心動念之下圓滿具足。所以是王於三界,稱三界法王;醫九界眾生之病,稱為醫王;擁有法界無盡寶藏,稱為寶王;空去一切煩惱執著,稱為空王;覺悟世間萬法,稱為覺王,圓滿成佛。所以到那個時候,他就不需要再求了。這就達到了佛陀出現於世的目的——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圓滿成佛。好,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阿彌陀佛。

聽了要拿去用啊!能所這兩步,非常清楚,把所捨棄掉,你才算真正上路。你不能把所捨棄掉,都是在做准備。然後,如果把所能捨棄的,你把能再捨棄掉,你打七就成功了。所沒有捨棄的人,其實打七就很累的,很辛苦的。所以我們要在這個地方下手,然後要精進。

 

上一篇:達照法師:禅心密印 第八章 於未動念綿密照
下一篇:達照法師:禅心密印 第十章 十二因緣觀生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