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南懷瑾居士: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三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一堂

內容提要:

   唱念的重要

   音聲陀羅尼

   說氣脈

   色法 心法

   鸠摩羅什說色空

   跋陀羅說色空

昨天晚上,達摩祖師和二祖神光譏笑我,那個態度很難看,恥笑我犯了戒律,犯什麼戒律?達摩祖師曾有一句話吩咐“勿輕未學”,也可以說“勿輕末學”。末法時代,雖然修行人比較少,但是叫大家不要輕視了後輩。唉!我有這麼一個錯誤,認為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人,可是還真有人,還出家,還研究禅。這幾天因緣雖然很短,昨天晚上聽了丁師、甲師,加上前天壬師,三位出家同學的報告,我倒有點驚訝,不錯啊!了不起,在這個時代還有這樣的年輕人,所以祖師們也來恥笑我,“傲慢啊!不要輕視未學”。

原來古道師的理想,讓很多老參古參來,結果他沒有辦法應付了,隨便弄兩個新參,找幾個師兄弟來跟我應付。這次至少亂七八糟鬧出來了。不錯啊!也是三山五岳的,你看,三山,嵩山少林寺,武夷山,峨嵋山;沒有五岳就是了。哈……現在先講事務性的感想。

其次,我非常提倡軟修法門的唱念。真正各個廟子的出家人,把唱念軟修法門修好,就是大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可是沒有幾個人做到的。而一般的出家在家,不管和尚尼姑,喉嚨都打不開,像甲師一樣,聲音都聽不見。為什麼聲音不好?唱念不好?這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因為功德不夠,自身業報把你的聲帶呼吸氣管鎖住了!注意哦!這個地方是生死關。男人的喉結是呼吸系統、聲帶的地方,和全身氣脈都有關系的。

所以普通人講算命看相,只看外表,不知道有個內五行——金木水火土,非常重要。所以你看再三贊歎阿彌陀佛諸佛菩薩那個聲音,頻伽之聲。結果好多人連講話都不清楚,聲音發不出來,唱念唱不好,也不唱,還看不起這種念法;也不曉得忏悔反省,那是自己多生累劫,沒有說法利眾生,外加造口業、惡業的果報。

一個叢林寺廟,唱念很重要,過去我去的西藏,一到晚上出家人連老百姓,滿山遍野只聽到“嗡嘛呢叭咪吽”,震動那個土地,一聽,人就寧靜下來。這個觀音菩薩修行法門音聲力量是那麼大!顯教的唱念不是唱歌,是從華嚴字母來的,前天曾叫宏忍師示范一下。假使嵩山少林寺、武夷山、峨嵋山上,晝夜聽到這種唱誦聲音,人一進到那個環境,不要修行就已經修行了;所以壬師聽了很震撼。

過去我們在美國的時候,講起來已是二十年了,那個時候沒有人敢到大陸來,尤其出家的尼姑。宏忍師到大陸來走了一圈,我也叫她到處都要教人家多一點唱念法門,武漢蓮溪寺還有她的唱念錄音。所以你們華嚴字母是要研究,一切唱念都從華嚴字母來的,是音聲陀羅尼,是一切咒語,一切顯教的根本。你們有些出家大師們喉嚨不好,多開口念咒子念經,同小孩讀書一樣朗誦,慢慢這一生可以把喉嚨打開。

至於修行到達氣脈通了,喉嚨這一關,道家的名稱“十二重樓”,也叫做金鎖關。最後一口氣不來就死亡,因為這裡鎖住了,等於女性恥骨這裡。所以道家有兩句話告訴你,其實它是修行秘密:“上鵲橋,下鵲橋,天應星,地應潮。”道家書你們看不懂的,那是功夫經驗來的。上鵲橋就是男人的喉結這裡;下鵲橋是男人攝護線到海底部分;女性是子宮卵巢到海底。男女的生殖器官不同,男人器官裡頭兩個管子,上面這個管子輸尿的,下面那個管子是輸精的,從一個口子出來。女性的是,上面口子是尿道口,下面的口子是陰道口,那裡的骨頭叫恥骨。所以你們學武功學醫術,這也都是應該懂的,不然同參的女性練武功又修行,你怎麼指導啊?你慈悲不能只慈悲男性啊,平等的啊!

所以女性要生孩子的時候很痛苦,恥骨要打開,因為骨盆裡兩恥骨是軟骨聯接,骶尾關節在分娩時後移,盆骨打開,孩子才生出來了。所以生了孩子要坐月子,一個月一個月慢慢恢復。

我們喉結這裡也一樣,修行看你們的功夫,一看這裡就已經知道了。所以祖師說:嘿!你們學佛參禅,在我面前走三步路,你的命根我都知道了。因為一看這裡都看得出來,就曉得有沒有功夫,有沒有修行。不管你練武功練氣功,不對就是不對。

這個金鎖關上鵲橋打開了,生來死去可以做主了,預知時至,要走就走,要留就留。在密宗的氣脈說法,這一節喉脈叫喉輪,也叫做受用輪。粗的說有十六根脈,密宗氣脈你們少林寺的同學有研究聽過嗎?都不清楚!三脈七輪非常非常重要,這和《入胎經》要配起來研究,來不及跟你們講,我想告訴你們的太多太多,時間都來不及啊!

所謂氣脈,包括密宗所講三脈七輪,中醫的十二經脈,統統在內。安那般那出入息修好了,氣脈真的修好了,自己在定的時候,不管開眼閉眼,自身的氣脈走到哪裡就清清楚楚。像前天丁師的報告,我聽了很高興,他能夠看到內髒,雖然不詳細,乃至瞎貓撞到死老鼠,能撞一下都是了不起。

喉輪(受用輪)打開了以後,醒夢一如,自然沒有妄想了。所以拿色法來講,氣脈不打通,妄想除不了的。以科學來講,我們嘴巴吃東西進去,喝東西進去,由咽喉到胃這一節食道管,屬於受用輪喉輪的氣脈,同下面的大腸小腸一樣,永遠不干淨的,髒得很。你以為吃素就干淨了嗎!喝牛奶都不行,喝一點水都不行,你看那個玻璃杯裝牛奶,牛奶喝完了杯子上怎麼樣?有經驗嗎?如果不洗的話,喝個幾十次,這個杯子就不透明了,玻璃杯有一層一層沾上去的污垢。所以我們的喉脈,食輪的脈,飲食吃下去,喝酒啊、喝茶啊、喝水啊,一天到晚都沾在這裡,不干淨。因此從這裡到腦子,妄念不會停的。至於下面的腸子、膀胱,大小便經過的地方,都不干淨的。

真得定,修持達到氣脈通了,到了辟谷的境界,不要飲食了,只喝水,它完全通的,內身就變成玻璃體了。所以密宗講,報身修到琉璃之身,臨死的時候可以變成一陣七彩的虹光就走了。過去我們的祖師,印度幾十代羅漢都是這樣走的。這是有為的工夫,不是講理論可以做到的。這些事多得很,跟你們講起來很鬧熱的。

所以,隨時都要考驗自己有沒有修行,像我這幾天跟你們講話,我正在生病啊!傷風感冒沒有好,可是我可以跟你們玩到天亮,玩個兩三天,你們還撐不住。以年齡以身體來講,我比你們吃得少,年紀又大,為什麼如此啊?氣脈關系。我就是個話頭,你們就要參了。這些道理,一下講不完的。

要修行,平常跟了我很多年的出家在家同學,完全搞清楚的,還是沒有。理論懂了的,工夫配不上;懂了出世法的,入世法不懂;懂了入世法的,出世法不懂。怎麼行啊!我這個人牢騷多,挨了祖師的笑,我就來罵你們,報復一下,呵呵!要好自為之,好好修!現在來不及給你們講。

講到唱念,昨天晚上我告訴宏忍師,像壬師他們少林寺的同學們,如果要學華嚴字母,你發心好好唱念,讓他們好好學。把《禅門日誦》的華嚴字母印出來,發給他們,當場講一下這個字母怎麼念。等一下或者明天上午,多討論一下,多偷一點東西回去,連這個都不曉得偷啊!嘿喲,還出家!連小偷都不會做!有時候要偷法啊。所以你們學武功,嘿嘿嘿,要偷功啊!我當年那個老師,武功很高,他做過小偷,做過賊。我說:“師傅啊,做小偷有秘訣嗎?”“有啊,那不告訴你。”後來他告訴我,我也背不得了,只會背開始兩句:“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風大了可以偷,門開了有點聲音聽不清楚嘛;月夜不能偷,要黑夜偷;下雨天可以偷,下雪天不能偷,路上會留足印。

“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文學很高,後面的我當時記了很多,後來就懶得記了。你們既然學法,要懂得偷法嘛,每人都有長處,在各人那裡偷一點回去。所以你們要學唱念,就請人家唱念才能學嘛!偷一點點也好。

我今天之所以把這個引磬木魚都帶上來,希望有空請她教你們唱華嚴字母,怎麼拼這個音,連帶關系如何。等你們會了以後,再告訴你所有密咒的秘訣,你就貫通了。咒語音聲有無比的威力,可以降一切魔。這些閒話交待過了,今天有重要的給你們講,只剩明天一天時間了,明天晚上以後,我們各奔前程了,嘿嘿。當然,要想跟你們講的實在太多,你們這幾位年輕的啊,引起我注意,我以為佛法沒有希望,現在出家的沒有希望了,看來你們還有希望,很了不起,好自為之。

今天要告訴你們如何用功,就是禅宗心法。漸修而到頓悟,這兩個配合,簡單明了幾句話,懂了以後,知道如何習禅修行。在講這個以前,先說昨天丁師報告得非常好,他講到色空之義,在中國佛教有名的叫“色空義”,你們念《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與空的關系,也是小乘與大乘的關系。

昨天丁師雖然講得很好,但是不徹底,他只是講“色空”是概念,不著相,是統一的,是中觀的,也是了義的;這個隨便用名詞吧,我在最後告訴他,沒有完全對。

“色空義”的討論,是南北朝時,佛陀跋陀羅翻譯了《達摩禅經》才開始的。這部經教我們修禅定的方法,他是達摩祖師的徒侄。後來慧遠法師在廬山創立淨土宗,佛陀跋陀羅寫信和鸠摩羅什討論“色空義”,討論得很厲害,這是中國佛教所謂的見地。照你們讀書人講,是思想的發展史,影響非常大。說色即是空,什麼叫“色”法?大家應該都知道,地水火風空,這五個屬於色法;換句話說,拿現在講,是物理的、物質的、唯物的。

本體性空的“空”是心法,是唯心的,不是唯物,實際上是“心物一元”的。如果只認為色法是講現象,目前一切現象空了,就是色法空了,那是一點點而已,那只是“空色相”,空色之相,沒有空色之體。這個心物一元的道理很大,牽涉到哲學及最高的科學。譬如我們曉得世界上有原子彈、氫彈,這是物質造成的。氫彈原子彈的爆炸力,殺傷力為什麼那麼大?因為“空”的力量。爆炸了就是空,空就是那個爆炸。物質的極點誇克,最後那個東西,那個能量一爆炸就是空。你看,那個電燈泡空的,你把它一打,“劈呀”一聲,那個爆炸的力量大得不得了。你們沒有學過科學,不講了。

所以佛也告訴你,最後的那個物質,叫做極微。一切物質由極微組織擺來的,都是緣生的,它爆炸是空,但是空以後,有沒有東西?有。佛在《楞嚴經》上給你透露了消息,在小乘裡頭也透露過。物理的這個“空”,乃至一個細胞,任何一點灰塵,把它剖開了以後,與科學方法把它爆炸了以後,是一樣的;它七分(上下四方中七微)有“色聲香味觸法”。你看一切的東西爆破以後,有氣味,你聞到那個氣味就會死,那是“空”的力量。所以時代不同了,講法也不同。不講遠了,我們沒有時間,因此給你找出來,《指月錄》上講“色空”的關系,大概抽出要點講,不是完全,完全資料很多啊。講義發一發吧,以他們出家眾為主,在家眾不夠,再去印。

【秦跋陀禅師問生法師講何經論。生曰:般若經。】

《指月錄》這裡印的是秦跋陀禅師,就是佛陀跋陀羅禅師。佛陀跋陀羅問生法師,不是道生法師,應該是指鸠摩羅什。《指月錄》這裡改變了,給鸠摩羅什擦粉,把鸠摩羅什改成道生法師了。“道生”是誰啊?就是“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那個生公。其實,道生法師跟跋陀羅一樣,都是被關中這些大師趕出去到南方來的;因為他們是講修持的,和這些講教理的派系不合的原故。

其實這一段話不大對的,要查《高僧傳》才能知道,實際上是鸠摩羅什有時候解決不了問題,就請跋陀羅禅師來。他們都是印度人嘛,請他來解決佛法問題。

他問鸠摩羅什,“你講什麼經典啊?你注重的是什麼啊?”回答說,是《大般若經》。《心經》是小般若啰。

【師曰:作麼生說色空義?曰:眾微聚曰色。眾微無自性曰空。】

跋陀羅說:“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義,你怎麼理解啊?”鸠摩羅什的答話:“眾微聚曰色,眾微無自性曰空。”答得比丁師進步一點了。哈哈,當然進步。“眾微”,一切的微塵,拿現在的名稱講,一切的誇克、中子、質子綜合攏來,凝結起來,變成固定有形象的東西,就是“眾微聚”,這就叫色法。“因緣生法”,聚攏來,叫做“有”。

但是“眾微無自性”,物質的每個質子,最後的能,分析到最後是空的。無自性,沒有自己單獨存在的功能。一個物質爆破了最後是空的,這就叫做“空”;把這個物質打破了,毀滅了,就叫做“空”。等於這樣講法。

【師曰:眾微未聚喚作什麼?生罔措。】

跋陀羅尊者就問了,“哎,那麼眾微未聚喚做什麼啊?”他說,那個能啊,那個能量沒有湊合攏來,沒有變成物質以前,那叫做什麼啊?拿現在講,完全牽涉到最高的物理科學了。這個天地萬有沒有構成以前,虛空裡頭有沒有東西啊?是個什麼啊?“生罔措。”鸠摩羅什不曉得怎麼辦?被他問得答不出來了。好了,跋陀羅就放他一馬,不問了,面子上趕快轉彎,接下去說了。

【師又問:別講何經論?曰:大涅槃經。師曰:如何說涅槃之義。曰:涅而不生。槃而不滅。不生不滅故曰涅槃。】

另外又問:“別講何經論”啊?他說,你除了剛才講,喜歡研究《大般若經》,“色空”最重要以外,你還研究什麼經論啊?他說,另外注重是《大涅槃經》。“如何說涅槃之義?”什麼叫涅槃啊?你怎麼解釋啊?鸠摩羅什用中文解釋:“涅而不生,槃而不滅,不生不滅故曰涅槃。”涅槃兩個字是梵文音拼攏來,用中國字來代表,所以要學華嚴字母的音韻了。所謂涅是講“不生”的意思;槃是“不滅”的意思。總而言之,世界上有一個東西,是生命的本來,是不生不滅的,這個叫做涅槃,就是本性,所以說“涅槃自性”。

嘿嘿!講得多高啊!所以你們學禅宗,將來回山,每個人買一套《指月錄》好好研究。尤其是嵩山少林寺的,連《五燈會元》《指月錄》《景德傳燈錄》都不熟,你談什麼少林啊!那個林字去掉一半,改“少木”好了。

【師曰:這個是如來涅槃,哪個是法師涅槃?曰:涅槃之義豈有二耶?某甲只如此,未審禅師如何說涅槃?】

佛陀跋陀羅一聽,說,“你講的這個是如來的涅槃啊!法師,你自己的涅槃是什麼?”就這樣問。你看這些文字記錄,都是當時的對話,都像演電影一樣,但是看了文字,不要被文字騙了。所以寫毛筆字有一句話,你注意哦,要“力透紙背”,這個眼睛要看到紙的後面。你看對話怎麼講呢?鸠摩羅什聽到跋陀羅問什麼是自己的涅槃,就說:“涅槃之義豈有二耶?”一切眾生跟如來一樣,只有一個涅槃,哪會有兩個啊?

“某甲”他自己叫他自己名字了,我鸠摩羅什認為“只如此”,就是這個道理,不知道禅師你說涅槃是什麼?稱他是禅師,真參用功的人,走禅宗路線是實際修行,所以稱禅師,不是法師了。

【師拈起如意曰:還見麼?曰:見。師曰:見個什麼?曰:見禅師手中如意。師將如意擲於地曰:見麼?曰:見。師曰:見個什麼?曰:見禅師手中如意墮地。】

跋陀羅一聽,把手裡拿的那個如意一舉,就像我們這個圓珠筆,就把圓珠筆一拿,看到嗎?鸠摩羅什說,看到了。跋陀羅說:你看到什麼啊?他說,我看見禅師手中這個如意啊!禅師就把這個如意一丟,丟在地上了,手就空的啰,他說,你還看見嗎?答:看見了。禅師說你看到了什麼?他說我看到你把這個如意丟在地上去了。

【師斥曰:觀公見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拂衣而去。】

跋陀羅禅師就呵斥:“觀公見解,未出常流,何得名喧宇宙?”你看看這句話,演電影一樣。“觀公見解”,很恭敬稱他“公”,等於現在講,你這位大師,從印度來翻那麼多經典,搞了半天,你的見解見地,“未出常流”,同一般學佛一樣,“何得名喧宇宙”,你的名氣怎麼在中國那麼大?當時那個袖子長,一甩,就走了,“拂衣而去”。就這樣得罪了他,給鸠摩羅什這樣的大師,當面難堪。

實際上跋陀羅也不是看不起鸠摩羅什,只覺得他這個樣子做大師,是在誤人嘛,“誤人子弟,男盜女娼”,那是罪過啊!所以拂衣而去。如果演出電影來,穿以前和尚的衣服,長袖一拂,走了,那個姿勢很好看啊!不像你們現在穿短的,袖子甩不開。然後那個禅師走了,這個鸠摩羅什法師坐在那裡,那得罪得很難看呀!所以讀書要讀到這樣去了解。可是,鸠摩羅什的弟子們受不了啦,因為這個大師的架子統統被跋陀羅拆掉了。

【其徒懷疑不已,乃追師扣問:我師說色空涅槃不契,未審禅師如何說色空義?】

“其徒懷疑不已”,有些弟子們產生疑惑,就跟到他後面走追問,“乃追師扣問:我師說色空涅槃不契。”我們的師父答復你的問題不合,不中意,廣東話不中意是不滿意,不契是不相合。“未審禅師如何說色空義?”那我請教一下,禅師啊,你簡單明了告訴我們,什麼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

【師曰:不道汝師說得不是,汝師只說得果上色空,不會說得因中色空。】

跋陀羅說:哎呀,剛才對不起,我沒有說你老師不對啊!你老師說得也對。他說的是果上的色空!他沒有講因上色空,沒有說究竟啊!並不是說他不對。這就像是昨天我講丁師的話,你說現象就是概念,概念就是個妄念,現象不管就色空了嘛?

【其徒曰:如何是因中色空?】

這個徒弟就問了:“那請你說一說如何是因中色空呢?”

【師曰:一微空故眾微空,眾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無眾微,眾微空中無一微。】

像這個鈴子,是“眾微”所聚,就是色法。眾微就是很多金銀銅鐵的個體,兜攏來,拿科學來講,每一個因子,這個能量綜合攏來,變成這個鈴子。講徹底的道理,“一微空故眾微空”,鈴子是眾微所成,是許多元素所聚成,每一個元素本身就是空的,所以這個鈴子也是空的。“眾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無眾微,眾微空中無一微。”他說,這是因上的色空,徹底空。

昨天甲師講到《楞嚴經》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如講“風大”,你們修用呼吸法門的注意,“性風真空”就是因上的空;“性空真風”,這一句話是有相的空了。

“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這個道理,你們現在人注意哦!佛法固然講唯心方面,本身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物理的自性地水火風空,也是不生不滅。所以“清淨本然”,心物是一體的;“周遍法界”,無所不在,無所在。

那麼心跟物怎麼起作用呢?“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知道的量,知見的這個量,功能。所以唯識學裡有量論,現在學自然科學,學物理學的有量子力學,這也是“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各人業力大小,配合心物一元,起的作用有大小。“寧有方所”,沒有一個固定的所在。換一句話說,心空、念空、物空,空的境界無所在無所不在。

所有的經典,只有《楞嚴經》把心物一元這個原理講得最透徹;但是還是秘密,所以《楞嚴經》屬於密宗,秘密宗的最高部了。大佛頂密因,有最高的境界。你們都曉得心能轉物這個道理,為什麼兩個腿痛,腿是不是物啊?你為什麼轉不了呢?這就是問題來了。既然說一切唯心造,你怎麼造不出來呢?

昨天聽了丁師、甲師一講,當時也晚了,我說我可以跟你們玩一夜,你們笑笑,也不曉得你們行不行,就了事了。你們散了以後,我心裡想,這些年輕人還不錯嘛!

這個色空,中國佛學叫色空義。關於這個問題,由魏晉南北朝以後,一直到現在,佛學院都是在那裡亂扯,討論不完。換一句話說,拿現在來講,就是自然科學與哲學、宗教結合的一個大問題。這是修行的見地,所以我們要先解決,同時也說了昨天晚上我的感想。

他們說時間到了,休息一下。不曉得是給我休息,還是給你們休息,現在給大家休息吧。“色空不二”道理一講,有五十分鐘啦!好好,大家起來,喝杯茶,休息一下,玩一玩。

 

第二堂

內容提要:

   六妙門的修法

   六妙門的問題

   知的重要

   息有長短 冷暖

   奇妙的觀

現在先講六妙門,詳細講就很多,現在簡單講。尤其這次你們回去,要有了修持以後,再來跟我談。你們現在沒有經驗,等於在街上,跟生來就瞎的人說,紐約的什麼電影;那是白講的啦,瞎子從來沒有看過。

如果坐著用數息,普通叫數息觀吧,這個“觀”字先不講,等一下會講。你們每次瞎貓撞上死老鼠,碰上“息”的狀態,念頭很清淨,都是在腸胃將空未空,一切調整得很好的時候。所以要修行的話,一切生活的細節,都要配合調整好。因此要了解佛的戒律部分,吃飯怎麼吃,穿衣怎麼穿,走路怎麼走,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每一點都交待得很清楚。大家講戒律的只曉得守戒,為什麼要守戒?就是怕犯過錯,防非止惡,然後到達念頭清淨。

這樣心息專一了,就不要再數息了,因為曉得心息專一了嘛,還數個什麼啊!那時也聽得見,也知道,一切見聞覺知清清楚楚,可是非常寧靜。這個氣息每次來回,都很清楚就不必數了,就“隨息”。怎麼樣“隨”?不是跟著息,你們看到隨字,就跟著氣在跑,對不對?笨死了!隨者,隨便也,讓這個呼吸來往隨便,可是你都看住它。等於你家裡養一條狗,這條狗進進出出,你都看住的。

這個時候不只看住,而且曉得呼吸進來到哪裡。有時候只到胸口,你就讓它到胸口,不要注意它,不要引導它,不要幫忙它,就是孟子講養氣“勿忘勿助”。不要忘記,不要幫忙,這就是隨了嘛。並不是跟著氣跑,只是看著它,聽其自然。外面的一切你還都知道,並不是不知道哦!如果有點昏沉,也知道自己昏沉;旁邊在亂想,也知道亂想,可是呢,這個呼吸跟念頭還是合一的。這樣的經驗有沒有啊?諸位,有嗎?(答:一下子而已)對了對了,這是老實話,你這樣講老實話,我就好講下去了!有人問你偷過沒有?你說格老子偷過,有什麼了不起啊!錯了再改嘛!

這樣隨息,有時候淺,有時候深,這時不要管身體了,也千萬不要注意,哎呀,我這個氣專一到丹田了、到眉心了,到這裡了。錯!千萬不要管,叫你隨息,就隨時看著它自由自在,可是沒有一步離開這個呼吸,都看到,清楚的。你的身體坐在那裡,靜靜的,你看著看著,這個身體吸啊呼啊來往,到某一個時候,有個階段,不需要這個呼吸進出了,呼吸停下來,止息了。不是完全沒有哦!這個時候以鼻子為標准,注意鼻子,好像鼻子沒有呼吸往來。其實鼻子沒有呼吸很容易,你們隨時都會,可是你們不認得。這時候的呼吸,偶然很久來一下,輕微有一點點感受,知道有一下。這個差不多要“止息”了,要停止了。換一句話,等於電池在充電,充電充到某一個時候,電充夠了,這個是“止息”。

如果以修“安那般那”講,到止息以後,如果吃飯時間到了,你聽到打鐘都不想起來,一直坐下去,進一步變化就大了。可惜,到這個時候你心動了。所以我常常問你們,打坐為什麼坐得很好,到時間會起來?你起來的時候,是心動還是身體動啊?那個幼兒頭子己師!你坐到差不多時,是心想起來,還是身體叫你起來?(己師:心想起來)還是心的問題了,如果這個時候一直止下去,就不同了。所以大家不曉得修行,到了這一步,是自己的分別心,習慣性的就想起來,這個習慣性是念頭的習氣,愛動的習氣。

這個裡頭就要曉得小乘的學理,所以小乘《大毗婆娑論》《俱捨論》就告訴你,修小乘法門有八智八忍,這個時候要忍住。“忍”是很重要的,忍不是定。有“八智八忍”,這個教理的名辭懂不懂啊?“苦集滅道”,就是坐著也不舒服,蠻苦的。第一步,知道是苦,這個叫“法智忍”。就是佛法上的智慧懂得了,或者看佛經,或聽師父講過,至少聽這個南老頭講過的。這個是法智忍,忍住一下,再延續下去。

“法智忍”過了以後叫什麼?沒有“法”字了,而是“智忍”。修行還是靠智慧的了解。所以有“八智八忍”(苦法忍,苦法智。苦類忍,苦類智。集法忍,集法智。集類忍,集類智。滅法忍,滅法智。滅類忍,滅類智。道法忍,道法智。道類忍,道類智)才跳出苦海。這個不是“定”,“定”跟“忍”有差別哦,第一步還是要忍,由忍到“止”。

現在六妙門講到止,問題來了,我再回轉來講,就是說“法智忍”,這個時候要智慧觀察了。如果任何一個人做到數息、隨息、止息這三步,已經了不起了,一般都是拼命在那裡數啊數啊,千萬不要走冤枉路,現在懂了嗎?都懂啦?可是你注意哦,我剛才講,從數息,到隨息,到止息這個境界,這個時候心跟息兩個在一起嗎?只有兩個在一起嗎?還有其他的嗎?(僧甲:妄念)呃,還有個妄念,第三個了。只有三個嗎?你呼吸來去每一個都知道了,不是也跟這個在一起嗎?

還有什麼,你講啊!你多的都拿出來啊!(答:還有習氣)習氣你不管,有沒有來,那個是你想像的嘛,對不對?當然有習氣了。現在問的都是很實在的,你如果到這個程度,你有經驗嘛,心念也專一了,知道它來去了,對不對?

不過你說,雖然知道念頭跟氣配合為一,可是旁邊呢?還有妄想嘛,對不對?這個妄想等於說,一個蠟燭點起來,固然有火光,旁邊還冒煙嘛,冒煙那個叫妄想,你就不管那個冒煙的妄想,只管這個火光,心跟氣兩個合一,是不是?是嗎?還有別的嗎?你說還有個習氣,這個是加上的,有沒有習氣在那裡,你不知道。

僧甲:就是那個觀照的,跟火光一樣……

南師:啊,剛才講過了嘛,那個就是妄想嘛!你聽懂了沒有?

僧甲:知道妄想的那個沒有妄想。

南師:這句話對了!還有個東西。我們呼吸進來出去,現在因為用數息的法門,到達隨息、止息,雖然心跟息兩個專一,那個妄想來,我也不管,知道妄想,還有個最大的東西在旁邊,那個是知道的那個知性。

我們打起坐來用功,到達這個境界,息也止了,也知道妄念同我們不相干,不理它了;念頭也不理,呼吸也寧靜了;這個時候全體境界在哪裡?在“知”這個知性,這一知,不在外,不在內,不在中間。

你懂了沒有?這個知性是本來自性的知性,本來自性是第一步功能,見聞覺知,這個知性不在外,不在內,不在中間,這個不是妄想,它知道妄想,知道這個氣息,也知道這個妄念,這個如如不動在這裡,這是自性。這樣懂不懂?都明白了嗎?那恭喜!明白了。

所以我講天台宗智者大師的六妙門,他交代不清楚,誤了後世多少修行人。我對於聖人的要求,與對凡人一樣的嚴格。現在不管六妙門,回轉來看佛經,所以小乘的佛經,佛教弟子修安那般那,你們看過沒有,他怎麼說?

你聲音大一點,起來行不行?(僧甲:我聲音很小,氣不足)噢,那沒辦法,你不是氣不足,是前生造的業,前生女孩子沒有做夠,你知道嗎?(僧甲:業障很重)對啊!你還跟我來,還再來做和尚,不錯。當年我在山上就知道了,現在不談了。

剛才我講到止。所以你看四阿含經,尤其看《增一阿含經》,佛告訴迦葉尊者、阿難,以及他的兒子羅睺羅,修安那般那,“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重點在這一“知”,不在那個數息。這下懂了沒有?壬師懂了吧?

僧壬:那能知所知?

南師:你也不要管它能知所知嘛!反正我那個時候知道這個知嘛!又加上那些干嘛!把所有的佛學都送到當鋪去,當掉!不要管了。就是這一“知”在這裡,對不對?把握這一“知”,你就清爽了。

但是,今天憑你們過去修的一點點經驗來討論,隨便你們哪一位講,你們知道“息長”,知道氣到哪裡最深長,講啊?(答:呼吸來往向下走到小腹)那是你幻想出來吧?還是真的?(答:感覺是這樣)是感覺,不對。真的“息長”,就是莊子說的一句話“眾人之息以喉”,是真的哦!普通人到肺部為止;“真人之息以踵”,到腳底心。就是自己曉得那個境界,氣進來,不是到丹田、肚子,是由小腹這裡,一直通過兩腿到達腳底心,這才是知道“息長”。那麼,你說這個是進來那個“息”嗎?不一定,就是有這個功能,看到了。所以,你們屁股上的環跳穴到兩條大腿,到腳底心,氣都沒有到,如果你說是息長,那不就是妄想境界嗎?

“息短知短”,到達這個境界,是“止”的境界,這個息,有時候長,每一個呼吸來,都是從腳底心出發到上面的。“息短知短”這個時候的“短”,不是說這股氣長會變短,不是的。有時候這個氣一直到腳底心,有時候呼氣,自己曉得那個呼吸很短,一下就不需要再呼了。或者在這個境界上,有時候覺得吸氣很短,進來好像一下就過了,不需要了,這裡面氣都自己在流通了,在來往,沒有身體感覺,這就是“息長知長,息短知短”。

什麼是“息冷知冷”呢?有時候,你身體裡有外感的,有地水火風四大不調,雖然呼吸這個境界很好,可是你覺得一身發冷,不過,一點都不要怕。有些凡夫修到這裡,你講給他聽,他也不相信,自覺有病了,趕快披衣服啊,趕快去看病啊,那就讓他去吧!其實這個時候就是“八智八忍”這個“忍”字,“盯”住,“忍”住。知道息冷,哎喲,全身發冷。有時候到這個境界,不但全身發冷,全身都僵硬了,手想動一下都動不了。不要怕,一點都不要怕,“息長知長,息冷知冷”,一念忍住,這個時候妄念完全沒有了,被這個冷的感覺拉走了,你就定在這個冷的感覺上。換一句話,十念法門裡頭注意什麼,你(僧丁)說!“念死”。反正要死,就這樣死了吧!這一忍就過了。過了以後,“息冷知冷,息暖知暖”,一下子全身整個暖起來,所以密宗講拙火發動,但也不要執著。

換一句話說,身體內部有病,佛教你修“安那般那”,治病的方法只有一個字“止”,止息治萬病。就是一念的止息,呼吸停止了,你看住那個痛苦的部位。反正要修行的人,一個觀念首先告訴你,十念法最後一個“念死”,這一下就死,喔!原來這樣痛苦啊!啊,原來是這樣就死啦!嘿喲,死就死吧!格老子,看你痛死到什麼程度!所以八智八忍不是佛學的一個名辭,是功夫啊!法智忍,忍住就過去了。譬如我們練武功,有時候練這個手,假使千萬斤壓力下來,一定斷的,我准備斷!你忘了它,反而沒事。心念跟氣配合了,這一下,念頭一動,千萬斤東西都挑了。

所以能修到止息,身體內部的變化就很大了,非常非常大,將來你們去體會。尤其這個時候,如果你飲食多了,據丁師前天報告,你們聽到的,除非他說假話,他說打起坐來,看到五髒,對不對?後面那個丙師他做白骨觀,覺得白骨發光,對不對?他們說的都不是假話。這種境界,如果到止息,隨時都現成的,你們能這樣來見我,那我就恭喜你了。我會說,你快了你快了,你們將來上去要帶我一把啊!

這個時候,全身上的氣血流通,一切都知道了。如果胃中有多的飲食沒有消化,覺得這一坨非常討厭,還要等它自然消化完了,把它排走再說。所以,真講少林武功,達摩武功,到這個階段一出手,嘩!就那麼輕輕一動,千萬斤力量,不是“嘿,嘠”,那耍什麼花樣!它是自然的,任何一動都有排山之力,這樣聽懂了吧!好!到這裡,這個裡頭變化很多了,慢慢再補充告訴你們。

剛才講六妙門的“止”,還沒有講到“觀”呢!修“安那般那”到這個階段,剛才乙師所講的,旁邊還有個妄念,這個妄念跟著你的氣息,自然就會止了。跟著你這個氣息下去,降伏了妄念,等於這個蠟燭亮光起來,冒的煙沒有了。到這個境界,就要有個環境專修下去了。你們年輕修下去很快,算不定七天半個月,就證到一個果位。沒有別的果嘛,你們中原蘋果很多,拿個蘋果也當果吧!對不對?(眾笑)

我問你,什麼是“觀”?現在我講了半天,這樣形容把經驗告訴你,聽懂了沒有?聽懂了這個就叫做觀,已經看到了嘛!觀就是看到,對不對?這下明白了沒有?所以,“即止即觀,即觀即止”,還另外有個什麼觀啊!

可是修密宗的不同,密宗修到這一步境界,之所以變成密宗,因為它在這個裡頭起“觀想”了;在呼吸每次進來出去時,有意識地加上七彩光明觀想在修,這個叫密宗修法。就是丙師講的,白骨放光,第六意識故意加一個觀想。看到這些觀想方法,我就笑了,這些對不對?也對,不要輕易批評它不對,這些我都修過的,都會,在我看來“諸法皆如”,都對。何以對啊?講教理給你們聽,是觀想的理論,“諸法無常,皆因假立,立假即真”。謊話說多了,說萬遍也變成真話了,立假即真。你真修到止,這個時候,你用觀想的方法觀成七彩光明在身中,或者你有病的時候,修到止的時候,如果觀虛空中的太陽光,或頭頂上一個月輪、日輪,這個光照到你裡面的五髒六腑,什麼都照空了,一樣可以治病哦!比癌症病人進醫院那個化療的功能還要強。

我有個學生,四十年前在台灣基隆,他就聽了我的話,用這個方法。他碰到冷天衣服不夠,人在外面,沒有辦法回家拿,他就觀想自己坐在六月天的大太陽下面曬,一開始冷得牙齒打哆嗦,後來給他一觀成功了,嗨,一身大汗,穿一個短袖就過來了。我說:“你怎麼那麼有本事啊?”“老師,你教我觀的,我這個時候在日輪觀中啊!”這是給你們講“觀”字的要妙。

這是講六妙門,是天台宗智者大師從《達摩禅經》《修行道地經》抽出來的,他沒有講到要點!這個觀懂了沒有?就那麼輕松,那麼現成,不要另外有觀。你說:“哎,已經知道了!”這“知即是觀,觀即是知”,懂了吧?

到這個時候,雜念妄想沒有了,心念呼吸寂止了,內外變化一切清楚,回到本來清淨的地方,心境是非常干淨的。“還、淨”,這是從修氣息來講的,可是智者大師把“觀”同“還、淨”講到大乘的空、有,講到“心”方面去了,這就是我為什麼批評智者大師的原因。但是回轉來,我也很恭維他,他老人家太慈悲了,他修到“觀”的時候,拼命向大乘裡引,他為什麼不照我這樣引法呢?因為你光修“止”,容易發五神通,就妨礙了明心見性菩提大道,所以他老人家很慈悲,修到“止”這一方面,他就不多談,不像我這樣給你們講,他就引到般若中觀去了,他是這個道理。這樣懂了吧?這個秘密懂了吧?所以諸佛菩薩,他有他的慈悲心,有他的秘密用法,也不能怪,我一方面批評他,一方面恭敬他,這樣懂了吧?你如果修安那般那,修到“止觀”這一步,已經很恭喜你了。

如果修行到這一步,要注意飲食調整。飲食欲望的痛苦,這個習氣之難除,比男女關系還要難,所以孔子也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實,“男女”固然嚴重,還不及“飲食”的嚴重,因為男女大家還有個道德范圍,有點害怕,就是現在那個電腦上黃色網站,有賊膽有賊心,沒有賊(指功能)還做不了。可是飲食很方便啊,看到茶看到水,隨便拿來喝一口,又不犯法,有時候這麼一口水就妨礙了你,有時候不加這口水就不行。所以修行是非常細密非常精密,要一步一步的來。先休息一下再說。

 

第三堂

內容提要:

   十六特勝

   如何修呼吸

   最快捷的法門

修行修禅定,想即生證果,先要轉變“心法、色法”。剛才我大概講了所謂小乘修“有”的方法,先把色法、色身轉變。色法何以要轉變?《楞嚴經》最後,佛有幾句重要的話:“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生因識有”是說我們的生命,是由第八阿賴耶識先來投胎的;“滅從色除”,想了生死,先把色法四大了了。“理則頓悟”,禅宗講頓悟,道理可以頓悟,功夫是一步一步有次序的,“乘悟並銷”,你悟到了,就空了。“事非頓除”,可是生命業報,不是你悟到了空就空得了,還是要修的;“因次第盡”,就是悟後起修,一步一步功夫修來的。我們大家都是佛弟子,千萬記住他老人家的話,不要狂妄。記住哦!背來沒有?(眾念: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對了,修行千萬把握,記住!剛才我們講“六妙門”,你們真下決心,修安那般那,這是一條最快成就的捷徑。但是,很難的,你忍不住的。你看我們這裡出家的老前輩也好,嫩前輩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聰明有智慧,為什麼出家修道,永遠不上路?就因為他忍不住。

所以我在書上經常講,我有十二個字的咒語:“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這十二個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過。這一忍好難哪!想得到,理論上懂,做不來。不管佛學道理講得怎麼好,都沒有用,所以重點在修行。剛才大概講了六妙門,以後有機緣,我們再詳細討論。

真正修安那般那,重點你們千萬注意,“十六特勝”都要背得來,十六個專案叫特勝,特別特別最容易成功的路線。(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長短”,(四)“知息遍身”。這個你們都沒有達到,想都不能想,真的到了“知息遍身”,你那個武功不練就到了;除非不出手,一出手都是高手。(五)“除諸身行”。身體空了,身上五陰的行陰空靈了,這個裡頭秘密很多,到了除諸身行的時候,如果你練武功,可以練到踏雪無痕,走路不在地面,而在地上飄了。(六)“受喜”,得初禅,初禅是離生喜樂。(七)“受樂”,身上內部每個細胞發出快樂的感受,那是無比的舒服,不能形容的。所以得到初禅是“心一境性,離生喜樂”,有和世間脫離之感,無比的喜樂。

(八)“受諸心行”,轉回來,又感覺不同了,這個很深了;心裡一起心動念,這個身體四大已經整個變了。再下來,這個時候,(九)“心作喜”,由初禅真到了二禅“定生喜樂”。(十)“心作攝”,一切雜念妄想沒有了,要用就有,不用完全空;攝是統統把握了。(十一)“心作解脫”,修行到這裡,才不冤枉出家,得解脫道了。解脫就是證道,不證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羅漢,也至少證到初果羅漢的“預流向”。到了心作解脫,是修安那般那來的,這是一部分,完全和色法地水火風四大之身有關。

下面完全是心法了。(十二)“觀無常”,功夫修到有神通,飛得起來,又有什麼了不起呢!觀無常,諸法皆非究竟,可是你沒有做到不要隨便吹。(十三)“觀出散”,所以做到了,轉觀這個心的法門,你可以像密宗那些有成就的活佛一樣,將來要走的時候,一彈指之間,整個身體三昧真火起來化成光明,什麼都沒有留,化一片光走了。所以,我們平常做功夫,你要注意這個,大家都在身體上做功夫,都忘記了“觀出散”,要把所有功夫、身體都丟開,放出去,連放的都要丟掉。

(十四)“觀離欲”,這個時候,才做到真正的“離欲尊”;這個離欲,《金剛經》上佛叫須菩提離欲阿羅漢,真的離欲了。然後,證滅盡定。(十五)“觀滅盡”,要走就走,我們也可以做到鄧隱峰祖師一樣吧!

在這個時候到“滅盡定”,所謂涅槃境界,還不算數。(十六)“觀棄捨”,還要丟掉放開,轉到大乘去了。修習這十六特勝要注意,不要被六妙門困住,六妙門是初步,不算什麼,重點在十六特勝。這樣都聽懂了吧?都抄了沒有?記得哦,能記得我才給你講,記不得不講。現在就要背來,全體背來,才給你講;全體不背來,不給你講。古道師帶領,大聲地背(眾背十六特勝)。再來一次(眾再背)。

剛才講了六妙門,真修安那般那,我想乙師啊,你們師徒回到武夷,好好修,也許明年來看我就不同了,也許不需要買飛機票,一步就跨過來。嘿嘿!

所以修安那般那,剛才我們討論過的重點,就是這一“知”,你們都知道嘛!這個知性不在氣息,也不在地水火風,也不在空,無所在無所不在。所以,禅宗祖師有一句話:“知之一字,眾妙之門”。這一“知”哪裡來?來無所從來,去無所從去。《金剛經》上佛也告訴你,“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這個“知”不要你去找的,本來存在。我們大家平常在用它吧!當然在用,這個不要再追問你們了,再問太看不起人了,你們當然知道。我們茶來知道喝茶,飯來知道吃飯,累了知道累,睡覺知道睡覺,舒服不舒服都知道。這一“知”本來在這裡,不要你去修的,如果我們變牛變馬變狗,也知道變牛變馬變狗了。只不過,不知道自性來源在哪裡。

如果問題這一“知”從何處來,談大乘般若時再講,現在不談了。現在你們做功夫,先不要問這一“知”從哪裡來,要先認識“知性”。你們都在修行,打坐閉關,但是為什麼都沒有進步?理上不清,理都沒有搞清楚;一方面沒有真下工夫,忍不住。所以古人講修道,“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要忍得住。我們看到多少青年學佛修道人,都是一點都忍不住的,剛坐一下,外境有一點挑逗,他馬上動了,跟到外緣跑了,自己還認為有理由。所以,看到無可奈何啊!等於看到一只小貓一樣,它要去死,讓它去吧。所以大乘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這個“忍”字難啊!“忍辱”之後再談精進、禅定、般若。(宏忍師把白板上寫的十六特勝擦掉,改寫六度)

哎,這個你寫什麼!這個他們都知道的,這個多寫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他們不知道嗎?再寫是多事,多浪費。他們不知道就活該,我們那個白板也寫得很辛苦。你看,你把十六特勝都擦掉了。(宏忍師說:他們都會背)都會背了?有那麼快?(答:都記了)對啊,紙上有,你腦子心裡沒有,你要進到心裡。

第一句是什麼?(眾答:知息入)對。譬如由六妙門開始,你們坐在這裡一邊聽,一邊知道自己呼吸進出,能夠做到嗎?老實講,做不到,絕對做不到。假定有一位坐在這裡,一邊聽話,一邊還寫字,自己的呼吸在鼻子和全身,進進出出完全知道,這個人差不多可以談修行了,這叫“知息人”。

我這樣一講,你們自己測驗一下嘛!一邊聽一邊做事,心念跟呼吸配合,在鼻孔這裡開始。等於說眼觀鼻,鼻觀心;這個觀不是眼睛去看的觀,是心來觀。如果是這樣修行,很快有進步的。

“知息入,知息出”,你們現在聽到呼吸沒有?聽到沒有?聽不見,你們哪裡聽得見!只靠一點感覺嘛!就是說,隨時要跟這個感覺的出入息配合為一,這樣才叫做修行,修止觀。如果打起坐來,再勉強找個呼吸來配合,那算個什麼修行,算老幾啊!就像我現在跟你講話,我知道自己呼吸的“進、出”,你要學我一樣,腳還在跳手還在動,知息入,知息出,知道氣息進進出出,沒有一點不知道。但不能用力,勿助勿忘 ,也不能不注意。

然後第三步知息長短就難了。知道自己的息往來長短,第一步,是在鼻孔裡知道哦!你如果功夫進一步,自己渾身的每個毛孔、細胞,都在呼吸,你自然都會知道。所以,你看過武俠小說,武功高的人,有時候被人用石灰蒙上頭,蒙了以後,結果死不了,他的肛門在下面呼吸。這不是做不到的,渾身十萬八千個毛孔都在呼吸。研究《達摩禅經》就知道,這一段知息長短,講得很細了。有時候長中之長,有時候短中之短,有時候短中之長,有時候長中之短,為什麼祖師們把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那麼清楚?雖然他交代清楚,也要你自己用過功才知道,不用功的話,也覺得交代不清楚。

我可以告訴你,有時候是“長中之長”,覺得出息也長,入息也長,在某一種時候感覺到出息很長,出去了,同空的境界配合,沒有回來。回來以後,覺得氣回來一下很短,已經夠了,所以是“長中之短”。有時候是“短中之長”,身體內部,覺得呼吸需要吸進來,自然的作用,吸一下,它繼續在吸,一直到腳底心,一直到腳趾頭都充滿了,這是短中之長。還有“短中之短,長中之長”,每一樣都不同,這是跟你講理論,你要去體會把工夫做到,不是開玩笑的,不是吹牛的。

知息長短,我只講了幾個,這個裡頭包括很多內容,詳細你們去看《達摩禅經》。這是吩咐你們注意,要自己用功去體會,不是講空洞的理論,千萬不要妄語騙人,騙人要下地獄的,那是千生萬劫地獄果報啊!

然後“知息遍身”,你到知息長短以後,就“知息遍身”了,全身都在呼吸。你們修持到達這個定境的時候,鼻子的呼吸已經不管了,不再呼吸了,鼻子沒有作用,這時才曉得全身每個細胞、每個地方都在呼吸,氣都充滿,氣脈都通了。到這個時候,還沒有“除諸身行”。

甚至像丁師和丙師,他們兩位前天的報告,就曉得內部五髒六腑,也在呼吸,那個白骨放光,每塊白骨都在呼吸。所謂呼吸是生滅法,有來有往,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自然在動。

知息遍身,氣充滿遍身了,乃至曉得全身都在呼吸,非常非常重要。並不是發脹,也不是說,像有些練武功、氣功的那樣發胖。想要發胖的話,那你還不如到街上的腳踏車店,拿個充氣筒套在這裡,嘩啦嗒幾下,馬上發脹,發胖了!

到了知息遍身,這個時候已經不談什麼數息、隨息了。也不要數,也不要隨,隨時息跟念兩個配合為一的,隨時知性清楚的,這樣才叫做修行。不管修密宗,或什麼法門,不到這個禅定,不要談修行了。

再進一步是什麼?(答:除諸身行)“除諸身行”,這個時候身上行陰作用不動,充滿了,身體跟虛空等於合一,這個身體內外是通的。譬如你們練少林武功,童子功,到這時候,兩個睾丸縮上去,自然的縮到肚子裡。這個時候縮也好,不縮也好,談都不要談。

第六是“受喜”,到這個時候,心裡感覺,非常的高興,至少你知道佛法是不騙人的,是真的。第七“受樂”,全身喜樂,喜樂是禅定境界,所以初禅叫“心一境性,離生喜樂”。慢慢有一點跟現實脫離關系,人世間一切的事,不會煩惱到你,可以入世不煩惱。不過,為什麼不翻成“喜受、樂受”,而翻成受喜、受樂呢?“受喜、受樂”是自己發動了,到達這個境界,就接受了。

第八“受諸心行”,剛剛說了“除諸身行”,沒有身體的行陰感受了,這裡又“受諸心行”,那不是矛盾嗎?不矛盾的,這是進一步了。受諸心行,這個肉體的心,看到外形還是父母所生的肉體,實際上,身體內部整個四大氣質變化,已經不是普通肉體了,這個身上行陰的感受,也統統不同了。這時生活習慣達到了“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財色名食睡五蓋,都會自然去掉,吃不吃都沒有關系,有水喝就可以了。“受諸心行”,在這裡頭,差不多可以證入初禅到二禅去。

然後,“心作喜,心作攝,心作解脫”,解脫但還沒有證果哦!還沒有證得初果、二果羅漢境界哦。那個要配合教理,就要參考《俱捨論》,“貪瞋癡慢”的習氣改變了多少,自己都清清楚楚,都會明白。如果到這一步,習氣動都沒有動,還是同以前一樣,那就不是修行。

一直到這裡,還是屬於色法上的功夫,在地水火風的色陰,和受陰境界裡頭做功夫。可是你要注意一點,在這個用功過程,今天晚上我們講得很順利,聽起來很容易,事實上修行有很多的魔(磨)境界,就要參考《楞嚴經》的五陰解脫。算不定你修行很好,在這個時候忽然有神通了,什麼都知道了,忽然有特別本事了;實際上你已在五陰魔境界了,這一點要特別注意。譬如昨天李居士告訴我,有個出家人有很多神通,我說又是落在想陰境界裡了,叫她答復他。

修行特別注意,在這個五陰境界,歸納起來有五十種陰魔,受陰有受陰的境界,有時候會被境界拉走,自己也不知道,還以為是發了神通。所以千萬不要作聖解,修行第一要注意,時時把握《金剛經》上幾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有神通又怎麼樣?一概不理。就怕不得道,不悟道,不怕沒有神通!容易得很啊。等於我告訴出家同學們,就怕你不成佛,不怕沒有眾生度啊!千萬記住。

所以到心作解脫以後,轉了,後面完全是唯心的“知性”道理,就是想陰和行陰解脫了,心意識解脫了,然後就“觀無常”,你功夫能做到就了不起了。是不是無常啊?你不修行,不做功夫,功夫就垮掉了;所以說諸行無常嘛!

“觀出散”,這個是秘密了,修安那般那,如果常修觀出散的話,修到某個階段,你走的時候,不要說預知時至,甚至打個坐寫個偈子,說聲再見,自己就化成光沒有了。

這個以後,“觀離欲”,才算是真正跳出了欲界,才證得小乘的“有余依涅槃”,證得“滅盡定”,還不是證得“無余依涅槃”。所謂滅盡是滅什麼呢?思想知覺、感覺,統統空完了,這叫滅盡定。“想受皆滅”,有意的把它關閉起來,這個時候生死可以請假。“啊呀,這個世界不好玩,我准備過個一千年以後再來,入定去吧!”這是可以做到的。

你看譯《達摩禅經》的佛陀跋陀羅禅師,他有位徒弟,就是廬山慧遠法師的弟弟——慧持法師,曾跟他修禅定,最後他到峨嵋山去朝山,山上下來,到了樂山嘉定休息一下,在一個樹洞裡,一坐坐了七百年。到了宋朝,樹倒了被大家請出定來,問他是誰,他說是廬山慧遠法師的弟弟。哎!那是晉朝人,我們現在是宋朝,已經過了七百年。他就可以這樣,一定定了七百年,他就是修安般法門的。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後來宋徽宗給他做了三首詩,前一陣我經常跟他們講,很好啊!很有意思的。

一、七百年前老古錐 定中消息許誰知

爭如只履西歸去 生死徒勞木作皮

二、藏山於澤亦藏身 天下無藏道可親

寄語莊周休擬議 樹中不是負趨人

三、有情身不是無情 彼此人人定裡身

會得菩提本無樹 不須辛苦問盧能

所以,這樣叫做修定真得了定境,但他那個不是滅盡定,不知他當時在樹裡頭,究竟入的什麼定?到哪一步境界?真值得研究。修行是真做工夫,依身心來用功。像禅宗這種口頭禅,“什麼是佛?干屎橛。”這與身心修證,統統不相干。

十六特勝,最後就是“觀棄捨”,連有余依涅槃都不進入。所以《楞伽經》諸大菩薩贊佛,“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佛不入涅槃,也沒有涅槃可入,自性現在就在涅槃中。這是大乘另外境界了。

換句話說,“觀棄捨”修到這一步,由小乘轉到大乘,真正是大菩薩的境界了。

 

第四堂

內容提要:

   念頭空 空念頭

   三際托空

   鄉村大手印

   第三踢的方法

大家要我休息,又不肯讓我休息。正在休息,我們孫教授又來整我一下,問我問題,我曉得他問得好,我剛才跟他說,空了再告訴你,他笑笑就走了;可是他走了我又感謝他,好在他提醒我注意,我正要吩咐你們。

你們昨天聽了那個采日月精華,看太陽月亮,聽了不要去亂學啊!尤其跑到高山上,你不曉得怎麼用眼睛看,搞壞了不要怪我哦!我可沒有講哦,那個要學過才行的。采日月精華,會那麼簡單可以亂看的嗎!

要采日月的精華,眼睛瞪大如如不動,定在那裡,可以五六個鐘頭眨都不眨,把宇宙萬有的光收回來。所以我昨天一看,己師打拳,那個眼神瞪得很大,神收不了,神凝不攏來。這都要練過的哦,不是亂搞。先告訴你這一步,將來如何看,再說。孫教授聽到這些喜歡得很,他什麼都要,唯恐不多啊。

這一些都過去了,把這些都放下,我們沒有時間,只有今天晚上,明天一下就過了啊。

你們修行兩個路線——漸修和頓悟,而漸修可以頓悟的。禅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問你們,用的什麼方法?佛告訴你沒有方法,對不對?達摩祖師叫你們以“楞伽印心”。《楞伽經》說以無門為法門,沒有方法的;沒有方法就是方法。這部經你們看了沒有?

我這些是專對你們三山(嵩山、武夷、峨嵋)下來的大師們講的。你們注意啊!現在大家不要用筆記啰,都給我放下,用你的心眼,用你的耳朵。你們諸位現在打坐修行,就拿小的法門來講,你們是不是說念頭空不了?辛老和尚,是不是啊?呃,好可愛的老和尚。說念頭空不了,你們念頭要怎麼空啊?說啊,各說各的。

古道師:念念相續。

南師:念念相續,對了。這個念頭是念念相續,空不了的,對不對?古道師那個話你們諸位同意嗎?(答:同意)我們校長夫人講,念念相續,無有窮盡,念頭斷不了是吧?

教授:念佛、念咒子要念念相續,無有窮盡。

南師:那是另一個法門,念咒子是這樣。我現在問的不是這個啊!

僧丁:空不自空。

南師:空不自空,誰說的?

僧丁:念頭本來就是空的。

南師:我問你誰說的?經典上說的嗎?

僧丁:我也體會到這個。

南師:你也體會到經典上說的,“空不自空”?唏!

僧丁:念頭本身就是空的嘛!

南師:念頭怎麼空?現在是講實際功夫,你下座站起來。

僧丁:因為剛開始用功的時候,念頭老著在這個“色”上面,覺得這個念頭是實在的,反觀以後,覺得念頭本身是空的,只是一個——“動”。

南師:你現在沒有反觀吧?

僧丁:沒有。

南師:你的念頭在哪裡?不要你去反觀啊,現在就沒有啊!要你反觀個啥啊!它空你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啊!你去空它個啥啊!《金剛經》明明告訴你,“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現在講完了就沒有了,講完了就空掉了,還得個什麼?還有個什麼空不了在那裡嗎?再來,再來也是空的啊,是不是這樣?

僧丁:對。

南師:不要去找第二個,嘿嘿,學彌勒哈哈一笑,笑也空,你不是講“色空不二”嗎?是不是?

僧丁:對。

南師:不要對不對,我問你現在在哪兒?(停了一下)你怎麼不告訴我“空”?哪裡有個空的相?會念《心經》“捨利子,是諸法空相”,本來空。也沒有說不要動,也沒有說動;動也空,不動也空。有個咒子給你念,一句話,“管他媽的!”明白啦?(僧丁默然)呵呵,恭喜!

你們都念過《金剛經》,也知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此悟的。這一句經典不究竟,你們知道嗎?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翻譯得老實。這句話是這麼來的,《金剛經》開始,我們演電影啊,須菩提來問佛,善男子,善女人,發心求證菩提,“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他問要進入般若菩提境界,做什麼功夫,安住在什麼境界?怎麼降伏這些妄想心?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應如是,就是這樣已經安住了;就是這樣已經降伏了。佛的答復,看起來等於沒有答復一樣。

當你問的時候,那個念頭早空了。後來佛講一句方便,“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每一個念頭都不停留的,自然不停留。行雲流水,前念已滅,後念不生,當體即空。不要你去用心,你去用心求空,已經被一個妄念遮住了,自性本來空。換一句話,我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應”字是方法論;如果以本體論來講,“本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來無所住,盡管起用,用也空。

因此,後來佛再三講到,所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已經講完了嘛!你也會念,曉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偏要求個得,偏要求個住。它過去現在未來,哪裡妨礙你了?自性本空嘛。

所以,牛頭融禅師一個偈子,告訴你用功最親切的,記得嗎?“恰恰用心時”,就是剛剛用心時,你念頭一動的時候;“恰恰無心用”,用過了已經沒有了;“無心恰恰用”,它本來空的,所以起用;“常用恰恰無”,沒有一個停留的。

過去未來現在心不可得。哎,不可記錄啊!這個時候記個什麼啊!你還有所記錄,有所住啊!趕快放,不要你放,當下就是。有沒有體會到?好像丁師有。我不問丁師了,現在一棒已經把他趕出去了。這是賞棒罰棒,他心裡知道,不管了。你們諸位做到了嗎?就那麼簡單,“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辛師做到了沒有?(答:沒有)老實話。

辛師啊,來,你看著我,你再講一聲“沒有”,那個有沒有?有沒有?再講“沒有”,你一路沒有下去,你看那個有沒有?有沒有?不要低頭。有沒有?禅宗祖師一句話,“一箭過西天”。又跑掉了,又跑掉了一個,不對。所以禅門心法,後來五祖和六祖提倡用《金剛經》印心,就那麼簡單。

這個辦孤兒院的己師有沒有?聽到這個理論,自己心境是怎麼樣?啊,沒有,過去了。

禅門心法,用不著你“外息諸緣,內心無喘”,你一切都不管,不管也不管。有一個不管的,有個空,已經不是了。它本空的。所謂空,不是你去造一個境界的空,自性本來空,念念不停留。

你們念過《普賢行願品》沒有?讀過沒有?有兩句話:“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你看太陽月亮一天在空中轉來轉去,它沒有停留過,本來空,非常活潑的。念念猶如日月不住空,住在那裡干什麼!所以大乘的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

誰懂了這個了?到了這個境界的,誰敢承認?你承認嗎?我想你承認了。你不承認我幫你承認。

好!這是第一步。第一義,其實已經不是第一義,過去了。再來,第二義。告訴你們走捷徑啊,年輕的注意啊,不要在那裡再這樣玩啰!是為你自己不是為我,老頭子陪你玩了幾天不容易的。

注意啊!第二義,你當下就走“三際托空”的法門,三際托空,就是《金剛經》上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這三際,過去、現在、未來。

諸位,你們跟著我做一下,現在你就學我吧!學傻瓜吧!你注意啊!諸位來,提起精神叫一聲,呸!(眾:呸!)不是“屁”,不是放屁的屁。是呸!呸!(眾學:呸!)你這一念過後,還有沒有?

然後,你感覺到有,是後念,後念不怕,它馬上跑掉了,所謂過去不可得,就是現在不可得,過去的已經過去,“呸”一下,已經過去了。未來念頭還沒有起來,就不要管了。一來念頭就是現在,現在不可得嘛,呸!沒有啦!是不是這樣?你隨時注意,起心動念,念念在三際不可得,這樣用功下去,這就是話頭!什麼是話頭?《金剛經》告訴你,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辛師啊!你怎麼又拿紙跟筆去記啊!那是紙那是筆,不是你啊。你拿自己來體會啊。辛師啊,再叫一聲“呸”!你看有沒有?你還是有。哎,你“呸”到後面就是屁了。

你們以為我傳給你們的是什麼?我告訴你,這是密宗“大手印”,無上大密法,最高的方法。當年我求這個法門,磕的頭花的錢,太痛苦了,最後師父上座,拍案一聲走了,我們大家等著,“不是傳大法嗎?師父怎麼走了?是我們不誠懇。你代表我們去求師父來吧!”我們忏悔,把師父請來,師父又坐在上面,“叫我來干嘛?就這樣傳完了,不懂嗎?不懂,只好傳你第二等的。呸!”又走了。

貢噶師父很厲害哦,他個子比我還高一倍,我走路,他手按到我的頭,我變成他手棍了。那麼寬的身體,他一天到晚雙盤坐在上面。晚上我們經常有個單獨的對話,也講笑話,有個喇嘛翻譯的。他曉得我學禅宗過來,我一進門,他已經知道,一叫師父,他就笑了。

我說:“師父啊!您今天這個無上密法,我五歲就知道了。”

他說:“你怎麼知道?”

我說:“我是鄉下出生的,我走夜路怕鬼。”尤其當年鄉下夜路,會經常遇到“鬼打牆”,你們聽到過沒有?走路走走,忽然四面都黑了,一下就懵住了,沒有方向了,這叫鬼打牆,被隔住了。用什麼法門破它呢?有個種田的朋友告訴我說,不要怕,長袍一拉,對到黑的地方屙泡尿,呸,呸,呸……就沖過去了。貢噶師父聽了哈哈大笑,說你們漢人啊,很有意思。後來我們就說別的笑話了。

剛才我教給你們“呸”,這是無上大法,屬於密宗的“椎擊三要”。再教你們修持,很簡單啊!這是第二義,剛才“呸”一聲,你也沒有懂。懂了的話,定啊慧啊,就是一直這樣下去,就如如不動下去了。起座也是一樣,都在這個境界上,這樣你一定成就。

誰相信啊?誰信得過啊?你們諸位裡頭哪個信得過了?我看沒有真信。然後不信,我是“貴州驢子三腳頭”,踢了兩腳頭了,已經給你們兩套了,你們再沒有辦法,我只好踢第三個腳頭。那你們就喜歡了,那可是差等的腳頭,我的口音聽懂嗎?貴州驢子踢三踢就完了。第三踢來了啊!坐好,大家坐好,不要閉眼。將來你要練采宇宙精華,也可以從這裡體會。不要閉眼哦,看著啊,你們看我吧!

把我當成假佛吧,像電影上的佛,看我這地方。看著啊,看我眉間啊,我的眉間跟你們不同,還比你們亮一點,你看你們年紀輕輕,一臉的晦氣色,真糟糕!看這裡啊!眼睛看著,然後眼睛不要眨,不要用力哦,然後把看的注意力拿掉,不看,眼睛還是張著的。注意哦,眼睛張著看我這裡,把看的注意力拿掉,然後,一片白茫茫,是不是啊?慢慢把眼皮閉下來,上下眼皮慢慢地關起來。兩個眼睛還是看著我,可是眼皮關起來看不見了,只看到前面的亮光,一陣白茫茫的,是不是?(眾答:是)

然後,忘記了一切,跟這片亮光定在一起。“心(沒有心)注於眼;眼注於空”,跟空合一,空即是我,我即是空,用兩個眼珠子像插頭一樣,插上來以後,眼睛都忘掉了,一片光明。《阿彌陀經》跟你講,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我加上黑色黑光;光色有變,色空變動,我一切不變,對不對?這一下對了吧?哎,如如不動,色就是空,不求空。最後忘記了眼睛,丟開眼睛,身心內外,一片光明。(止靜片刻)

好,諸位,慢慢張開眼睛,再來,看到我這裡,然後閉起來;張開眼睛,看到我這裡,然後閉起來。再一次張開眼睛看我這裡,然後閉起來,前面白茫茫一片定住(又止靜)。《楞嚴經》上佛告訴你,“開眼見明”,張開眼睛看到明,“閉眼見暗”,眼睛閉起來看到的,迷迷糊糊的這叫做暗。明、暗有變動,那個能見明見暗的在這裡如如不動,自性本空。

我現在講一句話,放參,大家休息。如果你體會到,在那個境界上不想動,不願意下座,就不下來。沒有體會到你盡管自由,休息一下。

這個事情不能講客氣的啊,是你們自己的事,不要說對我不好意思,下座就下座。辛師,你下座就下座,坐著玩玩就玩玩,你要記錄就記錄吧!

 

第五堂

內容提要:

   如何數息

   人的出生

   呼吸和念頭

   長養氣 報身氣 根本氣

剛才,我給你們演了三出戲,你們在這個戲法上懂不懂,是你們的事,我不管了,講不講是我的事。

剛才的都過去了,過去心不可得,跟你講未來心了,真正走到小乘修定來了,讓你們知道如何修定。你們都學過六妙門,都曉得六妙門第一數息,第二隨息,第三止息。這個息字是我加上的,其實都有個“息”字啊。第四是觀,第五是還,每六是淨。

這六個字,智者大師從《修行道地經》《達摩禅經》抽出來的,智者大師開創了天台止觀,叫做小止觀六妙門,是不是啊?你們都不講話,好難辦哦!我的辦公室本來是“南辦”嘛。結果大家打起坐來,在那裡觀呼吸,數來數去,對不對啊?你看現在不論日本中國的禅宗,有些禅師,到處傳的都是數息,坐在那裡打坐,聽這個呼吸,進來出去,一二三,這樣數下去,我就哈哈大笑。

怎麼數的知道嗎?有一個方法是,一來一往數一,數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再重頭從一數到十。或者十一,十二一直下去,這個方法是最差的。

好的一種方法是倒轉來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這樣來來回回數,你們大部分用的是哪個數法?我先問問看。(答:來回數)一般是來回數。對了,就是這樣老實的對話,你不要講道理,問答是問你這一句話,這是白的黑的?白的就答白的,結果你又講起道理來,就不對了。剛才古道師說,一般是隨這個息數,那是第二步了。我現在問大家,你們答問題就要腦子清楚啊!

大家都在那裡數息,還要問問大家,不要不好意思答復我,現在是討論啊。譬如呼吸一進一出,你是在出去的時候數一,再出去的時候數二,還是進來的時候數一,再進來的時候數二;你們用的是哪個方法啊?你們注意了沒有?

僧甲:根據身體情況。

南師:啊,變動的!不可以變動,認清楚也可以變動;但你是根據身體隨便弄啊!先講數息這個法門,我們為什麼看鼻子的呼吸,數來數去,原理在哪裡,知道嗎?

僧甲:攝心,專注一緣,制心一處嘛!

南師:制心一處,處在什麼上面?制在息的上面嘛!你答話答得對,方法你也講得對,是攝心用的。先要了解一個問題,你們學這個的注意,我們整個的身體那麼多方法,采用呼吸的法門,呼吸屬於心法,還是色法啊?

僧甲:這個屬於色法,風大嘛!

南師:我們這個身體色法,地水火風四大,為什麼一定走風大這個法門?了不了解?不了解;只曉得一般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就是這樣。

什麼叫安那?出息。什麼叫般那?入息(按:有經典解釋不同)。反正一呼一吸,梵文叫安那般那,中文叫出息入息。可是翻成中文,有一點你們要注意哦!所以修禅宗的,就要參究,為什麼不翻成“出氣入氣”,一定翻成“出息入息”?注意這個息字。再退回來講,這個息字中國字是怎麼寫的?是“自心”,叫做息。自心就是息,不叫做“氣”了,這個要了解。

再進一步,為什麼修這個法門?你們大概沒有好好研究《修行道地經》《達摩禅經》吧!一定沒有,只是拿到這個六妙門。所以我對天台宗的朋友很不客氣說,我說你們害死人啊!智者大師用這個方法,他自己得了好處,後世講不清楚,亂搞了一千多年,和尚們及在家人學佛的,就在那裡吸啊呼啊,天天在那裡數息,我說你是學會計嗎?老是記一二三四……數字記了幾千年,一坐數千息,有什麼用啊!

《修行道地經》告訴你,這是了生死的方法,同時也是轉變色身,可以祛病延年,最後了生脫死。安般法門就有這樣重要。所以《修行道地經》,要你修這個法門時,先了解人是怎麼入胎的。《佛為阿難所說入胎經》告訴我們人是怎麼入胎的,從這裡先切斷講起;而三十七菩提道品、十二因緣,和這些都有密切關系。

丁師盡管聽,聽了以後當下即空。你一路下去啊。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這一念無明一動,行就是動,動了以後就入胎了,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入胎變成胎兒,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生命了,在胎兒階段叫名色。這一步先提一下,這個道理不講了,先講後面的。

我們這個生命,在娘胎裡頭九個多月,七天一個變化,注意,非常科學的。佛在幾千年前告訴我們,一個男人的精蟲和女性的卵子配合時,自己的靈魂一轉進去,就變成了胎兒。在娘胎裡一股息,一股氣,一股風力,每七天一個變化,每七天一轉,使你生骨頭,使你生肉,使你生眼睛,講得清清楚楚。《佛為阿難所說入胎經》雖然沒有現在醫學講的生命科學那麼詳細,可是你要知道,他老人家在兩千多年以前,又沒有顯微鏡又沒有其他儀器,他卻完全清清楚楚,講得比現在科學還要清楚,為什麼?

胎兒在娘胎裡頭七天一個轉變,沒有呼吸的噢!怎麼成長呢?靠肚子臍帶這裡和母親連著,用來呼吸,以及吸收營養,生命因此長大的,是不是這樣?應該都知道吧!

所以我常常吩咐大家注意,什麼叫佛法?佛法是科學,這些都不是我講的哦!佛在幾千年前都吩咐你們了,可是你們是佛的弟子,統統不看、不留意、不研究,怎麼對得起本師釋迦牟尼佛啊!

胎兒在娘胎裡,是這樣抱著的打坐姿態,我們看一個懷孕的母親,如果她肚子尖尖的,就知道會是男孩子。因為男性在娘胎裡頭,背脊骨尖尖的,背向外面,面向裡頭。生女孩呢,這個媽媽肚子圓圓的,胎兒臉向外面,背向媽媽的背脊骨的。這個是自然的道理,很奇怪,這就是問題了,這就要參啰!所以你看,水裡頭淹死的人,男屍浮起來是趴著的,而女屍是仰著的。這是陰陽完全不同。為什麼不同?現在不講,跟你們講太多了,你們也裝不了,這都是大科學。

這個胎兒這樣坐著,他怎麼到生的時候會調過頭來呢?又是一股氣的作用,七天一個氣的變化;實際上不只是七天,是七個鐘頭,七分鐘,都在變化。我們現在也是一樣,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所以胎兒到了九個多月,三十八個七天以後,業報該生的時候,“嘩”,那個氣轉過來,這個胎兒頭轉向下面了,然後朦朦然,就像剛才我叫你們眼睛閉著,好像有光,好像沒有光,隱隱約約就從這個路道出來了。現在的科學家幻想,叫做什麼“時光隧道”。

等到胎兒一出生的時候,要請接生婆接生。以前我們生的時候沒有醫生,也沒有護士,我們那邊鄉下老輩子叫洗生婆。

你們注意喔!我們的生日,佛告訴我們叫“母難日”,就是母親受苦受難,生死關頭的一天。生不好母親就死掉了,那是很痛苦很痛苦的啊!所以說,人一定要尊重父母,因為生你的時候,母親是拿生死來換你這條命的。胎兒在胎裡頭要擠出來,這個生命也很難受的。所以菩薩、羅漢入胎再來度眾生,功夫定力不夠的話,一入胎就迷了。能夠住十個月到生出來,那個階段完全不迷,跟現在坐在那裡打坐一樣,清清爽爽,那就是大定力了。這就是靠你現在,把念念清淨的這個定力,永遠維持住,才能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這樣勉強可以叫做“再來人”,是菩薩應化、羅漢應化來的。所以叫“如來應供”;不一定是受眾生供養,也是來供養眾生的。

你們在家人生孩子,特別注意啊!胎兒從娘胎一出來以後,這個洗生婆拿起剪刀把臍帶喀哒一剪斷,趕快把他扎好,扎好了向內收下來,就是我們現在的肚臍。這個時候洗生婆對嬰兒有個動作最重要,這時嬰兒還沒有聲音,還沒有呼吸的喔!他的呼吸本來就在肚臍這裡跟母親相連的。在這個時候,臍帶一剪斷扎好,第二個動作,那個接生婆的手,就插進這個嬰兒嘴裡,把那一坨最髒最黑的東西,像泥巴一樣黑得發亮的東西,統統要挖出來丟掉。如果嬰兒一開口哇,那一坨咽下去就不好了,那個叫胎毒。

九個多月在胎裡頭,沒有牙齒,也不吃東西,有時候嘴巴完全閉著,同打坐一樣。但是肚臍裡頭吸收下的營養,媽媽吃的,譬如辣的酸的,牛肉、青菜、蘿卜等等東西,有些剩余的營養,集中到上面,沖到嘴裡來了。剛開始還沒有大便,肛門還沒有開哎,有一點點水分排洩;東西大概都在嘴這裡,所以就要把它挖出來,嘴一挖開,嬰兒呼吸了,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哦。生命在呼吸的風大,嬰兒開口“哇”!“啊”!這一叫是什麼?安那,先開口。這一哇一叫,鼻子裡頭自然的空氣,吸進來了(般那)。

然後嬰兒鼻子開始呼吸了,這個生命是這樣過來的,呼吸如果不進來,這個嬰兒就死了。所以我們現在鼻子能夠呼吸,這是後天的呼吸,後天生命的氣。我給古道他們講《達摩禅經》,這叫“長養氣”。這還不是真的氣,不是道家說的“先天一炁”。那個嬰兒在娘胎裡頭,七天一個轉變,成長成人,那個是“報身氣”,也叫做報身的業氣,有善業惡業,所以每個人身體不同。至於入胎的時候,這個精蟲跟卵子一攪變成胎兒,那個功能是“根本氣”。所以我笑這些唯識學家,九個緣有個“根本依”,根本依是什麼東西啊?唯識學家認為根本依是習氣。其實根本依是真的一個功能,就是入胎的那個根本氣,同現在的呼吸氣三種不同。

三種不同,聽到沒有?所以嬰兒一出生,開口哇,他鼻子、嘴裡先安那出氣。所以“阿”是開始,然後般那鼻子氣進來了,拿現在講,這個吸進來的空氣,是現在科學講的氧氣。

大家都曉得生命,氧氣吸進來到身體,就變成碳氣瓦斯呼出,碳氣是有毒的。所以我們吸氣進來以後,一定又想呼出去了。後天的生命活著,主要靠鼻子吸啊呼啊,吸啊呼啊,呼吸來往,這叫安那般那,要先懂這個原理。

那麼後天的生命,胎兒剪斷臍帶,扎了以後,就靠鼻子呼吸的氣。所以修安那般那的行者,將來告訴你,真的得法了,修得好,最後打起坐來入定,根本鼻子沒有呼吸了,身體內部的一套,自然有呼吸往來,回到胎兒的狀況,這才能夠得定,才能夠念頭專一清淨。這就是實際的工夫,不然你坐在那裡,吸!呼!數一萬年都沒有用。

剛才我解釋這個原理,還沒有講到六妙門的數字,先講息的來源是這樣,使你們先了解,再談方法了。照這個情況,就剩明天一天,我們討論就結束了,這次不會講得很圓滿的,每一段你們都要注意,再聽清楚。休息一下。累不累啊?你們問我累不累嘛!好像只有我問你們,還真客氣。

 

第六堂

內容提要:

   暖壽識

   氣和念

   把心念拉回來

   氣結成了塊

先認識這個呼吸關系,呼吸是屬於四大裡頭的風大。那麼生命活著,只是這個風大就行嗎?不行!從入娘胎起,一個精蟲一個卵子,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大構成的。所以我們身體同地球一樣,整個的地球,七分是水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人現在活著,每個都是胖胖的,一個一個的都是一大坨,我是瘦巴巴的。你看一天要多少水進來!水大不夠還不行啊。《圓覺經》《楞嚴經》,各個經典告訴你,四大性離,地水火風,各有各的范圍。所以陰陽五行生克,水多了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都是互相生克。四大性離,各有各的范圍,它們不是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我們人活著,今天我在講話,你在打坐聽話,你以為是個完整的嗎?這裡頭分門別類太大了。

這個生命,只靠呼吸靠這個水嗎?不是,還有火大。所以研究唯識要懂“暖壽識”三位一體。暖是有溫度,溫度是火大來的,死了就冷了,溫度沒有了。所以有暖,有溫度,有氣,就有壽命,才能起心意識的作用。

地大,就是我們這個骨架子、肌肉這些。你們練拳,“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那些筋骨皮是水大跟地大兩個結合的。打了拳一身汗,那是火大逼出來水大,這是生命科學,都要搞清楚啊!

回轉來再講風大,變成我們呼吸。嬰兒也好,我們也好,一生了病呼吸就粗就大,就要喘氣,那是風大喘的現象。所以我昨天告訴己師,練武功打拳,不要太閉氣,那是下乘法門。你要懂得氣,真正的武功,練到一口氣不閉,“嘩”一拳出去,那是真氣,那是不得了的功力。你慢慢去體會,你這孩子功夫還差得遠啊!你這樣一動一閉氣,已經不是了,將來再慢慢告訴你,我這個老頭子的花樣很多的啊!

這個呼吸是這樣的,不詳細跟你們講,真要詳細講,地水火風四大變化統統都要講。我們身體活在這裡,是屬於五陰,地水火風空是色陰。這個身體,由嬰兒起,每個細胞裡頭都有空的,我們身體上九個竅,頭上七個,加上下面大小便兩個;其他十萬八千個毛孔都在呼吸,都和空氣,地水火風接觸流通的。所以你練武功也好,做工夫也好,不能只憋住這一口氣,其他都不管。其實,只要這麼一過來,手這麼一動,已經是出去了;到了這一步,武功差不多了,慢慢來吧!

這個生命,地水火風空是色法,有色就有受,有感覺,所以“色、受”歸到一組去。你們曉得佛學,受陰包括幾個范圍?甲師喜歡研究佛學,講啊!(僧甲答: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普通講“三受”,還加心理的憂和喜兩個,叫做五受。

可是你的想陰(思想)同呼吸,地水火風,是不相干,又是絕對相干;因為心動氣就動,氣動心就動。思想是心意識作用。所以我常說,當年和我的老師袁先生兩人從山上下來,到了四川內江,正在街上走;這是講禅宗做法了。我那個老師回過來就一把抓住我的手說:“哎,我問你一個問題,念先動還是氣先動啊?”我們在走路,還在說笑話,突然,他就這麼一問,我說:“念先動。”哈哈,他大笑,把手一放說:“你對了。”我說:“先生啊!”我們當年不叫老師叫先生,“你怎麼突然問我這個問題?”

他說:“我還有個老師,你沒有見過,還是你們老鄉,浙江人。我學佛跟他開始的,他修持很多年,現在是我供養他,就住在我對門。”

我說:“哎喲,怪不得,先生啊,我到你家裡,前面進進出出有個老先生,兩夫妻,是你的老師啊?他們兩個人,好像都不大像我們一樣講話。”

他說:“他正在修持,他主張先修氣,我說先修念,我們這兩天就談這個問題,兩個人意見出入很大!所以我路上就問你。我明天帶你去見太老師,你們兩個談談。”

念動還是氣動?你如果警覺就知道,自己的念頭一動,氣就跟著動。念和氣是兩回事。所以你打坐做功夫,剛才我們討論,走大乘禅宗直接的路線,心念本空,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他,他空你的。

但是念跟氣,兩個是分不開的,像黏住的雙管。所以當人死亡的時候,第六分別意識一昏迷,慢慢氣就跟著斷了。你們聽過我講的生死問題沒有?人是怎麼樣死的?一步一步的變化,都很科學,都要搞清楚。現在簡單告訴你們,詳細的以後有機會再說。

當人一昏迷,臨死的時候,下面冷到哪個地方,氣就停到那個地方,這個識就散到那個地方。最後一口氣出來,氣就沒有了,第六意識完全散了。所以現在一口氣在,你的心念跟氣是離不開的。可是念跟氣兩個分途,你看,像辛師在那裡注意看書,或者你在注意打拳,這個時候氣跟心兩個專一,當你很專一的時候,那個呼吸一定是停掉的,是不是啊?唉!你們也不去體會。當你專心想問題,想個東西要寫,或看個東西,一剎那,呼吸停住了。或者我們在說話,突然一個陌生人進門,“呃,呃,你是誰啊?”那一下呼吸是停住的。“哎啊!是你呀!”放心了,呼吸來了。念跟息是這樣,永遠不會合,所以道家叫“降龍伏虎”。這個心念像一條龍一樣,龍是什麼意思?變化無常,變動不居是龍。虎是氣,猛虎一下山,這個氣一來就傷人了。所以道家說降龍伏虎,先把念頭降伏,就是《金剛經》的如何降伏其心;如何降伏其虎,就是修氣。

這個念跟氣兩上不合一,所以剛才把氣分幾層告訴你們。上座修安般法門時,才發現思想亂飛,跟氣是不合一的。平常我們活著,誰管自己的呼吸啊!自己活著幾十年,有沒有管呼吸?不打坐的時候,你們說有沒有?都不知道!什麼時候知道?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時候,才聽到鼻子有呼吸來往,對不對?平常都沒有管,你看這個心跟它是分開的。

如果一個真有修養的人,就是這樣講話,乃至打拳,曉得心氣本來合一的,不要硬閉著氣,出拳時還要“嗯,哎”!哎個什麼啊!本來合一的嘛!

你們注意,這個心氣本來合一,可是又兩個分開;因此修行的方法,先走風大,安那般那路線,叫你把心拉回來。等於拿氣做一條繩子,你這個心念像個猴子,外面亂跑,拿這條繩子把這只猴子栓過來,歸在一起。

打起坐來,先注意自己呼吸,然後又告訴你,呼吸粗的、大的叫“風”;我們的呼吸只到肺部為止的,叫“喘”;比肺部再深一點,叫“氣”,到丹田到肚臍那裡,那個還只叫“氣”;再進一步,好像停留了,不呼不吸了,那個才叫“息”。

拿這個做繩子,做釣魚一樣的釣餌,把自己的心釣回來,所以叫你數息,自己注意呼吸,進來出去,出去進來,從一數到十,這個念跟著氣數到十,中間自己曉得,沒有一個雜念妄想岔進來,才算數息成功。如果進來出去數一,進來出去數二,數到“五”的時候,一下想到別的,不算!重新再來,從第一再來,這叫數息。

如果我知道呼吸進來出去,順著數到十,再倒回來,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來回都數,呼吸都知道,念頭沒有別的散亂,其實別的也知道,可是有個主要的念頭跟呼吸沒有離開,這樣數息就對了。

可是這裡頭有個問題,我剛才為什麼問你,在呼出去的時候記數,還是吸進來的時候記數呢?這有個作用,是秘密了。告訴你們出家的同學,要想容易得定成道,要注意出氣,不要注意入氣。

練武功、練氣功的人,犯了一個錯誤,拼命注意入氣。過去氣功流行,常常有些練氣功的人問我:“老師啊,氣留丹田,怎麼留住啊?”我說:“你問我啊,我還正想問你呢!你看過汽車輪胎打氣沒有?你把輪胎打個氣進去,你叫那個打進去的氣,停留在輪胎的某一部分不要動,行嗎?”

氣進來一定充滿全身,硬要把它憋住在丹田,丹田是什麼?大腸。你把氣跟那個大便憋在一起干什麼?氣一進來就充滿全身嘛!出去也是全體跟宇宙合一的,你閉個什麼氣啊?越閉就結塊,會變成癌症的。叫氣停留在裡頭,氣可以停留的嗎?停留就變碳氣,就不行了。

所以你看練武功的,有時候跟人家真打的、拼命的時候,“嗨”的一聲!那個時候忘形忘身,無我的,空了,老子要你的命哎!要你死哎!那一聲打出來是爆破的,是空的。那個真空,發出的力量大得不得了,不可以抗拒的,這個原理懂了吧!

講這個氣,回到數息時候;所以,佛吩咐我們,祖師們吩咐我們,要想容易得定,證得涅槃,注意呼氣,不是注意入氣。而且不要認為呼吸進來保持在哪裡,才能健康體能好,那完全錯誤。

呼吸進來哪裡停留得住!如果真停留住,就結塊了。所以《維摩诘經》上有一句話,“結習未盡”,你從這句話就可以悟進去,是結習難除,打結的。當你覺得身體哪裡難過,哪一部分走不通,或者腿痛、胸口悶,實際上,氣已經結在那裡形成病了,你空不掉。如果你把氣放空了,念也就跟著空了。念和氣的關系,就有這樣重要。

哦哦哦!你叫我休息啊,我老是看不見,好,休息休息。也講了好幾個鐘頭,哎喲,好像把一身吃奶的力氣都賣出來給你們!呵呵,吃飯去吧!吃飯比什麼都重要。

 

第七堂

內容提要:

   十念的修持

   瘋師爺

   人生的最終

   息和風的不同

   飲食的困擾

我們下午講由安那般那出入息,或者不淨觀與白骨觀,開始正修禅定。《大藏經》廟子上都有,你們把小乘大乘都查完了,就可以看到,當時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跟著他的弟子們,證大阿羅漢果的很快,很多,主要修的就是這兩個法門。

佛在《阿含經》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總的歸納起來,有十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這些都有方法的,我沒有講,你們自己去看。接著下來是“念安那般那,念休息”,大休大息。怎麼叫休息?《楞嚴經》上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一切狂心放下了就證道了,放下又放下,大休大息。

念休息後是“念身”,就是從不淨觀、白骨觀等等入手,最後了知四大皆空,把此身空掉。那不是理論,是實證的工夫。你說概念已經懂了,有啥用!那是心理上自己騙自己,事實上空不掉,冷起來硬要加衣服,熱起來要脫掉!所以念身是要把四大空掉。

十念最後一個重要的是“念死”。我常常告訴大家,真修行是倒轉來的,第一是念死。一上座,不管你修什麼法門,兩腿一盤,“我”已經沒有了,死掉了;至少父母所生的幾十斤肉體,只擺在這裡什麼都不管。隨時覺得此身死掉了,不要了。能夠念死才能念佛。你們都聽過吧,這一代提倡淨土宗的印光法師,他的關房沒有佛像,牆壁上大大一個“死”字,就是念死。要發這個懇切心,隨時隨地覺得是死。

所以打坐還要選房間,閉關還要選環境,要什麼環境!要死的時候,你還來得及選環境嗎?你說這裡不好,換一個地方死,你有這個本事嗎?真有這個本事的話,不錯啰!那就是像禅宗那個祖師鄧隱峰一樣了。

鄧隱峰祖師要走的時候,問大家,“諸方”,就是大家各方面,他們大家怎麼走的?說吧!有回答說他們就是預知時至,宣布哪一天走,你們來呀,我要走了。然後洗個澡,自己上座盤個腿,寫一個偈子,留幾句話,就坐著走了。鄧問,這樣啊,有沒有站立走的啊?說有。又問有沒有睡著走的?答說,當然有了,佛就是睡著走的。又問,有沒有倒轉來走的?答以沒有。鄧隱峰說,那我倒轉來走。

然後他就像你們少林武功,兩個手支著,頭頂在地上,兩只腳跷上面,就走了。你們練武功拿頂(倒立)時,長袍不下垂才怪,他穿著長袍,連長袍都沒有垂下來,仍貼在身體上,就這麼走了。

他妹妹是尼姑,也悟了道的。妹妹來一看,就過來在他身上一拍,罵他:“唉!我這個老兄啊,從小就調皮,到這個時候還耍花樣!迷惑人。”鄧隱峰已經倒轉來走了,聽妹妹一罵,又立起來說,這樣不規矩啊!再站起來走吧。這才叫了生脫死。大家想一想,他怎麼能這樣來去自由啊!

剛才為什麼講到這個?好像吃飽了沒有事一樣,因為講到念死,所以修行隨時要念死。一般人打坐修行,還要選個風水,擇個地方,尤其現在人亂講話,什麼磁場,什麼啥子的場!當年我在四川遂寧,有兩個有神通的和尚,師父叫“癫師爺”,我沒有見到;徒弟叫“瘋師爺”的,我見到了。一個瘋的,一個癫的,都神經病一樣的。

崇拜“瘋師爺”的皈依弟子很多啊!紅包很多,看都不看,嫌啰嗦!他住在哪裡啊?坐在廁所。大陸的廁所,不是我們這個衛生間哎,下面那個大便小便,臭蟲都在上面,爬來爬去,他就在那裡打坐。我們見他的時候,在廁所裡給他跪下頂禮的,那就是他的清淨道場。

還有人專門修這一派的,後來我在峨嵋山,他有個徒弟跑來,也要搞這一套,被我訓了一頓。要內行訓他才行,不然他是不聽的。他每天要跳到那個廁所洗澡,洗完了澡,再到涼水池來沖干淨。那時候我在峨嵋山大坪寺閉關,沒有自來水,一年到頭就靠這個天落水,雪水融化了的一個水池,你跑到那裡洗澡,寺裡那麼多人怎麼活啊?廟子上收拾不了他,急得沒有辦法。當家師父跑來找我,我說,這樣吧,你叫他來。他來了,我說,你干什麼修這一套?他說,修道啊。我說,道一定要跳廁所裡洗澡嗎?什麼理由,馬上提出來。他說,莊子說的,“道在屎溺”。沒有錯,莊子是有這個話,屎是大便;溺,小便;道在大小便裡頭,所以他天天到廁所裡洗澡。

我說:“你跟我小心,我們這個廟子上一兩百的僧眾,就靠這個水池吃飯,你道在屎溺,我們屎溺在道哎!你師父是不是瘋師父?”他說:“喲,你知道嗎?”我說:“我跟他太熟了,他那一套,在我這裡行不通的,不然的話,今天夜裡就趕你下山去!”講了半天,總算把他說服了。然後我說“你不要修這一套。”他說,“不行的。”

他不但會這一套,在廟子上還不吃飯。他自己有丹藥,叫人元丹,嘿,像四川那個香腸一樣,一片一片切好的,吃兩片過過瘾,就飽了。這個道家叫“辟谷休糧”。碰到我,江湖跑多了,問他,你吃這個?哪裡學的?他不講,認為是密傳。我說你的師父我都知道,川北某人,對不對?他說對,你怎麼曉得?你也跟他學啊?我說,那是我的朋友。

辟谷休糧,這一派修法,吃的什麼?你以為那一片片是香腸啊?是大便。大便怎麼吃呢?自己要三七二十一天都不吃東西,把腸胃清得干干淨淨,然後專吃糯米飯,不准放糖,不准放鹽,也沒有菜,餓了就吃糯米飯,開始拉出來是稀的,最後大便出來很完整的一條,然後太陽裡曬干,再把這個切成一片一片,餓了再吃自己這個就好了。萬一腸胃裡頭不干淨了,溏便不能打包成條,那就要師父給你一點“丹母”吃。什麼是丹母?就是師父練的那個大便,給你一片吃下去,你大便就捆成條狀了。

天下修行是旁門八百,左道三千啊!這些你們都要懂得,釋迦牟尼都知道。我對這個人說,你說搞這一套的,你下山去,統統改過來,不要亂搞。

我們怎麼講起這個來?越講越多啊!哈!不說這些了!再說“念死”。這種百千法門那麼多,都是為了了生死。你說他這些是旁門左道,我在《禅海蠡測》上寫,你們不要隨便罵旁門左道,旁門也是門,左道也是道;不過真是可憐,走了迂回的路。殿堂只有一個,各條路都可以進來,走旁門的是在外面轉啊轉,轉了千生萬劫才轉到殿堂來,多可憐啊!

所以走如來心法,單刀直入,一下即生成就。禅宗講即生成就,密宗號稱跟禅宗不同,說是“即身成就”,連帶這個肉體也轉化成功了。

再重提下午講的,不管你即生成就,還是即身成就,你們修行,先知道十念法,而修行第一步是先“念死”。

現在我們講的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和白骨觀法門。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老是在大小乘經典中講,修四禅八定而證果位的人,一定要走這兩個法門?你看顯教裡頭再沒有其他的,密宗自認為密法了不起,你不要上當,所有密宗的修法,最高的還是這兩個東西變的。

我告訴你們秘密,你們一眼就看透了。你看密宗那些修法,隨便紅教、花教、白教,畫的佛像,下面第一個是腳踏屍體,就是白骨觀,不淨觀的意思。

花樣人人會變,講出來一毛不值。等於少林寺的拳頭一樣,“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就是騙人的!四川戲演得真好啊!我看了就懂了。一個山大王出來,後面的鑼鼓“咚咚咚”,那個威風凜凜。山大王唱了:“小子的力量大如天”,那個拳頭,威風哦,小子的力量多大啊?“紙糊的燈籠打得穿”,以前那種紙糊的燈籠打得穿。第三句更妙了,“開箱的豆腐打得爛”,你看這個武功多高啊,剛做好開箱的豆腐一拳就打爛了。“打不爛的,除非是豆腐干”,呵呵,你看武功多高啊(眾笑)。所以說,把武功都挖苦完了,這是哲學,把道理都講透了。

我看了四川戲,真有學問,還有隆隆咚咚,第二個出來了,嘿呀,罵得真透徹,罵得多好,你聽聽,做山大王,鬧事頭子,做英雄做皇帝的,全部都罵了。

然後,鑼鼓一停,把門一拉開來,那個山大王真威風啊,真是英雄!唱道:“獨坐深山悶悠悠”,做山大王,坐在少林寺山裡頭,一定無聊嘛!很煩悶,干什麼?“兩眼盯著貓兒頭”,四川人,賣飯的那個飯啊,盛一滿碗頂上堆個尖,那個叫貓兒頭。“若要孤家的愁眉展”,他做領導的,一天很煩悶的啊,不曉得大和尚如何,我問問他看。“除非是豆花拌醬油!”這四句話,把人生統統說透了。

這個大師、大方丈,那個大老板,這個大教授、大校長,那個大官、大皇帝,都是如此,為了吃飯啊!

這些笑話講完了。生命無常,隨時會死,修行第一要念死,用功之所以不上路,是因為自己不怕死,我是生來就怕死,所以一輩子不敢離開這個。現在人家說:“老師啊,你還健康得很,比我們還健康。”我說:“小心,我九十歲的人了,活一天算兩天半哎,今天跟你倆還吹牛講話,明天也許看不見了”。生命在頃刻間沒有了,要注意!

我平常給你們講,這個生命怎麼生怎麼死的經過,可惜你們沒聽到,剛才上午提到一點,你們要去研究《佛為阿難所說入胎經》,那是講生的;講死的還沒有一部完整的經,我要把它統統編出來。

看你們練武功也好,練氣功也好,年齡到這個時候,氣都很短了。人的死亡從下部上來,從腳上來;古人說,“精從足底生”,氣也從足底生。所以你們曉得,兩個腳底心的穴道,叫做“湧泉穴”,生命來源都從下面起。

看你們打坐,二三十歲已經背厚厚的駝起來了,生命已經去了一半了,氣上不來咧!年輕的時候已經挺胸凸肚,氣象萬千,上下氣已經接不起來了,這已經不行了,所以我拼命糾正你們,背不要駝起來。

那麼這次沒有時間,就簡單講講怎麼死,詳細講要一個多鐘頭。有關臨死過程現狀,想要知道,就得學唯識了。經典上沒有詳細講哦,只告訴你唯識修行經驗。唯識學講,心意識這個精神思想能起作用,是哪三個要點啊?“暖、壽、識”,溫度,壽命,氣。當臨死的時候,身體冷卻,氣斷到哪裡,溫度就停在哪裡,壽命就斷到哪裡。最後到了一個地方,“啊”,這口氣一斷,第六意識完全昏迷了,第六意識先散了,冷汗出來,水大出來了,前後陰都開,最後一次大便,最後一次男人的出精;女性也是這樣。水大分散了,地大也僵硬,不知道身體了,可是還有溫度,壽命還沒有完。

氣斷了以後,還沒有完全死哦!將來你們出家的朋友死了,要曉得這些變化,他好像睡著走了。你試試看,全身都冷了,胸口還溫的,表示這裡還沒有死完,這是神識最後走開的地方。換句話說,阿賴耶識還沒有完全走光,胸口這裡還溫的,這是人中再來,將會再來投胎為人。

如果全身都冷了,臉上這裡還紅紅帶笑容,像癸師一樣,笑起來臉紅紅的,那或者是阿修羅、天人中再來。如果全身冷卻了,頭頂溫的,一定是證果,或者是往生西方,生天,這是上三道。

下三道你就摸不出來了。如果全身冷卻了,肚臍這裡最後冷的,是餓鬼道;如果全身冷卻了,膝蓋頭這裡最後冷的,畜生道;全身冷卻了,腳底心最後冷,地獄道。下三道是沒有時間給你摸了,一下就下去了,這都是科學的,也都是現在可以證明的。

所以說這股氣的重要,你們先要認識,也是為什麼要修安那般那的道理。

因為要給你們講的東西太多,現在時間來不及,只好片段片段零碎地給你們兜攏來,你們全部研究就會知道了。

佛學經常講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有“三災八難”,大三災是什麼?火水風。這個宇宙毀壞時,火災先來,譬如現在全世界科學家,擔心我們這個地球,北極的溫度高,冰雪化了,化了以後將來水災一起來,這個世界毀掉,這個地球翻了個身了。這個時候火劫燒到初禅,換一句話,你得到初禅定,或者你得到初果以上的羅漢,到這個定力的境界,碰到火災,你還是逃不出去。所謂“跳出三界外”,你跳不了。所以初禅已經跳出了欲界了,但是火災你還跳不出去。

水災,證得二禅境界還跳不出去。所以叫你們要把《三界天人表》研究清楚。水、火兩個力量夠大了,但最大的力量,也大不過風,大風災一來,像喜馬拉雅山、須彌山都沒有了,統統吹完,那風力的大,我們沒有碰到過。其實我們身上都有,隨時都有。所以我們感冒,發燒、流鼻涕、咳嗽,有病的時候,水火風三災,已經在裡頭動了。當然,身體內部有個瘤啊、癌啊,也會那麼痛苦,就是水火風都在那裡轉;“水火風”整個是“地”嘛!換言之,“地”中包含了水火風。

但是這三災,最厲害是風災,到了色界四禅天,才跳出了這個風災。這並不是說,禅定修好了一定會變天人;現在修禅定,修到某一個程度,配合轉化自己的煩惱習氣,也就相等於欲界、色界、無色界天人各種程度。這要對照三界天人表,自己才能測驗。

所以風大是如此的重要。風大,在身上就叫做氣。剛才開始講數息這一部分,講到什麼是息。這一個是抽出來講,也同智者大師寫六妙門一樣,把《修行道地經》和《達摩禅經》六個方法抽出來講了。

數息數的是什麼息?息不是風,是風已經平靜了。吹得大叫風,像海上、山上刮的台風呼啊呼的,那個是風。風沒有了,等於在嵩山上,你們少林寺旁邊,秋天同夏末,微風吹來很舒服,氣候很溫暖,那個是氣,空氣的氣,還不是息。在春秋的季節,萬裡晴天無片雲時,一點風都沒有,非常溫和清爽,很安詳的時候,那個是息。那是大自然的息,你要認得。

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難得碰到一天的天氣這樣的舒服,這是息的境界。你認識了這個大自然的息,風大的作用,你就懂得修行了。不管修密宗念咒子、觀想,一切法門,沒有到達這一步,要想得定,就是兩個字——休想。這兩個字還不是普通話,是我們那裡土話,“想都不要想”,你不要打這個妄想了。

再回轉來,這些又片段片段給你兜。因為跟你們講的時間來不及,只好這樣講了。我們回到六妙門,並不是講六妙門不對哦,是叫你們不要上當,我現在再慢慢補充,給你們解釋清楚。

那麼我們修行,這個氣是在身體上,剛才下午講到數息,心跟息配合為一了。你每吸進來、呼出去,叫你們注意數進息,還是出息啊?(答:出息)對了,想容易得定、證果的數息,是注意出息,不是入息,這個是秘訣。在密宗講,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秘密。我這裡沒有秘密,我都公開講了,希望你們趕快成就。

這樣數息由一數到十,或者由十倒數到一,來回兩三次,自己覺得這個數字跟呼吸沒有散亂,已經配合為一,你們有這個經驗沒有?應該有,不要客氣的講,這個不是跟我客氣了,有沒有?這個壬師一定有。對!你為什麼不講呢?不講用頭來講嘛,這樣點個頭也好,頭會講話。

都有這個經驗嗎?雖然沒有,有時候瞎貓撞到死老鼠。乙師!你有沒有?(答:有)為什麼不講呢?問到你才講。好,你偶然撞到有,是吧?不是經常如此吧?對,偶爾相應,老實話,不是經常這樣。你們諸位是不是這樣?同意他們兩位的話了。

這是偶然做到了,心跟息配合在一起,道家的名辭叫作“心息相依”。等於兩夫妻結合在一起了,同進同出,心念如此,一方面數著一二三四,其他的思想也知道,可是呢,專一的念頭是心跟息配合為一,對不對?是不是這樣?講話呀,不然我不講了,你們不講我就下去了。(乙師:偶然碰到)對了,偶然碰到了,如果你常在這個境界裡,那就很好了。

這裡頭有一個問題,你一定要問一下,為什麼我偶然碰到?雖然有這個經驗,但是為什麼做不到常常都是如此呢?你們怎麼不問我啊?這個裡頭很要注意。有時候你上午或者下午剛剛很好,晚上肚子餓吃了一點飯,又變了;或者不因為吃飯,就像古道師、癸師一樣,剛剛修得蠻好,哎唷,這個朋友來了,兄弟來,喝杯酒吧,吃個飯,完了!

你只要用功有點上路,魔障一定來的。你以為鬼啊魔啊來抓你嗎?是人事方面會給你麻煩的。你想修行,一路上去都沒有魔障,那要多大的功德啊!所以要隨時忏悔隨時修行。他們都有經驗,尤其古道老兄,經驗很多,結果就變成“蠱道”了。不是古來古去這個古的,是三個蟲字那個蠱了,迷糊叫做“蠱”。為什麼自己碰到這樣?要深深地忏悔功德不夠,業報的關系,不讓你修行上路;這是講不可知的方面。

而可知方面,你自己生活不曉得調整,數的時候,萬一到了心息相依,完全專一的時候,最好連飲食都不管。尤其注意要少吃東西,一吃東西就阻礙住了,要吃的話最好吃流質,不要怕餓,餓不死。當然你要懂得吃氣的方法,道家叫作“服氣”,那就有幫助了。人不一定吃飯的,有時候服氣就可以了。

所以飲食分四種,你們學佛的知道嗎?段食、觸食、思食、識食。觸食是服氣,吃氣;思食到識食是自己精神的觀想了,精神飽滿起來,這不要隨便弄哦!是有方法的。現在只是告訴你飲食分幾種。

所以我們修行,飲食很重要的,尤其是現在出家人為了守戒律,過午不食,每天中午只吃一餐,嗨唷,我看很多大法師都是唐三藏,糖僧,都得了糖尿病,我都可以點名的。這種糖尿病怎麼來的?吃出來的,很多為了過午不食,中午那一頓吃起來,一大缸面,一大缸的飯,因為要餓十幾個鐘頭嘛,把胃吃得很膨脹,橫膈膜內髒都壓迫了,影響運化,糖尿病是這樣來的。

吃素過午不食的“糖僧”特別多,可惜沒有三個徒弟,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真正餓是餓不死的。像我常常試驗,十幾、二十幾天完全不吃,一樣過了,反而會精神百倍。譬如我現在跟你們講話,也吃得很少,他們晚上怕我營養不夠,弄了生魚片,我也沒有吃。旁邊跟我的老同學都曉得,我吃多了,講不出話來了,頭腦昏聩了,要花氣血去幫助消化,那我就不干了。

 

上一篇:南懷瑾居士: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二天
下一篇:南懷瑾居士:答問青壯年參禅者 第四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