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事大<上>
──寬運法師彌陀佛七開示
大家歡喜!我們西方寺每月佛七一個接一個的,不覺已經過了十年的時間。今天,我還想重復再重復地跟大家說,我們來這裡打佛七的目和意義何在。
很多人來寺院念佛、拜佛,其實是想向佛菩薩禱告,向佛菩薩訴說知自己的苦惱,希望佛菩薩能保佑自己消災免難。當然,求消災免難不是不好,但這並非佛的本意。
有些人覺得現世生活上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所以到寺院拜佛,求佛保佑,希望來世能夠一切順利,萬事如意。當然,求來世還是好的,起碼有一個善願,但這也不是佛的本意。
另一種人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例如很多大富大貴的人,他們雖然很有錢,但心靈空虛,所以經常到寺院求佛,他們也有苦惱,而且比貧窮的人苦惱更多;由此可見,如果找不到生命的真實意義,單是祈求現世的福報及利益,並不能解決問題。
還有一種人,不滿現世,來寺廟拜佛、念佛,只為求來世生天。有一個居士跟我說,她的女兒不肯讓她來念佛,因為她女兒信奉基督教,擔心將來自己上天堂,媽媽卻去了極樂世界,兩人不能相見。我相信像這個女兒般希望與親人在天堂見面的不在少數,可能在座的居士中也會碰上類似的情形,因為天主教、基督教在香港辦學和做社會公益事業非常的成功,吸引很多年輕人加入、信奉;這些年輕人信了以後,不拜祖先、不敬父母,一心一意想去天堂。即使他們來到寺院,也只是為求生天。依佛法來說,要生人天,必須守五戒十善,能做到的也不錯,可是這仍不是佛陀的本懷。
那麼佛陀的本意究竟是什麼呢?就是令眾生了生脫死,不受輪回之苦。當然,有些人覺得現在很快樂,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尚算小康之家;回到家裡有人喊你爸爸、媽媽,感覺很溫馨,但是卻從沒想到要了生脫死。我記得師父上人跟我們說過一個故事:一次他在銅鑼灣街上走路,看見一個乞丐;那乞丐長年不洗澡,每天只是以撿垃圾為生。師父上人對他說:「你的人生很苦,不如跟我出家吧。」那乞丐竟然說:「我現在已經夠倒霉了,出了家豈不是更倒霉嗎?」連一個乞丐都不想出家,為什麼呢?因為眾生以差別為性;銅鑼灣晚上有很多游客,中環卻沒有;若與中環的乞丐相比,在銅鑼灣能乞到的錢肯定比中環多,這樣一想便覺得頗快樂,而且沒有人管他,也很自在、潇灑,所以他不知道求出離。
這聽起來很滑稽,其實不然。很多人信佛一輩子,念佛大半生,人家問他為什麼念佛、拜佛,他還是回答說消災求福,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拜佛、念佛,其實就是要了生脫死。這道理雖然三歲小孩都知道,可是八十老翁卻行不得;知道但不往心裡去,實行起來便有困難。所以在今天,佛七的第一天,我們來上第一堂課──「了生脫死」的課。
生死事大<中>
--寬運法師佛七開示
在寺院中,我們並不鼓勵人們拜佛以求消災解難,因為這並不是學佛的真正目的。我們第一句應該跟別人說:「學佛是為了生脫死。」這點印光大師早就告訴我們了;為了警剔自己,他在床頭寫了四個字:「生死事大」。什麼才是大事?功名利祿、加官晉爵、婚姻嫁娶等等都不是;了生脫死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大事。記得跑馬地天主教墳場門前有一副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因為有生就有死;先人已經走了,我們將來也要走,我們後來的人還是要走,只是走去的地方不一樣吧了。我們念佛是出世的因,作惡多端則是地獄、餓鬼、畜生的因,兩者的因絕不相同,因此,如果我們念佛,就不會念九法界,若不念佛,就會念其他九法界;九法界包括「四聖」中之菩薩、聲聞、緣覺,及「六凡」的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若把佛法界也計算在內,便是十法界。
但是如何才能達到了生脫死的境界呢?我經常跟大家說:「憶佛念佛,當來必定成佛。」我們要知道,透過念佛可以清淨三業,從而了生脫死。念佛的方法有多種,包括:觀想、觀像、實相、持名。我們現在佛七所修的是持名念佛,亦即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只要我們懇切至誠,七天內能念到一心不亂,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會前來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不過,阿彌陀佛是他力;除了他力之外,我們還要有自力──我們必須有了生脫死的信、有了生脫死的願、有了生脫死的行;信、願、行就是淨土的三種資糧。當這三種資糧都具足的時候,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和清淨大海眾菩薩就會引導我們到西方淨土。
在極樂世界中,分為「三輩九品」。蕅益大師曾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全憑持名之深淺。」我們能否往生,就看有無信願,而品位高低就全憑持名念佛的深淺。如果我們懇切至誠,品位自然就高。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求生西方淨土的願心,當然就不可能去到極樂世界。正如很多人聽說西方寺佛七打得不錯,但是卻從來沒有來參加,反而去修習其他法門,這樣就沒有機會在西方寺大眾熏修中成就往生的淨因,如是就不會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因為必有其因才會有其果。
我們今天已明白了通過憶佛念佛,可達到了生脫死的境地,但單憑了解、向往是不夠的,因為這樣的動力不足。我們首先要明白釋迦佛如何修行成佛,為什麼要先度五比丘,為什麼要說四聖谛法。四聖谛法即苦、集、滅、道,如果我們真的明白四聖谛,便自然會從內心發出一種力量。所謂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而其中內因所起的才是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只有我們的心才是真正的內因。凡夫容易心隨境轉,即使身體在這裡拜佛、念佛,但心裡卻想到很遙遠的地方;一念之間可回到家裡、亦可去到久遠以前的回憶。因此,我們欲把持自心,就必先要了解人生的四聖谛法。四聖谛法就是我們修行動力的泉源。
生死事大<下>
--寬運法師佛七開示
一般人修行都是一曝十寒的,今天我們看見很多人懇切至誠地念佛,兩三天以後即如大浪淘沙,只有少部份人留下。離開了的人,最初也覺得念佛很是應機,但為何不能長久呢?就是因為他們對佛法的了解不夠透徹,不能抵抗外在環境的影響。念佛真誠與否,不是看法師領唱帶得好不好、寺內員工服務殷不殷勤,關鍵是看我們自己肯不肯踏實去修、願不願努力去學。如果我們自己修得認真、修得好,自然能感化他人。你們懇切至誠,可能感動了我,可能動感動了西方寺的員工更投入、更親切、更努力,所以說我們要互動,不只是我個人在動。我個人在大喊念佛,有些不明白的人卻走了,因為他們不了解人生的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所以內心無法做到懇切至誠。雖然我不厭其煩地向大家講解世間的種種苦,但只我單方面講是沒有用的,必須要大家從內心對人生的苦有真實的認知與體會。
當然,人生不是一點快樂也沒有;這個世界叫「娑婆」,意思是堪忍,即剛剛能忍受。我們既不認識什麼是快樂,亦不知道極樂世界究竟在什麼地方,只是人雲亦雲。我們很多人只知道家庭倫常的快樂,卻不知道了生脫死的快樂,因此,無法體認人生是苦,既不知苦便不知什麼是集、滅、道。唯有知苦,才想了苦;唯有慕滅,才會修道。四聖谛的「谛」就是真實道的意思。
我們用心認真想一想,其實一切的眾生無不在受苦,這是真實不虛的,可惜大部份的眾生都是迷而不覺,總以浮淺的快樂為真快樂;不知道人有無明煩惱之苦,即使去到天上若煩惱不斷還是會苦。那麼苦的因是什麼呢?就是集,「集」即把苦因匯集在一起;今天我們的集,就是往昔多生多世造了種種的業;這些業有善的,也有惡的,也有不善不惡的,各種不同的業匯集起來,便成為今天的果。
我們都知道,佛是徹底滅苦幷完全斷除煩惱的覺者;「滅」就是寂滅、涅槃,了生脫死。這種寂靜超越了輪回及種種苦惱、束縛,清淨無比。因此,涅涅槃才是永恆的快樂,才是我們學佛人所應該追求的真正目標──這亦是佛陀說法的真正本懷。這個「滅」從何而來?是由道谛而來。「道」就是修道的道。修道是為了斷集;斷集之前必先要了解什麼是苦──明白了苦、集、滅、道的真谛,便能認清了生脫死的意義。如果我們領略了這個道理,念佛之時自然能懇切至誠,也就自然能和阿彌陀佛相感應。所以在佛七的第一天,我為大家所講的是這些最基本的佛法。
我們都知道人生有種種的苦,但苦從哪裡來,又怎麼去修呢?我們必須確切地如理修行,若能堅定不移,努力不懈,最終定能達到涅槃的境界;這個境界實際上就是極樂世界裡的常寂光淨土──是所有學大乘者所追求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佛的涅槃與聲聞、緣覺不一樣,是真正的常寂光淨土。這點我們一定要認清楚。
阿彌陀佛!